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0頁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 作者:胡繩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從六十年代以後,中國海關一直控製在英國人手裏。在俄法借款談判過程中,法國向俄國提出,作為借款條件,由俄法兩國的銀行團建立聯合組織,對中國的國債實行管理。法國認為,海關掌握在英國人手中,以海關收入作為抵押並不可靠,必須另外建立一個駕臨於海關之上的組織,才能監督中國還債。這個方案,實際上就是要壟斷中國的包括海關稅、地丁、厘金等在內的全部財政收入,排斥英國在華勢力。在借款合同簽訂的第二天,俄國財政大臣維特邀請法國金融資本家共同組成“華俄道勝銀行”,負責對中國的貸款。這個銀行在當年十二月背著清朝政府擬訂了一個章程,由沙皇批準。這個章程規定,華俄道勝銀行的業務是:在中國境內承包稅收;經營有關中國國庫的各項業務;在中國政府授權之下,發行貨幣;償付中國政府所負的債息;修建中國境內的鐵路及安裝電線等等。這個章程顯然是更發展了法國原提的方案,後來雖然由於各種原因沒有全部實現,但這些打算是沙皇俄國始終沒有放棄的。
在1896年第二次大借款中,法國財政部長要求法國銀行壟斷組織承攬這次貸款,向它保證,法國人可以在中國海關內占優勢。英國的赫德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焦急地說:"法使力促總理衙門接受法方借款,條件之一是法國管理海關。......如俄、法控製借款和海關,中國就須聽命於他們,而不肯聽任何人的話了。"1英德終於爭得了這次貸款權。章程簽字的第二天,赫德發回倫敦的電報中說:"借款簽字,海關終獲保全。"2
第三次大借款中,海關仍然是爭奪的主要目標。俄國向李鴻章提出三項借款條件,其中第一項是“中國海關稅務司的職位出缺時,應任命一個俄國人充任”。英國人聽到了又非常緊張。英國的《環球晚報》說:“這簡直荒謬極了,對英國是一種侮辱,英國政府應斷然回擊。”3英國還經過它的駐華公使,通知總理衙門說:“不論借款與否”,英國“政府決定”,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職位,必須永遠由一個英國人來擔任。”4英德續借款合同中特別規定:“此次借款未付還時,中國總理海關事務應照現今辦理之法辦理”5。按照這個規定,英國人將霸占中國海關至少到1943年。
三次貸款的還款年限,頭二次為三十六年,第三次為四十五年,而且都明確規定,不許可提早還清。這種規定是中日甲午戰爭後的新現象。可見這些貸款不是資本主義國家通常的經濟貸款,而是壟斷組織的資本輸出;它不僅僅追求經濟利益,更主要是追求政治特權,是要把借款作為勒索和長期霸占中國主權的一個手段。英德在兩次貸款中,都規定在全部還清借款以前,中國的海關管理製度不能作任何改變。這就是說,在所規定的長時期內,海關必須由英國壟斷。這類規定的另外一個作用是防止中國“借債還債”,也就是:甲壟斷組織防止乙壟斷組織用資本輸出的方法來奪取它在中國已經和準備占有的政治特權和經濟利益。
國際壟斷組織向中國的貸款,除了進行政治上的勒索以外,還獲得巨額的壟斷利潤。研究了這三次大借款的人指出:在這三次大借款中,“俄法借款的利息率形式上是年息4%,打折扣後實交額的利息率就是4.25%,到1910年按所欠銀數核計就達年息5.67%;從1895年至1934年償清時止,所得的利息合計達庫平銀117,940,606.77兩,比所付本金超過130.2%。英德借款的利息率形式上是年息5%,實交額的利息率是5.26%,到1910年按所欠銀數核計就達6.88%,從1895年到1932年償清時止,所得利息合計達庫平銀141,165,832.01兩,比所付本金超過152.7%。英德續借款利息率是年息4.5%,實交額的利息率則達5.4%,到1910年按所欠銀數核計就達7.05%,從1898年至1934年間所付利息達庫平銀133,123,843.06兩,已超過本金164.8%(照借款合同,本息須至1943年始能償清,尚有九年本息,因缺乏資料未列入)。"1這就是說,僅就利息一項來說,已超過本金一倍以上。此外,還有操縱外匯兌價,在交款時少付銀兩,收取本息時多收銀兩所取得的差額利潤,再有,發行公債所取得的差額利潤,為數也很大。
--------------------------------------------------------------------------------
1 當時的借款在支付時都有折扣,例如名義上是一億兩的借款(按照此數計息還錢),實際上隻付九千五百萬兩,扣除了百分之五,這就是九五扣。
1 《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一冊,頁732。
1 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三卷,頁421。
1 《中國海關與中日戰爭》。《帝國主義與中國海關》第七編,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頁206、208。
2 同上書,頁213。
3 《中國海關與英德續借款》。《帝國主義與中國海關》第八編,頁25。
4 約瑟夫:《列強對華外交》,胡濱譯,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頁229。
5 《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一冊,頁735。
1 徐義生:《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時期清政府的外債》。《經濟研究》1957年第四期。
--------------------------------------------------------------------------------
--------------------------------------------------------------------------------
在1896年第二次大借款中,法國財政部長要求法國銀行壟斷組織承攬這次貸款,向它保證,法國人可以在中國海關內占優勢。英國的赫德聽到這個消息後非常焦急地說:"法使力促總理衙門接受法方借款,條件之一是法國管理海關。......如俄、法控製借款和海關,中國就須聽命於他們,而不肯聽任何人的話了。"1英德終於爭得了這次貸款權。章程簽字的第二天,赫德發回倫敦的電報中說:"借款簽字,海關終獲保全。"2
第三次大借款中,海關仍然是爭奪的主要目標。俄國向李鴻章提出三項借款條件,其中第一項是“中國海關稅務司的職位出缺時,應任命一個俄國人充任”。英國人聽到了又非常緊張。英國的《環球晚報》說:“這簡直荒謬極了,對英國是一種侮辱,英國政府應斷然回擊。”3英國還經過它的駐華公使,通知總理衙門說:“不論借款與否”,英國“政府決定”,中國海關“總稅務司的職位,必須永遠由一個英國人來擔任。”4英德續借款合同中特別規定:“此次借款未付還時,中國總理海關事務應照現今辦理之法辦理”5。按照這個規定,英國人將霸占中國海關至少到1943年。
三次貸款的還款年限,頭二次為三十六年,第三次為四十五年,而且都明確規定,不許可提早還清。這種規定是中日甲午戰爭後的新現象。可見這些貸款不是資本主義國家通常的經濟貸款,而是壟斷組織的資本輸出;它不僅僅追求經濟利益,更主要是追求政治特權,是要把借款作為勒索和長期霸占中國主權的一個手段。英德在兩次貸款中,都規定在全部還清借款以前,中國的海關管理製度不能作任何改變。這就是說,在所規定的長時期內,海關必須由英國壟斷。這類規定的另外一個作用是防止中國“借債還債”,也就是:甲壟斷組織防止乙壟斷組織用資本輸出的方法來奪取它在中國已經和準備占有的政治特權和經濟利益。
國際壟斷組織向中國的貸款,除了進行政治上的勒索以外,還獲得巨額的壟斷利潤。研究了這三次大借款的人指出:在這三次大借款中,“俄法借款的利息率形式上是年息4%,打折扣後實交額的利息率就是4.25%,到1910年按所欠銀數核計就達年息5.67%;從1895年至1934年償清時止,所得的利息合計達庫平銀117,940,606.77兩,比所付本金超過130.2%。英德借款的利息率形式上是年息5%,實交額的利息率是5.26%,到1910年按所欠銀數核計就達6.88%,從1895年到1932年償清時止,所得利息合計達庫平銀141,165,832.01兩,比所付本金超過152.7%。英德續借款利息率是年息4.5%,實交額的利息率則達5.4%,到1910年按所欠銀數核計就達7.05%,從1898年至1934年間所付利息達庫平銀133,123,843.06兩,已超過本金164.8%(照借款合同,本息須至1943年始能償清,尚有九年本息,因缺乏資料未列入)。"1這就是說,僅就利息一項來說,已超過本金一倍以上。此外,還有操縱外匯兌價,在交款時少付銀兩,收取本息時多收銀兩所取得的差額利潤,再有,發行公債所取得的差額利潤,為數也很大。
--------------------------------------------------------------------------------
1 當時的借款在支付時都有折扣,例如名義上是一億兩的借款(按照此數計息還錢),實際上隻付九千五百萬兩,扣除了百分之五,這就是九五扣。
1 《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一冊,頁732。
1 馬士:《中華帝國對外關係史》第三卷,頁421。
1 《中國海關與中日戰爭》。《帝國主義與中國海關》第七編,科學出版社1958年版,頁206、208。
2 同上書,頁213。
3 《中國海關與英德續借款》。《帝國主義與中國海關》第八編,頁25。
4 約瑟夫:《列強對華外交》,胡濱譯,商務印書館1962年版,頁229。
5 《中外舊約章彙編》第一冊,頁735。
1 徐義生:《從甲午戰爭到辛亥革命時期清政府的外債》。《經濟研究》1957年第四期。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