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那麽一會兒,玻璃人仿佛在考慮下麵的話該如何出口。“聽上去她是一個你應該想法留住的人。”
凱斯看著麵前的透明人,弄不明白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星叢》作者:[加] 羅伯特·j·索耶
(本書資料收集於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第二章
兒童的積木,這是兩年前凱斯在“泥漿”的軌道造船廠看著星叢的各個部件被總裝起來時的第一反應。這艘巨大的飛船僅僅由九個部件組成,其中的八個看上去完全一樣。
最大的那個部件是碟狀中心及支柱的組合體。這個中央盤的直徑有二百九十米,厚度為三十米。正方形截麵的支柱從中央盤向上向下各延伸了九十米,使得星叢的整個高度達到了二百一十米。每根支柱的頂端都安裝了一個射電/超空間兩用碟形望遠鏡。
中央盤實際上是由三個圍繞著支柱的同心圓環所組成。由內向外,首先是由半徑為九十五米、內裝六十八萬六千立方米鹹水的巨大空間構成的一個小小的海洋;其次是二十米寬、十層甲板厚的工程環麵;最後一個圓環由星叢的八個龐大貨艙和二十個船塢隔艙組成,它們的艙門順著中央盤弧形的邊緣整齊地排列著。
其餘的積木塊為八個生活艙,均為直角三角形稜柱。每個稜柱高度為九十米,在底部的寬度為九十米,厚度為三十米。從中央盤向上方伸出的方形支柱有四個側麵,每一麵之上都固定著一個生活艙。中央盤的下方以同樣的方式對稱地安裝了另外四個生活艙。從側麵看過去,星叢就像是塊中間穿著根珩條的鑽石;由上向下俯視,它像個圓環,互聯的生活艙在中間形成一個十字。
每個生活艙又被分為三十層甲板。任意一個生活艙可以隨時替換,以符合某個種族的居住需求,或用以裝載特殊的儀器設備;此外,生活艙也可被單獨留下,作為長期探索某一特定新區域的基地。
星叢發射升空已過去一年了,還沒有什麽重大發現。但是現在,真正的第一次接觸終於要到來了。現在,這艘偉大的飛船所能提供的所有功能終於要接受考驗了。
第二艘更為精密的探測器被送往新近打開的空域。它同樣偵測到了眨眼的恆星,而且它攜帶的超空間望遠鏡顯示那附近存在著質量與整個太陽係相當的物質。要想得到更為精確的質量分布情況,需要更大的望遠鏡,就像星叢的兩根中央支柱頂端所裝載的一樣。
接著,凱斯命令發射了一艘載人探測船,裝載著傑格手下的一個地球人以及一個艾比工作人員,飛向捷徑的另一端去做一次更為全麵的偵測。他們並沒有真的在造成恆星眨眼的物質中飛行,因為捷徑的兩端無法進行適時通信,如果他們碰到了什麽麻煩,等到星叢知道時可能已經太晚了。但是他們做了全頻譜電磁掃描,搜索了整個星空,以捕捉任何人為的無線電信號。隨後他們返回星叢,報告說那兒沒有明顯的危險,但是,造成恆星眨眼的原因仍然不明。
凱斯耐心等待著各部門將兩艘探測器和載人探測船採集的數據全部仔細查看完畢。最終,由於確定了此次行動的風險程度較小,他命令薩將星叢導入捷徑,準備前往那片才被打開的星空。
人們偶爾會用“蟲洞”或是“隧道”這樣一些稱呼來當作捷徑的同義詞,其實這是不對的。在捷徑的進口和出口之間並沒有空間的擾動,它們就像是一所房子內連接著兩間屋子的門,隻是房子的牆比紙還薄。當你穿越時,部分的你在這間屋子裏,另一部分在另一間屋子裏。就是這麽簡單,隻是這兩間屋子之間隔著許多光年的距離。
聯邦漸漸弄清了如何在捷徑係統中導航。在平常的太空中,一條休眠中的捷徑就是一個點,但在超空間中,這個點被旋轉的超光速粒子包圍著。超光速粒子沿著成百萬條極地軌道運動,每條極地軌道之間的距離都相等,隻不過其中有一條隻覆蓋了半圈,它上頭的超光速粒子沿著兩個極點之間的半圓做來回往復運動。於是另外那個無超光速粒子在其上運動的半圓被成為“起點子午線”。這就是說,你可以像對待地球那樣將超光速粒子球分割成經線和緯線構成的坐標係。
如果想穿越捷徑,你得沿著一條指向超光速粒子球球心的直線航道前進。當你接近那個點時,你以某個特定經度及緯度組合穿越球麵。這個經緯度組合決定了你會從哪條捷徑出來,也就是說你能到達的銀河係的哪個部位完全由你在接近本地捷徑時的角度所確定。
當然,為了使整個捷徑係統開始運作,在最開始時,必定會存在一個已被激活的且與任何種族都沒有關係的捷徑——不然,首個技術成熟的文明在穿越當地的捷徑時將找不到任何出口。很明顯,最初的捷徑——稱之為“源捷徑”——是個免費的禮物,是由捷徑的創造者贈與的。它位於銀河係的中央,距離銀河係中央黑洞很近。地球人類對那個區域所做的最初勘測並沒有發現當地有生命存在的跡象,顯然這是由於銀河係中央區輻射太強的緣故。
聯邦剛成立時,整個銀河係隻存在四條被激活的捷徑——鯨魚座天侖五、“泥漿”、平地”和源捷徑。當越來越多的捷徑開始發揮作用時,對於每個可能的出口來說,可接受的入射角度範圍變得越來越小。在多於一打的捷徑被激活之後,要想返回位於鯨魚座天侖五的捷徑,人們必須從東經140度、北緯36度的坐標點穿越包裹著另一條捷徑的超光速粒子球。在地球上,這個位置與東京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相近,這就是為什麽鯨魚座天侖五的第四個行星——希爾納斯——上的殖民地被稱為“新東京”的原因。
凱斯看著麵前的透明人,弄不明白他到底是什麽意思。
《星叢》作者:[加] 羅伯特·j·索耶
(本書資料收集於網上,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第二章
兒童的積木,這是兩年前凱斯在“泥漿”的軌道造船廠看著星叢的各個部件被總裝起來時的第一反應。這艘巨大的飛船僅僅由九個部件組成,其中的八個看上去完全一樣。
最大的那個部件是碟狀中心及支柱的組合體。這個中央盤的直徑有二百九十米,厚度為三十米。正方形截麵的支柱從中央盤向上向下各延伸了九十米,使得星叢的整個高度達到了二百一十米。每根支柱的頂端都安裝了一個射電/超空間兩用碟形望遠鏡。
中央盤實際上是由三個圍繞著支柱的同心圓環所組成。由內向外,首先是由半徑為九十五米、內裝六十八萬六千立方米鹹水的巨大空間構成的一個小小的海洋;其次是二十米寬、十層甲板厚的工程環麵;最後一個圓環由星叢的八個龐大貨艙和二十個船塢隔艙組成,它們的艙門順著中央盤弧形的邊緣整齊地排列著。
其餘的積木塊為八個生活艙,均為直角三角形稜柱。每個稜柱高度為九十米,在底部的寬度為九十米,厚度為三十米。從中央盤向上方伸出的方形支柱有四個側麵,每一麵之上都固定著一個生活艙。中央盤的下方以同樣的方式對稱地安裝了另外四個生活艙。從側麵看過去,星叢就像是塊中間穿著根珩條的鑽石;由上向下俯視,它像個圓環,互聯的生活艙在中間形成一個十字。
每個生活艙又被分為三十層甲板。任意一個生活艙可以隨時替換,以符合某個種族的居住需求,或用以裝載特殊的儀器設備;此外,生活艙也可被單獨留下,作為長期探索某一特定新區域的基地。
星叢發射升空已過去一年了,還沒有什麽重大發現。但是現在,真正的第一次接觸終於要到來了。現在,這艘偉大的飛船所能提供的所有功能終於要接受考驗了。
第二艘更為精密的探測器被送往新近打開的空域。它同樣偵測到了眨眼的恆星,而且它攜帶的超空間望遠鏡顯示那附近存在著質量與整個太陽係相當的物質。要想得到更為精確的質量分布情況,需要更大的望遠鏡,就像星叢的兩根中央支柱頂端所裝載的一樣。
接著,凱斯命令發射了一艘載人探測船,裝載著傑格手下的一個地球人以及一個艾比工作人員,飛向捷徑的另一端去做一次更為全麵的偵測。他們並沒有真的在造成恆星眨眼的物質中飛行,因為捷徑的兩端無法進行適時通信,如果他們碰到了什麽麻煩,等到星叢知道時可能已經太晚了。但是他們做了全頻譜電磁掃描,搜索了整個星空,以捕捉任何人為的無線電信號。隨後他們返回星叢,報告說那兒沒有明顯的危險,但是,造成恆星眨眼的原因仍然不明。
凱斯耐心等待著各部門將兩艘探測器和載人探測船採集的數據全部仔細查看完畢。最終,由於確定了此次行動的風險程度較小,他命令薩將星叢導入捷徑,準備前往那片才被打開的星空。
人們偶爾會用“蟲洞”或是“隧道”這樣一些稱呼來當作捷徑的同義詞,其實這是不對的。在捷徑的進口和出口之間並沒有空間的擾動,它們就像是一所房子內連接著兩間屋子的門,隻是房子的牆比紙還薄。當你穿越時,部分的你在這間屋子裏,另一部分在另一間屋子裏。就是這麽簡單,隻是這兩間屋子之間隔著許多光年的距離。
聯邦漸漸弄清了如何在捷徑係統中導航。在平常的太空中,一條休眠中的捷徑就是一個點,但在超空間中,這個點被旋轉的超光速粒子包圍著。超光速粒子沿著成百萬條極地軌道運動,每條極地軌道之間的距離都相等,隻不過其中有一條隻覆蓋了半圈,它上頭的超光速粒子沿著兩個極點之間的半圓做來回往復運動。於是另外那個無超光速粒子在其上運動的半圓被成為“起點子午線”。這就是說,你可以像對待地球那樣將超光速粒子球分割成經線和緯線構成的坐標係。
如果想穿越捷徑,你得沿著一條指向超光速粒子球球心的直線航道前進。當你接近那個點時,你以某個特定經度及緯度組合穿越球麵。這個經緯度組合決定了你會從哪條捷徑出來,也就是說你能到達的銀河係的哪個部位完全由你在接近本地捷徑時的角度所確定。
當然,為了使整個捷徑係統開始運作,在最開始時,必定會存在一個已被激活的且與任何種族都沒有關係的捷徑——不然,首個技術成熟的文明在穿越當地的捷徑時將找不到任何出口。很明顯,最初的捷徑——稱之為“源捷徑”——是個免費的禮物,是由捷徑的創造者贈與的。它位於銀河係的中央,距離銀河係中央黑洞很近。地球人類對那個區域所做的最初勘測並沒有發現當地有生命存在的跡象,顯然這是由於銀河係中央區輻射太強的緣故。
聯邦剛成立時,整個銀河係隻存在四條被激活的捷徑——鯨魚座天侖五、“泥漿”、平地”和源捷徑。當越來越多的捷徑開始發揮作用時,對於每個可能的出口來說,可接受的入射角度範圍變得越來越小。在多於一打的捷徑被激活之後,要想返回位於鯨魚座天侖五的捷徑,人們必須從東經140度、北緯36度的坐標點穿越包裹著另一條捷徑的超光速粒子球。在地球上,這個位置與東京所處的地理位置十分相近,這就是為什麽鯨魚座天侖五的第四個行星——希爾納斯——上的殖民地被稱為“新東京”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