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此時的琅邪王氏爬上了其家族政治命運的巔峰,而王敦、王導兄弟此時的權勢、威望,比起當年司馬師、司馬昭兄弟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實際上,王敦也確實有“司馬昭之心”。司馬睿死後,王敦忌憚太子司馬紹賢明,提議改立一個更易受控製的皇室子弟為帝,為自己日後稱帝,改朝換代做準備。


    顯然,從琅邪王氏再“高升一步”的角度出發,王敦的提議是有道理的,但這次,王導卻極力反對,並用自己在朝中和家族內的影響力使王敦這個提議“胎死腹中”。那王導為什麽要阻止王敦改立新皇呢?主要有以下三點原因:


    一、一手策劃建立東晉的王導,是晉皇室的大忠臣,對司馬氏忠心耿耿,力阻王敦改立新皇,是恪守臣節。


    二、東晉“王與馬共天下”的政治格局,不僅在於貴族特權對皇權的牽製,也在於各個貴族之間的互相牽製。王敦第一次發兵進攻建康,能得到大多數士族的支持,是因為他們同樣不滿意司馬睿為加強皇權而打壓貴族特權。而這次,如果琅邪王氏要再“高升一步”成為皇室,勢必打破目前貴族間的權力平衡,激起其他大族的強烈反對,並有可能讓他們與司馬氏站在一起,反對琅邪王氏。換句話說,肯定會有其他大族的聯手反對,琅邪王氏想要改朝換代的風險係數依舊不低,這是王導不能不考慮的。


    三、最後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琅邪王氏根本沒有必要改朝換代,晉升為皇室。在士族社會的社會結構下,相對於皇室的高處不勝寒,隨時都會有危險,琅邪王氏高等貴族的位置好太多了。隨後,東晉南朝的歷史發展也恰好證明了這一點。從東晉到南朝宋、齊、梁、陳,一個朝代、一個皇室,長不過103年,短則隻有23年。相反,在士族社會的社會結構下,無論朝代如何變化,琅邪王氏最高等貴族的社會地位卻始終不變,琅邪王氏的子弟在東晉南朝近300年的時間裏,始終能鍾鼎玉食,享盡人間繁華。可以說,在魏晉南北朝,琅邪王氏的血統絕對比任何一個皇室都要高貴,是真正藍到發紫的藍血貴族。以至於在王導去世後的200多年後,一代梟雄,西魏權臣宇文泰(後被追諡為周文帝)在麵對身為自己俘虜的琅邪王氏子弟王褒和王克時,竟冒認他們為舅舅,他曾如此煽情地說道:“我就是琅邪王氏的外甥,你們都是我的舅舅,請看在親戚的情麵上,不要再懷念家鄉了。”然而,實際上宇文泰出身低微,他的母親根本不可能是琅邪王氏的女子。他之所以要冒認俘虜王褒、王克為舅舅,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想借琅邪王氏的招牌,來抬高自己的出身。從中我們可以清楚的看到,琅邪王氏,在當時人心目中的高貴程度,連叱詫風雲的英雄人物也要沾他們的光。相信,東晉“王與馬共天下”政治格局的設計者王導,對這樣的歷史發展,是有預見性的。所以,為了家族的長遠利益,他反對王敦進一步的篡位行動。


    也正因為上述原因,當兩年後,王敦又一次率軍攻向建康,意圖篡位之時,王導旗幟鮮明地倒向晉明帝司馬紹一邊,並代表琅邪王氏與王敦徹底絕裂,劃清了界限。


    王敦這一次率軍進攻建康,也沒了上一次的運氣,先是自己重病臥床,不能親自上陣指揮,後來帳下大將又接二連三地戰敗。重病在身,加上不斷的戰敗消息,王敦,這個一代梟雄,終於沒能實現他篡位的野心,含恨而死。王敦的軍隊,在王敦死後,士氣大挫,很快被忠於皇室的東晉軍隊剿滅。


    王敦之亂平定後,晉明帝司馬紹非但沒有牽連怪罪王導,反而因為王導堅定支持自己的立場,加封王導太保,並晉爵始興郡公。可以說,王導同琅邪王氏,並沒有因為王敦叛亂失敗而遭到大的損失,王導仍舊官居宰輔,琅邪王氏也仍舊是第一豪門。


    晉明帝司馬紹年輕英武,睿智果斷,很想大幹一番事業,但無奈天不假年,在平定王敦叛亂一年後,年僅27歲的司馬紹也一樣與世長辭了。


    晉明帝死後,晉成帝司馬衍繼位,王導受遺詔輔政。雖然之後,潁川庾氏的庾亮、潯陽陶氏的陶侃都有心挑戰王導和琅邪王氏的地位,並且在實際利益上也與王導所代表的琅邪王氏存在衝突,但無論是國舅爺庾亮,還是強兵在握的名將陶侃,都不敢公開同王導和琅邪王氏起衝突。筆者認為這主要是由於以下三點原因:


    一、王導“鎮之以靜,群情自安”的執政理念。正如這則《世說新語》所引用的,王導不許親信去調查下屬辦公桌上的文件那樣,王導對下屬的南、北士族子弟,非常寬容。王導這樣一種官員管理理念,無疑使下屬的士族子弟能夠容易使用各種手段攫取大量經濟利益,而這正滿足了士族階層的利益需求,所以大多數士族子弟都支持王導。


    二、王導居中,能夠調解各方麵的矛盾。王導性情寬和,善於忍讓,他居京城,掌管朝政,雖然限製了潁川庾氏、潯陽陶氏等大族的利益,但至少各大家族包括皇室,都有穩定的利益,大家可以大體維持和睦共處。相反,如果王導和琅邪王氏被鬥垮了,勢必打破當時相對平衡的政治格局,各大家族包括皇室,勢必會為了權力的重新分配,鬥個你死我活。然而,在這樣血雨腥風的權力鬥爭中,誰又能保證拚殺來的權勢一定比原來的多呢?誰又能保證自己和自己的家族不會覆滅呢?從某種程度上講,這一點的顧忌,是庾亮、陶侃等人,雖對王導有怨言,而不敢輕舉妄動的根本原因。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容青史盡成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嶔並收藏不容青史盡成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