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偽自由書》。《魯迅全集》第五卷,人民文學出版社1957年版,頁88。


    --------------------------------------------------------------------------------


    --------------------------------------------------------------------------------


    第十五章 第二次革命高潮出現前的國內階級形勢


    (一)清朝政府成了外國帝國主義的稅吏


    在中日甲午戰爭後中國麵臨被帝國主義瓜分的危機情勢下,出現了中國近代史前期的第二次革命高潮。同作為中國近代史前期的第一次革命高潮的太平天國革命相比,第二次革命高潮具有如下兩個明顯的特色:第一、在第二次革命高潮中,廣大人民的革命鬥爭的鋒芒主要是針對著外國帝國主義。第二、在第二次革命高潮中,已經出現了在經濟上和政治上初步成長起來的民族資產階級。但是這個階級還擔當不了革命的任務,而隻能演出了一場失敗的政治改良運動。外國帝國主義勢力已經深深地侵入中國;帝國主義和封建統治階級互相勾結而在它們的互相勾結中又難免還發生某些矛盾;民族資產階級開始走上政治舞台;被壓迫的廣大農民和其他勞動者麵臨著反對帝國主義、反對封建主義的嚴重任務,他們是革命的主要動力,但仍舊缺乏先進階級的領導,停留在自發的鬥爭的水平上。——這些因素互相糾結在一起,形成了比第一次革命高潮複雜得多的階級矛盾的形勢。


    清朝政府大借外債,來支付對日本的賠款。為了償還外債,它向人民敲骨吸髓,大肆搜刮。


    在中日甲午戰爭前的若幹年間,清朝政府的財政狀況大體上是收支平衡,還有一點節餘。例如光緒十一年到二十年(1885-1894年),按戶部(即中央政府中的管理財政的部門)的逐年報告,這十年間平均每年有四百萬兩的盈餘。到了中日甲午戰爭後,這種財政收支平衡的狀況再不存在了。從光緒二十二年(1896年)起,每年要償還外債本息二千萬兩,光緒二十四年起增為二千五百萬兩。這幾年的國家的正常的財政收入大致是八千幾百萬到九千萬兩,這個數目主要是用來供養皇室、龐大的官僚機構和軍隊。光緒二十二年戶部奏報籌還每年應付外債本息的困難時說:"國家財賦,出入皆有常經,欲開源而源不能驟開,欲節流而流不能驟節,其將何以應之?"1戶部所說的財政收入,除海關稅收(大約占全數的四分之一)以外,主要是地丁、漕糧、鹽課、厘金,都是直接對人民的剝削。但這並不是以國家名義取之於民的全部,因為這裏並不包括各級地方的財政收入,而且此外還有相當大的部分為各級官吏所中飽,進入了他們的私囊。


    彌補財政虧空的辦法就是向各省攤派貢納。各省如何來完成攤派的任務呢?無非是以各種名目增加捐稅。舉幾個例:山西省,從1896年開徵菸酒稅,到1900年,每年全省人民負擔的菸酒兩項捐稅就達二十餘萬兩2。四川巴縣,中日甲午戰爭後新增的苛捐雜稅即所謂"新捐輸",每年一萬九千兩至三萬三千兩,加上"常捐輸"歲派銀一萬五千兩至一萬七千兩,"較正供幾近十倍"1。山東巨野縣,"甲午戰後一、二年,賦稅倍增,到1900年間,更增加到兩倍"2。


    光緒二十四年(1898年)清廷決定用舉借內債的辦法籌款,發行的債券名曰"昭信股票",其辦法是"在京自王公以下,在外自將軍督撫以下,無論大小、文武、現任、候補、候選官員等,領票繳銀,以為商民之倡。其地方商民願借者,即將部章程,先行出示,並派員剴切曉諭,不準稍有勒索"3。但是這個反動政府在人民中已經完全失去信用,所謂昭信股票隻是為各級官員提供了一個向人民進行廣泛勒索的新的機會。"名為勸借,實則勒索,催迫騷擾,貽累閭閻"4。例如在山東安丘縣,"計田苛派,按戶分日嚴傳,不到者鎖拿嚴押,所派之數,不準稍減分厘。"5原定共籌銀一萬萬兩的"昭信股票",結果隻搜括到一千多萬兩,在全國人民怨聲載道下,不得不停止發行。地方官員如兩江總督劉坤一在開始發行股票時,就奏報說,他自己認繳銀二萬兩,加上其他官員共認繳銀七十多萬兩,並說,兩淮鹽商也認銀一百萬兩6。但是到了朝廷宣布停辦此事時,他上報說:"各該文武等員,或因交卸賠累,或因事故出缺,力有未逮,已慮解不足數;其鹽商認借之款,迄今呈繳無多"7。這些官員們即使如數地繳款,他們也必定是把這個負擔轉嫁到人民身上,那是不用說的。


    昭信股票失敗後一年,光緒二十五年(1899年)清廷又實行了一次所謂"整頓"財政。慈禧太後召集的禦前會議決定了"裁革陋規,剔除中飽,認真整頓,化私為公"的十六字方針。太後的寵臣、協辦大學士、軍機大臣剛毅奉令南下根據這個方針進行搜括。他首先到江蘇,一舉括得一百一十萬兩銀子,繼又到安徽、浙江、廣東,一共搜括到一千萬兩銀子回朝交差。他的方法是要各級官員把他們中飽的錢財上繳歸"公",但是這些官員照例總是用人民的血汗來成倍地補償他們的損失。所以英國人辦的《北華捷報》在那時寫道:"為這個不幸的帝國增加苦難,剛毅又被派遣到廣東省搜括錢財和兵丁,看來這差不多像是慈禧太後急欲把那裏經常燃燒著的叛亂星火煽成大火"1。帝國主義者不能不為已經成為他們的走狗的清朝政府的命運擔心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胡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胡繩並收藏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