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午飯,七十九團過了草市坳的大橋。一心認為紅軍是從湖南敗下陣來的散兵遊勇的七十九團,一過大橋便遭到了突如其來的猛烈射擊,一時被打慌。外號“劉鬍子”的團長劉安華,急忙率部退卻。紅四軍急迫不放,七十九團退過橋來,橋東又殺來一股人馬,事到如今,隻有眼睜睜地繳械。
紅四軍的四個營對付劉安華的一個團,戰鬥隻持續了一個小時就全殲敵軍,劉安華當場斃命。
接受五鬥江戰鬥的經驗教訓,朱德帶著部隊乘勝追擊,進了永新城。永新城一時大亂,行李輜重扔得東一攤、西一堆。
士兵聽到激烈的槍聲進了城內,急忙向楊如軒報告。
正陶醉在留聲機動人的音樂聲中的楊如軒,毫不在意地說:“沒有事的,我已派七十九團到前麵去了。”
再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報。被打斷了雅興的楊如軒氣不打一處來,對來人狠狠地臭罵了一頓。
槍聲又近了一步。
但是,卻沒有人敢再走近楊如軒一步了。
直到一顆流彈擊碎了楊如軒頭頂的瓦片,他才從留聲機那悅耳的音樂聲外聽出了一聲刺耳的聲音。
留聲機似乎是楊如軒的命根子,雖然情況緊急,他還是先關掉留聲機才走到門口去張望,這一望不打緊,街上人群東奔西竄,早已成了一鍋粥。
楊如軒抓起手槍就朝街上跑,身邊幾個人緊緊地跟著他。然而,街口早已被行李輜重堵得寸步難行,楊如軒就近從石階爬上城牆,看也不看就從城牆上一縱而下,正在這時,一顆子彈飛來,正中楊如軒的左手。楊如軒一個跟鬥栽下去。
楊如軒雖然撿回了一條性命,但他在戎馬生涯上,卻是再也爬不起來了。
雖然他在6月23日又聯合楊池生捲土重來,但除了又賠進去三個團外,他什麽也沒有撈到。
1929年,心灰意冷的楊如軒改任南京政府參議院中將參議,掛了個有名無實的虛職。後來,幹脆回到雲南老家,調往雲南陸軍步兵司令部任中將司令和雲南省防空司令。
最後一仗,楊如軒還是栽在了共產黨的手裏。1951年,楊如軒被判處無期徒刑。二十三年後的1974年12月,特赦一批戰犯,楊如軒也被寬大釋放,安排在雲南省文史館工作,直到1979年5月病逝。
在文史館工作,說穿了是在文史館反省“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滿懷愧疚的楊如軒寫了一首七言詩,算是對幾十年前在井岡山的一係列軍事行動作了個總結:
三十年前一夢空,無端附逆亂交鋒。
哪堪旗鼓未成列,忽報彈花滿市中。
紅軍不但二占永新,還得到了四百枝步槍、一挺機關機槍、七門迫擊炮、兩門山炮、二十餘擔大洋的補充。
打出來的十六字訣
在20世紀的20年代,井岡山是土匪綠林相當集中的地方。井岡山茫茫五百裏林海最適於滋生土匪綠林,平時下山“吊羊”,官軍來了往林子裏一鑽,任憑多少官軍也找不到。
土匪綠林最盛時期,彈丸之地的井岡山,多達三十餘股。
土匪綠林的名稱也繁多,有“馬刀隊”、“鳥銑隊”、“長槍隊”。“駁殼隊”,甚至還有叫“搶妻隊”的。
朱聾子的綠林隊伍沒有名稱,但他是井岡山最早也是勢力最強大的一支,連王佐未出道時都曾是他手下一名不見經傳的小卒子。
朱聾子之所以能擁有這麽大的勢力,是他有一種法寶,這就是他在對付官軍進剿中總結出來的一條戰術原則。他把它精煉為兩句話:“不要會打仗,隻要會打圈。”
朱聾子一語道破天機,在井岡山,他隻要打一個圈,官軍就得累個半死。
但是,朱聾子這句話還是有缺陷的,正因為這樣,所以,他最後落得個孤家寡人,隻身逃回他的老家廣東。
後來工農革命軍來了,研究了半天,毛澤東把這兩句話的前麵各改動了一個字,變成了“既要會打圈,又要會打仗。”
兩字之差,意境大變。打圈是消極,而如果在打圈的過程中避實擊虛,殲滅敵人,就上升了一個層次了,所以毛澤東說“又要會打仗”。
1927年12月,毛澤東在茶陵與戰士們笑談戰術,說了一段極精彩的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賺錢就來,蝕本不幹,這就是我們的戰術。
按照這個戰術,毛澤東在井岡山很少做蝕本的買賣。
隨著戰鬥的頻繁增多,毛澤東對遊擊戰術也逐漸開始了從實戰到理論的升華。
1928年1月,工農革命軍攻克遂川縣城。回顧上井岡山以來兩個多月的戰鬥歷程,毛澤東在五華書院召開的前委和遂川、萬安兩縣委的聯席會議上,對萬安的同誌麵授機宜:
“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比較係統地總結出來的“十二字秘訣”。
然而,這以前,雖然也有幾次戰鬥,但畢竟隻是小打小鬧,毛澤東一直沒有機會很好地讓他的理論在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和朱德會師以後,機會終於來了。
湘贛兩省的國軍以七個師來對付井岡山的區區萬人,正是給毛澤東提供了一個大放異彩的機會。再加上有一個雲南講武堂的畢業生朱德來輔助,毛澤東正是如虎添翼。
紅四軍的四個營對付劉安華的一個團,戰鬥隻持續了一個小時就全殲敵軍,劉安華當場斃命。
接受五鬥江戰鬥的經驗教訓,朱德帶著部隊乘勝追擊,進了永新城。永新城一時大亂,行李輜重扔得東一攤、西一堆。
士兵聽到激烈的槍聲進了城內,急忙向楊如軒報告。
正陶醉在留聲機動人的音樂聲中的楊如軒,毫不在意地說:“沒有事的,我已派七十九團到前麵去了。”
再過了一會兒,又有人來報。被打斷了雅興的楊如軒氣不打一處來,對來人狠狠地臭罵了一頓。
槍聲又近了一步。
但是,卻沒有人敢再走近楊如軒一步了。
直到一顆流彈擊碎了楊如軒頭頂的瓦片,他才從留聲機那悅耳的音樂聲外聽出了一聲刺耳的聲音。
留聲機似乎是楊如軒的命根子,雖然情況緊急,他還是先關掉留聲機才走到門口去張望,這一望不打緊,街上人群東奔西竄,早已成了一鍋粥。
楊如軒抓起手槍就朝街上跑,身邊幾個人緊緊地跟著他。然而,街口早已被行李輜重堵得寸步難行,楊如軒就近從石階爬上城牆,看也不看就從城牆上一縱而下,正在這時,一顆子彈飛來,正中楊如軒的左手。楊如軒一個跟鬥栽下去。
楊如軒雖然撿回了一條性命,但他在戎馬生涯上,卻是再也爬不起來了。
雖然他在6月23日又聯合楊池生捲土重來,但除了又賠進去三個團外,他什麽也沒有撈到。
1929年,心灰意冷的楊如軒改任南京政府參議院中將參議,掛了個有名無實的虛職。後來,幹脆回到雲南老家,調往雲南陸軍步兵司令部任中將司令和雲南省防空司令。
最後一仗,楊如軒還是栽在了共產黨的手裏。1951年,楊如軒被判處無期徒刑。二十三年後的1974年12月,特赦一批戰犯,楊如軒也被寬大釋放,安排在雲南省文史館工作,直到1979年5月病逝。
在文史館工作,說穿了是在文史館反省“反共反人民”的罪行。滿懷愧疚的楊如軒寫了一首七言詩,算是對幾十年前在井岡山的一係列軍事行動作了個總結:
三十年前一夢空,無端附逆亂交鋒。
哪堪旗鼓未成列,忽報彈花滿市中。
紅軍不但二占永新,還得到了四百枝步槍、一挺機關機槍、七門迫擊炮、兩門山炮、二十餘擔大洋的補充。
打出來的十六字訣
在20世紀的20年代,井岡山是土匪綠林相當集中的地方。井岡山茫茫五百裏林海最適於滋生土匪綠林,平時下山“吊羊”,官軍來了往林子裏一鑽,任憑多少官軍也找不到。
土匪綠林最盛時期,彈丸之地的井岡山,多達三十餘股。
土匪綠林的名稱也繁多,有“馬刀隊”、“鳥銑隊”、“長槍隊”。“駁殼隊”,甚至還有叫“搶妻隊”的。
朱聾子的綠林隊伍沒有名稱,但他是井岡山最早也是勢力最強大的一支,連王佐未出道時都曾是他手下一名不見經傳的小卒子。
朱聾子之所以能擁有這麽大的勢力,是他有一種法寶,這就是他在對付官軍進剿中總結出來的一條戰術原則。他把它精煉為兩句話:“不要會打仗,隻要會打圈。”
朱聾子一語道破天機,在井岡山,他隻要打一個圈,官軍就得累個半死。
但是,朱聾子這句話還是有缺陷的,正因為這樣,所以,他最後落得個孤家寡人,隻身逃回他的老家廣東。
後來工農革命軍來了,研究了半天,毛澤東把這兩句話的前麵各改動了一個字,變成了“既要會打圈,又要會打仗。”
兩字之差,意境大變。打圈是消極,而如果在打圈的過程中避實擊虛,殲滅敵人,就上升了一個層次了,所以毛澤東說“又要會打仗”。
1927年12月,毛澤東在茶陵與戰士們笑談戰術,說了一段極精彩的話:打得贏就打,打不贏就走;賺錢就來,蝕本不幹,這就是我們的戰術。
按照這個戰術,毛澤東在井岡山很少做蝕本的買賣。
隨著戰鬥的頻繁增多,毛澤東對遊擊戰術也逐漸開始了從實戰到理論的升華。
1928年1月,工農革命軍攻克遂川縣城。回顧上井岡山以來兩個多月的戰鬥歷程,毛澤東在五華書院召開的前委和遂川、萬安兩縣委的聯席會議上,對萬安的同誌麵授機宜:
“敵來我走,敵駐我擾,敵退我追。”
這是毛澤東第一次比較係統地總結出來的“十二字秘訣”。
然而,這以前,雖然也有幾次戰鬥,但畢竟隻是小打小鬧,毛澤東一直沒有機會很好地讓他的理論在實踐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和朱德會師以後,機會終於來了。
湘贛兩省的國軍以七個師來對付井岡山的區區萬人,正是給毛澤東提供了一個大放異彩的機會。再加上有一個雲南講武堂的畢業生朱德來輔助,毛澤東正是如虎添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