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阻礙了西夏同鄰國的經濟文化交流。如元昊對宋戰爭,雖然 三戰三勝,然“人畜死傷亦多,部落甚苦之;又歲失賜遺及沿邊交易, 頗貧之”4。既失宋朝“歲賜”,又“喪沿邊交易”,使西夏本來就比較 脆弱的社會經濟,更加陷入困境。


    總之,西夏對外戰爭頻繁,在較長的時間裏,破壞了其休養生息的 安定環境,妨礙了正常的農業生產,消耗了國力,影響了西夏社會經濟 的正常發展(尤其在它的初期和後期),使本來可以發展較快的社會經 濟,在一定程度上延緩了歷史的進程。


    西夏歷史特點之四,是文化上的多源與儒學佛教的興盛。


    所謂文化上的多源,即西夏文化淵源於漢族、吐蕃、西域文化,即 長期吸取這些文化的養料而逐步發展起來的。但以吸收漢文化的養料為 主。


    西夏文化大量吸收漢文化,同漢文化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這一點 為當時西夏人所公認。西夏仁宗時的黨項人骨勒茂才在其《蕃漢合時掌 中珠》一書的序言中指出: “今時人者,番漢語言可以自備,不學番言,則豈和番人之眾; 不會漢語,則豈入漢人之數!番有智者,漢人不敬,漢有賢士,番 人不崇。若此者語言不通故也”。又雲:“論末則殊,考本則同。”


    一語道破了西夏文化同漢文化不可分割的關係。


    西夏文化深受漢文化的影響,具體表現在西夏字、音樂、繪畫、建 築、雕塑等方麵。如西夏字的形體明顯模仿漢字,以漢字為依據,參照 黨項民族語言的特點而造成,音樂深受唐宋影響,等等。


    西夏文化受吐蕃文化的影響,具體表現在:佛教主要來源於中原, 其次來源於吐蕃;軍製的最小單位為“抄”,由“正丁”和“負贍”組 成。這種“正丁”和“負贍”,來源於吐蕃的“組”和“僕役”1。至於 監軍司的設立,則與吐蕃王朝,“在(其)東北和極西境地區建立的軍 鎮組織”2,十分類似;服飾:如元昊“衣白窄衫,氈冠紅果頂,冠後垂 1《折繼閔神道碑》,轉引自中國考古學會第一次年會論文集。


    1《溫國文正公文集》卷38,《橫山疏》。


    2《金史》卷134,《西夏傳》。


    3《西夏書事》卷41。


    4司馬光:《涑水紀聞》。


    1參閱王忠:《論西夏的興起》,載《歷史研究》1962年第5期。


    2(匈)烏瑞著、榮新江譯:《khkom(軍鎮):公元七至九世紀吐蕃帝國的行政單位》,《西北史地》 年第4期。


    紅結綬”3,既受吐蕃贊普服飾的影響,同時也參考了回鶻可汗的服製。


    西夏文化受西域文化的影響,主要表現在回鶻僧人翻譯佛教經典之 上。一些著名的回鶻僧人在元昊、秉常時期,先後負責主持佛經的大規 模的翻譯,對西夏文化作出了有益的貢獻。


    西夏統治者早在李繼遷時,就注意吸收儒學有識之士為己用,至元 昊時,除了注意搜羅儒學有識之士加以重用外,還將一些儒學著作翻譯 為西夏文,從中吸取對其統治有益的東西。西夏儒學經過毅宗諒祚,惠 宗秉常及崇宗幹順的提倡,到仁宗仁孝之時已進入了它的鼎盛時期。幹 順、仁孝時大力振興學校,從中央到地方設立了各種學校(包括小學、 太學、內學,等等),同時注重發展科舉製度。通過興學,發展科舉, 遵孔讀經,不僅為西夏國家培養了大批人才,而且還為元朝統治者儲備 了很多人才。其人才之盛同遼金比較,實有過之而無不及。


    西夏佛教的興盛突出表現在廣修寺廟和佛事活動的頻繁之上。


    西夏佛寺極為普遍,“名存異代唐渠古,雲鎖空山夏寺多”1。這是 對首都——興慶府(今銀川市)水利發達、廣建寺廟的生動寫照。至於 西夏全國各地所建寺廟,幾乎到處都有。有的是對佛教舊址的修葺,有 的則屬新建。在眾多的佛寺中,其中最著名的有興州的戒台寺、高台寺、 承天寺、涼州的護國寺、甘州的臥佛寺,等等。


    西夏除了重修和新建了不少寺廟外,還重建和改建了不少石窟。據 有關專家統計,西夏在占領瓜、沙後,對莫高、榆林兩地石窟,大約重 修和改建了70餘座。這些石窟為西夏各個時期各階層的善男信女們頂禮 膜拜,從事宗教活動的佛教聖地,對於宏揚佛法,宣傳佛教的唯心主義 思想起了極為重要的作用。


    由於西夏統治者帶頭崇奉佛教,在他們的大力倡導下,老百姓信仰 佛教,從事各種佛事活動者與日俱增。正如黨項人骨勒茂才所記載: “親戚大小,性氣不同,或做佛法,修蓋寺舍,諸佛菩薩,天 神地p隻,瓔珞數珠??供養燒香??入定誦咒,行道求修”2。


    這是對西夏老百姓信仰佛教的生動寫照。我們從中看到了西夏百姓從事 各項佛教活動的盛況1。


    六、西夏的歷史地位 西夏在我國古史中究竟應該占有怎樣的歷史地位?有一種觀點持否 定態度。如宋末元初著名的史學家馬端臨雲: “河西之地,自唐中葉以後,一淪‘異域’頓化為龍荒沙漠之 區,無復昔之殷富繁華矣。??雖驍悍如元昊,所有土地過於五涼, 然不過與諸蕃部落,雜處於旱海不毛之地,兵革之利,財貨之殷富, 俱不能如曩時。是以北事遼,南事宋,僅足以自存”。2 馬氏不僅從經濟上完全否定了西夏的歷史地位,而且全盤否定了中唐以 3《長編》卷115,景佑元年十月丁卯。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簡明西夏史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李蔚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李蔚並收藏簡明西夏史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