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時候,東北遼瀋戰役自9月12日發起後,進展順利,已切斷了北寧路,孤立了錦州。蔣介石唯恐東北有失,正穿梭般往返於南京、北平、瀋陽之間.希冀拿出新的辦法,以挽救錦州、長春的危局。不料,徐州“剿總”連連告急,叫嚷“徐州會戰大有一觸即發之勢”。蔣介石急上加急,迫於無奈,隻得命令駐守鄭州的孫元良兵團東開徐州宿縣地區,加強津浦路徐州蚌埠間的守備。實際上是想集中兵力,固守徐州、浦口間的津浦路,以拱衛國民黨的統治中心——南京。
為了破壞敵人的集結計劃,保證淮海戰役開戰成功,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一麵令華東野戰軍從容準備,待時機成熟再行發動攻擊;一麵令中原野戰軍主力攻擊鄭州、威逼開封、徐州,牽製劉汝明、孫元良兵團,不使其東調。劉伯承、陳毅與剛由西柏坡返回的鄧小平立即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以休整侍機的第一、三、四、九縱隊北上鄭州,準備以攻擊手段吸引孫元良兵團回援。10月14日,他們向中共中央軍委報告攻鄭部署:(一)我在華東野戰軍推遲攻勢至28日發動不再變更的條件下,決以陳錫聯兵團(率第一、三、九縱隊)於20日開始轉攻鄭州,陳謝率部跟進加入作戰。攻鄭目的求得吸引孫元良兵團全部回援,或更吸引杜(聿明)邱(清泉)兵團一部向兩,以達到協助華東野戰軍作戰的目的。並同時影響南線黃(維)、張(塗)兩兵團之一部北調,更為我南線部隊創造戰機。(二)攻鄭方法,如能先攻鄭州則首先攻占之;如攻勢開始後孫元良己被迫回援,攻城急切難下時,則爭取先於野戰中殲擊孫一部。如出現攻城與打援均不便利的情況,則讓孫元良進入鄭州,我軍留在鄭州附近鉗製之。待華東野戰軍發動攻勢後東麵吃緊孫部再東進時,我軍再舉行殲孫戰役。(三)南線王宏坤打吳紹周第八十五師如獲勝(但亦有可能打不著),再看黃張兩敵的行動變化決定第二、六兩縱隊的行動。劉伯承的作戰部署,從來是依據任務、敵情、我情、時間、地點五項條件來決定的,而且又總是估計到情況的多種變化,從而製定出各種相應的方案。他的口頭禪“五行不定,輸得幹幹淨淨”,正是這種審慎周密、多謀善斷作風的確切反映。
10月19日,攻鄭部隊開始行動。陳毅和鄧小平親赴前線指揮。劉伯承和李達則坐鎮豫西。由於孫元良兵團在蔣介石的嚴令下己開赴宿縣,維護徐蚌交通,邱清泉兵團遠在碭山、黃口,鄭州則變成一座孤城。守軍整編第四十師等部見中原野戰軍兵臨城下,倉皇棄城逃跑,被第九縱隊全殲於鄭州以北的老鴉陳地區。10月22日,鄭州解放。開封守敵望風披靡,棄城東逃。
10月24日,開封解放。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主力會合在即,一場大戰已是勢在必打了。
第十六章決戰淮海
第一節調虎進山
淮海上空戰雲密布,徐州四周大軍雲集。10月11日,毛澤東發出《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這是繼遼瀋故役之後,人民解放軍統帥部作出的又一個戰略決戰的果斷決策。這個方針確定先集中兵力殲滅黃百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繼殲海州、連雲港之敵,爾後殲滅兩淮敵人。蔣介石的注意力正集中在東北戰場,圖謀挽回東北的敗局,根本沒有估計到南線人民解放軍有一鼓聚殲徐州國民黨軍的能力。10月中旬,蔣介石令徐州劉峙採取守勢,利用隴海路阻止華東野戰軍南下;令華中白崇禧對中原野戰軍採取攻勢。這種處置,說明他完全昧於形勢,隻是被動應付,國民黨軍在淮海戰役中必失敗無疑。
劉伯承預見到戰局的發展趨向,早已考慮以少數兵力牽製住華中國民黨軍主力,盡力將它拉向豫西山區。10月9日,他根據敵軍動態,判斷白崇禧有向徐州增援的可能,便向中共中央軍委報告:“白崇禧發現我軍一部南下,令整編四十八師一三八旅接防確山,而整編八十五師回駐廣水。令楊幹才對襄陽,宜城採取活動守備。擬調整編二十、二十八師作機動使用。令王淩雲以一個旅守南陽,其餘部隊歸黃維指揮。??以上說明敵人正調整部署,著重在徐州會戰,防我進攻。孫元良已準備東開,黃維兵團亦可能於徐州戰地呈現危機時東進。故白崇禧亦在計劃掌握大的機動兵力,以應付變化。”
針對敵情的新變化,他又作了相應部署:令第二縱隊及桐柏、江漢軍區部隊從13日起對平漢路武漢、信陽段繼續發動攻擊,並尋殲整編第五十八師、二十師等分散之敵,求得調動桂係回援武漢,鉗製白崇禧的主力。
在中原野戰軍主力北上攻擊鄭汴之際,劉伯承一再電令第二、六縱隊和桐柏、江漢軍區部隊大造聲勢,偽裝主力迷惑敵人。要求第二縱隊等部“拉住張淦兵團向西、特別是向南最為有利,而拉向南又以在江漢、鄂豫兩地大肆活動有利”;要求第六縱隊等部“將黃維兵團引向西去始於大局有利,因此須以強有力的偵察並指揮豫西地方武裝主動接敵遊襲,主力則在師岡、厚坡地帶待機,準備適時移浙川、內鄉間。”
劉伯承調虎進山之計果然奏效。白崇禧見中原解放軍攻勢突然增強。誤以為劉伯承犯了分兵之忌,給了他用重兵圍殲的可乘之機。因此,嚴令張淦和黃維“窮追到底”。張淦、黃維不敢怠慢,一個向南深入大洪山,一個向西深入伏牛山,艱苦跋涉於崇山峻嶺之間,離開交通線越來越遠。這就遲滯了華中敵軍主力可能的東調,有力地配合了華東野戰軍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對黃百韜兵團的殲滅戰。
為了破壞敵人的集結計劃,保證淮海戰役開戰成功,中共中央軍委、毛澤東一麵令華東野戰軍從容準備,待時機成熟再行發動攻擊;一麵令中原野戰軍主力攻擊鄭州、威逼開封、徐州,牽製劉汝明、孫元良兵團,不使其東調。劉伯承、陳毅與剛由西柏坡返回的鄧小平立即遵照中共中央軍委的命令,以休整侍機的第一、三、四、九縱隊北上鄭州,準備以攻擊手段吸引孫元良兵團回援。10月14日,他們向中共中央軍委報告攻鄭部署:(一)我在華東野戰軍推遲攻勢至28日發動不再變更的條件下,決以陳錫聯兵團(率第一、三、九縱隊)於20日開始轉攻鄭州,陳謝率部跟進加入作戰。攻鄭目的求得吸引孫元良兵團全部回援,或更吸引杜(聿明)邱(清泉)兵團一部向兩,以達到協助華東野戰軍作戰的目的。並同時影響南線黃(維)、張(塗)兩兵團之一部北調,更為我南線部隊創造戰機。(二)攻鄭方法,如能先攻鄭州則首先攻占之;如攻勢開始後孫元良己被迫回援,攻城急切難下時,則爭取先於野戰中殲擊孫一部。如出現攻城與打援均不便利的情況,則讓孫元良進入鄭州,我軍留在鄭州附近鉗製之。待華東野戰軍發動攻勢後東麵吃緊孫部再東進時,我軍再舉行殲孫戰役。(三)南線王宏坤打吳紹周第八十五師如獲勝(但亦有可能打不著),再看黃張兩敵的行動變化決定第二、六兩縱隊的行動。劉伯承的作戰部署,從來是依據任務、敵情、我情、時間、地點五項條件來決定的,而且又總是估計到情況的多種變化,從而製定出各種相應的方案。他的口頭禪“五行不定,輸得幹幹淨淨”,正是這種審慎周密、多謀善斷作風的確切反映。
10月19日,攻鄭部隊開始行動。陳毅和鄧小平親赴前線指揮。劉伯承和李達則坐鎮豫西。由於孫元良兵團在蔣介石的嚴令下己開赴宿縣,維護徐蚌交通,邱清泉兵團遠在碭山、黃口,鄭州則變成一座孤城。守軍整編第四十師等部見中原野戰軍兵臨城下,倉皇棄城逃跑,被第九縱隊全殲於鄭州以北的老鴉陳地區。10月22日,鄭州解放。開封守敵望風披靡,棄城東逃。
10月24日,開封解放。中原、華東兩大野戰軍主力會合在即,一場大戰已是勢在必打了。
第十六章決戰淮海
第一節調虎進山
淮海上空戰雲密布,徐州四周大軍雲集。10月11日,毛澤東發出《關於淮海戰役的作戰方針》。這是繼遼瀋故役之後,人民解放軍統帥部作出的又一個戰略決戰的果斷決策。這個方針確定先集中兵力殲滅黃百韜兵團,完成中間突破,繼殲海州、連雲港之敵,爾後殲滅兩淮敵人。蔣介石的注意力正集中在東北戰場,圖謀挽回東北的敗局,根本沒有估計到南線人民解放軍有一鼓聚殲徐州國民黨軍的能力。10月中旬,蔣介石令徐州劉峙採取守勢,利用隴海路阻止華東野戰軍南下;令華中白崇禧對中原野戰軍採取攻勢。這種處置,說明他完全昧於形勢,隻是被動應付,國民黨軍在淮海戰役中必失敗無疑。
劉伯承預見到戰局的發展趨向,早已考慮以少數兵力牽製住華中國民黨軍主力,盡力將它拉向豫西山區。10月9日,他根據敵軍動態,判斷白崇禧有向徐州增援的可能,便向中共中央軍委報告:“白崇禧發現我軍一部南下,令整編四十八師一三八旅接防確山,而整編八十五師回駐廣水。令楊幹才對襄陽,宜城採取活動守備。擬調整編二十、二十八師作機動使用。令王淩雲以一個旅守南陽,其餘部隊歸黃維指揮。??以上說明敵人正調整部署,著重在徐州會戰,防我進攻。孫元良已準備東開,黃維兵團亦可能於徐州戰地呈現危機時東進。故白崇禧亦在計劃掌握大的機動兵力,以應付變化。”
針對敵情的新變化,他又作了相應部署:令第二縱隊及桐柏、江漢軍區部隊從13日起對平漢路武漢、信陽段繼續發動攻擊,並尋殲整編第五十八師、二十師等分散之敵,求得調動桂係回援武漢,鉗製白崇禧的主力。
在中原野戰軍主力北上攻擊鄭汴之際,劉伯承一再電令第二、六縱隊和桐柏、江漢軍區部隊大造聲勢,偽裝主力迷惑敵人。要求第二縱隊等部“拉住張淦兵團向西、特別是向南最為有利,而拉向南又以在江漢、鄂豫兩地大肆活動有利”;要求第六縱隊等部“將黃維兵團引向西去始於大局有利,因此須以強有力的偵察並指揮豫西地方武裝主動接敵遊襲,主力則在師岡、厚坡地帶待機,準備適時移浙川、內鄉間。”
劉伯承調虎進山之計果然奏效。白崇禧見中原解放軍攻勢突然增強。誤以為劉伯承犯了分兵之忌,給了他用重兵圍殲的可乘之機。因此,嚴令張淦和黃維“窮追到底”。張淦、黃維不敢怠慢,一個向南深入大洪山,一個向西深入伏牛山,艱苦跋涉於崇山峻嶺之間,離開交通線越來越遠。這就遲滯了華中敵軍主力可能的東調,有力地配合了華東野戰軍在淮海戰役第一階段對黃百韜兵團的殲滅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