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當希特勒成為德國總理時,這種令人欣慰的形勢被急劇地改變了。這位納粹黨領導人一段時間以來一直在為德國人要求更大的生存空間。引自《我的奮鬥》(1924年)中的以下幾段話反映了他的基本思想和目標,在以後幾年中,他一直不斷地、沒有重大改變地重提這些思想和目標。


    ……如今,不能靠強烈的抗議,而要靠一把巨大的劍,使被蹂躪的地區回到共同的德意誌帝國的懷抱。


    鍛造這把劍是一個國家內部政治領導人的任務;維護鍛劍工作和尋找戰友則是外交領導人的職責。……


    恢復1914年時的邊界的要求在政治上是十分荒唐的,其荒唐的程度和所帶來的嚴重後果使提出這一要求就象是在犯罪一樣……德意誌帝國1914年時的邊界是根本不符合邏輯的。因為實際上,這些邊界從包括日耳曼民族的人民的意義上說,是不完整的,從地理軍事是否合宜的角度而言,也是不切實際的。……


    因此,我們國社黨人自覺地……關注我們6o0年前放棄的領土。我們不允許德國人繼續不斷地向南方和西方遷移,要把注意力轉向東方領土。如果我們今天談到歐洲領土,我們首先能想到的隻是俄國及其邊境上的僕從國……新德意誌帝國必須各次使自己沿著過去條頓騎士團的道路前進,用德意誌的劍為日耳曼人獲得耕地,為這個民族獲得每日食糧。


    幾乎一點也不奇怪,當這幾段話的作者成為德國的主人時,外交上立即有了反響,首先是幾年來一直處於休眠狀態的小協約國開始恢復元氣。1933年2月,捷克斯洛伐克、南斯拉夫和羅馬尼亞建立了由三國外交部長組成的常設委員會,來促進其外交政策的協調和執行。同樣,這年春天,法國外交部長路易·巴爾都週遊了小協約國各國首都及華沙,加強了法國與其東歐盟國的聯繫。


    甚至連後來同希特勒結成"羅馬-柏林軸心"的墨索裏尼,一開始也強烈反對他的這位獨裁夥伴。由於許多德意誌少數民族在南蒂羅爾,墨索裏尼對以"一個民族、一個帝國、一個元首"為口號的擴張主義的納粹政權感到不安。因此,1933年7月15日,他主動與英、法、德締結了《四國公約》。公約重申,簽約國必須堅持《國聯盟約》、《洛迦諾條約》和《凱洛格-白裏安條約》,未經四國同意不得對《凡爾賽和約》作任何改動。這一做法證明是無用的,因為希特勒一再違反這些諾言——甚至無視與他一同簽約的國家。1933年10月,他宣布德國退出裁軍會議和國際聯盟。雖然他沒有立即透露其重整軍備的計劃,但這一計劃的存在——如果不是就其進度和規模而言——已普遍地為人們所知道。


    這些發展促使土耳其、希臘、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組成另一個地方性集團,羅馬尼亞和南斯拉夫擁有相當多的德意誌少數民族。1934年8月9日,四國簽訂了《巴爾幹公約》,公約規定四國相互合作、共同維護東南歐的現狀。


    比巴爾幹協約國的組成更值得注意的是蘇聯的對外政策這時有了根本的改變。傳統上,蘇聯領導人認為國聯是掠奪成性的各帝國主義強國保持一致的組織。但是,1933年12月,當美國記者沃爾特·杜蘭蒂問蘇聯對國聯是否始終持否定態度時,史達林答道:


    不,並非始終,並非在所有的情況下都持否定態度。你們可能不十分理解我們的觀點。盡管德國和日本都退出了國聯——可能正是因為這一點——國聯也許仍然多少能起製止或阻止軍事行動爆發的作用。如果是這樣的話…那麽,要我們不顧國聯的嚴重缺點而支持國聯,並不是不可能的。


    這段話反映了蘇聯政府對希特勒的出現極為擔心。由於這種擔心,蘇聯人這時認為,國聯是一種組織共同抵抗、以擋住納粹先發製人的侵略的可能的工具。這一新態度得到了法國外交部長路易·巴爾都的鼓勵。巴爾都在國內問題上是保守派,在外交事務方麵,他的簡單的、始終如一的目標是建立一個強大到可以勸阻希特勒不從事擴張主義冒險活動的聯盟。除了鞏固法國、小協約國和波蘭之間的關係外,巴爾都這時還力圖使蘇聯加入維護現狀集團。基本上正是由於他的努力,國際聯盟才邀請蘇聯加入它的行列,而蘇聯也於1934年9月19日接受了這一邀請。


    第二個月,一個刺客在馬賽槍殺了巴爾都和南斯拉夫國王亞歷山大。這是歐洲外交史上的一個轉折點,因為巴爾都的繼承者們奉行一種比較錯誤的、自相矛盾的對德政策。皮埃爾·賴伐爾尤其如此,他的陰謀詭計曾使羅馬尼亞外交部長尼古拉·蒂圖列斯庫破口大罵:"賴伐爾這頭豬。"頗為典型的例子是1935年1月7日賴伐爾同墨索裏尼達成的和解協定,在這個協定中雙方同意,如果希特勒採取行動,他們就一起對付;他們還解決了有關其非洲領地的各種爭端。法國將一些與義大利殖民地利比亞和厄利垂亞接壤的荒涼地區割讓給義大利,墨索裏尼則放棄了對擁有許多義大利居民的突尼西亞的要束。不過,有關衣索比亞的口頭協議導致了很大的爭議:墨索裏尼聲稱,他得到了在那個國家裏行動完全自由的許諾,而賴伐爾堅持認為,這個協議僅限於經濟事務方麵。安東尼·艾登斷定:"這一口頭協議的真實內容人們將永遠無法知道。……這兩位詭辯能手……在賴伐爾垮台之後還會繼續爭論。……了解了他們的解釋後,我本人的看法是,賴伐爾當時把話說得十分模稜兩可,給了墨索裏尼利用他這種暖昧態度的機會。"無疑,這位"領袖"得到了最壞的書麵協定和最好的口頭許諾。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通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斯塔夫理阿諾斯並收藏全球通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