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點左右,周圍有了一絲活動跡象,東方也見泛紅。路邊,有人開始點火設壺燒開水。在中亞,人生的很多時光就是在茶室內外度過,簡單的茶室,插ikhana,甚至可能隻是由一堆火,一壺茶和一群人構成。馬丁站起身,走到火堆旁暖手。


    烹茶者是個普什圖人,但沉默寡言,對馬丁而言這樣正好。他已摘下頭巾,解開放進掛在肩上的提包。在遇到同情者之前,展示塔利卜身份可不算明智。他用一把阿富汗尼買了一杯茶,感激地喝起來。幾分鍾後,那個俾路支人睡眼惺忪地爬出駕駛室過來喝茶。


    天光破曉。有些卡車開始發動,突突突地噴出黑煙。俾路支人朝自己的駕駛室走回去。馬丁隨即跟上來。


    “你好,兄弟。”


    俾路支人答了禮,但有些詫異。(奇*書*網.整*理*提*供)


    “你是正好往南走去邊境跟斯平布爾達克麽?”


    若那人開車回巴基斯坦,坎大哈南部的那個邊境小鎮就是他必經之地。現在,馬丁知道自己腦袋的價格。他得徒步繞過邊防站才成。


    “感謝安拉,”俾路支人。


    “那以全慈真主之名,您能讓一個可憐人搭您的車回家麽?”


    俾路支人想了想。到喀布爾的漫長旅程中,通常都是堂弟和他一起,可堂弟在喀拉蚩生病了。這段路他不得不獨自來走,這很讓人疲倦。


    “會開哪輛車麽?”他問。


    “老實說,我是個多年的老司機了。”


    他們一起開車南下,默默無聲,聽儀錶盤上老舊的塑料收音機裏播放東方流行樂。聲音尖利嘯鳴,不過馬丁吃不準是電流幹擾還是腔調原本如此。


    一白天過去,他們過了加茲尼,往坎大哈開。路上短暫停留喝茶吃飯——吃的就是日常的山羊肉和米飯——加油。馬丁掏了大把的阿富汗尼幫忙付帳,俾路支人變得愈加友好起來。


    盡管馬丁既不會烏爾都語也不會俾路支方言,喀拉蚩那人也隻是略知一點普什圖語,不過藉助手勢和古蘭經上的一點阿拉伯語,他們相處的還是不錯。


    車載坎大哈以北又停了一夜,因為俾路支人不願意夜裏開車。這裏是查布爾省,地方生野,人也生野。白天幾百輛卡車一起前前後後簇擁著向北開要更安全些。土匪是喜歡黑夜的。


    在坎大哈北郊,馬丁說自己要打個盹,然後就蜷縮到俾路支人當床的後排長座上。坎大哈曾是塔利班的司令部和根據地,馬丁可不希望哪個改過自新的塔利班認為自己在路過的卡車上看到了老朋友。


    當坎大哈以南,他又跟俾路支人換過來開車。當斯平布爾達克時是下午三點左右;馬丁說自己就住在北郊,隨後跟車主人熱情道別,在離邊境檢查站幾英裏的地方下了車。


    由於俾路支人不會普什圖語,他的收音機一直停在流行音樂頻道,馬丁也一直沒聽到新聞。在邊境上,塞住的車隊比平時更長,輪到他過卡時,人家向他出示了一張畫像。一個黑須塔利卜的麵孔望著自己。


    俾路支人是個老實本分、辛苦工作的人。他想回家去給自己的老婆和四個孩子一起。生活夠苦了。幹嗎還要把幾天——甚至幾周——的時間花在阿富汗監獄裏解釋自己壓根說不清的事情。


    “先知在上,從沒見過,”他發誓說道,那些隨即把他放了過去。


    再也不提此事了,他一麵沿著基達公路向南開一麵想道。他可能是來自亞洲最腐敗的城市,但在自己的故鄉你至少知道你身在何處。阿富汗人又不是他的同胞。幹嗎要卷進去?他有點好奇那個塔利卜幹了什麽事。


    馬丁已經知道,囚車遭劫,兩位警衛被殺,關塔那摩返回者失蹤,這些都蓋不住。從一開始,美國大使館就會小題大做地折騰。


    “殺人”獻上已被巡邏隊發現——因為囚車沒到監獄,所以巡邏隊被派上了巴格拉姆公路。囚車與武裝警衛的分離被歸咎為無能。但犯人的逃逸顯然是塔利班的餘孽匪幫所為。對他們的追捕已然展開。


    不幸的是,美國大使館給了卡爾紮伊政府一份照片,這是無法阻止的。cia和sis駐阿的頭子試圖讓此事放緩,可他們能做的也就這麽多了。現在所有邊境站都受到了傳真照片,而馬丁還在斯平布爾達克以北。


    盡管馬丁不了解這一情況,但他還是決定過境時不要冒險。他在斯平波爾達克的山上潛伏下來,等待黑夜的降臨。從山上的位置,可以觀察地麵的情況和他將要走的路線。


    小鎮在他前方五英裏處,比他所處位置低上半個英裏的高度。他能夠看到爬滿卡車的蜿蜒公路,能看到曾作為英軍要塞的巨大古堡。


    他知道那座要塞曾於1919年被攻克,那時英軍最後一次使用中世紀的雲梯。他們乘著夜色悄悄摸近,沒有騾子的大叫、沒有杆子的磕碰聲,也沒有士兵們的咒罵,他們躡足潛蹤,無聲的摸上去,安靜得如同墳墓,以致守衛者都不曾被驚醒。


    十英尺的杆子還是太短,結果杆子上有一百人跌進了幹涸的壕溝。所幸匍匐在牆後的普什圖守衛者一位前來攻擊他們的軍隊肯定規模龐大,結果他們從後門退出去跑上山。古堡一槍未發即被攻陷。


    前半夜,馬丁悄然越牆過鎮進入巴基斯坦。日出時分他已經沿基達公路走出十英裏。他找到一處茶室,在這裏等肯捎付錢客人的過路卡車把他捎到基達。最後,黑色的塔利卜頭巾——這在那些地區一眼就能認出來——成了優勢而非負擔。一切順利。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阿富汗人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英]弗·福賽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英]弗·福賽斯並收藏阿富汗人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