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於阿古柏同英國勾結得很緊,所以俄國人對於左宗棠向南疆進兵採取坐山觀虎鬥的態度。左宗棠的軍糧有一部分還是向俄國人買的。而英國人則竭力向清朝政府為阿古柏作說客。李鴻章這個在清朝外交活動中起著愈來愈大的作用的角色,這時主要是充當著英國的工具,這點在阿古柏問題上是表現得很清楚的。


    當時,李鴻章正在把國家財力大量用於經營他的北洋海軍,所以他極力強調海防的重要,而視西北邊防為可有可無。左宗棠處於在西北地區擁有重兵的地位,使他不能不重視新疆問題。從本質上看,他們之間在新疆問題上的分歧,是要不要捍衛領土完整的問題,是在帝國主義勢力壓迫麵前採取什麽態度的問題。左宗棠在這個問題上的言行是符合中華民族的長遠利益的愛國主義的表現。


    左宗棠的大軍以劉錦棠所部為先鋒,在光緒二年(1876年)首先向天山北部進兵,同阿古柏手下的白彥虎等人進行了激烈的戰鬥,奪取了烏魯木齊及其附近各地。白彥虎原是陝西回民起義的一個頭子,起義失敗後逃到甘肅,又在同治十二年(1873年)出關到了新疆北部。他率領手下數千兵力,投靠了阿古柏,成為阿古柏的得力打手。他是起義回民的叛徒。劉錦棠所部在光緒二年九月占領瑪納斯後,沒有再向西進,這顯然為了避免同俄國人直接衝突。第二年開春後,他們轉向南路,迅速攻下阿古柏、白彥虎及其他部將據守的吐魯番、託克遜、達阪等地。阿古柏退到庫爾勒,絕望自殺。為爭奪繼承權,他的兒子伯克胡裏殺死他的另一個兒子海古拉。伯克胡裏和白彥虎分兵把守天山南路各地。正在這時,英國人和受英國人影響的郭嵩燾又提出了讓喀什噶爾獨立成國的建議。左宗棠對此尖銳地表示了異議。他說:英國人既然要為"安集延人"立國(阿古柏來自浩罕國的安集延,所以當時稱之為安集延人),"則割英地與之,或即割印度與之可也,何乃索我腴地以市恩!"他又指出英國人的陰謀是"為印度增一屏障",卻要把自從漢朝以來就屬於中國的喀什噶爾分割出去,這有什麽道理呢1?光緒三年,左宗棠的各路軍隊在南疆連續多次擊敗了白彥虎,先後占領了喀喇沙爾(焉耆)、庫爾勒、庫車、阿克蘇等地。伯克胡裏和白彥虎繼續在喀什噶爾、和闐、葉爾羌、英吉沙一帶作最後的頑抗。整個戰爭在這年十一月間結束,伯克胡裏和白彥虎逃到了俄國境內。


    左宗棠在新疆的進軍能夠比較迅速而順利,主要的原因是在於阿古柏、白彥虎的反動統治極其不得人心,遭到維吾爾族和其他各族人民強烈反對,處於十分孤立的地位。阿古柏自殺,他的兒子們互相殘殺,他的部下分崩離析,使左宗棠所部在南疆廣大地區內沒有在作戰中遇到很大困難就取得了完全勝利。但是左宗棠的軍隊畢竟是支封建的軍隊,也從來不以紀律嚴明著稱,它在所到之處給居民的擾害是無可諱言的。


    俄國人起先沒有料到清朝能夠出兵新疆而且很快地恢復在這個地區的統治,所以他們在開始占領伊犁時表示,隻要清朝能夠保證這個地區的安定秩序,就交還伊犁。俄國人把戰敗逃亡的伯克胡裏、白彥虎等人都收容下來,當然是不懷好意的。光緒四、五年間(1878、1879年),阿古柏殘留下來的力量曾屢次在俄國人的支持下企圖打回喀什噶爾,都失敗了。俄國人再沒有藉口可以霸占伊犁,但仍繼續推拖延宕。光緒四年(1878年)底清朝政府為索還伊犁派出的專使到達俄國。


    這次派到俄國去的專使是個被認為通洋務的崇厚,但他甚至連伊犁地區的形勢也全不了解,一切都聽憑俄國人要怎樣就怎樣。利用了這個談判對手的顢預胡塗,俄國人使他在光緒五年(1879年)八月簽訂了一個條約,按照這個條約,伊犁地區的九城雖然還給了中國,但是在這地區西境霍爾果斯河以西地區和南境特克斯河一帶地區仍屬於俄國,交還中國的伊犁地區處於西、北、南三方麵被俄國占領地區包圍的孤立地位。而且,中國方麵還要給俄國五百萬盧布的"償金"。條約又把同治三年的議定書中規定的塔城附近和喀什噶爾附近的邊界作有利於俄國的修改;還給了俄國以在蒙古和新疆全境進行貿易的權利,並作了使俄國能夠通過西北地區到天津和長江流域進行貿易的各項規定。而且新條約還包含了俄國在中國的東北地區的鬆花江上的某些特權的規定。


    崇厚未經請命擅自訂立這個喪權辱國的條約,引起了朝廷中多數官員的憤慨。朝廷決定拒絕承認這個條約,並且把崇厚拘捕起來,定為死罪。沙皇政府立即通過駐華公使提出抗議,並且實行武力恫嚇,除了在伊犁地區集結軍隊以外,又調動太平洋艦隊向黃海進發。這樣,在光緒六年(1880年),中俄間形成了極其緊張的關係。


    但這時,俄國並不真是要對中國進行一場故爭。俄國已經和正在逐步地征服中亞細亞幾個汗國,而且剛取得對土耳其的戰爭的勝利(1877-1878年),參與了瓜分土耳其的國際會議(1878年)。沙皇俄國需要一個時間來消化它在歐洲和亞洲取得的大量贓物。對俄國說來,不用進行一次戰爭而能使得自己在中國的地位進一步鞏固,是最有利的。而且英俄間的矛盾特別在中亞細亞地區繼續尖銳化。俄國在向各方麵膨脹其勢力中,不得不考慮到不要過分造成同英國的對抗。英國從自己的利益出發,既不願意俄國一下子得到如此巨大的收穫,也不願意清朝政府在一次同俄國的戰爭中崩潰,它竭力運用自己的影響使清朝政府妥協讓步以解決中俄間的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胡繩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胡繩並收藏從鴉片戰爭到五四運動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