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十七日中午,兩個坦克連抵達坦姆培峽穀的穀口。這是一個非常狹窄的峽穀,兩邊峭壁參天,皮尼斯河在當中奔流而下。河的北岸是薩洛尼卡到雅典的鐵路,南岸有一條公路,但很難過河,因為沒有橋樑,而且架橋器材還沒有運到。


    一個坦克連沿著鐵路線細心地尋找能過河的地方。他們被告知說,千萬不能一個緊挨一個地穿過狹窄的通路,否則隻要英軍打幾發炮彈,就可以給他們造成很大的損失。起初,沿著路軌走,還算順利,因為第一個隧道完整無損。第二個隧道中問部分已經被炸塌,坦克不能繼續前進。偵察發現,皮尼斯河中問有個地方露出一塊小土地,估計坦克可以在這裏徒涉渡河。


    巴爾克決定,好歹先派一輛坦克試試看,真的過去了。隨後又有兩輛渡了過去。但這種徒涉畢竟是很艱險的,每輛坦克渡河都需要半小時到一小時。有的坦克,發動機灌進了水,當時修復不了。盡管如此,第一批三輛坦克渡河後仍沿公路前進了,不久,前麵出現了被敵人破壞了的地段,有澳大利亞部隊防守著。由於澳軍沒有反坦克火炮,他們一見到坦克就逃跑了。步兵團派出幾個小組,到前邊去修築道路。雖然敵軍於四月十七日夜以炮火猛轟峽穀,但我損失甚微。


    日以繼夜地在搶渡皮尼斯河。四月十八日下午,巴爾克在坦姆培峽穀的西穀口已經集結了一個坦克營和一個步兵營。輪式車輛都不能過河。但是有四門100毫米火炮被履帶牽引車拖過河去。對具有巴爾克這樣脾氣的人來說,這已經很夠了。於是,他就派這些分隊去攻擊掩護坦姆培峽穀西穀口的澳軍。


    澳軍第16旅在防守通往拉裏薩的接近地。翻過奧林區斯山群巒的第6山地師和位於埃拉鬆的第2裝甲師右翼戰鬥群,對該旅不斷施加重壓。巴爾克部下通過了貌似不能通過的地形,給這次行動定了局。坦克很快就開到了開闊地,迅速向拉裏薩挺進,直到天黑才不得不停下來。澳軍當夜就撤退了。四月十九日拂曉,巴爾克的戰鬥群攻入拉裏薩。


    落到我們手中的一份英軍情報是這樣說的:“德軍第3裝甲團不怕艱險,它能夠通過被看成是坦克絕對不能通過的地形。” [ 註:見利德爾·哈特著《山那邊》第8頁。紐西蘭官方出版的這本書談到巴爾克部下在奧林匹斯山區的行動時說:“坦克強行通過這樣難行的地形,而步兵在經過五百公裏的行軍以後,又在那樣惡劣的條件下迅速前進,這在戰爭中是罕見的,這樣的記錄,每個軍人都會引以為榮。” ] 此外,巴爾克的成功還要歸結於,他大膽地使步兵脫離他們的運輸車輛,派他們去實施深遠的迂迴行動,而這種任務照理應當交給訓練有素的山地部隊來執行。巴爾克在他的報告中指出,隻有坦克和履帶式牽引車才通過了如此難行的地形。他的結論是,裝甲師裏所有的輪式車輛都應當淘汰,甚至後勤運輸車輛也應當是履帶式或半履帶式的 [ 註:這是一個經驗教訓,後來在俄國的作戰中,這一點愈加明顯了。 ] 。他說,在占領拉裏薩之前,後送傷員和前送汽油實際上是不可能的,隻是利用小船渡過皮尼斯河運了幾桶汽油,後來還用牛和驢運送了燃料。所幸我們不久就占領了拉裏薩機場,最高統帥部派了幾架運輸燃料的飛機,這才使部隊能夠繼續進攻。


    希臘戰局很快就要結束了。四月十六日,由馬其頓向前開進的德軍坦克部隊到達品都斯山的山口,切斷了由阿爾巴尼亞撤出來的希臘師的退路。他們繼續抵抗已是徒勞無益,四月二十三日在薩洛尼卡簽署了投降書。


    然而,我們未能殲滅英國遠征軍。地形極不便於坦克行動,而在奧林匹斯山區以及後來在塞莫皮萊陣地的英軍後衛部隊,在指揮上也是很高明的。德軍傘兵部隊奪取科林夫地峽非常成功,但沒能阻止住英軍由雅典和伯羅奔尼撒半島撤出四萬三千人。斃、傷和被俘的英軍共約一萬二千人。他們的船隻損失很大,但是他們不顧飛機的猛烈轟炸,總算把部隊的主力撤走了。駐亞歷山大港的英皇家海軍艦隻,不顧損傷地搶運部隊,他們在占壓倒優勢的德國空軍麵前採取的這一行動,取得了相當的成功。


    新的使命


    當時,我正在貝爾格勒,留在維赫斯將軍的司令部裏。維赫斯將軍那時已被任命為南斯拉夫軍政府的首腦。我們參加了同義大利第2集團軍司令部關於劃分德意管界問題的會談。意方分得了包括薩格勒布在內的克羅埃西亞和整個達耳馬提亞濱海地區。從意軍在南斯拉夫戰役中所起到的微不足道的作用來看,分得這樣的地盤,實在是義大利政治上的重大勝利 [ 註:意軍第2集團軍從的裏雅斯特地區向東南推進,是緩慢而躊躇的。 ] 。


    德軍的管製縱然未必很得人心,但總還算是得力的。然而,義大利的統治卻被巴爾幹國家看成是恥辱,主要原因是意軍被人看不起,這一點無疑就助長了遊擊活動。


    四月末,維赫斯將軍率部下,乘保羅親王的專列進行了一次非常愉快的巡視。我們經過尼什和斯科普裏直到薩洛尼卡。在貝爾格勒,建築物和一些市民風習,都打上了土耳其長期統治的深深烙印;而在斯科普裏,當我們看到那麽多的清真寺,男人們戴著土耳其帽,女人們戴著麵紗,真好象是來到了東方。而在愛琴海心曠神怡地遊泳和在奧林匹斯山觀賞風景,真使我們一時間忘卻了戰爭。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坦克戰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德]馮·梅林津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德]馮·梅林津並收藏坦克戰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