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建國後鞏固封建統治的措施 元昊建國後,為了鞏固其封建統治,繼續採取了一係列的措施。


    第一,進一步調整中央官製。元昊建國前,曾仿照宋朝官製,建立 了一套適合西夏國情的官製。公元1039年九月,元昊以中書省不能統理 日常事務為由,在中央政府機構中增設尚書省,置尚書令。其職掌是“考 百官庶府之事而會決之”2。同時,又將宋朝的二十四司改為十六司,“設 1《西夏書事》卷11。


    2《長編》卷124,寶元二年九月。


    3《宋史》卷325,《劉平傳》。


    1參閱拙作:《關於元昊若幹問題的探討》,載《寧夏大學學報》1996年第1期。


    2《西夏書事》卷13。


    十六司於興州,以總庶務”3。十六司隸屬尚書省。西夏官製至此日臻完 善。


    元昊所設的十六司名稱,據仁宗仁孝時黨項人骨勒茂才《蕃漢合時 掌中珠》記載,除設有中書、樞密府外,還沒有經略司、正統司、統軍 司、殿前司、皇城司、三司、內宿司、巡檢司、陳告司、磨勘司、審刑 司、農田司、合門司、群牧司、受納司、監軍司等帶司的機構1。也就是 說,如果加上屬於地方的監軍司機構,正好為十六司。此外,與司同級 但不帶司名的中央機構,還有大恆(漢)歷院,宣徽、工院、馬院、承 旨,等等。這記載雖屬於中晚期官製,但也能從中看出元昊所設十六司 及其整個官製的梗概。


    第二,確立朝賀儀式。元昊即位後,其宮廷中的朝賀儀式,除“於 正朔朝賀雜用唐宋典式”,其他儀式從本國實際出發,進行必要的更動。


    規定群臣“常參”為六日,入見“起居”為九日。“凡六日、九日則見 官屬”2。朝賀之時,由宰相(必須由黨項人擔任此職者)領班,文武百 官依次序排列朝謁,舞蹈,行三拜禮。凡大臣朝拜時執笏不端,行立逾 矩,有失禮儀者,要受到處罰。


    另外,元昊還暗中派人潛入宋境,用重金購買被宋仁宗釋放的宮人3 數人,養在自己宮中,以便從他們那裏了解大宋“朝廷刑賞,宮闈陰事4”, 作為製定西夏宮廷規章管理製度參考之用。


    第三,培養和重用人材。元昊為了鞏固其蕃漢聯合統治,除了通過 大力興辦蕃學,培養人材外,還注意招攬重用自宋朝投奔過來的失意知 識分子,文臣武將。正如宋臣富弼所指出: “元昊早蓄奸險,務收豪傑。故我舉子不第,貧賤無/title>歸, 如此數人,自投於彼。或授以將帥,或任之公卿,推誠不疑,以為 謀主1。


    在元昊所重用的文臣武將中,其中對元昊的所作所為影響較大者,當推 張元、吳昊。


    張元、吳昊原名叫什麽?一些研究西夏史的同誌,幾乎一致認為“二 人原名久佚”2,或“無從考查”3。其實,吳昊原名雖不可知,但張元 原名為源,似乎有據可尋。李燾《長編》雲: “詔陝西都部署司,令張元弟侄張起,張秉彝,張仲經等往塞 下,誘接張源。候還日,優與恩澤??。仍以秉彝為華州長史,仲 經為文學”4。


    3《宋史》卷485,《夏國傳上》。


    1《蕃漢合時掌中珠·人事下》。


    2《宋史》卷485,《夏國傳上》。


    3《宋史》卷10,《仁宗本紀》雲:“(寶元二年四月)乙醜,放宮女二百七十人”。按:《長編》作二 百七人。


    4《西夏書事》卷13。


    1《長編》卷124,仁宗寶元二年九月丁巳。”


    2吳天墀:《西夏史稿》42頁,注17。


    3白濱:《元昊傳》68頁。吉林教育出版社1988年版。


    4《長編》卷127,仁宗康定元年六月乙未。


    這段記載告訴我們:張元兄弟二人,均以一字為名,曰源曰起。他有兩 個侄兒,均以二字為名,曰秉彝,曰仲經。秉彝,仲經並未因張元投奔 西夏而立即罷官,仍然擔任華州“長史”和“文學”的職務。另外,清 人周春《西夏書》雲: “元初名源,字雷復”5。


    不僅肯定他的原名為源,而且還指出了他字雷復。


    張元、吳昊祖籍為宋永興軍路華州華陰縣人。他們年輕時胸懷坦蕩, 性情豪放,尤其是張元,常“以俠自任”6,並做了一些助人為樂、行俠 仗義之事。


    張元、吳昊與姚嗣宗“相友善”,而且都少年氣盛,頗有才華,“負 氣倜儻,有縱橫才”1。當時盛行科舉製度,張元、吳昊也像其他許多知 識分子一樣,本想十年麵壁寒窗,一步一步地經過秀才、舉人、進士等 科舉考試,走學而優則仕的道路。但他們在科場上卻一再碰壁。“累舉 進士不第”,“落魄不得誌”,心中積滿了怨氣。“無以自伸”,因此, 他們經常借酒消愁,“托興吟詠”。如張元作詠鸚鵡詩雲:“好著金籠 收拾取,莫教飛去別人家”2。以此來抒發自己“懷才不遇”的思想感情。


    他們在科場失敗之後,並不甘心醉生夢死,幽遊度日,老死空林。


    時值元昊圖謀稱帝建國,宋西北邊防吃緊,他們決定投筆從戎,投奔到 宋邊帥大營,謀個一官半職,報效國家。他們來到邊帥駐地,邊帥雖然 召見了他們,但在是否留用問題上卻猶豫不決。張元、吳昊見此情況, 一氣之下,不辭而別,“徑走西夏”。等到邊帥覺察,派騎兵追趕,未 能趕上,隻好表奏姚嗣宗為其幕僚。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簡明西夏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蔚並收藏簡明西夏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