忽必烈成為中國皇帝的同時,旭烈兀也變成了波斯的統治者。他以大不裏士為都,建立了所謂的伊兒汗國(伊兒汗一詞意為"附屬汗",即指波斯的蒙古統治者從屬於大汗)。1295年,旭烈兀的繼承者著伊斯蘭教為國教,這反映並促進了伊朗-伊斯蘭教環境對蒙古人的同化。同樣,高加索山另一邊的金帳汗國也自行其事,接受了當地東正教文化和正式的伊斯蘭教教義的影響。不久以後,隻有蒙古本上的那些蒙古人仍保持著純蒙古血統;在那裏,他們受到佛教的影響,從此變得湮沒無聞。
六、穆斯林突厥人的復興
由於蒙古人人數極少,因此,他們源源不斷地招募大批突厥人入伍。然而,隨著蒙古帝國的分裂,這些穆斯林突厥人立刻占據了顯著的地位,與蒙古人入侵前他們在哈裏發王朝所占據的地位相同。為了控製歐亞大陸中部平原,這時一批批軍事冒險家層出不窮。其中最著名的是帖木兒,歐洲人稱為塔米蘭。他於1369年占領撒馬爾罕,由此向各處出擊。首先消滅了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伊兒汗國,然後打敗了俄羅斯的金帳汗國和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甚至還侵入印度,洗劫了德裏。他決心將首都撒馬爾罕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因此,每次戰鬥之後,他都要送回滿載戰利品的車隊,以及工匠、藝術家、占星術家和文人等。鼎盛時期,帖木兒帝國的疆土從地中海延伸到中國;他在1405年去世之前,正準備入侵中國。然而,在他去世之後,其帝國的分裂比蒙古帝國還要快得多。
繼帖木兒之後,最顯著的發展是穆斯林突厥人在印度和拜占廷的擴張。13世紀,在蒙古人的威脅的逼迫下,德裏的突厥人蘇丹僅控製著印度北部。14世紀,隨著這一威脅的消除,他們開始向南擴張,抵達吉斯德納河,占領了印度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然而,帖木兒的侵略,使當時的印度北部和中部形成了許多小國,這些小國由突厥人統治,沒有一個有足夠的力量來恢復德裏蘇丹的統治。同時,伊斯蘭教勢力對印度大部分地區的擴張,引起印度教教徒的反抗,結果形成了印度教大國維查耶那伽爾,其領土包括吉斯德納河以南整個印度地區。這就是16世紀,當另一個穆斯林突厥人王朝,莫臥兒帝國,從外部強行統一印度半島時,這裏所存在的分裂狀況。
與此同時,在中東,奧斯曼土耳其人在損害拜占廷的情況下;使伊斯蘭教的疆土不斷擴展。這些來自中亞的入侵者,乘塞爾柱帝國衰微之時,進入該帝國,在小亞細亞的西北角定居下來,那裏距分隔歐亞兩洲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峽不到5o英裏。1299年,這些土耳其人的首領奧斯曼擺脫塞爾柱君主的統治,宣布獨立,並將他的國家從地位低下的小國,發展成為以其名命名的、偉大的奧斯曼帝國。
土耳其人征服的第一步,是占領殘留在小亞細亞的拜占廷領土。由於基督教農民對拜占廷當局的不滿,以及從中東各地蜂擁而來、同基督教異教徒作戰的伊斯蘭教武士的大力支援,1340年,這一征服宣告完成。接著,土耳其人渡過達達尼爾海峽,首次插足於歐洲,於1354年在加利波利建立一個要塞。他們選擇了一個幾乎沒有比這更好的時機進軍歐洲。這時,敵對的基督教教會之間的衝突,拜占廷、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諸國的相互競爭,將巴爾幹半島弄得四分五裂;而且這些國家均處於衰落時期。另外,同小亞細亞的農民一樣,巴爾幹半島的基督教農民也對統治者不滿。西方基督教國家已經分裂,它們即使願意,也無法援助巴爾幹半島各國;何況,天主教和東正數之間早已存在著隔閡,它們並不願意予以援助。這便為奧斯曼土耳其人掃清了道路,並且,他們充分利用了這一大好時機。
1362年,土耳其人占領阿得裏安堡;1384年,奪取索非亞,從而包圍了君士坦丁堡。然而,1402年,帖木兒打敗並俘虜了他們的蘇丹,隨後幾十年,他們被迫轉移。但帖木兒的統治隻是曇花一現,14o5年他的去世,使奧斯曼土耳其人獲得自由,得以重建他們的統治,繼續對外侵略。終於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從而結束了長達1000年的帝國歷史。15世紀末,除幾座由威尼斯控製的沿海堡壘外,他們已統治了多瑙河以南的整個巴爾幹半島(詳情見第十五章第四節)。
七、突厥人和蒙古人侵略的意義
1000年至1500年間,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的一個結果是在歐亞大陸出現了新的勢力平衡,其中伊斯蘭教是主要的、決定性的力量。15世紀後期,當西方開始海外擴張時,伊斯蘭教已在陸上朝四麵八方擴張。奧斯曼土耳其人正渡過多瑙河進入中歐;中亞除東部邊緣地區外,全部皈依了伊斯蘭教;莫臥兒人將開始實際上對整個印度半島的征服。而且,伊斯蘭教正向歐亞大陸核心區的遙遠的邊緣地帶推進。在非洲,伊斯蘭教從兩大中心穩步傳入內地。它從北非沿岸穿過撒哈拉大沙漠傳入西非;在這裏,許多黑人穆斯林王國蓬勃興起。同樣,它從東非沿岸的阿拉伯殖民地傳入內地各國,其中包括基督教努比亞王國這一王國後被伊斯蘭教征服,並皈依了伊斯蘭教(見第十七章)。
阿位伯和印度商人還將伊斯蘭教帶入東南亞。在這裏,同在非洲和文明程度較低的其他地區一樣,皈依伊斯蘭教比較容易,因為這一新的宗教儀式簡單,適應性強。所有要成為穆斯林的人,隻須反覆念誦這句話即可:"找證明,除安拉外,別無神靈,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新增加的伊斯蘭教儀式,通常接受並尊重當地的習俗和傳統。因此,這一宗教信仰的傳播不是靠劍,而是靠商人不引人注目的工作;這些商人通過學習當地居民的語言,接受他們的習俗,同他們的婦女通婚,改變他們的新親屬和商業夥伴的信仰,來爭取他們。下麵這段話,描寫了這些商人傳教士所使用的方法,雖說是在菲律賓,但也能說明早期其他島嶼的類似情況:"這些穆斯林採用當地人的語言,按受他們的許多風俗,同他們的女子結婚,購買奴隸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最後,成功地擠進了地位最高的首領的行列;這些對於他們將自己的宗教傳入這一國家較為有利。"
六、穆斯林突厥人的復興
由於蒙古人人數極少,因此,他們源源不斷地招募大批突厥人入伍。然而,隨著蒙古帝國的分裂,這些穆斯林突厥人立刻占據了顯著的地位,與蒙古人入侵前他們在哈裏發王朝所占據的地位相同。為了控製歐亞大陸中部平原,這時一批批軍事冒險家層出不窮。其中最著名的是帖木兒,歐洲人稱為塔米蘭。他於1369年占領撒馬爾罕,由此向各處出擊。首先消滅了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伊兒汗國,然後打敗了俄羅斯的金帳汗國和小亞細亞的奧斯曼土耳其人;甚至還侵入印度,洗劫了德裏。他決心將首都撒馬爾罕建成世界上最好的城市。因此,每次戰鬥之後,他都要送回滿載戰利品的車隊,以及工匠、藝術家、占星術家和文人等。鼎盛時期,帖木兒帝國的疆土從地中海延伸到中國;他在1405年去世之前,正準備入侵中國。然而,在他去世之後,其帝國的分裂比蒙古帝國還要快得多。
繼帖木兒之後,最顯著的發展是穆斯林突厥人在印度和拜占廷的擴張。13世紀,在蒙古人的威脅的逼迫下,德裏的突厥人蘇丹僅控製著印度北部。14世紀,隨著這一威脅的消除,他們開始向南擴張,抵達吉斯德納河,占領了印度半島三分之二的領土。然而,帖木兒的侵略,使當時的印度北部和中部形成了許多小國,這些小國由突厥人統治,沒有一個有足夠的力量來恢復德裏蘇丹的統治。同時,伊斯蘭教勢力對印度大部分地區的擴張,引起印度教教徒的反抗,結果形成了印度教大國維查耶那伽爾,其領土包括吉斯德納河以南整個印度地區。這就是16世紀,當另一個穆斯林突厥人王朝,莫臥兒帝國,從外部強行統一印度半島時,這裏所存在的分裂狀況。
與此同時,在中東,奧斯曼土耳其人在損害拜占廷的情況下;使伊斯蘭教的疆土不斷擴展。這些來自中亞的入侵者,乘塞爾柱帝國衰微之時,進入該帝國,在小亞細亞的西北角定居下來,那裏距分隔歐亞兩洲的、具有戰略意義的海峽不到5o英裏。1299年,這些土耳其人的首領奧斯曼擺脫塞爾柱君主的統治,宣布獨立,並將他的國家從地位低下的小國,發展成為以其名命名的、偉大的奧斯曼帝國。
土耳其人征服的第一步,是占領殘留在小亞細亞的拜占廷領土。由於基督教農民對拜占廷當局的不滿,以及從中東各地蜂擁而來、同基督教異教徒作戰的伊斯蘭教武士的大力支援,1340年,這一征服宣告完成。接著,土耳其人渡過達達尼爾海峽,首次插足於歐洲,於1354年在加利波利建立一個要塞。他們選擇了一個幾乎沒有比這更好的時機進軍歐洲。這時,敵對的基督教教會之間的衝突,拜占廷、塞爾維亞和保加利亞諸國的相互競爭,將巴爾幹半島弄得四分五裂;而且這些國家均處於衰落時期。另外,同小亞細亞的農民一樣,巴爾幹半島的基督教農民也對統治者不滿。西方基督教國家已經分裂,它們即使願意,也無法援助巴爾幹半島各國;何況,天主教和東正數之間早已存在著隔閡,它們並不願意予以援助。這便為奧斯曼土耳其人掃清了道路,並且,他們充分利用了這一大好時機。
1362年,土耳其人占領阿得裏安堡;1384年,奪取索非亞,從而包圍了君士坦丁堡。然而,1402年,帖木兒打敗並俘虜了他們的蘇丹,隨後幾十年,他們被迫轉移。但帖木兒的統治隻是曇花一現,14o5年他的去世,使奧斯曼土耳其人獲得自由,得以重建他們的統治,繼續對外侵略。終於在1453年攻陷君士坦丁堡,從而結束了長達1000年的帝國歷史。15世紀末,除幾座由威尼斯控製的沿海堡壘外,他們已統治了多瑙河以南的整個巴爾幹半島(詳情見第十五章第四節)。
七、突厥人和蒙古人侵略的意義
1000年至1500年間,突厥人和蒙古人的侵略的一個結果是在歐亞大陸出現了新的勢力平衡,其中伊斯蘭教是主要的、決定性的力量。15世紀後期,當西方開始海外擴張時,伊斯蘭教已在陸上朝四麵八方擴張。奧斯曼土耳其人正渡過多瑙河進入中歐;中亞除東部邊緣地區外,全部皈依了伊斯蘭教;莫臥兒人將開始實際上對整個印度半島的征服。而且,伊斯蘭教正向歐亞大陸核心區的遙遠的邊緣地帶推進。在非洲,伊斯蘭教從兩大中心穩步傳入內地。它從北非沿岸穿過撒哈拉大沙漠傳入西非;在這裏,許多黑人穆斯林王國蓬勃興起。同樣,它從東非沿岸的阿拉伯殖民地傳入內地各國,其中包括基督教努比亞王國這一王國後被伊斯蘭教征服,並皈依了伊斯蘭教(見第十七章)。
阿位伯和印度商人還將伊斯蘭教帶入東南亞。在這裏,同在非洲和文明程度較低的其他地區一樣,皈依伊斯蘭教比較容易,因為這一新的宗教儀式簡單,適應性強。所有要成為穆斯林的人,隻須反覆念誦這句話即可:"找證明,除安拉外,別無神靈,穆罕默德是安拉的使者。"新增加的伊斯蘭教儀式,通常接受並尊重當地的習俗和傳統。因此,這一宗教信仰的傳播不是靠劍,而是靠商人不引人注目的工作;這些商人通過學習當地居民的語言,接受他們的習俗,同他們的婦女通婚,改變他們的新親屬和商業夥伴的信仰,來爭取他們。下麵這段話,描寫了這些商人傳教士所使用的方法,雖說是在菲律賓,但也能說明早期其他島嶼的類似情況:"這些穆斯林採用當地人的語言,按受他們的許多風俗,同他們的女子結婚,購買奴隸以提高自己的地位,最後,成功地擠進了地位最高的首領的行列;這些對於他們將自己的宗教傳入這一國家較為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