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頁
恭親王奕訢政海沉浮錄 作者:湯黎/餘祖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隨後,兩宮太後又以小皇帝的名義,火速發出密旨,命令正在回京路上監視肅順的睿親王仁壽、醇郡王奕譞相機擒拿肅順,押解回京,交宗人府聽候議罪。此時,護送靈柩的肅順才行至密雲縣。監視他的仁壽、奕譞接到馳送而來的密旨,連夜率兵趕去,在臥室中將其拿獲。肅順這才如夢方醒,跳罵道:“悔不該早治此婢!”押至宗人府,碰見載垣、端華二人,肅順怒道:“若早從吾言,何至有今日!”二人無可奈何,答道:“事已至此,還說什麽!”
第九章 辛酉政變(3)
這樣,慈禧和奕訢集團經過緊密的配合和周密的部署,取得了政變的成功。
十月初六(11月8日),恭親王奕訢等人公同會議八大臣八條罪狀,而後,扔下兩條白絹,令載垣、端華自盡。肅順則被無帷小車押赴刑場處決,在通往刑場的大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人群中有人高喊道:“肅順,也有今天啦!”於是人們紛紛以瓦礫泥土擲之,肅順白白胖胖的麵目很快就模糊不可辨別了。此人是條硬漢,行刑之前一路破口大罵,刑場上不肯下跪,劊子手用刀柄敲斷他的兩條腿,方才跪下。隨著劊子手的鬼頭大刀在空中劃過一道銀亮弧線,肅順人頭落地。接著,奕訢等王大臣會議提出將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五人革職,發配新疆效力。
此外,慈禧和奕訢進一步肅清餘黨,將陳孚恩、黃宗漢、劉昆、成琦、德克律太等人革職,將太監杜雙奎、袁添喜、王慶喜等發往邊遠地區充官兵奴僕。
此外,慈禧和奕訢非常清醒地知道,肅順、載垣、端華掌權多年,其黨羽遍布六部九卿,至於依附逢迎、巴結討好者,在京師內外文武百官中,更是大有人在,但如果一一追究,廣為株連,勢必弄得人人自危,風聲鶴唳,不利於籠絡人心,穩定政局。為此,慈禧、奕訢在處死載垣、端華、肅順之後,連下三道上諭,宣布其既往不咎之意,但內含肅殺之氣,意在告誡宗室王公、文武百官,不得抗拒垂簾,否則肅順等人前車俱在,必將嚴懲不怠。
二十九日,軍機處將所查抄的肅順家產帳目及其來往書信,全部當眾銷毀。至此,人心大定。
辛酉政變,無疑具有重要的歷史轉折意義。它在鹹豐帝駕崩之後迅速爆發,是當時積蓄已久的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鹹豐時期,古老帝國麵臨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年輕的鹹豐帝力圖振興,迫切希望通過嚴刑峻法,大刀闊斧地改變統治階級內部文恬武嬉、因循不振的衰敗局麵,而載垣、端華、肅順等人迎合鹹豐帝的旨意,惟嚴是尚,驕橫跋扈,屢興大獄,打擊排斥一大批軍機大臣和部院大臣,造成了官僚隊伍的分裂,朝內人人自危,朝外民怨沸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奕訢借議和之機迅速崛起,形成了以他為首,以文祥、桂良、寶鋆、勝保等人為核心的可以和肅順集團相抗衡的政治集團。鹹豐帝駕崩前夕,肅順先是力阻迴鑾,繼而造謠蠱惑,挑撥離間,蒙蔽皇帝,造成兩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衝突如箭在弦、一觸即發。鹹豐駕崩,政變旋即爆發,勢所必然。
政變之所以不經周折而迅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得了絕大多數大臣的擁護和支持。政變之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得到協調,有利於政權、政局和人心的穩定,因此新的政權得到京城內外官紳、各國外交人士的廣泛擁護,如曾國藩、李鴻章嘆服政變為“自古帝王所僅見”之“英斷”;吳雲說政變後,“朝端肅清,政化一新”;英國公使普魯斯更是欣喜地向本國報告:“大家認為其表現最有可能和外國人維持友好關係的那些政治家掌握政權了。”對大清帝國新的政權顯然充滿期待之情。
辛酉這年,奕訢正值而立之年,慈禧27歲,慈安26歲。這樣幾位正值盛年、精力充沛、頭腦敏捷、思想新銳的年輕人奪取最高統治權,他們將開拓老大帝國新的發展方向。
十月初五日,內閣公布取消肅順等所定“祺祥”年號,代之以“同治”年號,決定以明年為同治元年。
第十章 垂簾前的議政王專政(1)
政變剛剛結束,慈禧便對奕訢集團論功行賞。同時,加緊新政權的建設。
鹹豐十一年十月初一日(11月3日),一口氣授給恭親王奕訢三個要職:議政王、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清初努爾哈赤雖設過議政王,但授予多人,而非一人。皇太極繼位,命總管旗務之八大臣與諸貝勒共同議政,議政王的權力大大削弱。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之後,議政王權力進一步削弱,僅存其名,幹隆時即被裁撤。根據清代祖製,親王、皇子不得幹預政事,現在奕訢不但得以重入軍機,而且一人獨受議政王之職,這在清代歷史上絕無僅有。初二日又被補授內務府總管大臣之職務。這樣,奕訢身兼四職:議政王一職,眾王之首;同時又是軍機大臣之首;宗人府管著所有的滿人貴族,內務府又掌著宮廷內部的所有事務。每一個職位都是顯赫之極,奕訢集大權於一身,極盡榮寵,權傾天下。
不僅如此,軍機處的人選也完全是奕訢挑定的。他們是戶部左侍郎文祥、大學士桂良、戶部尚書沈兆霖、戶部右侍郎寶鋆;另外他還命積極參與政變的曹毓瑛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整個軍機處人員,全是奕訢的心腹。
第九章 辛酉政變(3)
這樣,慈禧和奕訢集團經過緊密的配合和周密的部署,取得了政變的成功。
十月初六(11月8日),恭親王奕訢等人公同會議八大臣八條罪狀,而後,扔下兩條白絹,令載垣、端華自盡。肅順則被無帷小車押赴刑場處決,在通往刑場的大街上,人山人海,熙熙攘攘,人群中有人高喊道:“肅順,也有今天啦!”於是人們紛紛以瓦礫泥土擲之,肅順白白胖胖的麵目很快就模糊不可辨別了。此人是條硬漢,行刑之前一路破口大罵,刑場上不肯下跪,劊子手用刀柄敲斷他的兩條腿,方才跪下。隨著劊子手的鬼頭大刀在空中劃過一道銀亮弧線,肅順人頭落地。接著,奕訢等王大臣會議提出將景壽、穆蔭、匡源、杜翰、焦佑瀛五人革職,發配新疆效力。
此外,慈禧和奕訢進一步肅清餘黨,將陳孚恩、黃宗漢、劉昆、成琦、德克律太等人革職,將太監杜雙奎、袁添喜、王慶喜等發往邊遠地區充官兵奴僕。
此外,慈禧和奕訢非常清醒地知道,肅順、載垣、端華掌權多年,其黨羽遍布六部九卿,至於依附逢迎、巴結討好者,在京師內外文武百官中,更是大有人在,但如果一一追究,廣為株連,勢必弄得人人自危,風聲鶴唳,不利於籠絡人心,穩定政局。為此,慈禧、奕訢在處死載垣、端華、肅順之後,連下三道上諭,宣布其既往不咎之意,但內含肅殺之氣,意在告誡宗室王公、文武百官,不得抗拒垂簾,否則肅順等人前車俱在,必將嚴懲不怠。
二十九日,軍機處將所查抄的肅順家產帳目及其來往書信,全部當眾銷毀。至此,人心大定。
辛酉政變,無疑具有重要的歷史轉折意義。它在鹹豐帝駕崩之後迅速爆發,是當時積蓄已久的統治階級內部矛盾激化的結果。鹹豐時期,古老帝國麵臨前所未有的內憂外患,年輕的鹹豐帝力圖振興,迫切希望通過嚴刑峻法,大刀闊斧地改變統治階級內部文恬武嬉、因循不振的衰敗局麵,而載垣、端華、肅順等人迎合鹹豐帝的旨意,惟嚴是尚,驕橫跋扈,屢興大獄,打擊排斥一大批軍機大臣和部院大臣,造成了官僚隊伍的分裂,朝內人人自危,朝外民怨沸騰。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奕訢借議和之機迅速崛起,形成了以他為首,以文祥、桂良、寶鋆、勝保等人為核心的可以和肅順集團相抗衡的政治集團。鹹豐帝駕崩前夕,肅順先是力阻迴鑾,繼而造謠蠱惑,挑撥離間,蒙蔽皇帝,造成兩個政治集團之間的矛盾衝突如箭在弦、一觸即發。鹹豐駕崩,政變旋即爆發,勢所必然。
政變之所以不經周折而迅速取得成功,很大程度上是取得了絕大多數大臣的擁護和支持。政變之後,統治集團內部的關係得到協調,有利於政權、政局和人心的穩定,因此新的政權得到京城內外官紳、各國外交人士的廣泛擁護,如曾國藩、李鴻章嘆服政變為“自古帝王所僅見”之“英斷”;吳雲說政變後,“朝端肅清,政化一新”;英國公使普魯斯更是欣喜地向本國報告:“大家認為其表現最有可能和外國人維持友好關係的那些政治家掌握政權了。”對大清帝國新的政權顯然充滿期待之情。
辛酉這年,奕訢正值而立之年,慈禧27歲,慈安26歲。這樣幾位正值盛年、精力充沛、頭腦敏捷、思想新銳的年輕人奪取最高統治權,他們將開拓老大帝國新的發展方向。
十月初五日,內閣公布取消肅順等所定“祺祥”年號,代之以“同治”年號,決定以明年為同治元年。
第十章 垂簾前的議政王專政(1)
政變剛剛結束,慈禧便對奕訢集團論功行賞。同時,加緊新政權的建設。
鹹豐十一年十月初一日(11月3日),一口氣授給恭親王奕訢三個要職:議政王、軍機大臣、宗人府宗令。清初努爾哈赤雖設過議政王,但授予多人,而非一人。皇太極繼位,命總管旗務之八大臣與諸貝勒共同議政,議政王的權力大大削弱。雍正年間設立軍機處之後,議政王權力進一步削弱,僅存其名,幹隆時即被裁撤。根據清代祖製,親王、皇子不得幹預政事,現在奕訢不但得以重入軍機,而且一人獨受議政王之職,這在清代歷史上絕無僅有。初二日又被補授內務府總管大臣之職務。這樣,奕訢身兼四職:議政王一職,眾王之首;同時又是軍機大臣之首;宗人府管著所有的滿人貴族,內務府又掌著宮廷內部的所有事務。每一個職位都是顯赫之極,奕訢集大權於一身,極盡榮寵,權傾天下。
不僅如此,軍機處的人選也完全是奕訢挑定的。他們是戶部左侍郎文祥、大學士桂良、戶部尚書沈兆霖、戶部右侍郎寶鋆;另外他還命積極參與政變的曹毓瑛在軍機大臣上學習行走。整個軍機處人員,全是奕訢的心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