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無疑說明,隻有西方的古典文明被永久湮沒,被一種嶄新的東西所代替。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文明,或是免遭侵略(如印度南方和中國南方),或是擊退了入侵者(如拜占廷和波斯),或是遭受侵略,但卻倖存下來(如中國北方和印度北方)。唯獨在西方,古典文明被砸得粉碎,無法復原,盡管在這幾個世紀內,曾多次有人力圖恢復,但也無濟於事。
恰恰是這一獨特性,使西方在近代跑到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它的起因必須予以重視。如本章第二節所述,技術停滯不前是諸古典文明結構上的一個主要弱點。那麽,既然所有的古典文明都具有這一弱點,為什麽唯獨西歐的文明會垮掉呢?
隻要把西歐的製度及經歷與歐亞其他地區如中國作一比較,就能得出這樣一些結論:首先,古典時期,西歐並不象中國那麽富饒。適應農作物生長的夏季幾個月裏,季風給東亞大部分地區帶來了充足的雨水;而在歐洲,雨水多半集中在草木不生的冬季幾個月裏。由於這一原因,加上緯度較低的地區能獲得較多的太陽熱,因此,東亞具有較長較集中的耕作期,許多地方一年二熟。而且,東亞的主要農作物稻米,比起西方種植的小麥、黑麥和其他糧食作物,每英畝產量要高得多。據估計,單位麵積裏生產的稻米所含的熱值,是小麥所含熱值的五倍。結果,中國的生產率大大高於西方,中國的人口,自農業出現至今,也相應地比西方稠密。生產率及人口上的優勢,轉而又使能中國更好地維持帝國的官僚機構和軍事機構,更有力地抗擊蠻族侵略者,必要時,還能同化他們。
其次,西方缺乏可與中國相媲美的文字係統,也沒有中國的科舉製度。這種文字係統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這一科舉製度使中國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強了穩定性。最後,羅馬帝國邊境上的敵人更難對付。由於地處入侵路線的最西端,歐洲幾乎在各遊牧民族的每次進攻中首當其衝。此外,羅馬帝國鄰近的日耳曼人,比中國西北邊境上的遊牧民族人數更多,而且,與帝國相鄰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也比中國的蠻族近鄰更為先進,軍事威脅更大,更長久。因此,這些侵略在西方拖延的時間,遠遠超過在歐亞大陸其他地區持續的時間。
人們不會忘記,中國北方曾一度麵臨畜牧業取代農業,阿爾泰話語言代替漢語的危險。隋朝重新統一中國,恢復了正常秩序,才使這一危險化為烏有。但在西方,侵略活動連綿不斷,阿瓦爾人摧毀了查士丁尼和克洛維建立的功績;穆斯林、馬紮爾人和維金人推翻了查理曼帝國。因而,西方出現了獨特的結局——帝國結構及其古典文明無可挽回地消亡了。
這一結果意義十分重大,被認為是世界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規模的消亡為早應發生的技術革命掃清了道路。一位歷史學家最近對羅馬帝國的滅亡作了如下結論:"總而言之,侵略給盛極之後停滯不前,似乎註定消亡的文化以致命的打擊。這使我們聯想起當今世界殘酷的轟炸,它摧毀了搖搖欲墜的古老建築,正因如此,我們才有可能重新建起更為現代化的城市。"這裏所說的"文化",與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文化並無差異。因為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文化也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隻是它們能設法從這些侵略中倖存下來,得慶重生。但是,這僅是舊生命的延續,而西方,在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卻能獲得新生,出現一個嶄新的開端。
回顧歷史,這一嶄新開端的重要性便十分明顯。古代時期,中東曾是創始力的中心,幾千年中,許多主要發明由此傳播出去。到了古典時期,大部分發明創造出自歐洲、印度和中國,中東卻遠遠落在後麵。其原因恰恰因為中東的古代文明在公元前二千紀的侵略中得以倖存下來,邊緣地區的古代文明卻被毀滅,從而為新的開端——新的古典文明的出現——掃清了道路。
古典文明向中世紀文明的過渡也是如此。但這一次,所有地區的文明都倖存下來,唯有西方例外。因此,隻有西方能毫無束縛地朝新的方向奮進,在中世紀發展起新的技術、新的製度、新的觀念,簡言之,新的文明。到了近代,這種新的文明,如早期農業文明必然戰勝部落文化-樣,遠遠勝過歐亞其他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停滯不前"的文明,顯示出了它的優越性。
第四編 歐亞大陸的中世紀文明
(500-1500年)
同古典時期一樣,中世紀時期也是以各種侵略——前者是以多裏安人、雅利安人及中國周朝人的侵略,後者是以日耳曼人、匈奴人和突厥人的侵略——拉開序幕的。然而,與古典時期不同,中古時期的各個世紀,都是以相似的、連綿不斷的侵略宣告結束的;這些侵略實際上波及歐亞各地區。7世紀初,伊斯蘭教武士的侵略,不僅占領了他們的發源地整個中東地區,而且最終占領了北非、西班牙、巴爾幹半島、印度、東南亞以及中亞大部分地區。突厥人和蒙古人征服的地區更為廣闊,1000年至1500年的5o0年中,他們占領了自波羅的海到太平洋的歐亞大陸大半陸地。
這些巨大的征服,盡管來勢兇猛,規模宏大,卻並不象前多裏安人、雅利安人和中國周朝人的侵略那樣,毀滅了歐亞大部分地區的文明。到中世紀時期,大多數地區的文明已根深蒂固,很難根除,因而各地的傳統文明得以倖存。例如,在中國,漢族的明朝取代了蒙古族的元朝,整個國家又完全回到老路上來。在龐大的穆斯林世界裏,土生土長的希臘-羅馬人、伊朗人、閃米特人以及埃及人的各自傳統,非但未被湮滅,反而溶匯成一種綜合的伊斯蘭教文明。同樣,東羅馬帝國又以拜占廷帝國的名稱繼續生存了整整1000年。因此,直至近代,其居民仍稱自己為"羅馬人"。
恰恰是這一獨特性,使西方在近代跑到了世界的前列,因此,它的起因必須予以重視。如本章第二節所述,技術停滯不前是諸古典文明結構上的一個主要弱點。那麽,既然所有的古典文明都具有這一弱點,為什麽唯獨西歐的文明會垮掉呢?
隻要把西歐的製度及經歷與歐亞其他地區如中國作一比較,就能得出這樣一些結論:首先,古典時期,西歐並不象中國那麽富饒。適應農作物生長的夏季幾個月裏,季風給東亞大部分地區帶來了充足的雨水;而在歐洲,雨水多半集中在草木不生的冬季幾個月裏。由於這一原因,加上緯度較低的地區能獲得較多的太陽熱,因此,東亞具有較長較集中的耕作期,許多地方一年二熟。而且,東亞的主要農作物稻米,比起西方種植的小麥、黑麥和其他糧食作物,每英畝產量要高得多。據估計,單位麵積裏生產的稻米所含的熱值,是小麥所含熱值的五倍。結果,中國的生產率大大高於西方,中國的人口,自農業出現至今,也相應地比西方稠密。生產率及人口上的優勢,轉而又使能中國更好地維持帝國的官僚機構和軍事機構,更有力地抗擊蠻族侵略者,必要時,還能同化他們。
其次,西方缺乏可與中國相媲美的文字係統,也沒有中國的科舉製度。這種文字係統提供了文化上持久的同一性,而這一科舉製度使中國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強了穩定性。最後,羅馬帝國邊境上的敵人更難對付。由於地處入侵路線的最西端,歐洲幾乎在各遊牧民族的每次進攻中首當其衝。此外,羅馬帝國鄰近的日耳曼人,比中國西北邊境上的遊牧民族人數更多,而且,與帝國相鄰的波斯人和阿拉伯人,也比中國的蠻族近鄰更為先進,軍事威脅更大,更長久。因此,這些侵略在西方拖延的時間,遠遠超過在歐亞大陸其他地區持續的時間。
人們不會忘記,中國北方曾一度麵臨畜牧業取代農業,阿爾泰話語言代替漢語的危險。隋朝重新統一中國,恢復了正常秩序,才使這一危險化為烏有。但在西方,侵略活動連綿不斷,阿瓦爾人摧毀了查士丁尼和克洛維建立的功績;穆斯林、馬紮爾人和維金人推翻了查理曼帝國。因而,西方出現了獨特的結局——帝國結構及其古典文明無可挽回地消亡了。
這一結果意義十分重大,被認為是世界歷史的一個重要轉折點。之所以如此,是因為大規模的消亡為早應發生的技術革命掃清了道路。一位歷史學家最近對羅馬帝國的滅亡作了如下結論:"總而言之,侵略給盛極之後停滯不前,似乎註定消亡的文化以致命的打擊。這使我們聯想起當今世界殘酷的轟炸,它摧毀了搖搖欲墜的古老建築,正因如此,我們才有可能重新建起更為現代化的城市。"這裏所說的"文化",與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文化並無差異。因為歐亞大陸其他地區的文化也處於"停滯不前"的狀態,隻是它們能設法從這些侵略中倖存下來,得慶重生。但是,這僅是舊生命的延續,而西方,在羅馬帝國滅亡之後,卻能獲得新生,出現一個嶄新的開端。
回顧歷史,這一嶄新開端的重要性便十分明顯。古代時期,中東曾是創始力的中心,幾千年中,許多主要發明由此傳播出去。到了古典時期,大部分發明創造出自歐洲、印度和中國,中東卻遠遠落在後麵。其原因恰恰因為中東的古代文明在公元前二千紀的侵略中得以倖存下來,邊緣地區的古代文明卻被毀滅,從而為新的開端——新的古典文明的出現——掃清了道路。
古典文明向中世紀文明的過渡也是如此。但這一次,所有地區的文明都倖存下來,唯有西方例外。因此,隻有西方能毫無束縛地朝新的方向奮進,在中世紀發展起新的技術、新的製度、新的觀念,簡言之,新的文明。到了近代,這種新的文明,如早期農業文明必然戰勝部落文化-樣,遠遠勝過歐亞其他地區乃至全世界的"停滯不前"的文明,顯示出了它的優越性。
第四編 歐亞大陸的中世紀文明
(500-1500年)
同古典時期一樣,中世紀時期也是以各種侵略——前者是以多裏安人、雅利安人及中國周朝人的侵略,後者是以日耳曼人、匈奴人和突厥人的侵略——拉開序幕的。然而,與古典時期不同,中古時期的各個世紀,都是以相似的、連綿不斷的侵略宣告結束的;這些侵略實際上波及歐亞各地區。7世紀初,伊斯蘭教武士的侵略,不僅占領了他們的發源地整個中東地區,而且最終占領了北非、西班牙、巴爾幹半島、印度、東南亞以及中亞大部分地區。突厥人和蒙古人征服的地區更為廣闊,1000年至1500年的5o0年中,他們占領了自波羅的海到太平洋的歐亞大陸大半陸地。
這些巨大的征服,盡管來勢兇猛,規模宏大,卻並不象前多裏安人、雅利安人和中國周朝人的侵略那樣,毀滅了歐亞大部分地區的文明。到中世紀時期,大多數地區的文明已根深蒂固,很難根除,因而各地的傳統文明得以倖存。例如,在中國,漢族的明朝取代了蒙古族的元朝,整個國家又完全回到老路上來。在龐大的穆斯林世界裏,土生土長的希臘-羅馬人、伊朗人、閃米特人以及埃及人的各自傳統,非但未被湮滅,反而溶匯成一種綜合的伊斯蘭教文明。同樣,東羅馬帝國又以拜占廷帝國的名稱繼續生存了整整1000年。因此,直至近代,其居民仍稱自己為"羅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