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鮮是具有悠久民族文化歷史的獨立國家,這時在腐朽的封建王朝的統治下,國內階級矛盾十分尖銳,同時,統治階級內部的派係傾軋很厲害。日本侵略勢力乘機在政治和經濟上日益滲透到朝鮮內部。光緒十一年(1885年),李鴻章和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天津訂立一個有關朝鮮的條約,規定以後遇有重大事件,兩國或一國要派兵,須互相通知。日本後來利用這個條約出兵朝鮮,發動了侵略朝鮮和中國的戰爭。


    光緒二十年(1894年)春,朝鮮南部爆發大規模的農民起義。日本政府認為這是發動侵略戰爭的時機,它先誘使清朝政府出兵朝鮮,表示"貴政府何不代韓戡亂?......我政府必無他意。"1清朝政府得到日本的這種"保證",又應朝鮮的請求,於五月初一派直隸提督葉誌超和太原鎮總兵聶士成率軍一千五百人進駐朝鮮京城漢城以南的牙山。這時,日本軍隊突然以"保護"使館和僑民為名大量進入朝鮮,五月初七(6月10日)占領了朝鮮京城漢城。在戰爭形勢逼在眼前的時候,清朝政府沒有絲毫認真作戰的準備,卻先後央求俄國和英國進行"調停"。英國既然站在支持日本北進的立場上,當然談不上什麽調停。至於沙皇俄國,雖然對於日本勢力的擴張採取警惕的態度,但是在它看來,中國和日本間的戰爭有可能造成對它有利的機會,它寧願等待這種時機的到來,而不願採取任何步驟來阻止日本的行動。在清朝當局抱著靠國際調停避免戰爭的幻想的時候,日本動起手來了。


    六月二十三日(7月25日)日本不宣而戰,首先在牙山口外的豐島海上擊沉了裝載著中國軍隊的一艘英國商輪,這批中國軍隊是李鴻章派到牙山去增援的。李鴻章從半殖民地的奴才心理出發,以重價租用英國商輪,以為可以得到英國國旗的保護。隨船護航的北洋艦隊的幾艘兵船,一艘被俘,一艘受重創,其中較強的一艘鐵甲船在船長的命令下臨陣脫逃。在實行這種海盜行為的同時,日本軍隊陸上由漢城方麵進攻清朝軍隊,聶士成所部在牙山附近的成歡驛與日軍稍一接觸,即狼狽敗退。駐紮公州為後援的葉誌超部隊也早已放棄陣地逃跑。聶士成部隊趕上後,一起繞道北走,輾轉到了平壤。


    在海上、陸上遭到日本方麵的突然襲擊後,七月一日(1894年8月1日),清朝朝廷下詔宣戰。同一天,日本也正式宣戰。對於這場早已可以預料到的戰爭,清朝政府處於被迫應付的狀態。


    八月中旬,日本軍隊用一萬多人分路進攻朝鮮北部的平壤,在這裏駐有清朝軍隊左寶貴、豐升阿、馬玉崑、衛汝貴等部和從牙山方麵逃來的葉誌超的部隊。葉誌超是李鴻章的親信,李鴻章曾在奏摺中誇獎地說:“葉誌超所部,能以綠營抽調之兵熟精泰西操陣之法。”1這回他雖然在牙山敗逃,但李鴻章卻根據他的報告,認為他是一路打敗了日本軍隊而到平壤的,所以任命他為駐平壤各軍的統帥。在他指揮下,聚集了一萬四千多兵力在平壤一城,隻是築壘防守,擺著挨打的架勢。當日軍進攻時,隻有部分軍隊進行了堅強的抵抗,將領中英勇奮戰的是左寶貴,他在陣地上中炮犧牲。有的將領如衛汝貴率營遁逃。統帥葉誌超一看到戰場形勢不利,立刻樹起白旗,命令各軍一起棄城北走,把積儲在平壤的大小炮四十尊,槍萬餘杆和一應糧餉都留給了敵人。潰退的清軍除了被日軍堵截殺死的以外,一口氣退到了鴨綠江以北,實際上成了把敵軍引入國境的嚮導。日本軍隊經過了一番準備後,在九月下旬渡鴨綠江攻入中國境內。守江的清朝軍隊近四萬人,都不戰潰退,使日軍輕易地在幾天內占領了沿江的安東(今丹東)、九連城等地,並且進據鳳凰城(今鳳城)。


    與此同時,李鴻章的北洋海軍在一次被迫進行的黃海海戰中遭到挫折。北洋艦隊從大連護航運兵到大東溝,在準備返航時,八月十八日(9月17日)為日本艦隊所襲擊。北洋海軍由丁汝昌統帥,他擔任此職已十四年,當時人認為丁汝昌是"畏葸無能,巧滑避敵,難勝統帶之任",李鴻章極力為他辯護說:"目前海軍將才,尚無出其右者"1。這次海戰剛開始時,了汝昌在旗艦定遠號的飛橋上。飛橋年久失修,在定遠號發出第一炮時就被震斷。丁妝昌自空中墜落,負重傷。右翼總兵兼定遠號管帶劉步蟾代替丁汝昌負起了指揮作戰的任務。這次海戰進行了一個下午,北洋海軍參戰的大小十三艘船中有兩艘在戰鬥激烈時逃走,其中一艘還撞沉了自己的一艘船,有三艘被敵人擊沉,其餘七艘中,包括旗艦定遠號,都遭到輕重不等的創傷。雖然如此,在作戰中,有不少官兵很英勇。以鄧世昌為艦長的致遠號在艦隻重傷,彈藥用盡的危急時刻,開足馬力向日本快艦吉野號撞去,不幸中魚雷下沉,全艦二百五十多人壯烈犧牲。經遠號艦長林永升指揮官兵奮勇作戰,在竭盡所能地打擊了敵人以後全船沉沒。主力艦定遠號和鎮遠號在不利的形勢下堅持戰鬥到底,終於使敵艦隊不得不退卻。日本共十二艘船的艦隊並沒有得到全勝,它的旗艦鬆島號被打得陷於癱瘓,有幾艘兵艦受重創,一艘較弱的船被擊沉。但是這二戰使李鴻章嚇破了膽。他命令他的艦隊從此全部躲進威海衛港口內,實行他既定的所謂"以保船製敵為要"的方針2。這實際上是保存自己鈉實力,等待戰爭結束的方針。他沒有料到,就是這個方針導致了他的艦隊悲慘地覆滅。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胡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胡繩並收藏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