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文已經說過,美國當時主張侵略中國的列強實行合作政策,共同維持清朝政府的統治(見第九章第四節)。這種政策的實質就是使中國成為在列強共管下的半殖民地國家。西華德在1861-1868年間任美國國務卿,他是使美國成為太平洋上的帝國的主張的創始人。為了實現這個主張,美國力求使自己在共管中國的列強中居於領先的地位。蒲安臣爭取充當清朝政府的外交代表是適應這個目的的。他在用清朝政府名義簽訂的條約中大講什麽中國的一切內部事務"總由中國皇帝自主",也是為了達到這個目的。正因此,這個條約受到了英國的嫉視。在英國人看來,"美國這個暴發戶,作為主角直接向......英國在東方的優勢地位挑戰,這樣的前景是極難容忍的事情。"1所以,以蒲安臣為首的這個使團到了英國時,英國政府對它採取很冷淡的態度。新上台的自由黨的外交大臣克拉蘭頓在致蒲安臣的信中表示英國侵略中國的領導地位是決不放棄的。接著,蒲安臣的使團又到歐洲大陸的各國,最後到了俄國。蒲安臣在俄國病死,這才結束了這一幕荒謬的滑稽劇。


    在蒲安臣的使團後,清朝政府雖然沒有再幹類似的傻事,但是清朝政府派出的使節,無不以外國人作為顧問。例如,上述到法國的崇厚就有兩個法國人和一個英國人和他同行。第一任駐英國公使郭嵩燾的顧問是英國人馬格裏,此人曾受李鴻章重用,從光緒三年(1877年)起,他擔任清朝政府駐英使館的顧問幾達三十年,在此期間,自郭嵩燾以後的每一任駐英公使都依靠這個英國人辦事。在光緒六年(1880年)到俄國談判伊犁問題的曾紀澤,是在前一年接替郭嵩燾擔任駐英公使之職的。他到聖彼得堡時以馬格裏和日意格作為自己的顧問。日意格是在太平天國戰爭期間就和左宗棠勾搭,為他辦理各種"洋務"的一個法國人。


    不但清朝政府派出國的使節離不開外國顧問,而且它的全部重要的外交活動都有外國人參與。特別是擔任海關總稅務司的英國人赫德,幾乎成了主持對外事務的總理衙門的總顧問。李鴻章在光緒二年同英國人舉行煙臺會議時,赫德和天津稅務司德國人德璀琳成了他所仰仗的幫手。駐藏幫辦大臣副都統升泰在光緒十六年(1890年)同英國的印度總督締結藏印條約時,赫德派了他的弟弟赫政充任升泰的助手,這樣的事,現在看來,幾乎是難以置信的。下文我們還將看到,在中法戰爭期間,赫德及其屬員起了,多麽顯著的作用。


    在外國的公使入駐清朝的首都後,提出了麵見皇帝的要求。這個要求為清朝官員們所竭力拒絕,起先他們說:皇帝尚未親政,攝政的皇太後不便延見外國公使。但是由於外國人堅決反對這個藉口,而且皇帝總有一天要親政,所以這所謂“覲見”的問題成為總理衙門和其他官員們在好幾年間紛紛議論的一個大問題。他們中的絕大多數認為不應當讓洋人麵見皇帝,更絕對不能容忍洋人在麵見皇帝時不行跪拜的禮節。到了同治十二年(1873年)初,皇帝親政,外國公使們乘機又把這件事當做迫切的問題提出來。清朝當局無法推諉,經過大臣們又一次進行了廣泛的議論後,終於在這年五月實行了一次覲見。參與覲見的有俄國、美國、英國、法國、荷蘭的公使或代辦及一個德國的翻譯官(德國公使那時不在北京)。日本這時有一個特派大使在北京,也同時得到了皇帝的接見。在此次覲見前,總理衙門和外國公使們進行了反覆的辯論,最終的決定是按照外國人的辦法以鞠躬禮覲見皇帝。


    在當時“覲見”成為一個嚴重的爭議,顯然不隻是形式問題。各國公使是作為戰勝者,甚至征服者而進入北京的,他們要求確立自己在半殖民地中國的主人的地位。如果讓外國公使不用跪拜禮隨時入見皇帝,在清朝官員們看來,就是公開承認以皇帝為首的封建統治者已經屈服在外國侵略者麵前的事實。他們雖然無力改變這個事實,但是把這個事實向被統治的廣大人民明白地宣布出來,畢竟是足以招致危險的後果的。


    雖然同治皇帝不久就死掉,清朝當局又可以用皇太後攝政的理由來拒絕外國公使覲見,但是以慈禧太後為首的封建統治勢力已經在各個方麵受著外國侵略勢力的支配這一事實,卻是怎樣也掩蓋不住的了。光緒二十年(1894年)一個初期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馬建忠概括敘述這種形勢說:"其公使傲睨於京師以陵我政府,其領事強梁於口岸以抗我官長,其大小商賈盤踞於租界以剝我工商,其諸色教士散布於腹地以惑我子民"1。這越來越成為誰都看得見的事實了。


    擔任總稅務司的赫德和他所任命的各個海關稅務司不但由於掌握了中國的海關,因而控製了中國出入口貿易,控製了清朝政府財政收入的一個主要來源,而且他們所進行的廣泛活動使他們實際上對清朝的外交、軍事以及地方的用人行政擁有很大的發言權。這種情形使當時的某些官僚和知識分子感到憂慮和憤慨。光緒五年(1879年),總理衙門曾有令赫德總管南北洋海防的主張,薛福成表示反對,他說:"赫德之為人,陰鷙而專利,怙勢而自尊,雖食厚祿,受高職,其意仍內西人而外中國。彼既總司江海各關稅務,利柄在其掌握,已有尾大不掉之勢,若復授為總海防司,則中國兵權餉權皆入赫德一人之手!"1任赫德為總海防司之職的荒謬主張雖未成為事實,但是他的勢力繼續有增無已。光緒十六年(1890年)左右陳熾所著《庸書》中不指名地提到赫德說:"海關厘稅歲入三千萬,仰其鼻息以為盈虛。引黨類數百人,糜工資二百萬。漸而陰持朝議,顯綰邦交,偶或侵之,顛蹶立至。......英君主授以男爵,功在彼國,其事可知。......國家舊製,於臣工製馭綦嚴。乃獨於一西人,倚任多年,毫無疑慮,中外大臣,皆尊而信之!"2薛福成和陳熾都是初期的資產階級改良主義者,他們比較勇敢地指斥清朝政府不該如此信賴這個外國人。但這當然並不是赫德一個人的問題。封建統治者已經甘心讓中國陷於半殖民地的地位,他們隻能在各方麵接受外國帝國主義的支配,在這條件下,他們的統治地位也才得到帝國主義的承認。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胡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胡繩並收藏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