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戰鬥過程中,以及在強渡繆斯河和渡河前的幾天裏,古德裏安將軍一直和先頭部隊在一起,巴爾克可以隨時親自向他請教。
色當之戰在坦克戰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當時,人們習慣於在步兵部隊和坦克部隊之間劃一明顯界線,這種理論證明是站不住腳的。如果在強渡繆斯河時,巴爾克上校屬下配有坦克的話,事情就會好辦得多了。五月十三日夜裏就可以隻讓坦克渡河,不必讓步兵在沒有坦克的支援下渡河。若法軍的反擊行動稍微快一些,步兵團的處境就很危急了。然而,當時人們認為把坦克配屬給步兵是不明智的,坦克旅應當完整地保留下來用於實施決定性的突擊。色當之戰以後,坦克和步兵開始用在混編的戰鬥群內。編成戰鬥群的作法,體現了自有戰爭以來就有的一條古老的作戰原則,即將各兵種集中使用於同一時間、同一地點。
法軍在繆斯河一線的抵抗被粉碎了。他們的河岸陣地由隻有少量反坦克炮的二線部隊防守。在飛機的俯衝轟炸之下,法軍士氣渙散。雷哈德將軍的兩個裝甲師在梅濟埃爾以北的幾個地方渡過繆斯河;霍特的坦克軍在迪南渡河,完全出乎法軍的意外。五月十四日,古德裏安的坦克軍在色當以西和以南擴大了橋頭陣地,並擊退了法軍第3裝甲師的多次反擊。戰鬥異常激烈,一些重要製高點都多次易手。
五月十五日,德國最高統帥部發了“神經”,令各坦克軍停止前進,直到在克列斯特坦克群後邊慢慢跟進的第12集團軍的各步兵師作好對南翼掩護的準備以後再繼續前進。但在前線對情況了如指掌的坦克軍、師的指揮官們卻認為,如我們繼續西進,敵人就來不及採取對策,我們即可穩操勝算。由於前線指揮官們反應強烈,上邊才允許他們“擴大橋頭陣地”。五月十六日,克列斯特坦克群突破了繆斯河以西的防線,開始向海岸進軍。
崩潰
正當法國中部防線在色當被突破之際,五月十三、十四日,在比利時境內展開了激烈的坦克戰。在繆斯河以北開進的胡普納坦克軍在日昂布盧附近,與優勢兵力的法軍坦克部隊遭遇。但是,由於胡普納的坦克兵訓練有素,而且通信聯絡組織得很好,打敗了法軍,把它趕過了代爾河。胡普納得到的命令,是避免對布魯塞爾實施正麵突擊,主力沿桑布勒河一線推進,以便與在河以南開進的坦克軍保持密切聯繫。
古德裏安率部沿鬆姆河一線神速前進。十八日晚,到達聖康坦;十九日,通過前次大戰的鬆姆河戰場;二十日,其前衛抵達阿布維爾和英吉利海峽,從而將同盟軍一分為二。這樣快速前進免不了要擔風險,最大的顧慮是南翼的安全。第10裝甲師、維特希姆的摩托化軍和第16集團軍的各步兵師,順利地沿安納河和鬆姆河構築起防線。五月十九日曾出現危急情況,戴高樂將軍指揮的法軍第4裝甲師對拉昂實施反擊,幾次均被擊退。把坦克如此分散使用,是法軍的典型戰法:他們的第3裝甲師於五月十四、十五日敗於色當,第4裝甲師於十九日在拉昂遭到同樣命運。甚至在我們突破色當防線以後,如果法軍最高統帥部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暫緩實施反擊,等到把所有的坦克部隊集中起來能進行決定性的一擊時再動手,法軍還是不會失去戰機的 [ 註:見查理斯·戴高樂將軍的《召喚》原文第40-48頁。 ] 。
駐比利時的同盟軍在“b”集團軍群的重壓下,從布魯塞爾退守謝爾德河一線,其南翼部隊位於阿臘斯附近,距鬆姆河沿岸的佩龍訥僅二十五英裏。如果同盟軍能封閉阿臘斯至佩龍訥的缺口,他們就可以分割我們已經插到海岸的裝甲師。五月二十日,英遠征軍司令戈特勳爵下令於二十一日對阿臘斯實施局部反擊;還企圖在這次大規模行動中得到法軍支援,以封閉這一致命的缺口 [ 註:見《1939-1940年法蘭西和佛蘭德戰爭》原文第87頁。 ] 。法軍宣稱,他們到二十二日才能參加反擊。但英軍第50師和第1集團軍的坦克旅卻於二十一日早晨,就在阿臘斯以南開始了行動。由於使用的兵力太小,沒有取得什麽決定性的戰果,但卻使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遭到重創。我們的37毫米坦克炮火力太弱,抵擋不住英軍的重型“馬蒂爾達”坦克。直到隆美爾把他全部炮兵都用上,特別是還使用了88毫米重型高炮,才擋住了英軍的進攻。
鬆姆河以南沒有發生任何情況,因為為實施反擊而集結起來的法軍遭到了德國空軍的連續轟炸。據英國官方史書記載:“在這關鍵時刻,證明法軍最高統帥部是指揮無方的。” [ 註:見《1939-1940年法蘭西和佛蘭德戰爭》原文第103頁。 ] 他們開了不少的會,進行過多次磋商,下達了一道道的命令,但卻不見什麽積極行動。我第4集團軍猛擊其背後,占領了阿臘斯,迫使英軍節節北退。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同盟軍業已大難臨頭。
古德裏安由阿布維爾向北推進,五月二十二日攻打布隆;在他翼側行動的雷哈德的坦克軍於二十三日攻占了聖沃梅爾。這時先頭裝甲師距敦刻爾克僅十八英裏,這要比駐比利時的英法軍隊主力離這個港口近得多。五月二十三日晚,“a”集團軍群司令官倫斯德將軍令其裝甲師於二十四日封鎖聖沃梅爾與貝頓之間運河一線。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將軍認為,對北部同盟軍的作戰行動應統歸一位司令官指揮,而且對同盟軍的合圍攻擊要繼續下去。據此,他於五月二十四日下令,將倫斯德的第4集團軍(“a”集團軍的全部裝甲師編在該集團軍內)轉隸給包克將軍的“b”集團軍群,該群正由東麵攻擊同盟軍的突出部。五月二十四日,希特勒視察倫斯德司令部,並撤銷了勃勞希契的命令 [ 編者註:英國官方史書似乎過分強調了倫斯德的影響,因為埃利斯少校引證的材料表明,希特勒的幹預是影響殊大的。姑且說希特勒撤銷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的命令是採納了倫斯德的建議,但責任仍然在於希特勒。埃利斯少校懷疑“停步命令”的意義,但關於這件事情的爭辯總會有定論的。法國的文件沒有查證。 ] 。在他離去以後,倫斯德下了一道命令:“元首諭……不得越過郎斯-貝頓-埃爾-聖沃梅爾-格臘夫林之線(即運河一線)”。當希特勒令倫斯德於二十六日重新發起進攻時,要想取得決定性戰果,已為時過晚。英軍已乘隙退到敦刻爾克海岸 [ 註:見英國官方史書《1939-1940年法蘭西和佛蘭德戰爭》原文第346-350頁。五月二十五日,英國一支巡邏隊在伊普雷斯前麵伏擊了一輛德軍指揮部的汽車,繳獲了一批高級司令部的軍事文件。上述這本書還提到,這件事關係重大,使得戈特勳爵向北翼派出兩個師,從而保障了向海岸撤退的安全。 ] 。
色當之戰在坦克戰的發展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當時,人們習慣於在步兵部隊和坦克部隊之間劃一明顯界線,這種理論證明是站不住腳的。如果在強渡繆斯河時,巴爾克上校屬下配有坦克的話,事情就會好辦得多了。五月十三日夜裏就可以隻讓坦克渡河,不必讓步兵在沒有坦克的支援下渡河。若法軍的反擊行動稍微快一些,步兵團的處境就很危急了。然而,當時人們認為把坦克配屬給步兵是不明智的,坦克旅應當完整地保留下來用於實施決定性的突擊。色當之戰以後,坦克和步兵開始用在混編的戰鬥群內。編成戰鬥群的作法,體現了自有戰爭以來就有的一條古老的作戰原則,即將各兵種集中使用於同一時間、同一地點。
法軍在繆斯河一線的抵抗被粉碎了。他們的河岸陣地由隻有少量反坦克炮的二線部隊防守。在飛機的俯衝轟炸之下,法軍士氣渙散。雷哈德將軍的兩個裝甲師在梅濟埃爾以北的幾個地方渡過繆斯河;霍特的坦克軍在迪南渡河,完全出乎法軍的意外。五月十四日,古德裏安的坦克軍在色當以西和以南擴大了橋頭陣地,並擊退了法軍第3裝甲師的多次反擊。戰鬥異常激烈,一些重要製高點都多次易手。
五月十五日,德國最高統帥部發了“神經”,令各坦克軍停止前進,直到在克列斯特坦克群後邊慢慢跟進的第12集團軍的各步兵師作好對南翼掩護的準備以後再繼續前進。但在前線對情況了如指掌的坦克軍、師的指揮官們卻認為,如我們繼續西進,敵人就來不及採取對策,我們即可穩操勝算。由於前線指揮官們反應強烈,上邊才允許他們“擴大橋頭陣地”。五月十六日,克列斯特坦克群突破了繆斯河以西的防線,開始向海岸進軍。
崩潰
正當法國中部防線在色當被突破之際,五月十三、十四日,在比利時境內展開了激烈的坦克戰。在繆斯河以北開進的胡普納坦克軍在日昂布盧附近,與優勢兵力的法軍坦克部隊遭遇。但是,由於胡普納的坦克兵訓練有素,而且通信聯絡組織得很好,打敗了法軍,把它趕過了代爾河。胡普納得到的命令,是避免對布魯塞爾實施正麵突擊,主力沿桑布勒河一線推進,以便與在河以南開進的坦克軍保持密切聯繫。
古德裏安率部沿鬆姆河一線神速前進。十八日晚,到達聖康坦;十九日,通過前次大戰的鬆姆河戰場;二十日,其前衛抵達阿布維爾和英吉利海峽,從而將同盟軍一分為二。這樣快速前進免不了要擔風險,最大的顧慮是南翼的安全。第10裝甲師、維特希姆的摩托化軍和第16集團軍的各步兵師,順利地沿安納河和鬆姆河構築起防線。五月十九日曾出現危急情況,戴高樂將軍指揮的法軍第4裝甲師對拉昂實施反擊,幾次均被擊退。把坦克如此分散使用,是法軍的典型戰法:他們的第3裝甲師於五月十四、十五日敗於色當,第4裝甲師於十九日在拉昂遭到同樣命運。甚至在我們突破色當防線以後,如果法軍最高統帥部能保持清醒的頭腦,暫緩實施反擊,等到把所有的坦克部隊集中起來能進行決定性的一擊時再動手,法軍還是不會失去戰機的 [ 註:見查理斯·戴高樂將軍的《召喚》原文第40-48頁。 ] 。
駐比利時的同盟軍在“b”集團軍群的重壓下,從布魯塞爾退守謝爾德河一線,其南翼部隊位於阿臘斯附近,距鬆姆河沿岸的佩龍訥僅二十五英裏。如果同盟軍能封閉阿臘斯至佩龍訥的缺口,他們就可以分割我們已經插到海岸的裝甲師。五月二十日,英遠征軍司令戈特勳爵下令於二十一日對阿臘斯實施局部反擊;還企圖在這次大規模行動中得到法軍支援,以封閉這一致命的缺口 [ 註:見《1939-1940年法蘭西和佛蘭德戰爭》原文第87頁。 ] 。法軍宣稱,他們到二十二日才能參加反擊。但英軍第50師和第1集團軍的坦克旅卻於二十一日早晨,就在阿臘斯以南開始了行動。由於使用的兵力太小,沒有取得什麽決定性的戰果,但卻使隆美爾的第7裝甲師遭到重創。我們的37毫米坦克炮火力太弱,抵擋不住英軍的重型“馬蒂爾達”坦克。直到隆美爾把他全部炮兵都用上,特別是還使用了88毫米重型高炮,才擋住了英軍的進攻。
鬆姆河以南沒有發生任何情況,因為為實施反擊而集結起來的法軍遭到了德國空軍的連續轟炸。據英國官方史書記載:“在這關鍵時刻,證明法軍最高統帥部是指揮無方的。” [ 註:見《1939-1940年法蘭西和佛蘭德戰爭》原文第103頁。 ] 他們開了不少的會,進行過多次磋商,下達了一道道的命令,但卻不見什麽積極行動。我第4集團軍猛擊其背後,占領了阿臘斯,迫使英軍節節北退。比利時和法國北部的同盟軍業已大難臨頭。
古德裏安由阿布維爾向北推進,五月二十二日攻打布隆;在他翼側行動的雷哈德的坦克軍於二十三日攻占了聖沃梅爾。這時先頭裝甲師距敦刻爾克僅十八英裏,這要比駐比利時的英法軍隊主力離這個港口近得多。五月二十三日晚,“a”集團軍群司令官倫斯德將軍令其裝甲師於二十四日封鎖聖沃梅爾與貝頓之間運河一線。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將軍認為,對北部同盟軍的作戰行動應統歸一位司令官指揮,而且對同盟軍的合圍攻擊要繼續下去。據此,他於五月二十四日下令,將倫斯德的第4集團軍(“a”集團軍的全部裝甲師編在該集團軍內)轉隸給包克將軍的“b”集團軍群,該群正由東麵攻擊同盟軍的突出部。五月二十四日,希特勒視察倫斯德司令部,並撤銷了勃勞希契的命令 [ 編者註:英國官方史書似乎過分強調了倫斯德的影響,因為埃利斯少校引證的材料表明,希特勒的幹預是影響殊大的。姑且說希特勒撤銷陸軍總司令勃勞希契的命令是採納了倫斯德的建議,但責任仍然在於希特勒。埃利斯少校懷疑“停步命令”的意義,但關於這件事情的爭辯總會有定論的。法國的文件沒有查證。 ] 。在他離去以後,倫斯德下了一道命令:“元首諭……不得越過郎斯-貝頓-埃爾-聖沃梅爾-格臘夫林之線(即運河一線)”。當希特勒令倫斯德於二十六日重新發起進攻時,要想取得決定性戰果,已為時過晚。英軍已乘隙退到敦刻爾克海岸 [ 註:見英國官方史書《1939-1940年法蘭西和佛蘭德戰爭》原文第346-350頁。五月二十五日,英國一支巡邏隊在伊普雷斯前麵伏擊了一輛德軍指揮部的汽車,繳獲了一批高級司令部的軍事文件。上述這本書還提到,這件事關係重大,使得戈特勳爵向北翼派出兩個師,從而保障了向海岸撤退的安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