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墨家在戰國時期的興隆,隨著戰國的結束也日益衰微。晚期的墨家分為兩支,一支以科學研究為主,包括物理、光學等方麵的研究,另一支則成了社會上遊俠群體的一部分,在漢武帝劉徹獨尊儒術的時代,墨家遭到了殘酷的打壓,最終,隱沒在中國封建社會的塵煙之中。


    第二十八章 百家爭鳴的另類——農家


    比起戰國時期風光一時的墨家來,另一支被遺忘的學派農家,在戰國百家爭鳴時代,也同樣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農家的主要思想,在今天大部分已經失傳,主要是因為秦始皇焚書坑儒,農家的經典著作大部分都被焚燒了。但從現在留存下來的資料看,農家的基本思想,就是農業平等,即要求統治者要和農民一起勞動,一起分配勞動果實,反對統治者對農民的過分壓迫。農家的另一個貢獻是在農業科學上,他們對農業生產的研究,特別是提高農田產量、改進農耕技術方麵的研究,對於中國農業的發展,都有重要的影響。


    而這個學派的來源,在當時就眾說紛紜,由於諸多有關資料的被焚毀,農家學派的身份、源起,至今有很多不同的說法。比較流行的說法有兩種,一種是農家學派的成員,是上古時代神農氏的後裔,另一種說法,是古代周族後謖氏的後裔。而事實上,農家在戰國時代的勃興,正是戰國時代自耕農群體增加,傳統井田製製度瓦解的表現。農家的許多成員,本身就是從事農業生產的農人,他們與農民階層之間的關係,可謂血脈相連。


    【一】


    說到農家學派的代表人物,最有名的就是許行。


    和墨子一樣,許行也是一個非常神秘的人。按照有關資料的記載,他是楚國人,應該是生活在楚宣王至楚懷王在位的時期,和儒家學派的大儒孟子是同時代人,對於許行最詳細的記錄,也正是出自孟子的《孟子·滕文公》。


    許行人生裏最主要的活動,就是帶領著弟子們在江漢平原上開荒種地。他的主張是“賢者與民並耕而食”,也就是說,即使是國君,也應該和老百姓一起勞動,一起吃飯。像地主們那樣憑藉著租稅過日子,是一種可恥的不勞而獲。孟子去騰國宣傳儒家學說時,正好看到許行帶領弟子們來拜見滕文公。他請求滕文公給他一塊土地做試驗田,他在這裏勞動示範,並且希望滕文公能參加他們的勞動,滕文公答應了他的請求,給予了他一塊土地。此後,許行帶領著弟子們,在滕國辛勤勞動,很快獲得了非常好的收成,他們的所作所為,也因此引起了許多學問家的關注,其中也包括儒家學派的宗師孟子。


    孟子雖然讚嘆農家的刻苦耐勞,但對農家學派的主張卻不敢苟同,當許行的弟子陳相和孟子交談時,就農家學派的許多問題,兩人發生了激烈的爭吵,比如說到滕文公,陳相感慨說,滕文公終究不是聖君。孟子問為什麽?陳相說,滕文公自己不勞動,他的倉庫裏堆滿了糧食,不是他的糧食他卻享用,這是一種可恥的不勞而獲。對此觀點,孟子當然不能苟同,他和陳相展開了激烈的辯論,孟子拿許行帶著的帽子做比喻說,你許行戴著的帽子,是用糧食換來的,也就是用你的勞動換來的,那麽國君所吃的糧食,也是用他的腦力勞動換來的。一番話說完,陳相哪裏是孟子的對手,立刻張口結舌,孟子反而又拋出了他的觀點:勞心者治人,勞力者治於人。


    雖然如此,農家學派卻一直初衷不改,在農家學派的觀念裏,勞動是光榮的,不勞而獲是可恥的。他們反對政府設立倉庫,儲存糧食,反對那些城市中人不參加農業生產卻獲得糧食吃,在農家學派眼裏,這也是一種可恥的不勞而獲。這種新學派的出現,在當時卻不是偶然的,這個時代正是戰國封建化形成的時期,普通自耕農地位提高,學術方麵,也需要出現屬於他們的代言人。而土地所有製的轉換,也使農業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出來,在這種局麵下,普通的自耕農迫切希望能夠改善自己的生活,減少加在自己身上的賦稅,希望所有的人都能為農民的身份感到驕傲。農家,就成了他們的代言人。


    農家的核心思想,主要的一句話就是“勸農桑,以足衣食”,即希望建立一個大家一起種地,一起吃飯,全民務農的農業社會,最好能夠不出現城市。農家學派的成員們,把農業視作屬於他們自己的生命、生活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他們以自己是一個農民為榮,以自己從事農業生產為傲,並且熱情地勸說諸多思想界的人物以及政治界的精英們,加入到他們的派別裏來。但是在當時的條件下,農家的市場還太小,真正理解他們的人並不多。在後來西漢劉向編纂《後漢書》的時候,農家被放在了九流之中,儼然一個重要派別。


    但是在當時的社會上,農家對於各路諸侯來說,卻也是有利用價值的。因為禮遇農家,就意味著可以籠絡住農家背後的農民,特別是自耕農們,如果給予農家適當的尊重,那麽也勢必能夠對穩固統治有所幫助。抱著這樣的目的,許多當時的諸侯對農家非常禮遇,當然這是表麵上的禮遇,農家所宣傳的取消倉庫、取消城市的主張,是各路諸侯們萬萬不能接受的。對於諸侯國們來說,農家思想是一個很好的招牌,但是其主流的內容,是堅決不能用的。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不容青史盡成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張嶔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張嶔並收藏不容青史盡成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