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白昂收到的中央回復是:不準!愕然的白昂反覆思考,就是不明白咋回事。


    白昂的這封奏章送上去後,朝堂裏就吵翻了天,幾位重臣經過討論:一致建議是不修!關鍵是錢,修水利費錢,國庫本身不富裕,現在追加投資,為的隻是一個未必會出現的可能,這不是犯病嗎?山東的官員也不幹:河南發水幹我鳥事,你把黃河水引到我家來,不是給我找麻煩嗎?言官們更是把白昂罵得狗血噴頭。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支持白昂意見的最重要人物竟然是劉吉,隻有他苦口婆心堅持這是防患於未然的最好方法,但他正確的聲音,很快就淹沒在鋪天蓋地的反對聲裏了。


    白昂嘆了口氣,繼續幹活了。弘治三年夏,這項連接中原四省的大型水利整治工程竣工了,從此,飽受洪澇災害的黃河中遊地區,在之後半個多世紀解除了水災的困擾。白昂歸京後得到褒獎,後被提拔為刑部尚書,繼續堅持鐵麵無私的工作作風。退休後,朱祐樘親筆為他題寫了“宏裕之量,明達之才”八個大字,今天立於江蘇常州白氏宗族祠堂內。弘治五年,黃河再次爆發洪災,地點成了蘇北淮河流域,如果當年聽從了白昂的意見,這一切是可以避免的。


    說到這場水災,就引出了第二位水利人才:劉大夏。


    劉大夏,字時雍,湖北華容縣人,天順七年進士,先被選為翰林院庶吉士,然後於成化元年被調入兵部職方司(國防總參謀部),長期從事國家軍事行動的謀劃工作,在這個單位裏,他一幹就是23年。


    到弘治朝開始的時候,劉大夏52歲,長期被下派於地方,從廣西幹到浙江。弘治五年他是浙江布政使,正在浙江懲辦貪官,追繳流失的公款,突然新任命又下來了:朝廷升你官了,快北上吧。


    收拾好包袱,劉大夏才知道,所謂的升官,其實是個苦差使:黃河發大水了。


    弘治五年春,黃河在張秋鎮、黃陵港等地決口,奪汶河入海,兩岸盡成千裏澤國。更為危險的是,貫穿南北的京杭大運河也被阻斷,南方漕運完全癱瘓。


    這可麻煩了,要知道北京城的物資供應都是靠漕運來維持的,漕運一旦癱瘓,國計民生且不說,京城的老少爺們吃什麽。


    必須要盡快解決!


    於是朱祐樘火速布置,調15萬民夫修治河道。這時,前線總指揮、工部侍郎陳政積勞成疾,竟然一病不起,最後“犧牲在工作崗位”上了。人死了,活還沒幹完,派誰去呢?朱祐樘犯愁了,就在這時,一邊的王恕再次提出自己的建議:讓劉大夏去吧。


    於是劉大夏以右副都禦史的身份出發了,這次他的任務遠比平亂艱巨。工程進展緩慢,漕運的恢復又刻不容緩,這次黃河水災是百年一遇,沒個幾年功夫根本治不完,漕運必須馬上恢復,北方一大堆人的吃飯問題就靠這個解決呢。


    具體的治河方略,是參考元朝大臣賈魯治黃河的辦法:分流入淮。操作方法是:挖掘幾條幹道,引導黃河進入淮河,經淮河入海。總之,盡一切努力阻止黃河北上,這是一個大工程,在當時的條件下,這也是唯一正確的辦法。


    此時劉大夏卻做了一個奇怪的決定:在黃河的決口處開挖一條向北的運河。


    這讓專家們很不理解:不是要阻止黃河北上麽,怎麽還要往北挖?這不是胡鬧麽?


    看似胡鬧,其實是對的。


    因為劉大夏知道,當務之急,是恢復南北水路交通,漕運中斷了,要想盡快恢復,必須開挖一條臨時河道,將京杭大運河重新連接起來。這麽做當然是有風險的,但是,隻要其他幾條河道能夠做好分流工作,這麽做就是最快捷的辦法。同時,這條作為暫時河道的運河,還能分流入淮,起到緩解洪峰的作用。


    於是幾十萬民夫動工了,事實也確如劉大夏所料,南北漕運再次恢復,連接大明帝國的運輸線,終於又暢通無阻了。而在之後的分流工程裏,黃河洪水泛濫不斷,也正是這條月河一次次緩解了洪峰的壓力,保證工程順利進行。


    漕運恢復,這隻是治理黃河的第一步,分流入淮才是重頭戲。幾十萬民工勤扒苦作,日夜趕工。為了盡快完成任務,劉大夏豁出去了,50多歲的老頭天天連軸轉,沒一天睡囫圇覺,吃住全在工地上,在工程緊急的時段裏,更是親自扛著沙包上陣幹活。領導都“模範帶頭”了,底下人哪敢怠慢,上上下下擰成一股繩,終於保質保量的完成了施工任務。


    經過兩年努力,黃河成功改道,由原來的經山東入渤海,變為此時的經淮河入黃海,肆虐中原數十年的黃河水患,就此平息。數十萬流民終於可以重返家園,中原大地的廣大黃泛區,也得以重新恢復生產,這是一項偉大的創舉。


    劉大夏的名字,也伴隨著這個偉大的創舉,從此長留在黃河兩岸。今天蘇北地區的一些州縣,每年都要進行拜河神活動,而河神,正是劉大夏。


    順便說一句:劉大夏的這一整套治河方略,基本上沿用了元朝治黃河的方法,外帶自己一點小創舉。但元朝治黃河,卻治得矛盾叢生,治出了一場推翻帝國統治的農民大起義。劉大夏治黃河,卻治出了國泰民安,由此可見,好方略也需要好人執行才是。


    經過白昂與劉大夏兩位重臣的治理,肆虐數年的黃河消停了,中原四省恢復了生產,可謂功德無量。但是另一位熊貓級水利專家的工作同樣至關重要,甚至可以說,沒有他的勞動,白昂與劉大夏在黃河邊做的貢獻,相當多的都是無用功。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容青史盡成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嶔並收藏不容青史盡成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