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月十三日,曼斯坦和克魯格元帥被召到東普魯士,希特勒告訴他們,由於盟軍已經在西西裏島登陸,“堡壘”戰役必須馬上停止,要把部隊緊急從東線調到那裏。曼斯坦還沒有把全部部隊投入戰鬥,他希望把進攻繼續下去,以消耗敵人。隻有我們能把庫爾斯克突出部的俄軍坦克預備隊消滅掉,才能阻止住俄軍在其它地區的大舉進攻。這一情況本應在發動“堡壘”戰役以前就預見到。我們當時的處境,就象是一個人抓住了狼的耳朵,而不敢鬆開手。然而,希特勒卻堅持立刻停止進攻。
俄軍最高統帥部指揮庫爾斯克會戰是很高明的,他們先巧妙地撤出部隊,然後以雷場和反坦克障礙物相結合的防禦配係來對付德軍的進攻。俄軍不隻是在突出部實施反衝擊,而且還在奧廖爾和勃良斯克之間實施猛烈突擊,深深突入我方陣地。根據希特勒的決心轉入防禦以後,東線的形勢出現了危機。這時,第4坦克集團軍接到命令,要立即把黨衛軍坦克軍撤下來,調到義大利,而第48坦克軍得到的命令是,把“大日耳曼”師撤下來,去支援克魯格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就無法守住已占的地區。七月二十三日,第4坦克集團軍被迫撤回到原來的進攻出發陣地。
“堡壘”戰役徹底地失敗了。俄軍要比德軍的損失大,這是事實,但這場戰鬥從戰術上看還難分高低。第4坦克集團軍俘獲俄軍32000人,繳獲或擊毀敵坦克2000餘輛,火炮近2000門。我們這些裝備極好的裝甲師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俄軍卻在英美的援助下,很快就彌補了巨大的損失。 [ 註:科涅夫元帥後來描述說,庫爾斯克戰役是“德國坦克兵這隻天鵝臨終時的美妙歌聲。” ]
我們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而終告失敗,戰略上的主動權由此轉入俄軍之手。
“堡壘”戰役中的坦克戰術
戰爭頭3年中使用的輕、中型坦克當時是創造了輝煌的業績。然而,俄軍的反坦克武器越來越厲害,俄軍坦克的重量和威力都提高了。我們在戰爭開始時使用的一些型號的坦克已過時了。重型和超重型坦克運到了前線,坦克戰術必然要隨之變化。坦克兵指揮官十分重視車輛的發展,因為他們必須使他們的戰術適應於新型的技術兵器。
德軍在一九四一年採用的同坦克作鬥爭的方法已經不適用了,因為俄軍已開始大量集中使用坦克。這時單獨地使用一門或數門反坦克炮,很快就會被對方發現而被擊毀。因此德軍採用了一種群炮打坦克的新方法,叫做“反坦克陣”,辦法是編成一些火炮組,每組約10門反坦克火炮,統一由一人指揮。他負責把火力集中到一個目標上。若幹反坦克火炮組編成一個火炮群,各火炮組作縱深配置,分布整個防禦地域,力求以側射火力消滅進攻的坦克。射擊紀律至關緊要,如果過早地開火,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俄國人模仿了這種戰術,從“堡壘”戰役的過程看,他們早就成了使用這種戰術的能手。俄軍還用地雷場和反坦克壕溝來加強這種“反坦克陣”,而且在雷帶之間還布有散雷。俄軍布雷的速度是相當可觀的,他們兩三晝夜就可以布設3萬多枚地雷。在德軍一個軍的行動地帶內,一天之內常常要排除4萬枚地雷。我們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實施進攻時,雖然突入縱深隻有12英裏,但卻完全處在地雷場的包圍之中,到處都得對付“反坦克陣”。值得注意的是,俄軍的偽裝是搞得很巧妙的。如果沒有一輛坦克被炸壞或者不是俄軍的反坦克炮開了火,簡直就發現不了他們的地雷場和“反坦克陣”。
那麽,德軍坦克又怎麽能夠在俄軍的對坦克防禦中打通一條道路呢?回答這個問題是困難的。究竟採取什麽方法,這要根據當時具體情況和作戰的兵力而定。“堡壘”戰役能夠取得一些戰果,是由於準備工作十分周密,地空部隊的協同組織得好。在“堡壘”戰役中德軍坦克部隊成“楔”形隊形行動。這種隊形事實證明是很有效的。“楔”的頂部是重坦克,“虎”型坦克對付俄軍縱深配置地對坦克防禦是很得力的。“虎”型坦克的88毫米炮優於俄式各型坦克的火炮,但是,據我所知,“豹”式坦克還處在發展期,是不成熟的。我們的t-iv坦克對突破俄軍縱深配置的反坦克防禦還沒有把握。我們所以能占領許多俄軍陣地,是由於我們能夠很好地配合使用所有的重武器。
“堡壘”戰役和其他一些戰役都能證明,進攻的坦克如能集中火力,而且指揮得當,就能壓製反坦克防禦的火力。這樣的理論付諸實施,就引起了坦克隊形和戰術的變化。坦克的“楔”形隊形被“鍾”形隊形所代替。“鍾”形隊形.就是超重型坦克在中央,中型坦克在左右側後成八字形,輕型坦克在重坦克後邊,隨時準備實施追擊。這種隊形對壓製反坦克的寬正麵火力是最為有效的。坦克指揮官,同所有重武器的觀察員一起,在“鍾”形隊形內緊隨先頭的中型坦克行進。他利用無線電台與戰鬥轟炸機和支援地麵部隊的其它飛機進行聯繫。乘坐裝甲輸送車的工程兵在“鍾”形隊形中先頭坦克之後跟進,隨時準備在地雷場開闢通路。編成這種隊形實施進攻,如能組織好各兵種的密切協同,一般都能獲得成功。
俄軍最高統帥部指揮庫爾斯克會戰是很高明的,他們先巧妙地撤出部隊,然後以雷場和反坦克障礙物相結合的防禦配係來對付德軍的進攻。俄軍不隻是在突出部實施反衝擊,而且還在奧廖爾和勃良斯克之間實施猛烈突擊,深深突入我方陣地。根據希特勒的決心轉入防禦以後,東線的形勢出現了危機。這時,第4坦克集團軍接到命令,要立即把黨衛軍坦克軍撤下來,調到義大利,而第48坦克軍得到的命令是,把“大日耳曼”師撤下來,去支援克魯格元帥的“中央”集團軍群。在這樣的情況下,我軍在庫爾斯克突出部就無法守住已占的地區。七月二十三日,第4坦克集團軍被迫撤回到原來的進攻出發陣地。
“堡壘”戰役徹底地失敗了。俄軍要比德軍的損失大,這是事實,但這場戰鬥從戰術上看還難分高低。第4坦克集團軍俘獲俄軍32000人,繳獲或擊毀敵坦克2000餘輛,火炮近2000門。我們這些裝備極好的裝甲師已經消耗得差不多了,俄軍卻在英美的援助下,很快就彌補了巨大的損失。 [ 註:科涅夫元帥後來描述說,庫爾斯克戰役是“德國坦克兵這隻天鵝臨終時的美妙歌聲。” ]
我們付出了最大的努力而終告失敗,戰略上的主動權由此轉入俄軍之手。
“堡壘”戰役中的坦克戰術
戰爭頭3年中使用的輕、中型坦克當時是創造了輝煌的業績。然而,俄軍的反坦克武器越來越厲害,俄軍坦克的重量和威力都提高了。我們在戰爭開始時使用的一些型號的坦克已過時了。重型和超重型坦克運到了前線,坦克戰術必然要隨之變化。坦克兵指揮官十分重視車輛的發展,因為他們必須使他們的戰術適應於新型的技術兵器。
德軍在一九四一年採用的同坦克作鬥爭的方法已經不適用了,因為俄軍已開始大量集中使用坦克。這時單獨地使用一門或數門反坦克炮,很快就會被對方發現而被擊毀。因此德軍採用了一種群炮打坦克的新方法,叫做“反坦克陣”,辦法是編成一些火炮組,每組約10門反坦克火炮,統一由一人指揮。他負責把火力集中到一個目標上。若幹反坦克火炮組編成一個火炮群,各火炮組作縱深配置,分布整個防禦地域,力求以側射火力消滅進攻的坦克。射擊紀律至關緊要,如果過早地開火,就會造成嚴重的後果。
俄國人模仿了這種戰術,從“堡壘”戰役的過程看,他們早就成了使用這種戰術的能手。俄軍還用地雷場和反坦克壕溝來加強這種“反坦克陣”,而且在雷帶之間還布有散雷。俄軍布雷的速度是相當可觀的,他們兩三晝夜就可以布設3萬多枚地雷。在德軍一個軍的行動地帶內,一天之內常常要排除4萬枚地雷。我們在庫爾斯克會戰中實施進攻時,雖然突入縱深隻有12英裏,但卻完全處在地雷場的包圍之中,到處都得對付“反坦克陣”。值得注意的是,俄軍的偽裝是搞得很巧妙的。如果沒有一輛坦克被炸壞或者不是俄軍的反坦克炮開了火,簡直就發現不了他們的地雷場和“反坦克陣”。
那麽,德軍坦克又怎麽能夠在俄軍的對坦克防禦中打通一條道路呢?回答這個問題是困難的。究竟採取什麽方法,這要根據當時具體情況和作戰的兵力而定。“堡壘”戰役能夠取得一些戰果,是由於準備工作十分周密,地空部隊的協同組織得好。在“堡壘”戰役中德軍坦克部隊成“楔”形隊形行動。這種隊形事實證明是很有效的。“楔”的頂部是重坦克,“虎”型坦克對付俄軍縱深配置地對坦克防禦是很得力的。“虎”型坦克的88毫米炮優於俄式各型坦克的火炮,但是,據我所知,“豹”式坦克還處在發展期,是不成熟的。我們的t-iv坦克對突破俄軍縱深配置的反坦克防禦還沒有把握。我們所以能占領許多俄軍陣地,是由於我們能夠很好地配合使用所有的重武器。
“堡壘”戰役和其他一些戰役都能證明,進攻的坦克如能集中火力,而且指揮得當,就能壓製反坦克防禦的火力。這樣的理論付諸實施,就引起了坦克隊形和戰術的變化。坦克的“楔”形隊形被“鍾”形隊形所代替。“鍾”形隊形.就是超重型坦克在中央,中型坦克在左右側後成八字形,輕型坦克在重坦克後邊,隨時準備實施追擊。這種隊形對壓製反坦克的寬正麵火力是最為有效的。坦克指揮官,同所有重武器的觀察員一起,在“鍾”形隊形內緊隨先頭的中型坦克行進。他利用無線電台與戰鬥轟炸機和支援地麵部隊的其它飛機進行聯繫。乘坐裝甲輸送車的工程兵在“鍾”形隊形中先頭坦克之後跟進,隨時準備在地雷場開闢通路。編成這種隊形實施進攻,如能組織好各兵種的密切協同,一般都能獲得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