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6頁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作者:胡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1 《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頁469。
1 《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頁202-203。
2 同上書,頁228。
3 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三卷,頁244。
4 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四卷,1932年版,頁10-11。
1 《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卷五十四,頁21。
2 《義和團資料》第四冊,頁39。
--------------------------------------------------------------------------------
--------------------------------------------------------------------------------
(二)“東南互保”和李鴻章議和
義和團運動在北方各省,特別是在京津地區造成這樣大的聲勢,甚至迫使清朝朝廷作出對外作戰的姿態,當然不能不在全國引起強烈的震動。
六月份,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各省都發生了火燒外國教堂的群眾行動。湖南南部的衡陽、衡山、安仁、常寧、耒陽、零陵各地的教堂差不多同時被燒掉,並有充當主教和其他教會職務的洋人被殺死。浙江西部江山、常山的群眾反洋教的鬥爭發展為武裝起義;群眾占領了江山縣城,殺死了西安縣(今衢縣)的知縣。同時,在浙東沿海許多地方也發生了外國教堂被燒毀或被搗毀的事件。在這些南方省份中雖然沒有義和團組織,但是下層群眾中的各種類似性質的秘密結社在這時都活躍起來了。有些地方官紳趨向於乘機發泄他們隱藏在心底的對於洋人的仇恨。北京的朝廷承認義和團的合法地位,發布對外作戰的詔書(這個詔書是下達到各省督撫的),雖然是個大騙局,然而不可能不在全國造成影響。
北京朝廷已經難以控製整個國家。帝國主義侵略者雖然可以出兵打下天津,打進北京,但顯然也不可能直接用兵力來鎮壓全中國到處沸騰起來的驅逐帝國主義勢力的熱潮。
在這種情形下,以洋務派官僚為主的南方各省的督撫,成為外國帝國主義者的最有用、最得力的工具。他們在這些省份中,竭力繼續保持半殖民地的秩序,從而受到了帝國主義者的高度讚賞。
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一開始就堅決主張剿滅義和團。他們對於朝廷聽從守舊派官僚的主意,以“撫”字訣對待義和團是一貫反對的。他們以為這樣做,隻會得罪外國帝國主義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麵。劉坤一、張之洞在五月十九日聯名電奏朝廷說:“拳匪勢甚猖獗,各國紛紛徵兵調艦,大局危急。……如再遲疑不自速剿,各國兵隊大至,越俎代謀,禍在眉睫。”這個電文還提到,赫德有電給他們說:“大局若無速轉機,各國定併力大舉,危亡即在旦夕”1。可見代表英國利益的赫德這時正在動員坐鎮長江流域的這兩個總督,想用他們的力量來影響朝廷的決策。長江流域是英國視為勢力範圍的。這時英國政府又授權駐上海和駐漢口總領事通知這兩個總督:如果他們“採取了維持秩序的方法”,他們將受到英“帝國海軍的協助”2。張之洞五月二十二日電告劉坤一說,他已向英國人表示:“我與劉帥皆極願與英聯絡”3。張之洞還照會各國駐漢口領事說:在湖南、湖北,對於“洋商洋教士”,“本部堂力任保護,當不致痞匪滋生事端,即使偶有生事猝防不及者,烏合之眾,官兵威力,亦可立時彈壓撲滅,斷斷不能任其滋蔓。長江下遊一帶,有兩江總督部堂劉。昨與電商,亦已嚴密布置防範,意見相同,力任保護下遊”4。可見,張之洞與劉坤一已明確表示,一定要負責保護各帝國主義國家首先是英國在長江中下遊各省的利益。
五月二十五日朝廷的宣戰詔書下來以後,兩廣總督李鴻章把它看成是個偽詔,決定不照辦。他有一電報給在上海的盛宣懷說:“廿五矯詔,粵斷不奉。希將此電,密緻峴香二帥”5。“峴香二帥”就是指劉坤一、張之洞。任鐵路督辦的買辦官僚盛宣懷,這時成了串連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共同實行所謂“東南互保”的中心人物。盛宣懷致這幾個總督的電文中說:“各省集義團禦侮,必同歸於盡。欲全東南以保宗社,東南諸大帥須以權宜應之,以定各國之心。”1這個電文的意思是,如果東南各省按照上諭所說,發動義和團這類組織抵禦外國侵略,那就會同歸於盡,所以必須採取權宜之計來維持各省的現有秩序,使各國放心。
在盛宣懷策劃下,由上海道台餘聯沅加上張之洞、劉坤一委派的官員(盛宣懷本人也列席),組成代表團在上海同以美國總領事古納為首的各國領事進行會商。雙方在五月三十日簽訂了所謂《東南保護約款》九條,其中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公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均歸南洋大臣劉,兩湖督憲張允認切實保護”2(兩江總督劉坤一又有南洋大臣的職銜)。對於劉坤一、張之洞和外國人訂立的這個章程,李鴻章當然完全贊成。長江上遊的四川總督奎俊也立即表示同意和響應。閩浙總督許應騤七月二日電告盛宣懷,他在福州實行的也是同樣的辦法,因為他已同駐福州英領事建立了類似的聯繫,所以他同意加入“東南互保”。這個章程使帝國主義各國可以放心地在北方用兵而不必擔心南方發生對他們不利的局勢。所以當時的美國人說:“所有的南部和中部各省的高級官員,……都已與各國結成聯盟”3。英國並有十三艘兵艦駛入長江。七八月間,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又相繼派了一些軍隊在上海登陸。
1 《義和團檔案史料》上冊,頁202-203。
2 同上書,頁228。
3 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三卷,頁244。
4 王芸生:《六十年來中國與日本》第四卷,1932年版,頁10-11。
1 《清光緒朝中日交涉史料》卷五十四,頁21。
2 《義和團資料》第四冊,頁39。
--------------------------------------------------------------------------------
--------------------------------------------------------------------------------
(二)“東南互保”和李鴻章議和
義和團運動在北方各省,特別是在京津地區造成這樣大的聲勢,甚至迫使清朝朝廷作出對外作戰的姿態,當然不能不在全國引起強烈的震動。
六月份,在四川、湖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各省都發生了火燒外國教堂的群眾行動。湖南南部的衡陽、衡山、安仁、常寧、耒陽、零陵各地的教堂差不多同時被燒掉,並有充當主教和其他教會職務的洋人被殺死。浙江西部江山、常山的群眾反洋教的鬥爭發展為武裝起義;群眾占領了江山縣城,殺死了西安縣(今衢縣)的知縣。同時,在浙東沿海許多地方也發生了外國教堂被燒毀或被搗毀的事件。在這些南方省份中雖然沒有義和團組織,但是下層群眾中的各種類似性質的秘密結社在這時都活躍起來了。有些地方官紳趨向於乘機發泄他們隱藏在心底的對於洋人的仇恨。北京的朝廷承認義和團的合法地位,發布對外作戰的詔書(這個詔書是下達到各省督撫的),雖然是個大騙局,然而不可能不在全國造成影響。
北京朝廷已經難以控製整個國家。帝國主義侵略者雖然可以出兵打下天津,打進北京,但顯然也不可能直接用兵力來鎮壓全中國到處沸騰起來的驅逐帝國主義勢力的熱潮。
在這種情形下,以洋務派官僚為主的南方各省的督撫,成為外國帝國主義者的最有用、最得力的工具。他們在這些省份中,竭力繼續保持半殖民地的秩序,從而受到了帝國主義者的高度讚賞。
兩廣總督李鴻章、湖廣總督張之洞、兩江總督劉坤一,一開始就堅決主張剿滅義和團。他們對於朝廷聽從守舊派官僚的主意,以“撫”字訣對待義和團是一貫反對的。他們以為這樣做,隻會得罪外國帝國主義而造成不可收拾的局麵。劉坤一、張之洞在五月十九日聯名電奏朝廷說:“拳匪勢甚猖獗,各國紛紛徵兵調艦,大局危急。……如再遲疑不自速剿,各國兵隊大至,越俎代謀,禍在眉睫。”這個電文還提到,赫德有電給他們說:“大局若無速轉機,各國定併力大舉,危亡即在旦夕”1。可見代表英國利益的赫德這時正在動員坐鎮長江流域的這兩個總督,想用他們的力量來影響朝廷的決策。長江流域是英國視為勢力範圍的。這時英國政府又授權駐上海和駐漢口總領事通知這兩個總督:如果他們“採取了維持秩序的方法”,他們將受到英“帝國海軍的協助”2。張之洞五月二十二日電告劉坤一說,他已向英國人表示:“我與劉帥皆極願與英聯絡”3。張之洞還照會各國駐漢口領事說:在湖南、湖北,對於“洋商洋教士”,“本部堂力任保護,當不致痞匪滋生事端,即使偶有生事猝防不及者,烏合之眾,官兵威力,亦可立時彈壓撲滅,斷斷不能任其滋蔓。長江下遊一帶,有兩江總督部堂劉。昨與電商,亦已嚴密布置防範,意見相同,力任保護下遊”4。可見,張之洞與劉坤一已明確表示,一定要負責保護各帝國主義國家首先是英國在長江中下遊各省的利益。
五月二十五日朝廷的宣戰詔書下來以後,兩廣總督李鴻章把它看成是個偽詔,決定不照辦。他有一電報給在上海的盛宣懷說:“廿五矯詔,粵斷不奉。希將此電,密緻峴香二帥”5。“峴香二帥”就是指劉坤一、張之洞。任鐵路督辦的買辦官僚盛宣懷,這時成了串連李鴻章、張之洞、劉坤一共同實行所謂“東南互保”的中心人物。盛宣懷致這幾個總督的電文中說:“各省集義團禦侮,必同歸於盡。欲全東南以保宗社,東南諸大帥須以權宜應之,以定各國之心。”1這個電文的意思是,如果東南各省按照上諭所說,發動義和團這類組織抵禦外國侵略,那就會同歸於盡,所以必須採取權宜之計來維持各省的現有秩序,使各國放心。
在盛宣懷策劃下,由上海道台餘聯沅加上張之洞、劉坤一委派的官員(盛宣懷本人也列席),組成代表團在上海同以美國總領事古納為首的各國領事進行會商。雙方在五月三十日簽訂了所謂《東南保護約款》九條,其中規定“上海租界歸各國公同保護”,“長江及蘇杭內地各國商民教士產業均歸南洋大臣劉,兩湖督憲張允認切實保護”2(兩江總督劉坤一又有南洋大臣的職銜)。對於劉坤一、張之洞和外國人訂立的這個章程,李鴻章當然完全贊成。長江上遊的四川總督奎俊也立即表示同意和響應。閩浙總督許應騤七月二日電告盛宣懷,他在福州實行的也是同樣的辦法,因為他已同駐福州英領事建立了類似的聯繫,所以他同意加入“東南互保”。這個章程使帝國主義各國可以放心地在北方用兵而不必擔心南方發生對他們不利的局勢。所以當時的美國人說:“所有的南部和中部各省的高級官員,……都已與各國結成聯盟”3。英國並有十三艘兵艦駛入長江。七八月間,英國、法國、德國、日本又相繼派了一些軍隊在上海登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