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二十三日(10月26日),是鹹豐帝靈柩回京的日子。鹹豐帝倉皇出逃的時候,萬萬沒有想到自己永遠不會再回到他從小生長的、以前從未離開過的皇宮。現在,他安靜地躺在那方豪華的靈柩之中,人們很快開始淡忘他。如果他在天有靈,想必也會感到可悲可嘆吧?


    不知是肅順等人的確命該如此,還是著實蠢到了家,以至於一錯再錯,他們安排載垣等隨同兩太後和小皇帝在避暑山莊麗正門外跪送鹹豐帝靈柩啟程返京,然後從間道先行,提前趕回京師,這樣,聖體不至過於勞累,便於靈駕到京後,皇上在東華門外跪迎。而肅順、仁壽、奕譞、陳恩孚、宋晉等人,則護送鹹豐帝笨重的靈柩,從大道緩緩而行。睿親王仁壽、醇郡王奕譞是皇太後的人,他們暗中監視著肅順派的一舉一動。這一安排又正中慈禧下懷,她抓住這一至關重要的機會,選用快班轎夫、日夜兼程,提前四天趕到北京,為發動政變贏得了寶貴的時間,使政變更加穩操勝券。而八位贊襄大臣分散兩處,載垣、端華等人不見肅順,等於失去靈魂,遇事沒有主張;肅順一人在後慢行,遇事孤掌難鳴,也無能為力。肅順等人也許還在盡情享受著駕馭最高權力的神氣、滿足、得意等快感,卻渾然不覺慈禧和奕訢已經把刀架到他們的脖子上了。


    第九章 辛酉政變(2)


    據說,肅順等人在返京途中也曾密謀過兵變,令載垣等人在途中將慈禧殺掉。但慈禧早有準備,命榮祿率兵迎駕,預防載垣暗下毒手,結果載垣沒敢動手。


    鹹豐十一年九月二十八日(1861年10月31日),兩宮太後和小皇帝一行到達京郊,恭親王奕訢出城迎接。當天,兩宮太後在郊外宿次召見了奕訢,雙方開始為政變做最後一項準備。那就是密商政變後的政治體製,也就是權力如何分配的問題。這時,肅順等人的敗局已定,垂簾聽政勢在必行,而奕訢呢,這位曾經與皇位擦肩而過的皇子,如今已是功高蓋世,眾望所歸,手握實權。他早已盯上了這一次難得的爭權機會,但不好直接提出。於是,他便策動其親信、手握重兵的勝保上了《奏請皇太後親理大政並另簡近親王輔政折》。


    勝保奏摺首先就贊襄政務王大臣的不合法性進行了抨擊。他說,肅順等人輔政,是以他們自己代寫的聖諭為依據,而且當時,先皇已是彌留之際,近支親王多不在側,所以未能擇賢而任之,這是先帝的未竟之誌。而現在,嗣聖既未親政,太後又不臨朝,諭旨盡出於八大臣。他們已開矯竊之端,大失臣民之望,如果循此不改,一切發號施令,真偽不分,這樣,不獨天下人心日行解體,恐怕外國人聞之,也覺於理不順,勢必招致天下大亂。勝保的此番議論,等於將肅順等人置於矯詔竊權的位置上,這對他們無疑是致命的一擊。


    接著,勝保在奏摺中又引經據典,論證垂簾聽政和親王輔政多有先例,而且合情合理。當務之急,應該因時製宜,不應拘泥細枝末節。


    最後,勝保明確主張:“為今之計,非皇太後親理萬機,召對群臣,無以通下情而正國體;非另簡近支親王佐理庶務,盡心匡弼,不足以振綱紀而順人心。”


    從勝保奏摺的內容可以看出,勝保為政變成功後設計的政治體製,實質就是皇太後聽政與近支親王輔政相結合,太後聽政其名,親王輔政為實。至於肩負輔政重任的近支親王,在勝保等人的眼中,自然非恭親王奕訢莫屬。從後來的事態發展來看,慈禧的目標是代行君權,個人專政,其內心深處並不想接受這種政治體製,但他不得不依靠掌握朝廷實權、具有崇高威望的奕訢和手握重兵的勝保,於是不得不暫且答應下來。


    二十九日(11月1日),太後一行進城,留京文武官員身著縞素跪迎於道路兩旁。鑾駕回到大內皇宮,奕訢立即密陳在京政變部署情況,兩宮太後聽了頗為放心。


    三十日(11月2日),兩宮太後在宮中召見奕訢、文祥、桂良、賈楨、周祖培等人。慈禧麵對眾人,一把鼻涕一把淚,斥罵肅順等八大臣大逆不道、飛揚跋扈、圖謀不軌的種種罪行,眾大臣憤慨無比。周祖培說:“何不重治其罪?”


    慈禧順水推舟:“彼為贊襄王大臣,可徑予治罪乎?”


    周祖培答道:“皇太後可降旨先令解任,再予拿問。”


    說到這裏,慈禧確信留京大臣對誅殺肅順等人毫無異議之後,隨即拋出早在熱河期間就由醇郡王奕譞擬好的諭旨,交給恭親王奕訢,當眾宣示。核心意思有兩點:一是要求王公大臣等妥議皇太後親理大政並另簡親王輔政;二是宣示八位贊襄政務大臣的種種罪行,諭令解除他們的一切職務。


    剛宣讀完畢,恰逢載垣、端華進宮上朝,見奕訢等王大臣竟在殿內,非常詫異,大聲質問:“外廷臣子,何得擅入?”奕訢答道:“有詔。”載垣、端華就更摸不著頭腦了,毫不客氣地責備兩宮太後不該召見奕訢等人。太後大怒,立即傳下另外一道諭旨,奕訢當場宣示:“將載垣、端華、肅順革去爵職拿問,交宗人府會同大學士六部九卿翰詹科道嚴行議罪。”載垣、端華聽罷如墜雲霧之中,厲聲斥問:“我輩未入,詔從何來?”奕訢不與理會,一聲令下,一群侍衛將其拿下,押到宗人府看管起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恭親王奕訢政海沉浮錄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湯黎/餘祖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湯黎/餘祖並收藏恭親王奕訢政海沉浮錄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