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五一’掃蕩以後過路啦?”
“沒有,他一直在這邊堅持;不過,去年秋後,他在黃莊讓鬆田、劉魁勝帶著清鄉隊給包圍住,犧牲了。你們不知道,那真是好樣的。”洛玉說到黃部長的犧牲,語氣很沉重。“我以為這支筆找到主人啦,結果鬧個假歡喜。這支筆是去年臘月護送幹部過路時拾的,不過,地點是在鐵路西。”“別說鋼筆,就連人也還有一樣長相的哪。”劉文彬搭上了一句。
李洛玉把小本子翻開,頁頁都寫了密麻麻的字。“過年啦,得給他重立新帳。”在一頁白紙上,他寫了:民國三十二年,接著又寫上:1943年五個字。中指沾下唾沫,跟著一按紙張,就把剛寫上字的那頁掀過去。他手在寫,嘴裏在叨咕:“今天是二月初十,陽曆是三月……陽曆是多喒?劉同誌。”
“今天是三月十三號。”劉文彬順嘴告訴給他。
“十三號。打死王恆家母雞三隻,傷一隻,都提走;打死周拴柱鴿子兩隻;吸三塔煙一盒,喝茶葉水一壺,摔了一個茶碗;還調戲外村的……”
好打聽事的辛鳳鳴,瞅著李洛玉一筆一畫的記,挺好奇,湊到跟前去看。字寫得雖說歪歪拉拉,倒挺清楚。等他寫完,就問:“你記這個幹什麽?”
“嘿——幹什麽?你覺得他們吃了老百姓,喝了老百姓,糟了老百姓,拍打拍打屁股一步就算完啦?沒有那麽便宜的事。有一天,咱還跟他們算總帳呢!”李洛玉說得那麽輕鬆愉快,好像算總帳的日子就在眼眉前。
“要這麽記,從鬼子到中國快六年啦,那些罪惡還能記得過來?”
“沒有個記不過來的事。全中國四萬萬人,一個人兩眼兩耳朵,你記,他也記,大家一起記,想要賴帳也不行。我記的這叫人頭帳。誰辦的壞事,出的壞點子,就寫在誰的名下。另外,俺們還有一筆總帳,像哪個炮樓要去十石小麥,三百斤白麵,肥豬六口;哪個據點,修炮樓要去幾千塊磚、幾百斤灰、多少木料;是誰家的,誰家又出了多少……都在那本總帳上記個一清二楚。不光村裏記,出磚、出木料的人家自己也記。不用說遠處,河套哥家就有,其實,家家都有,村村都記,到時候一對就行了。”
“大伯,你家有帳啊?”
“有。你等我給你拿去。”河套大伯說完,扭頭就走。“你們記那磚、瓦的幹什麽?”
“哎呦,難道日頭老在正南?難道鬼子老在上風頭?難道他們修上炮樓、據點,就像安家立業似地住上一輩子?那不是癩蛤蟆要吃天鵝肉,心高妄想?他們心裏是那麽打算的,就是在咱八路軍手裏通不過。你們回到家鄉幹什麽來啦?老百姓天天盼望你們回來,又是為的什麽?就是為的叫他們早點吹燈拔蠟。有朝一日咱們翻過手來,炮樓端了,據點拿了,把他們五花大綁地逮住了,炮樓、據點的磚、瓦、木料……一切還都是咱的,物歸原主,誰家的還歸誰家。預先記下,省得將來費事。你說呢?”
“好!好!我明白啦!老百姓就是看得遠,想得周到。”辛鳳鳴對這種作法,是五體投地的佩服。
魏強聽了李洛玉的這一番話,也深受感動。他想:群眾雖然在苦難中過活,抗戰必勝的信念確實都在心裏紮下了根。有黨的領導,有勝利信心十足的群眾支持,環境即使再殘酷,也能堅持下去,搞出個名堂來。他越想越高興,不由得笑了。“你看,這就是我那本帳。”弄得襖袖子、胸前、膝蓋上都是土的河套大伯,興沖沖地走進來,像顯寶似地把一個紙卷撂在桌子上。
李洛玉打開,辛鳳鳴、賈正、李東山……像看稀罕似地圍了一群。離近點的,低頭不語地端詳;離遠一點,踮起腳,向裏紮腦袋。紙上麵記的不是字,淨是像孩子畫的畫兒。裏邊有的畫著一隻手,手旁邊挨著畫了長短不齊的三豎道;有的畫個大圓圈,裏頭還有個十字;有大的、長方的框框,框旁邊有橫的五道,豎的三道,末了又是橫的七八道;有……辛鳳鳴抬起頭來問:“大伯,你記的這是什麽?真是天文,咱看不懂。”
“大伯記的,大伯知道,你看懂看不懂的幹什麽?”賈正朝辛鳳鳴噎搡過去。
“算啦,讓大伯給咱講講吧。”趙慶田急忙答言解圍。“大伯講講!”“講講你這讓人看不懂的帳吧!”“講吧!”賈正、辛鳳鳴兩人的鬥嘴,人們都沒有理,都像小孩要聽故事似的要求大伯講那篇看不懂的帳。
“這個,別看你們識文斷字的人不懂,讓我這沒有沾過學房門的,拿起來一看就能說個明白。”大伯從桌上拿起紙捲來指點給大家:“這一隻手,三個豎道,是我在冉村挨了一撮毛三個嘴巴。為什麽三個豎道有長有短呢?那長道是記的他打我狠的那一下。這個大圈還畫個十字,是我過冉村橋哈叭狗要了十塊聯合票。這框框是記的磚;五橫道是五百,三豎道是三十,末了的七八個橫道,是零頭,聯到一堆是:磚五百三十七八塊……”大伯照紙上畫的,有來有去地給人們一解釋,周圍的人們都從心裏佩服,臉上露出了笑。
“沒有,他一直在這邊堅持;不過,去年秋後,他在黃莊讓鬆田、劉魁勝帶著清鄉隊給包圍住,犧牲了。你們不知道,那真是好樣的。”洛玉說到黃部長的犧牲,語氣很沉重。“我以為這支筆找到主人啦,結果鬧個假歡喜。這支筆是去年臘月護送幹部過路時拾的,不過,地點是在鐵路西。”“別說鋼筆,就連人也還有一樣長相的哪。”劉文彬搭上了一句。
李洛玉把小本子翻開,頁頁都寫了密麻麻的字。“過年啦,得給他重立新帳。”在一頁白紙上,他寫了:民國三十二年,接著又寫上:1943年五個字。中指沾下唾沫,跟著一按紙張,就把剛寫上字的那頁掀過去。他手在寫,嘴裏在叨咕:“今天是二月初十,陽曆是三月……陽曆是多喒?劉同誌。”
“今天是三月十三號。”劉文彬順嘴告訴給他。
“十三號。打死王恆家母雞三隻,傷一隻,都提走;打死周拴柱鴿子兩隻;吸三塔煙一盒,喝茶葉水一壺,摔了一個茶碗;還調戲外村的……”
好打聽事的辛鳳鳴,瞅著李洛玉一筆一畫的記,挺好奇,湊到跟前去看。字寫得雖說歪歪拉拉,倒挺清楚。等他寫完,就問:“你記這個幹什麽?”
“嘿——幹什麽?你覺得他們吃了老百姓,喝了老百姓,糟了老百姓,拍打拍打屁股一步就算完啦?沒有那麽便宜的事。有一天,咱還跟他們算總帳呢!”李洛玉說得那麽輕鬆愉快,好像算總帳的日子就在眼眉前。
“要這麽記,從鬼子到中國快六年啦,那些罪惡還能記得過來?”
“沒有個記不過來的事。全中國四萬萬人,一個人兩眼兩耳朵,你記,他也記,大家一起記,想要賴帳也不行。我記的這叫人頭帳。誰辦的壞事,出的壞點子,就寫在誰的名下。另外,俺們還有一筆總帳,像哪個炮樓要去十石小麥,三百斤白麵,肥豬六口;哪個據點,修炮樓要去幾千塊磚、幾百斤灰、多少木料;是誰家的,誰家又出了多少……都在那本總帳上記個一清二楚。不光村裏記,出磚、出木料的人家自己也記。不用說遠處,河套哥家就有,其實,家家都有,村村都記,到時候一對就行了。”
“大伯,你家有帳啊?”
“有。你等我給你拿去。”河套大伯說完,扭頭就走。“你們記那磚、瓦的幹什麽?”
“哎呦,難道日頭老在正南?難道鬼子老在上風頭?難道他們修上炮樓、據點,就像安家立業似地住上一輩子?那不是癩蛤蟆要吃天鵝肉,心高妄想?他們心裏是那麽打算的,就是在咱八路軍手裏通不過。你們回到家鄉幹什麽來啦?老百姓天天盼望你們回來,又是為的什麽?就是為的叫他們早點吹燈拔蠟。有朝一日咱們翻過手來,炮樓端了,據點拿了,把他們五花大綁地逮住了,炮樓、據點的磚、瓦、木料……一切還都是咱的,物歸原主,誰家的還歸誰家。預先記下,省得將來費事。你說呢?”
“好!好!我明白啦!老百姓就是看得遠,想得周到。”辛鳳鳴對這種作法,是五體投地的佩服。
魏強聽了李洛玉的這一番話,也深受感動。他想:群眾雖然在苦難中過活,抗戰必勝的信念確實都在心裏紮下了根。有黨的領導,有勝利信心十足的群眾支持,環境即使再殘酷,也能堅持下去,搞出個名堂來。他越想越高興,不由得笑了。“你看,這就是我那本帳。”弄得襖袖子、胸前、膝蓋上都是土的河套大伯,興沖沖地走進來,像顯寶似地把一個紙卷撂在桌子上。
李洛玉打開,辛鳳鳴、賈正、李東山……像看稀罕似地圍了一群。離近點的,低頭不語地端詳;離遠一點,踮起腳,向裏紮腦袋。紙上麵記的不是字,淨是像孩子畫的畫兒。裏邊有的畫著一隻手,手旁邊挨著畫了長短不齊的三豎道;有的畫個大圓圈,裏頭還有個十字;有大的、長方的框框,框旁邊有橫的五道,豎的三道,末了又是橫的七八道;有……辛鳳鳴抬起頭來問:“大伯,你記的這是什麽?真是天文,咱看不懂。”
“大伯記的,大伯知道,你看懂看不懂的幹什麽?”賈正朝辛鳳鳴噎搡過去。
“算啦,讓大伯給咱講講吧。”趙慶田急忙答言解圍。“大伯講講!”“講講你這讓人看不懂的帳吧!”“講吧!”賈正、辛鳳鳴兩人的鬥嘴,人們都沒有理,都像小孩要聽故事似的要求大伯講那篇看不懂的帳。
“這個,別看你們識文斷字的人不懂,讓我這沒有沾過學房門的,拿起來一看就能說個明白。”大伯從桌上拿起紙捲來指點給大家:“這一隻手,三個豎道,是我在冉村挨了一撮毛三個嘴巴。為什麽三個豎道有長有短呢?那長道是記的他打我狠的那一下。這個大圈還畫個十字,是我過冉村橋哈叭狗要了十塊聯合票。這框框是記的磚;五橫道是五百,三豎道是三十,末了的七八個橫道,是零頭,聯到一堆是:磚五百三十七八塊……”大伯照紙上畫的,有來有去地給人們一解釋,周圍的人們都從心裏佩服,臉上露出了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