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武昌起義後六天,英國、美國、法國、德國、日本的兵艦相繼駛入長江,停泊到已為革命軍占領的武漢江麵上的有十三艘,四天後又增加到十六艘,其中有一艘還開往舉起了革命旗幟的宜昌。京漢鐵路上的法國工程師“命令將所有的機車及車廂預先調到北方”,不讓它們“落入革命軍之手”1。帝國主義列強都不願意看到,也不相信正在中國發生的革命會取得勝利。雖然革命陣營方麵竭力表示他們並不打算得罪外國,並無“排外”的意思,但是帝國主義列強不無理由地擔心,打在他們的走狗清朝政府頭上的革命大棒有可能直接打到他們的頭上來。在武昌起義後八天,俄國駐北京公使向自己的政府報告說:“主要的危險在於叛亂可能延長,或具有敵視外國人的性質”,他甚至認為清朝政府在無法平定“叛亂”的情形下“可能試圖把反清朝的運動轉成反外國人的運動,正如1900年時它所做的一樣"2。稍晚一點,日本駐華盛頓的代辦也向美國政府表示,"如任此種情形(指中國國內的革命形勢--引者)繼續發展,不僅影響商務,恐將爆發類似拳亂之排外運動"3。


    清皇朝這艘船在革命的風浪中迅速地沉沒下去,這對於帝國主義列強是出於意料之外的。他們擔心局勢的發展會損害到他們的既得的權益,同時,他們又從中國國內的動盪局麵中竭力尋求對他們有利的機會。沙皇俄國認為這是它在東三省北部和蒙古、新疆加強自己地位的時機,它和日本約定,如果滿洲發生革命,兩國共同出兵幹涉,它還乘機派兵到庫倫(今烏蘭巴托),勾結那裏的王公活佛,製造了外蒙古的獨立。日本也曾考慮對中國局勢實行武裝幹涉,它向列強探詢,可否由它就近出兵中國,以“保護各國在中國的權益”。英、美等國反對這種做法,它們認為,如果必須進行武裝幹涉,就應當由列強協商一致,共同行動。


    在太平天國戰爭中,侵略中國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在“中立”的煙幕下武裝協助清皇朝把革命鎮壓下去,1900年,八國聯軍公開侵入中國,鎮壓義和團革命。但是現在的形勢既同太平天國革命時期大不相同,也同義和團運動時期大不相同,帝國主義列強不可能沿用老的辦法來解決他們所憂慮的問題了。


    這時,帝國主義列強已經深深地卷進了第一次世界大戰以前的相互衝突中間,它們很難在中國實行共同的軍事行動。而且如果對中國進行武裝幹涉,最靠近中國的日本和俄國必然處於最有利的地位,這是西方列強所不甘心的。這些固然是帝國主義列強沒有對辛亥革命武裝幹涉的原因,但更重要的原因還在中國國內形勢方麵。從武昌起義以後,革命的火焰迅速燒遍全國。清皇朝的統治已經在人民中普遍地失去信任。盡管這個革命有許多弱點,但它的基礎是在賣國腐朽的清朝統治下活不下去了的幾億人民。許多本來與革命毫無因緣的官僚、政客、軍官、紳士紛紛跑到革命旗幟下來投機,這固然造成了革命隊伍中魚龍混雜的情形,但也是革命已成為不可阻擋的潮流的一個表現。用少數的外國軍隊來撲滅這場革命火焰,不但不可能,而且還有促使這場革命發展為遠比義和團運動廣泛得多的“反對外國人的運動”,也就是反帝國主義運動的危險。


    正是在這種情形下,袁世凱的出場受到了帝國主義列強的歡迎。帝國主義列強,尤其是英國、美國推動清皇朝起用袁世凱起了很大的作用。英國駐北京公使朱爾典是袁世凱的好朋友。他在袁世凱前往漢口途中時報告他的政府說:“袁此行形式上雖係軍務,其實乃調和此事。以彼之聲望,或能設一通融之法以拯朝廷而令亂民之要求滿意。此次革命蔓延如是之廣,如仍欲以武力鎮壓,袁之識見,或知其不能有大效。且欲選一調和漢人者,除袁外,無更相宜而又為人信從者。”1英國和其他帝國主義列強歡迎袁世凱,就因為他們企望,他能夠起拯救清皇朝而使革命軟化的作用。在袁世凱已經受任為內閣總理大臣時,英國外交大臣致電朱爾典說:“吾等對於袁世凱深加敬愛,願此次革命之效果得有完全鞏固之政府,與各外國公平交際,並保全內地治安及美滿情形,使在中國之商務進步。此種政府,吾等將於外交上竭力相助。”2可見帝國主義列強已經在袁世凱身上看到了一個完全可以信賴的“新”政權。依靠袁世凱來收拾革命造成的危險形勢,甚至為此在必要時可以完全拋開清皇朝那匹老馬,這已經成為帝國主義列強的主導的政策。


    一個美國作者在1912年寫的關於中國革命的書中說,當袁世凱到了北京時,"他立即成為這個帝國的事實上的獨裁者。對於他重新當政,外國人公開地表示欣慰。"3這樣,袁世凱就成了一切內外反革命勢力,包括侵略中國的外國帝國主義者,麵臨末日的清皇朝以及混在革命陣營中的黎元洪這類的人,共同寄以希望的中心人物。


    --------------------------------------------------------------------------------


    1


    2 見《辛亥革命資料》第八冊,頁293、294。


    1 張國淦:《辛亥革命史料》,龍門聯合書店1958年出版,頁108。


    1 “路事蒙於僉壬”是說在鐵路政策問題上受了奸佞的人蒙蔽。這裏是指盛宣懷,九月初五日清廷革除盛宣懷郵傳大臣的職。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胡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胡繩並收藏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