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頁
千年幻境:凝固的時光 作者:[英]懷斯曼 投票推薦 加入書簽 留言反饋
公元330年,羅馬帝國將政府所在地從羅馬遷到了拜占廷。新都命名為君士坦丁堡,它源自第一位信奉基督教的皇帝的名字。拜占廷成為第一個基督教帝國,並以希臘語作為官方語言。君士坦丁堡人用希臘語來祈禱、思考、製訂法律,儼然就是一個希臘國家。
西方世界即將進入一段漫長的黑暗時期,而拜占廷帝國依舊熠熠生輝,影響著東西方的發展。“聖像”一詞源於希臘語“伊科恩”,意思是某人的寫真。當聖母在世的時候,一位福音傳教士把她的形象畫了下來。傳教士創作的這第一幅聖母聖像圖,後來成為了最著名的聖母像。這幅聖像圖叫作“聖母賜予愛”,主要描繪了聖母的慈愛仁和。後來,這幅著名的聖像從創作它的聖地被帶到了君士坦丁堡,並在那裏一直存放了好幾個世紀,它成為拜占廷聖母教派信徒心中的偶像。
聖像是人與神的結合體,代表著世俗人心目中的天堂。聖像還可以作為對聖徒頂禮膜拜的工具。在教堂和家庭裏都能看到聖像。每家每戶都會辟出一方聖角,供奉聖徒的肖像。在希臘的修道院裏,沿襲傳統工藝的聖像繪製作坊遍地開花。修道士和修女們繼承希臘的生活傳統,包括對聖像的保護、修復和創作。在希臘的日常生活中,聖像同樣無處不在,在計程車、公共汽車、飯店等公共場合,人們都能看到聖像。
公元4世紀,拜占廷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大帝,頒布法令宣布異教為非法。這意味著所有的異教活動都要被禁止,包括奧運會,眾多的節日和慶典。由於從前受過異教徒的迫害和羞辱,希臘人現在試圖徹底消滅異教。雕像和神廟被毀,但是異教徒所信奉的意誌和威力並不存在於大理石圍牆和雕像中,他們的信仰與自然密切相連。這種與自然環境直接溝通的方式讓異教徒的精神得以留存,並融人到基督教的禮拜中。
牧羊人艾倫尼在夜色中穿越空曠的田野時,聽到一個聲音在召喚他。艾倫尼猶猶豫豫地走過去。他彎下腰,在兩塊巨石之間看到了一幅聖像,他趕緊把聖像帶到鄉村教堂。第二天,艾倫尼發現聖像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這個靈異的事件讓艾倫尼意識到那位聖徒想讓他在聖像躺著的地方建一座教堂。
“神明無所不在”的信念深深紮根在希臘人的思想中,就像曾經癡迷於眾神宮殿的建造那樣,現在的希臘人熱衷於修建教堂。在希臘的每個小村莊,在古代異教徒的神廟遺址,在其他符合聖徒要求的地方都有教堂的身影。
希臘的東正教有著很強的美學傳統,在艾紹斯山和色薩利地區有許多壯觀的修道院,它們都修在人類難以接近的地方。邁泰奧拉的第一座修道院,“麥特爾斯”,這個名字直譯為“空中修道院”,建於12世紀。它位於一座巨大的垂直岩山的頂部,這些石山是色薩利地區的標誌。山頂上的寧靜氛圍適宜禱告,最早爬上這個山崖的是一位隱士,他試圖尋找一種遠離享樂和物質的冥想式生活。
枯燥的修道生活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更加靠近上帝。當時,法律對修道的要求非常嚴格。禱告者和民眾的日常生活不時被打斷,以聆聽上帝的教誨。修道士不僅要禱告,還得看守藏在修道院下麵的文物和聖像,以免它們遭到洗劫。
希臘曾經被外國勢力統治了很長時間,奧斯曼帝國就統治過這片聖地長達500多年之久。所幸的是,希臘的文化、文學,以及記錄歷史的手稿,大部分都被保留下來了。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修道士和修道院。修道院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避難所,它既可以藏人,也能收容精神和思想。希臘的修道院幾乎保存了所有重要的古代文化著作,其中包括古代的哲學著作,古代的戲劇作品,還有一些名家名作。當然,這些著作中的大部分都與基督教沒有多大的關係。如果沒有修道院的留藏,這些文化遺產是不可能保存到今天的。重要的宗教文獻以及其他古代著作都是修道院豐富藏書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學者和東正教抄寫員的努力,古希臘的文化遺產很可能會遺失。正是修道士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使得希臘文化在土耳其統治的500年間留存下來.。
為了讚美海倫娜女神與年輕牧羊人的愛情,阿耳武彌斯和阿波羅建造了一座迷人的島嶼——拔摩島誕生的傳說由此而來。
聖約翰修道院就建在拔摩山的高處。這家修道院的圍牆橫貫拔摩島,其收藏在全希臘最為豐富。它的圖書館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全麵的特有文獻收藏館之一。這座修道院是為紀念聖徒約翰而建造的。就在拔摩島,聖約翰聽到上帝對他輕聲講述聖經。在一處深洞裏,聖約翰給他的弟子普洛克洛斯背誦聖經——“我,約翰,你的兄弟和同伴,在這個艱難的時期,在拔摩島上,於一個安息日得到上帝的旨意。我聽到身後傳來一陣聲音,振聾發聵。他在告訴我:把你所看到的寫成一部書,散發給七座教堂。”
聖約翰的洞穴已經成為一個朝聖地,人們紛紛湧往拔摩島,慶祝希臘東正教中最重要的節日——復活節。數百名宗教朝聖者聚集到拔摩島這個方寸之地,以最原始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神聖的節日。
從耶穌升天紀念日這天起,島上便開始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其中包括足浴。足浴又稱洗禮,這種儀式全世界隻有兩個地方還在沿襲:一個是耶路撒冷,另一個便是拔摩島。從復活節前的星期天開始就能感受到信徒們的狂熱,人們陸續登上拔摩島,在星期天午夜時分準時集合在一起。燈光熄滅,唯有燭光點亮夜空。東正教教皇大喊:我主耶穌復活了。復活節宣告的是生命終將戰勝死亡、光明終將戰勝黑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
西方世界即將進入一段漫長的黑暗時期,而拜占廷帝國依舊熠熠生輝,影響著東西方的發展。“聖像”一詞源於希臘語“伊科恩”,意思是某人的寫真。當聖母在世的時候,一位福音傳教士把她的形象畫了下來。傳教士創作的這第一幅聖母聖像圖,後來成為了最著名的聖母像。這幅聖像圖叫作“聖母賜予愛”,主要描繪了聖母的慈愛仁和。後來,這幅著名的聖像從創作它的聖地被帶到了君士坦丁堡,並在那裏一直存放了好幾個世紀,它成為拜占廷聖母教派信徒心中的偶像。
聖像是人與神的結合體,代表著世俗人心目中的天堂。聖像還可以作為對聖徒頂禮膜拜的工具。在教堂和家庭裏都能看到聖像。每家每戶都會辟出一方聖角,供奉聖徒的肖像。在希臘的修道院裏,沿襲傳統工藝的聖像繪製作坊遍地開花。修道士和修女們繼承希臘的生活傳統,包括對聖像的保護、修復和創作。在希臘的日常生活中,聖像同樣無處不在,在計程車、公共汽車、飯店等公共場合,人們都能看到聖像。
公元4世紀,拜占廷的皇帝狄奧多西一世大帝,頒布法令宣布異教為非法。這意味著所有的異教活動都要被禁止,包括奧運會,眾多的節日和慶典。由於從前受過異教徒的迫害和羞辱,希臘人現在試圖徹底消滅異教。雕像和神廟被毀,但是異教徒所信奉的意誌和威力並不存在於大理石圍牆和雕像中,他們的信仰與自然密切相連。這種與自然環境直接溝通的方式讓異教徒的精神得以留存,並融人到基督教的禮拜中。
牧羊人艾倫尼在夜色中穿越空曠的田野時,聽到一個聲音在召喚他。艾倫尼猶猶豫豫地走過去。他彎下腰,在兩塊巨石之間看到了一幅聖像,他趕緊把聖像帶到鄉村教堂。第二天,艾倫尼發現聖像又回到了原來的地方。這個靈異的事件讓艾倫尼意識到那位聖徒想讓他在聖像躺著的地方建一座教堂。
“神明無所不在”的信念深深紮根在希臘人的思想中,就像曾經癡迷於眾神宮殿的建造那樣,現在的希臘人熱衷於修建教堂。在希臘的每個小村莊,在古代異教徒的神廟遺址,在其他符合聖徒要求的地方都有教堂的身影。
希臘的東正教有著很強的美學傳統,在艾紹斯山和色薩利地區有許多壯觀的修道院,它們都修在人類難以接近的地方。邁泰奧拉的第一座修道院,“麥特爾斯”,這個名字直譯為“空中修道院”,建於12世紀。它位於一座巨大的垂直岩山的頂部,這些石山是色薩利地區的標誌。山頂上的寧靜氛圍適宜禱告,最早爬上這個山崖的是一位隱士,他試圖尋找一種遠離享樂和物質的冥想式生活。
枯燥的修道生活隻有一個目標,那就是更加靠近上帝。當時,法律對修道的要求非常嚴格。禱告者和民眾的日常生活不時被打斷,以聆聽上帝的教誨。修道士不僅要禱告,還得看守藏在修道院下麵的文物和聖像,以免它們遭到洗劫。
希臘曾經被外國勢力統治了很長時間,奧斯曼帝國就統治過這片聖地長達500多年之久。所幸的是,希臘的文化、文學,以及記錄歷史的手稿,大部分都被保留下來了。這在很大程度上要歸功於修道士和修道院。修道院是一處不可多得的避難所,它既可以藏人,也能收容精神和思想。希臘的修道院幾乎保存了所有重要的古代文化著作,其中包括古代的哲學著作,古代的戲劇作品,還有一些名家名作。當然,這些著作中的大部分都與基督教沒有多大的關係。如果沒有修道院的留藏,這些文化遺產是不可能保存到今天的。重要的宗教文獻以及其他古代著作都是修道院豐富藏書的一部分。如果沒有學者和東正教抄寫員的努力,古希臘的文化遺產很可能會遺失。正是修道士堅定的信念和不懈的努力,才使得希臘文化在土耳其統治的500年間留存下來.。
為了讚美海倫娜女神與年輕牧羊人的愛情,阿耳武彌斯和阿波羅建造了一座迷人的島嶼——拔摩島誕生的傳說由此而來。
聖約翰修道院就建在拔摩山的高處。這家修道院的圍牆橫貫拔摩島,其收藏在全希臘最為豐富。它的圖書館是世界上最重要、最全麵的特有文獻收藏館之一。這座修道院是為紀念聖徒約翰而建造的。就在拔摩島,聖約翰聽到上帝對他輕聲講述聖經。在一處深洞裏,聖約翰給他的弟子普洛克洛斯背誦聖經——“我,約翰,你的兄弟和同伴,在這個艱難的時期,在拔摩島上,於一個安息日得到上帝的旨意。我聽到身後傳來一陣聲音,振聾發聵。他在告訴我:把你所看到的寫成一部書,散發給七座教堂。”
聖約翰的洞穴已經成為一個朝聖地,人們紛紛湧往拔摩島,慶祝希臘東正教中最重要的節日——復活節。數百名宗教朝聖者聚集到拔摩島這個方寸之地,以最原始的方式來慶祝這個神聖的節日。
從耶穌升天紀念日這天起,島上便開始舉辦各種各樣的慶祝活動,其中包括足浴。足浴又稱洗禮,這種儀式全世界隻有兩個地方還在沿襲:一個是耶路撒冷,另一個便是拔摩島。從復活節前的星期天開始就能感受到信徒們的狂熱,人們陸續登上拔摩島,在星期天午夜時分準時集合在一起。燈光熄滅,唯有燭光點亮夜空。東正教教皇大喊:我主耶穌復活了。復活節宣告的是生命終將戰勝死亡、光明終將戰勝黑暗,正義終將戰勝邪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