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是,在部分人員中出現了兩種不良的傾向。一些黨員存在著關門主義偏向,錯誤地認為“烈士血跡未幹,他們義騎到我們頭上了”。有的甚至居功驕做,不服從黨外人士的領導。劉伯承對此進行了有力的批評。他教育大家說:”做好民主人士的工作,可以爭取一大片人。作為一個黨員幹部,應該是統戰工作的模範。”
也有一些擔任政府職務的民主人士,自高自大,脫離群眾,官僚作風,輕視共產黨的幹部。針對這些情況,劉伯承利用會議和個別談話,進行了適當的批評教育,指出人民政府與舊官僚衙門的根本區別,人民政府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勤務員,而不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教育、啟發上述人士注意思想改造和作風轉變。他的這些工作,促進了人民政權中黨內外人士的民主合作。
解放初期,西南工商界曾一度對共產黨的經濟政策持疑慮、觀望態度,有資金不願大膽投用,反而要求政府救濟。更有的向政府要求定貨、貸款、收購產品、供給原料,限製工人提出工資要求,並一再聲稱:“賢明政府,定能辦到”,言外之意如辦不到,便不是賢明政府。劉伯承和鄧小平親自參加工商界人士座談會,誠懇說明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團結、利用、改造的方針,說明了工商界隻有接受人民政府的領導,為新中國建設事業服務,才有出路。劉伯承說:“公私兼顧,並不是偏顧,尤不可顧私不顧公。勞資兩利並不是單利,而是勞資兩麵都利。城鄉互助,而不是矛動員令,還對進軍西藏的偉大政治意義、親密團結康藏人民、必須樹立長期戰鬥的思想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而詳盡的說明。這個動員令,給了進軍西藏的全體指戰員以巨大的鼓舞。
隨後,劉伯承協同鄧小平、賀龍等加緊部署了進藏的各項準備工作。組織部隊對西藏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收集整理現有資料,派出先遣支隊分赴甘孜、巴塘等地調查了解,為進軍西藏開闢道路。為了保障進藏部隊的後勤需要,還調集了一批工兵和步兵部隊,搶修雅安到甘孜段公路,為進軍西藏準備了交通條件。
5月14日,劉伯承專電西藏班禪堪布會議,規勉其“當本西藏人民大團結之精神,一致協力,以求達成解放兩藏之目的”。
6月,西南軍政委員會為了爭取西藏上層集團,發布了對藏的四項政策,既嚴肅闡明了西藏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不容任何人分裂的原則立場,又表示了承認西藏權力結構的現狀,以西藏地方政府為談判對象的靈活態度。對西藏上層統治集團起到了一定的團結爭取作用。西康甘孜白利寺活佛格達,當年紅軍路過甘孜時,曾給予了積極的支援,這次又熱情地投入和平解放康藏的活動,主動向劉伯承表示竭誠擁護中央政府和西南軍政委員會,被遴選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和康定軍管會副主任,在康藏上層統治集團中產生了較大影響。西藏地區的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竟下毒千殘害了他。
劉伯承堅決支持格達活佛的正義行動,對特務們的無恥行徑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和藐視,他親自為格達活佛寫了一副輓聯:“具無畏精神,功烈永垂民族史;增幾多悲憤,追思應續國殤篇。”表達了他對少數民族上層進步分子的正確評價,推動了對少數民族上層集團的爭取團結工作。
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積極在藏東昌邵地區部署軍事行動,妄圖阻止解放軍進軍兩截。在中共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劉伯承、鄧小平、賀龍於1950年10月間,發動了昌都戰役。經過進藏部隊神速而勇猛的進攻,藏軍6個代本(相當於小團)全部和3個代本大部被殲,1個代本起義。昌都總督阿沛·阿旺晉美站到了人民方麵來。上述工作和作戰為西藏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矗
第十九章治軍必先治校
第一節“還是讓我去辦學校吧”
1950年10月27日,劉伯承乘飛機離開他熟悉的山城重慶,前往北京,去擔負籌建陸軍大學的新工作。飛機越過大巴山,江漢平原盡收眼底。俯瞰著腳下的錦繡河山,他不由得想到了新中國建設的燦爛前景,想到了軍事教育事業即將出現的繁榮春天。這次工作崗位的轉換,是時代的需要,是黨和人民的召喚,也是自己心甘情願的要求。隨著思緒的滾動,他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振奮。
6月間,他得知中央軍委開會決定,在戰爭年代創辦的各類學校的基礎上,改建適應現代戰爭條件的正規學校。各軍兵種要新建自己的各級專業技術學校,全軍首先創辦一所教育訓練中、高級幹部的陸軍大學。他心中立即萌動起投身院校教育的念頭。他清楚地知道,全國解放之後,隨著全黨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由主要領導革命戰爭轉向領導大規模經濟建設,人民解放軍的建設也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革命戰爭年代,軍隊主要是為了奪取政權而戰鬥;而今後,將主要是擔負保衛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責。這就給軍隊提出了進行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新課題。過去由於客觀環境、條件的限製,使軍隊建設一直處於比較低級的階段,即兵種單一,裝備落後,編製、製度的非正規性,作戰指揮的不集中、不統一及帶遊擊性等。這些在過去處於敵強己弱、長期忙於應付戰爭的情況下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新中國成立以後,客觀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了全國統一的政權,掌握了城市工業和全國資源,有了強大而可靠的經濟基矗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軍隊進到建軍的高級階段,即建設諸軍兵種合成軍隊和掌握現代軍事科學技術的階段。這是人民解放軍麵臨的又一次偉大轉變。
也有一些擔任政府職務的民主人士,自高自大,脫離群眾,官僚作風,輕視共產黨的幹部。針對這些情況,劉伯承利用會議和個別談話,進行了適當的批評教育,指出人民政府與舊官僚衙門的根本區別,人民政府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勤務員,而不是騎在人民頭上的老爺。教育、啟發上述人士注意思想改造和作風轉變。他的這些工作,促進了人民政權中黨內外人士的民主合作。
解放初期,西南工商界曾一度對共產黨的經濟政策持疑慮、觀望態度,有資金不願大膽投用,反而要求政府救濟。更有的向政府要求定貨、貸款、收購產品、供給原料,限製工人提出工資要求,並一再聲稱:“賢明政府,定能辦到”,言外之意如辦不到,便不是賢明政府。劉伯承和鄧小平親自參加工商界人士座談會,誠懇說明共產黨對民族資產階級團結、利用、改造的方針,說明了工商界隻有接受人民政府的領導,為新中國建設事業服務,才有出路。劉伯承說:“公私兼顧,並不是偏顧,尤不可顧私不顧公。勞資兩利並不是單利,而是勞資兩麵都利。城鄉互助,而不是矛動員令,還對進軍西藏的偉大政治意義、親密團結康藏人民、必須樹立長期戰鬥的思想等問題,進行了明確而詳盡的說明。這個動員令,給了進軍西藏的全體指戰員以巨大的鼓舞。
隨後,劉伯承協同鄧小平、賀龍等加緊部署了進藏的各項準備工作。組織部隊對西藏情況進行調查研究,收集整理現有資料,派出先遣支隊分赴甘孜、巴塘等地調查了解,為進軍西藏開闢道路。為了保障進藏部隊的後勤需要,還調集了一批工兵和步兵部隊,搶修雅安到甘孜段公路,為進軍西藏準備了交通條件。
5月14日,劉伯承專電西藏班禪堪布會議,規勉其“當本西藏人民大團結之精神,一致協力,以求達成解放兩藏之目的”。
6月,西南軍政委員會為了爭取西藏上層集團,發布了對藏的四項政策,既嚴肅闡明了西藏屬於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神聖領土,不容任何人分裂的原則立場,又表示了承認西藏權力結構的現狀,以西藏地方政府為談判對象的靈活態度。對西藏上層統治集團起到了一定的團結爭取作用。西康甘孜白利寺活佛格達,當年紅軍路過甘孜時,曾給予了積極的支援,這次又熱情地投入和平解放康藏的活動,主動向劉伯承表示竭誠擁護中央政府和西南軍政委員會,被遴選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和康定軍管會副主任,在康藏上層統治集團中產生了較大影響。西藏地區的反動派對他恨之入骨,竟下毒千殘害了他。
劉伯承堅決支持格達活佛的正義行動,對特務們的無恥行徑表示了極大的憤慨和藐視,他親自為格達活佛寫了一副輓聯:“具無畏精神,功烈永垂民族史;增幾多悲憤,追思應續國殤篇。”表達了他對少數民族上層進步分子的正確評價,推動了對少數民族上層集團的爭取團結工作。
西藏地方政府,在英帝國主義的支持下,積極在藏東昌邵地區部署軍事行動,妄圖阻止解放軍進軍兩截。在中共中央的統一部署下,劉伯承、鄧小平、賀龍於1950年10月間,發動了昌都戰役。經過進藏部隊神速而勇猛的進攻,藏軍6個代本(相當於小團)全部和3個代本大部被殲,1個代本起義。昌都總督阿沛·阿旺晉美站到了人民方麵來。上述工作和作戰為西藏的和平解放奠定了基矗
第十九章治軍必先治校
第一節“還是讓我去辦學校吧”
1950年10月27日,劉伯承乘飛機離開他熟悉的山城重慶,前往北京,去擔負籌建陸軍大學的新工作。飛機越過大巴山,江漢平原盡收眼底。俯瞰著腳下的錦繡河山,他不由得想到了新中國建設的燦爛前景,想到了軍事教育事業即將出現的繁榮春天。這次工作崗位的轉換,是時代的需要,是黨和人民的召喚,也是自己心甘情願的要求。隨著思緒的滾動,他感到了一種從未有過的振奮。
6月間,他得知中央軍委開會決定,在戰爭年代創辦的各類學校的基礎上,改建適應現代戰爭條件的正規學校。各軍兵種要新建自己的各級專業技術學校,全軍首先創辦一所教育訓練中、高級幹部的陸軍大學。他心中立即萌動起投身院校教育的念頭。他清楚地知道,全國解放之後,隨著全黨工作重心由農村轉向城市,由主要領導革命戰爭轉向領導大規模經濟建設,人民解放軍的建設也進入到了一個嶄新的發展階段。革命戰爭年代,軍隊主要是為了奪取政權而戰鬥;而今後,將主要是擔負保衛和鞏固人民民主專政的職責。這就給軍隊提出了進行正規化、現代化建設的新課題。過去由於客觀環境、條件的限製,使軍隊建設一直處於比較低級的階段,即兵種單一,裝備落後,編製、製度的非正規性,作戰指揮的不集中、不統一及帶遊擊性等。這些在過去處於敵強己弱、長期忙於應付戰爭的情況下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新中國成立以後,客觀條件發生了很大變化,有了全國統一的政權,掌握了城市工業和全國資源,有了強大而可靠的經濟基矗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求軍隊進到建軍的高級階段,即建設諸軍兵種合成軍隊和掌握現代軍事科學技術的階段。這是人民解放軍麵臨的又一次偉大轉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