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夏經濟文化交流對於宋夏雙方起了極為重要的歷史作用。
作用之一,給宋夏兩國帶來了物質上的好處。尤其對於比較落後的 西夏來說,作用更大。正如範仲淹在其《答趙元昊書》中所指出: “大王之國,府用或闕,朝廷每歲必有物帛之厚賜,為大王 助。?.又馬牛駝羊之產,金銀繒帛之貨,有無交易,各得其所”1。
作用之二,是對於互通邊情,維護宋夏邊境安寧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宋通過沿邊互市,以繒錦換取蕃部馬,可以“利戎落而通邊情”,反 之,如果取消互市,就會引起邊境蕃部“猜阻不安”,很難維持邊境安 寧。
作用之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豐富了宋夏人民的生活。正如宋臣 蘇轍指出: “既通和市,復許入貢,使者一至,賜予不貲,販易而歸,獲 利無算;傳聞羌中得此厚利,父子兄弟始有生理”1 表明西夏人通過至宋首都及宋夏沿邊和市,以其所有易其所無,獲益良 多。西夏人民獲利如此,宋朝內地尤其是沿邊人民得此經濟交流好處, 1《宋史》卷486,《夏國傳下》。
2《隋書》卷83,《黨項傳》。
1《範文正公文集》,卷9。
1蘇轍:《欒城集》卷39,《論西夏事狀》。
概可想見。
其歷史作用之四,是西夏文教昌盛,不僅為西夏自身培養了大批文 武人材,而且為元朝統治者儲備了大量有用人才。西夏在文教方麵富有 成效的努力,對於提高西夏境內各族以及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水平,作 出了有益的貢獻。
西夏立國之前,主要通過禮賢下士,延攬人才,以及吸收宋朝投奔 過來的失意知識分子,去建立其統治機構。如李繼遷時既引“張浦為謀 主”,又“納靈州叛人鄭美”2,授以指揮之職。立國之後,元昊除繼續 採用上述辦法外,還開始設立蕃學與漢學,即通過興辦學校去培養人才。
幹順時通過同時興辦蕃學、國學,為國家培養了更多人才。仁孝時,除 了在中央和地方繼續興辦學校外,還大力發展科舉製度,為國家培養了 大批人才。
由於西夏統治者建國伊始,就創建學校,振興文教,尤其是經過幹 順、仁孝時期對文教事業的發展,因此,至西夏末期,人才輩出,不僅 自身不乏人才,而且為元初蒙古統治者儲備了不少人才。
西夏滅亡後,一批文化素養較高的西夏人,活躍在元代的歷史舞台 上,充當了自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重要官員。這樣的西夏人到底有多少?
據有的同誌初步統計,見於記載的約有370餘人3,說明西夏人才之盛。
西夏知識分子活躍在元朝的歷史舞台上,對於蒙古人的漢化,以及 蒙漢文化的融合,起了加速和促進作用。這種歷史作用正如陳登原先生 所指出:“西夏人才,初雖有資於宋,其後亦卓然有所自己,並曾啟迪 金源,蒙漢文化混合,西夏與有力焉”1。
2《西夏書事》卷6。
3參閱湯開建:《元代西夏人物表》,載《甘肅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
1陳登原:《國史舊聞》第2冊,第407頁《西夏》。
第二章黨項拓跋部的興起與 夏州地方政權的割據 第一節黨項拓跋部的興起與內遷 一、黨項的興起 西夏是黨項人於公元11—13世紀期間建立的國家。黨項是羌族的一 支,因此,史書上也稱之曰黨項羌。“黨項羌者,三苗之後也。其種有 宕昌、白狼,皆自稱獼猴種”1。羌族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之 一。它長期生息、繁衍、活動於我國的西部地區。早在遠古時期,羌族 與華夏族就有著密切的聯繫與交往。在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辭中就有關於 羌族的記載。東漢時,羌族以西海郡(今青海海晏縣西)為其活動中心, 南到蜀郡(今四川雅安西)、廣漢郡(今四川廣漢縣),西北接鄯善(今 新疆鄯善縣東南)、車師(今新疆吐魯番縣西)。其部落雖多(約 餘),但各不相統屬,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魏晉以後,羌族勢衰,其中一部分被吐穀渾所征服,一部分臣屬中 原王朝,另一部分則逃入四川西部的深山野穀之中。“西羌微弱,或臣 中國,或竄山野”2。
唐初,黨項羌勢力範圍有所擴展。“東至鬆州(今四川省鬆潘縣北), 西接葉護(指西突厥領地,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界春桑(在今 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內),北鄰吐穀渾(其統治地盤在今青海 省北部、甘肅省南部一帶,活動中心地區則在青海湖附近),有地三千 餘裏”1。他們按照自氏族分化出來的家族結為部落,並以家族的姓氏作 為部落的名稱。在眾多的族姓中,比較顯赫著名的計有細封氏、費聽氏、 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個族姓。八大族姓中又 以拓跋氏最強,在整個黨項羌中起著領導的作用2。這時的黨項羌各部 落,仍然各自分立,不相統屬。
公元584年(隋文帝開皇四年),黨項羌有千餘家願意歸順隋王朝。
公元585年(開皇五年),其大首領拓跋寧叢率領部落請求定居旭州(今 甘肅省臨潭縣境),文帝任他為大將軍。
公元590年(開皇十年),黨項羌進攻會州(今茂汶羌族自治縣境), 被隋軍打敗,紛紛表示願意降附3。公元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黨 項羌派遣使者,請求內附,唐在其地設置維州(今四川理縣)和恭州(今 四川丹巴縣東)。唐太宗統治期間,其社會環境比較安定,人民安居樂 業。公元627年(貞觀元年),黨項羌首領細封步賴率領部落歸附唐朝, 唐朝統治者在其居住境內設置軌州(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鬆藩縣 境),由細封步賴擔任州刺史。在細封步賴的帶頭下,其它黨項羌首領 也跟著響應,紛紛率部落歸唐。唐在境內設置崌(ju據,今四川茂汶羌 1《隋書》卷83,《黨項傳》。
作用之一,給宋夏兩國帶來了物質上的好處。尤其對於比較落後的 西夏來說,作用更大。正如範仲淹在其《答趙元昊書》中所指出: “大王之國,府用或闕,朝廷每歲必有物帛之厚賜,為大王 助。?.又馬牛駝羊之產,金銀繒帛之貨,有無交易,各得其所”1。
作用之二,是對於互通邊情,維護宋夏邊境安寧起了一定的作用。
如宋通過沿邊互市,以繒錦換取蕃部馬,可以“利戎落而通邊情”,反 之,如果取消互市,就會引起邊境蕃部“猜阻不安”,很難維持邊境安 寧。
作用之三,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和豐富了宋夏人民的生活。正如宋臣 蘇轍指出: “既通和市,復許入貢,使者一至,賜予不貲,販易而歸,獲 利無算;傳聞羌中得此厚利,父子兄弟始有生理”1 表明西夏人通過至宋首都及宋夏沿邊和市,以其所有易其所無,獲益良 多。西夏人民獲利如此,宋朝內地尤其是沿邊人民得此經濟交流好處, 1《宋史》卷486,《夏國傳下》。
2《隋書》卷83,《黨項傳》。
1《範文正公文集》,卷9。
1蘇轍:《欒城集》卷39,《論西夏事狀》。
概可想見。
其歷史作用之四,是西夏文教昌盛,不僅為西夏自身培養了大批文 武人材,而且為元朝統治者儲備了大量有用人才。西夏在文教方麵富有 成效的努力,對於提高西夏境內各族以及整個中華民族的文化水平,作 出了有益的貢獻。
西夏立國之前,主要通過禮賢下士,延攬人才,以及吸收宋朝投奔 過來的失意知識分子,去建立其統治機構。如李繼遷時既引“張浦為謀 主”,又“納靈州叛人鄭美”2,授以指揮之職。立國之後,元昊除繼續 採用上述辦法外,還開始設立蕃學與漢學,即通過興辦學校去培養人才。
幹順時通過同時興辦蕃學、國學,為國家培養了更多人才。仁孝時,除 了在中央和地方繼續興辦學校外,還大力發展科舉製度,為國家培養了 大批人才。
由於西夏統治者建國伊始,就創建學校,振興文教,尤其是經過幹 順、仁孝時期對文教事業的發展,因此,至西夏末期,人才輩出,不僅 自身不乏人才,而且為元初蒙古統治者儲備了不少人才。
西夏滅亡後,一批文化素養較高的西夏人,活躍在元代的歷史舞台 上,充當了自中央到地方的各級重要官員。這樣的西夏人到底有多少?
據有的同誌初步統計,見於記載的約有370餘人3,說明西夏人才之盛。
西夏知識分子活躍在元朝的歷史舞台上,對於蒙古人的漢化,以及 蒙漢文化的融合,起了加速和促進作用。這種歷史作用正如陳登原先生 所指出:“西夏人才,初雖有資於宋,其後亦卓然有所自己,並曾啟迪 金源,蒙漢文化混合,西夏與有力焉”1。
2《西夏書事》卷6。
3參閱湯開建:《元代西夏人物表》,載《甘肅民族研究》1986年第1期。
1陳登原:《國史舊聞》第2冊,第407頁《西夏》。
第二章黨項拓跋部的興起與 夏州地方政權的割據 第一節黨項拓跋部的興起與內遷 一、黨項的興起 西夏是黨項人於公元11—13世紀期間建立的國家。黨項是羌族的一 支,因此,史書上也稱之曰黨項羌。“黨項羌者,三苗之後也。其種有 宕昌、白狼,皆自稱獼猴種”1。羌族是我國有著悠久歷史的古老民族之 一。它長期生息、繁衍、活動於我國的西部地區。早在遠古時期,羌族 與華夏族就有著密切的聯繫與交往。在出土的殷商甲骨卜辭中就有關於 羌族的記載。東漢時,羌族以西海郡(今青海海晏縣西)為其活動中心, 南到蜀郡(今四川雅安西)、廣漢郡(今四川廣漢縣),西北接鄯善(今 新疆鄯善縣東南)、車師(今新疆吐魯番縣西)。其部落雖多(約 餘),但各不相統屬,過著逐水草而居的遊牧生活。
魏晉以後,羌族勢衰,其中一部分被吐穀渾所征服,一部分臣屬中 原王朝,另一部分則逃入四川西部的深山野穀之中。“西羌微弱,或臣 中國,或竄山野”2。
唐初,黨項羌勢力範圍有所擴展。“東至鬆州(今四川省鬆潘縣北), 西接葉護(指西突厥領地,即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南界春桑(在今 青海省南部果洛藏族自治州境內),北鄰吐穀渾(其統治地盤在今青海 省北部、甘肅省南部一帶,活動中心地區則在青海湖附近),有地三千 餘裏”1。他們按照自氏族分化出來的家族結為部落,並以家族的姓氏作 為部落的名稱。在眾多的族姓中,比較顯赫著名的計有細封氏、費聽氏、 往利氏、頗超氏、野利氏、米擒氏、拓跋氏等八個族姓。八大族姓中又 以拓跋氏最強,在整個黨項羌中起著領導的作用2。這時的黨項羌各部 落,仍然各自分立,不相統屬。
公元584年(隋文帝開皇四年),黨項羌有千餘家願意歸順隋王朝。
公元585年(開皇五年),其大首領拓跋寧叢率領部落請求定居旭州(今 甘肅省臨潭縣境),文帝任他為大將軍。
公元590年(開皇十年),黨項羌進攻會州(今茂汶羌族自治縣境), 被隋軍打敗,紛紛表示願意降附3。公元623年(唐高祖武德六年),黨 項羌派遣使者,請求內附,唐在其地設置維州(今四川理縣)和恭州(今 四川丹巴縣東)。唐太宗統治期間,其社會環境比較安定,人民安居樂 業。公元627年(貞觀元年),黨項羌首領細封步賴率領部落歸附唐朝, 唐朝統治者在其居住境內設置軌州(今四川省阿壩藏族自治州鬆藩縣 境),由細封步賴擔任州刺史。在細封步賴的帶頭下,其它黨項羌首領 也跟著響應,紛紛率部落歸唐。唐在境內設置崌(ju據,今四川茂汶羌 1《隋書》卷83,《黨項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