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回到控製室。我知道不管我說什麽都無法阻止他們。我們惹出麻煩了。


    麥克萊恩正站在卡戎二號跟前,擺弄著控製鍵。我很快把目光從他身上移到旁邊的卡戎三號。屏幕依然亮著,但信號已經消失了。我什麽也沒有說,隻是直盯盯地看著他。


    “不錯,它已經拆解開了。”他說,“我把所有的地方都切斷了。力量失掉了。”


    我頓時覺得鬆了一口氣,但這感覺立刻變成一種同情,同情麵前這個人積年累月的辛苦工作在五分鍾內化為烏有,被他自己親手摧毀。


    “現在還沒有完成,”他說,盯著我的眼睛,“隻是剛開始。哦,其中一部分已經做完了。卡戎三號現在已經毫無用處,發生過的事情隻有我們三個人知曉——羅比也一定同享了我們所知道的東西。我們瀕臨一個重大發現的邊緣,這發現讓任何一個活著的人都難以置信。但隻是接近發現。很有可能是我們倆都錯了,那孩子昨晚,還有今天早上再次告訴我們的,不過是她頭腦潛意識發生的某種扭曲——我說不清。我真是說不清楚……但是,因為她所說的話,我把能量釋放掉了。那孩子自由了。肯恩自由了。他走了。那最終的目的地到底在何方,我們大概永遠不會知道。但是我——也包括你,斯蒂夫,還有羅比,如果他願意加入我們的話——已經準備好一直幹下去,一定要弄清真相,直到我的大限來臨。”


    我隨後告訴他部裏來的官員都說了什麽,他聳了聳肩膀。


    “我會跟他們說,我們所有的實驗都失敗了,”他說,“我要辭掉這份工作。從此以後,斯蒂夫,我們就要依靠我們自己了。很奇怪——現在我感覺比以前離肯恩更近了。不隻是肯恩,還包括所有先前離世的人。”他停頓了一下,轉過身去。“那孩子會平安無事的,”他說,“你去看看她,好吧?幫我把羅比叫回來。我會對付部裏來的那幾個探子。”


    我悄悄溜出後門,穿過沼澤朝海岸警衛隊的住所走去。西伯勒斯跟著我。它不再像頭天夜裏那樣氣喘籲籲,煩躁不安,而是精神飽滿地跑在前頭,時不時地掉頭跑回來,以確定我仍然跟著它。


    我恍然覺得心裏空落落的,什麽感覺也沒有留下,無論是對發生的一切,還是對未知的將來。麥克,用他自己的雙手毀掉了從昨天一整天直到今天黎明我們所獲得的唯一一絲證據。那是每一位科學家的終極夢想,原本可以為死亡的意義給出第一個答案,在短暫的幾個小時內曾經屬於我們。我們獲取了能量,能量點燃出火花,那片光亮之中仿佛隱約呈現著一個世界接著一個世界的探索發現。


    可是……可是眼下,我的信心逐漸減退。也許我們搞錯了,我們被自己的感情所蒙蔽,被一個備受驚嚇、心智不健全的孩子遭受的痛苦所欺騙。那些終極問題無論是從我們這兒,還是從任何人那裏,都將永遠得不到答案。


    我身邊的沼澤地向後退去,我攀上灌木叢生的山坡,走向海岸警衛隊那排小房子。狗跑在前頭,汪汪叫著。在右前方的懸崖邊上,那些該死的美國士官生又在吹軍號。空中迴蕩著那嘶啞、刺耳的噪音。聽那雜亂的音調,他們要吹的是一支起床號。


    我看見羅比從傑納斯的小屋子裏出來,那孩子跟著他。她看上去很正常,迎著那隻狗跑過來。接著,她聽見了那軍號聲,把手臂舉了起來。她隨著加快的節奏搖擺著,讓手臂高過頭頂,快活地笑著,蹦蹦跳跳往懸崖那邊跑去,狗在她的腳邊叫著。那幾個學員回頭看了看,也跟著她笑了起來;這一刻,周遭除了狗在吠叫,孩子在歡跳,隻有那纖細、高亢的軍號聲,在空中久久迴蕩。


    [1] 鄧南遮(1863—1938),義大利作家。曾擔任記者,後轉向寫詩和小說。參加一戰並成為軍事領導人物,成為狂熱的法西斯分子。(若無特殊說明,本書注釋均為譯註。)


    [2] 現代希臘貨幣單位。


    [3] 均為莎士比亞戲劇中的角色:羅莎琳為《皆大歡喜》中的主角,波西亞為《威尼斯商人》中的女主角,薇奧拉為《第十二夜》中的女主角。


    [4] 路易斯·蒙巴頓(l.louis mountbatten)(1900—1979),英國政治家和海軍統帥。第二次世界大戰中任東南亞盟軍最高統帥,並指揮奪回緬甸之戰。


    [5] 本篇小說名為a border-line case便是指邊緣型精神病例,但在小說中,border一詞有著雙重意義,涉及地理與政治上的邊界。


    [6] 莎士比亞作品《第十二夜》中的管家。


    [7] 達揚(1915—1981),以色列著名獨眼將軍,軍事學家。


    [8] 奧利弗·克倫威爾(1599—1658),英國軍人、政治家和宗教領袖。


    [9] 原文nor-nor-west用典《哈姆雷特》第二幕第二場哈姆雷特的台詞:i am but mad north-northwest; when the wind is southerly, i know a hawk from a handsaw.——我隻在刮西北偏北風的時候才發瘋,刮南風的時候,我是分得清錘子和鋸子的。


    [10] 倫敦市報館集中的一條街,泛指英國報界。


    [11] 美國康乃狄克州西南部一城市,為每年一度的美國莎士比亞節(1955年訂立)的慶祝地。


    [12] 彼得·切尼(1896—1951),英國偵探小說家;約翰·巴肯(1875—1940),英國作家及政治家、出版商,作品包括《三十九級台階》。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此刻不要回頭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達芙妮·杜穆裏埃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達芙妮·杜穆裏埃並收藏此刻不要回頭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