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古人迅猛地掃蕩了中亞、中東和東歐,可是,在中國則陷入困境:同中國人的大規模戰鬥打打停停地持續了數十年。按照中國人的標準,宋朝是一個軟弱無能的王朝,但對蒙古人來說,征服宋朝卻比征服中東的穆斯林統治者要艱難得多,盡管後者離蒙古權力中心更遠。在對中國的征戰中,蒙古人再度顯示了他們從事大規模戰略包圍戰的完善戰術。除沿長江推進並攻取宋朝首府杭州外,忽必烈還從西、南兩翼包圍宋朝。經過大規模戰役,他侵占了四川、雲南、安南和東京,從四麵八方將來王朝團團圍住。1277年,占領南方大港廣州,三年後,在海南島沿海消滅宋朝海軍,從而完成了對中國的征服。


    1259年,在進攻四川期間蒙哥去世,忽必烈當選為繼承人。作為大汗,他將帝國首都從蒙古的哈拉和林遷到華北的北京。他忠實於成吉思汗最初提出的征服世界的計劃,在戰勝宋朝後,又發動了新的戰爭,從陸路侵略印度支那和緬甸,經水路進攻爪哇和日本。難怪侍奉忽必烈17年的馬可·波羅這樣寫道:忽必烈是"從我們的祖先亞當到現在,人世間前所未有的最強大的統治者,他擁有的臣民最多,土地最廣闊,財富最充裕。"


    與此同時,旭烈兀已渡過奧克蘇斯河;橫掃波斯、美索不達米亞和敘利亞。1258年,阿拔斯首都巴格達淪陷,據說除少數技藝高超的工匠外,該城的80萬居民被屠殺殆盡。按照成吉思汗的禁令,為了不讓皇族的血沾汙戰刀,不幸的哈裏發被裹在一張地毯裏被馬活活踩死。在以同樣的方式攻克阿勒頗和大馬士革以後,似乎沒有任何力量能阻擋蒙古人繼續向埃及和北非進擊,從而完成對整個穆斯林世界的征服。


    但是,在巴勒斯坦的阿因紮魯特(政利亞發源地),出現了意想不到的重大轉折。1260年,埃及馬木魯克軍隊在那裏大敗蒙古人。失敗的一個原因是,1259年,蒙哥大汙的去世使團結的蒙古統治集團內部發生分裂。旭烈兀支持他的哥哥忽必烈繼承空缺的王位,但卻遭到堂弟,俄羅斯金帳汗國大殲別爾克的反對。實際上,別爾克已皈依伊斯蘭教,對旭烈兀消滅哈裏發政權極為憤慨,以致兩人漸漸開始公開對戰。作為防禦措施,旭烈兀再次渡過幼發拉底河,進入波斯,而在巴勒斯坦隻留下一支精疲力盡的部隊,其中絕大多數是非蒙古人。這支軍隊的失敗挽救了伊斯蘭教世界,標誌著蒙古帝國衰亡的開端。


    五、蒙古帝國的衰落


    盡管在巴勒斯坦吃了敗仗,但這時的蒙古帝國仍是一座給人以深刻印象的龐大建築,除成吉思汗最初征服的地區外,它還占有俄羅斯、中東和中國南方。蒙古陸軍在從波羅的海沿岸到緬甸一帶活動,而海軍則在進攻日本和爪哇。不過,這個龐大的帝國這時確已開始崩潰,實際上僅幾十年後,它便不復存在。


    當然,其原因並不僅在於敗給了馬木魯克軍隊。捲入那場戰鬥的蒙古軍隊很少,蒙古人仍在期望能迅速前去報復;這種報復,是以往少數贏得個別戰鬥勝利的對手所逃脫不了的。然而,這種情況這次卻未再發生,其原因是帝國的崩潰過程已經開始。


    從某種程度上說,這種崩潰與過分的擴張有著密切的關係。在擴張到歐亞大陸兩端之後,即使是具有高度機動性的蒙古人,這時也發現他們正陷入困境。除在歌利亞發源地的失敗之外,1285年至1303年,蒙古人對印度的進攻也被德裏的突厥人蘇丹所擊退。在緬甸和越南,蒙古人還發現森林作戰完全不同於平原上的騎兵襲擊。蒙古海軍的海外征服也未能奏效。1291年,派去進攻琉球群島的艦隊甚至連這些島嶼都沒有找到;一支派往爪哇的遠征部隊,兩年後,損失慘重地撤了回來。最大的海外征服是進攻日本,1274年和1281年,蒙古人向日本派遣了大批遠征軍。日本人頑強抵抗,最後被一股西南颱風所營救;這股颱風吹毀了敵人的船隻,日本人感激地稱它為"神風"。這樣,在海上如同在森林裏一樣,蒙古人的擴張受到了限製。


    然而,不僅僅是歐亞大陸兩端和海上諸島難以征服,對蒙古人來說,更嚴重的是他們發現無法保住已經征服的地區。首要的問題是:同屬國人民相比,他們人數太少,太不開化。正如普希金所說的那樣,蒙古人是"沒有亞裏士多德和代數學的阿拉伯人。"因此,他們一旦從馬上下來,在征服的地區居住,就很容易被同化。在這方麵,蒙古人與阿拉伯人迥然不同:阿拉伯人擁有自己的語言和宗教信仰,這一語言和信你為屬國人民所樂於採用,並成為帝國統一的強有力的紐帶。蒙古人沒有阿拉伯人先進,絲毫不具備這種優勢。恰恰相反,蒙古人採用了比他們更先進的屬國的語言、宗教信仰和文化,從而喪失了自己的特點。這就是其帝國創立後不久即崩潰的根本原因。


    忽必烈將首都從哈拉和林遷至北京的決定,恰好表示了這一同化過程。他在中國人設計的宮殿裏進行統治,舉行複雜的儒教儀式,建立新的孔廟,因此必將成為中國式的皇帝。作為大汗,忽必烈隻是蒙古各汗國名義上的君主,其實地的權力僅限於中國。最初,他的弟弟阿裏不哥曾與他爭奪大汗王位,經過四年的鬥爭,忽必烈才取得勝利。後來,他的堂弟,控製著突厥斯坦的海都也與他爭位,於是,爆發了長達40年的內戰,最後以雙方相持不下而告終。因此,蒙古帝國的毀滅,不僅是由於文化上受到同化,而且還由於王朝內部的爭鬥。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全球通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美]斯塔夫理阿諾斯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美]斯塔夫理阿諾斯並收藏全球通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