第275頁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作者:胡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北方的陝西省和山西省,在宣布全國停戰以前和以後都有戰爭。袁世凱在提出全國停戰時表示,陝西和山西是不算在內的。
陝西省的軍政府組織了東路軍,由張鍅統率,在11月中旬奪占潼關,進入豫西地區。袁世凱派趙倜率領名為毅軍的部隊在豫、陝邊境同張鍅部反覆交戰。張鍅還得到了豫西的王天縱的部隊配合。12月中旬,全國已經停戰的消息傳來,張鍅派代表到敵營去議和,代表們都被殺。戰爭仍然繼續進行。終於在1912年1月20日,趙倜的毅軍占領了潼關。張鍅的陝西軍隊被擊潰,因而西安以東的通道完全向敵人敞開了。同時,西安還受到從西麵來的威脅。在陝西宣告獨立後,清朝朝廷任命在甘肅平涼的滿洲官員升允為陝西巡撫,駐蘭州的陝甘總督長庚撥給他一部分精兵,並且派陝甘提督張行誌率兵和他配合,分路攻入陝西境內。不顧外邊的停戰協議,升允攻到幹州,張行誌攻到鳳翔。陝西軍政府在作戰中主要靠哥老會的力量。由於哥老會的弟兄們死守硬拚,使敵人沒有能占領幹州和鳳翔。但是在1912年2月上旬敵人占領了醴泉,並進逼鹹陽。在東西兩麵形勢危急的情況下,以張鳳翽為首的陝西軍政府有過放棄西安,退到陝南的打算。最後,由於全國政權已經落到袁世凱手裏,張鳳翽在陝西的地位為袁世凱所承認,升允和張行誌的部隊才退出了陝西。
太原在10月30日成立了軍政府後,清朝朝廷派新軍第六鎮的統製吳祿貞率部由石家莊向西攻打太原。吳祿貞是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中國學生。他雖沒有參加同盟會,但有資產階級革命的傾向。由於他花錢賄通了慶親王奕劻,所以能夠擠進為袁世凱的親信所把持的北洋六鎮。但是第六鎮的軍官們幾乎都是袁世凱係統的人,吳祿貞並沒有能真正掌握他的部隊。第六鎮下轄兩個協,第十一協在武昌起義後撥給了蔭昌,隨著他南下。吳祿貞帶到石家莊的隻有第十二協。他派人同山西軍政府暗中聯繫,11月4日他同閻錫山在娘子關秘密會晤,商定合作,共組燕晉聯軍。吳祿貞還同駐冀東灤州的第二十鎮統製張紹曾一向互通聲氣,他的計劃是以燕晉聯軍和冀東的軍隊一起進兵北京。袁世凱對吳祿貞早已抱有戒心,把他看做是必須剷除的異己分子。為此,他派人以重金賄買了吳祿貞所親信的衛隊長。11月6日的夜間,吳祿貞被這個衛隊長殺死。接著,灤州的張紹曾也被清廷調離軍職。
吳祿貞死後,袁世凱改派北洋新軍第三鎮統製曹錕及所屬第五協協統盧永祥進攻山西。12月中旬,曹錕、盧永祥的軍隊攻陷娘子關,並且進占太原。與此同時,晉北的大同也發生戰爭。在大同的同盟會支部領導下,11月30日發動起義,成立了大同軍政府。清廷從直隸派出部隊圍攻大同。以續桐溪為首的革命派分子堅守大同四十多天,彈盡援絕,放棄了大同。清軍占領太原和大同,都是在全國停戰的協議成立以後。曹錕、盧永祥的軍隊在占領太原後,還北到忻縣,南到臨汾,以"剿匪"名義鎮壓各地的革命力量。
從以上所說的情形可以看到,袁世凱提議停戰議和,是為了麻痹對方、束縛對方的手腳,但並不妨礙他自己在需要的時候動用武力。當時,在南方已經宣告獨立、主張共和的十二個省內反對議和,要求北伐的呼聲很高,有的省還出動了北伐的軍隊。雖然有些呼聲不過是空喊,有些所謂北伐軍並不真是打算北伐(例如雲南唐繼堯就是以北伐軍的名義進入貴州,霸占貴州的),但是如果戰爭的狀態繼續保持,從南方各省總會有些軍隊由各種不同動機出發而侵入到仍在袁世凱控製下的北方幾個省來。用停戰議和的空氣沖淡北伐的呼聲,這對於袁世凱是極為有利的。
在獨立的各省中當權的,除了雖不能徹底進行民主革命但堅持實行民主共和政體的革命派以外,是些穿起革命外衣的君主立憲派紳士、舊官僚、舊軍閥、流氓政客。他們都已經把寶押在民主共和上,因此他們也堅持清王朝必須下台,國家必須得到民主共和的形式,隻有這樣,他們才能作為建立民國的功臣和元勛而保證他們的權力和地位。但是對於他們說來,革命和戰爭狀態愈早結束愈好。如果能不經過戰爭,而在談判桌上得到一個民主共和國,那是再好也沒有的了。所以袁世凱拋出來的停戰議和的誘餌對他們是十分可口的。
11月9日,湖北的黎元洪通電各省,要求派代表到武漢來舉行會議組織臨時中央政府。同時江蘇、浙江、上海三個都督也在11月11日共同發出號召,要各省代表到上海集會。結果,有幾個省的代表到了武漢,多數省的代表集中在上海。在上海的代表們成立了一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由於湖北軍政府方麵以首義的資格力爭以武漢為中心,上海的聯合會在11月23日決定搬到武漢。11月30日,代表們在武漢開始集會。這時,馮國璋的軍隊已經占領漢口和漢陽,正在炮轟武昌,所以會議躲到了漢口英租界,在一家洋行裏舉行。會議雖然通過了一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但並沒有根據這個組織大綱產生臨時大總統,組成臨時政府。會議隻是重申了在上海已經作出的決定,說是各省"公認湖北軍政府為中央軍政府",要黎元洪"以大都督名義,執行中央政務。"1這樣的決定實際上是適應於袁世凱的要求而作出的。在袁世凱通過漢口英國領事向湖北軍政府提出停戰三天的同時,也提出了長期停戰的問題。英領事把這個信息傳達到在漢口英租界內的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並且說,黎元洪須能代表各省,方能議及長期停戰。因此,使黎元洪具有"執行中央政務"的身份,正是為進行和議創設前提。
陝西省的軍政府組織了東路軍,由張鍅統率,在11月中旬奪占潼關,進入豫西地區。袁世凱派趙倜率領名為毅軍的部隊在豫、陝邊境同張鍅部反覆交戰。張鍅還得到了豫西的王天縱的部隊配合。12月中旬,全國已經停戰的消息傳來,張鍅派代表到敵營去議和,代表們都被殺。戰爭仍然繼續進行。終於在1912年1月20日,趙倜的毅軍占領了潼關。張鍅的陝西軍隊被擊潰,因而西安以東的通道完全向敵人敞開了。同時,西安還受到從西麵來的威脅。在陝西宣告獨立後,清朝朝廷任命在甘肅平涼的滿洲官員升允為陝西巡撫,駐蘭州的陝甘總督長庚撥給他一部分精兵,並且派陝甘提督張行誌率兵和他配合,分路攻入陝西境內。不顧外邊的停戰協議,升允攻到幹州,張行誌攻到鳳翔。陝西軍政府在作戰中主要靠哥老會的力量。由於哥老會的弟兄們死守硬拚,使敵人沒有能占領幹州和鳳翔。但是在1912年2月上旬敵人占領了醴泉,並進逼鹹陽。在東西兩麵形勢危急的情況下,以張鳳翽為首的陝西軍政府有過放棄西安,退到陝南的打算。最後,由於全國政權已經落到袁世凱手裏,張鳳翽在陝西的地位為袁世凱所承認,升允和張行誌的部隊才退出了陝西。
太原在10月30日成立了軍政府後,清朝朝廷派新軍第六鎮的統製吳祿貞率部由石家莊向西攻打太原。吳祿貞是日本士官學校第一期中國學生。他雖沒有參加同盟會,但有資產階級革命的傾向。由於他花錢賄通了慶親王奕劻,所以能夠擠進為袁世凱的親信所把持的北洋六鎮。但是第六鎮的軍官們幾乎都是袁世凱係統的人,吳祿貞並沒有能真正掌握他的部隊。第六鎮下轄兩個協,第十一協在武昌起義後撥給了蔭昌,隨著他南下。吳祿貞帶到石家莊的隻有第十二協。他派人同山西軍政府暗中聯繫,11月4日他同閻錫山在娘子關秘密會晤,商定合作,共組燕晉聯軍。吳祿貞還同駐冀東灤州的第二十鎮統製張紹曾一向互通聲氣,他的計劃是以燕晉聯軍和冀東的軍隊一起進兵北京。袁世凱對吳祿貞早已抱有戒心,把他看做是必須剷除的異己分子。為此,他派人以重金賄買了吳祿貞所親信的衛隊長。11月6日的夜間,吳祿貞被這個衛隊長殺死。接著,灤州的張紹曾也被清廷調離軍職。
吳祿貞死後,袁世凱改派北洋新軍第三鎮統製曹錕及所屬第五協協統盧永祥進攻山西。12月中旬,曹錕、盧永祥的軍隊攻陷娘子關,並且進占太原。與此同時,晉北的大同也發生戰爭。在大同的同盟會支部領導下,11月30日發動起義,成立了大同軍政府。清廷從直隸派出部隊圍攻大同。以續桐溪為首的革命派分子堅守大同四十多天,彈盡援絕,放棄了大同。清軍占領太原和大同,都是在全國停戰的協議成立以後。曹錕、盧永祥的軍隊在占領太原後,還北到忻縣,南到臨汾,以"剿匪"名義鎮壓各地的革命力量。
從以上所說的情形可以看到,袁世凱提議停戰議和,是為了麻痹對方、束縛對方的手腳,但並不妨礙他自己在需要的時候動用武力。當時,在南方已經宣告獨立、主張共和的十二個省內反對議和,要求北伐的呼聲很高,有的省還出動了北伐的軍隊。雖然有些呼聲不過是空喊,有些所謂北伐軍並不真是打算北伐(例如雲南唐繼堯就是以北伐軍的名義進入貴州,霸占貴州的),但是如果戰爭的狀態繼續保持,從南方各省總會有些軍隊由各種不同動機出發而侵入到仍在袁世凱控製下的北方幾個省來。用停戰議和的空氣沖淡北伐的呼聲,這對於袁世凱是極為有利的。
在獨立的各省中當權的,除了雖不能徹底進行民主革命但堅持實行民主共和政體的革命派以外,是些穿起革命外衣的君主立憲派紳士、舊官僚、舊軍閥、流氓政客。他們都已經把寶押在民主共和上,因此他們也堅持清王朝必須下台,國家必須得到民主共和的形式,隻有這樣,他們才能作為建立民國的功臣和元勛而保證他們的權力和地位。但是對於他們說來,革命和戰爭狀態愈早結束愈好。如果能不經過戰爭,而在談判桌上得到一個民主共和國,那是再好也沒有的了。所以袁世凱拋出來的停戰議和的誘餌對他們是十分可口的。
11月9日,湖北的黎元洪通電各省,要求派代表到武漢來舉行會議組織臨時中央政府。同時江蘇、浙江、上海三個都督也在11月11日共同發出號召,要各省代表到上海集會。結果,有幾個省的代表到了武漢,多數省的代表集中在上海。在上海的代表們成立了一個"各省都督府代表聯合會"。由於湖北軍政府方麵以首義的資格力爭以武漢為中心,上海的聯合會在11月23日決定搬到武漢。11月30日,代表們在武漢開始集會。這時,馮國璋的軍隊已經占領漢口和漢陽,正在炮轟武昌,所以會議躲到了漢口英租界,在一家洋行裏舉行。會議雖然通過了一個《中華民國臨時政府組織大綱》,但並沒有根據這個組織大綱產生臨時大總統,組成臨時政府。會議隻是重申了在上海已經作出的決定,說是各省"公認湖北軍政府為中央軍政府",要黎元洪"以大都督名義,執行中央政務。"1這樣的決定實際上是適應於袁世凱的要求而作出的。在袁世凱通過漢口英國領事向湖北軍政府提出停戰三天的同時,也提出了長期停戰的問題。英領事把這個信息傳達到在漢口英租界內的各省都督府代表會議,並且說,黎元洪須能代表各省,方能議及長期停戰。因此,使黎元洪具有"執行中央政務"的身份,正是為進行和議創設前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