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奪天下,人家盡可說其卑鄙,後來的趙匡胤稱帝,後人也可說其欺負孤兒寡母,李世民開創盛世,也留下了殺兄逼父的不光彩記錄,朱元璋麽,也有一大堆屠戮功臣的累累血債。都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可劉秀以綠林軍偏將的身份起家,及至坐穩天下,生前身後幾十年,卻無一處“劣跡”可以指摘。論成就,劉秀開創的光武中興,政通人和,百姓安樂,堪比歷史上任何盛世;說功臣,那些跟隨他起家打天下的老班底,及至東漢建國後,哪個不是高官厚祿恩養,全無猜忌,更無過河拆橋的缺德事;說品行,劉秀貴族子弟出身,自小受過良好教育,待人接物一派儒士風範,做了皇帝以後,對待耿直的下臣,如強項令董宣等,即使對方觸怒了他,也置之一笑,全無挾私報復之事,對待敢於執法甚至不惜頂撞他的郅惲,不但毫無怪罪,反而大加賞賜,其做人胸襟令人感佩;說到最重要的軍事謀略,對比祖宗劉邦“最多可帶十萬人”的丟人評價,劉秀長於軍務,軍事戰略高人一籌,在他無數次人生命運的轉折點上,正是因為他卓越的軍事戰略眼光領先一步,從而把握住爭天下的先機臨陣作戰,他指揮有度戰無不勝,昆陽之戰就是證明;而在選拔將領的眼光上,他也絲毫不差:鄧禹、馬援、耿弇、賈復,這些人或文或武,論功業光彩奪目,絲毫不遜西漢三傑。
都說開國皇帝沒好人,劉秀,卻當得起一個評價:他是一個君子,也是一個好皇帝,最重要的,他是兩漢交替時代,最卓越的軍事家。這樣的完美,在華夏千年古代史中,幾為異類。
第二十章 光武為何稱中興
在中國歷史的演進中,有一個很出名的詞叫“中興”。所謂中興,就是在一個王朝處於衰落甚至到了滅亡邊緣的時候,卻突然出現一段勵精圖治的時期,通過內外政策的調整,使這個王朝挽救危機的局勢,重現繁榮的勝景,這樣的時期,就是為無數封建士大夫以及百姓神往的“中興”。
在中國歷史上,“中興”的時候不少。漢唐宋明清五大封建王朝,都有過讓封建歷史學家們津津樂道的“中興”時代,但是大多數的中興,往往都有兩個毛病:一是這些中興的持續時間比較短,大多都是某一個君王在任時期,而且會隨著這個君王的過世,就戛然而止;二是這些中興,大多數都是通過對體製內政策的重新調整實現的,中興的過程,也多是表麵的繁榮,內在的矛盾隱藏得很深,在這樣的狀況下,中興的“含金量”,其實就打了折扣。如果真的要說哪一個中興是名副其實的話,那麽東漢開國的“光武中興”,是其中無可爭議的“第一中興”。
有關“光武中興”的歷史評價,歷代的史家讚美甚多。比如東漢時期的學者張純就曾說“(光武)興於匹庶,盪跌天下,誅除暴亂,興繼祖宗”。後世的讚美也很多,比如南宋時期的陳良更說“古今中興,無過於此”,顯然是至高無上的評價。之所以評價很高,還是因為光武中興的成就,不但結束了西漢以來戰亂的局麵,重建了一個漢朝盛世,且這場中興的沿革,並沒有因為劉秀的過世戛然而止,相反繼續發展,持續之後的幾代人。無論從持久程度還是“gdp成就”上,光武中興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當之無愧的。
且來看看,真實的光武中興,究竟是一個什麽樣子?
【一】
後人說光武中興的成就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劉秀登基即位的時候,麵臨的是一個非常殘破的爛攤子,甚至比起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來,他麵臨的困難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秀初即位的時候,當時與劉秀同時代的馮衍就曾有言“禍害未解,兵連禍結,刑法彌深,賦斂越重,夫婦離散,廬落丘墟”。因為從王莽末年開始的連年內外戰爭,漢帝國的經濟破壞極其嚴重,根據人口學家的統計,在從西漢末年到東漢初年的戰亂中,大約有一半以上的中國人死於戰亂,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青壯年勞動力。西漢帝國的舊都長安周圍甚至堆滿了屍體,長年散發著腐臭的味道。而比西漢開國更嚴重的,就是東漢這時期的連年大規模瘟疫,與匈奴戰爭以後,從草原上傳來的各種瘟疫,開始在中國大範圍地蔓延,當時的中醫對這些新出現的“超級病菌”,幾乎沒有任何好的辦法。尤其是鼠疫,在當時中國,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比時知名的士大夫階層,對於新建立的東漢政權,還普遍採取觀望不合作的態度,特別是富有聲望的名門們,都多次拒絕過東漢政府的召見。而且邊境的問題也越演越烈,匈奴趁機侵擾邊關,漢帝國的邊防幾乎是烽火連年,內外交困的局麵,就擺在了劉秀的麵前。
對於光武中興採取的各種措施,各類歷史學家都給予很高的評價,主要的焦點,都集中在劉秀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的各種政策上。事實上,劉秀之所以能夠迅速的讓國家從戰亂的破壞中走出來,穩定國家政局並且恢復經濟,有一個和劉邦不同的原因,那就是在全麵恢復國民經濟之前,首先集中中央的威權。這就是東漢與西漢最大的不同,西漢採取的是道家黃老學說,主張無為而治,即鼓勵民間自然經濟自由發展,國家並不做太多的幹涉。東漢卻不一樣,東漢崇尚的是儒家大一統的學說,講究的是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用國家的力量整合資源,使得經濟高速騰飛,所以要做到這一點,劉秀在整治國家之前,首先整治的,是中國當時的政治製度。
都說開國皇帝沒好人,劉秀,卻當得起一個評價:他是一個君子,也是一個好皇帝,最重要的,他是兩漢交替時代,最卓越的軍事家。這樣的完美,在華夏千年古代史中,幾為異類。
第二十章 光武為何稱中興
在中國歷史的演進中,有一個很出名的詞叫“中興”。所謂中興,就是在一個王朝處於衰落甚至到了滅亡邊緣的時候,卻突然出現一段勵精圖治的時期,通過內外政策的調整,使這個王朝挽救危機的局勢,重現繁榮的勝景,這樣的時期,就是為無數封建士大夫以及百姓神往的“中興”。
在中國歷史上,“中興”的時候不少。漢唐宋明清五大封建王朝,都有過讓封建歷史學家們津津樂道的“中興”時代,但是大多數的中興,往往都有兩個毛病:一是這些中興的持續時間比較短,大多都是某一個君王在任時期,而且會隨著這個君王的過世,就戛然而止;二是這些中興,大多數都是通過對體製內政策的重新調整實現的,中興的過程,也多是表麵的繁榮,內在的矛盾隱藏得很深,在這樣的狀況下,中興的“含金量”,其實就打了折扣。如果真的要說哪一個中興是名副其實的話,那麽東漢開國的“光武中興”,是其中無可爭議的“第一中興”。
有關“光武中興”的歷史評價,歷代的史家讚美甚多。比如東漢時期的學者張純就曾說“(光武)興於匹庶,盪跌天下,誅除暴亂,興繼祖宗”。後世的讚美也很多,比如南宋時期的陳良更說“古今中興,無過於此”,顯然是至高無上的評價。之所以評價很高,還是因為光武中興的成就,不但結束了西漢以來戰亂的局麵,重建了一個漢朝盛世,且這場中興的沿革,並沒有因為劉秀的過世戛然而止,相反繼續發展,持續之後的幾代人。無論從持久程度還是“gdp成就”上,光武中興在中國歷史上,都是當之無愧的。
且來看看,真實的光武中興,究竟是一個什麽樣子?
【一】
後人說光武中興的成就大,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在劉秀登基即位的時候,麵臨的是一個非常殘破的爛攤子,甚至比起西漢開國皇帝劉邦來,他麵臨的困難也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劉秀初即位的時候,當時與劉秀同時代的馮衍就曾有言“禍害未解,兵連禍結,刑法彌深,賦斂越重,夫婦離散,廬落丘墟”。因為從王莽末年開始的連年內外戰爭,漢帝國的經濟破壞極其嚴重,根據人口學家的統計,在從西漢末年到東漢初年的戰亂中,大約有一半以上的中國人死於戰亂,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青壯年勞動力。西漢帝國的舊都長安周圍甚至堆滿了屍體,長年散發著腐臭的味道。而比西漢開國更嚴重的,就是東漢這時期的連年大規模瘟疫,與匈奴戰爭以後,從草原上傳來的各種瘟疫,開始在中國大範圍地蔓延,當時的中醫對這些新出現的“超級病菌”,幾乎沒有任何好的辦法。尤其是鼠疫,在當時中國,是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與之相對應的,就是比時知名的士大夫階層,對於新建立的東漢政權,還普遍採取觀望不合作的態度,特別是富有聲望的名門們,都多次拒絕過東漢政府的召見。而且邊境的問題也越演越烈,匈奴趁機侵擾邊關,漢帝國的邊防幾乎是烽火連年,內外交困的局麵,就擺在了劉秀的麵前。
對於光武中興採取的各種措施,各類歷史學家都給予很高的評價,主要的焦點,都集中在劉秀發展生產,與民休息的各種政策上。事實上,劉秀之所以能夠迅速的讓國家從戰亂的破壞中走出來,穩定國家政局並且恢復經濟,有一個和劉邦不同的原因,那就是在全麵恢復國民經濟之前,首先集中中央的威權。這就是東漢與西漢最大的不同,西漢採取的是道家黃老學說,主張無為而治,即鼓勵民間自然經濟自由發展,國家並不做太多的幹涉。東漢卻不一樣,東漢崇尚的是儒家大一統的學說,講究的是國家集中力量辦大事,用國家的力量整合資源,使得經濟高速騰飛,所以要做到這一點,劉秀在整治國家之前,首先整治的,是中國當時的政治製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