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次考察的主要目標,是位於羅布泊西畔的古城樓蘭。早在2150年前的史書上,便已記載著“樓蘭”這一名字。盡管考察隊員藉助於羅盤,查明了“樓蘭”所在的地方,可是,汽車在“雅丹”中七拐八彎,很難接近目標。


    經過整整三天的尋找,總算找到了一條通往樓蘭的路。考察隊的汽車開到離樓蘭17公裏的地方,再也無法前進了。因為前麵的土丘更為密集,汽車很難通行。


    大家決定就地宿營,第二天清早徒步前進到樓蘭,當天天黑之前返回。


    第二天,考察隊員們都盡可能輕裝,身上隻背水壺、照相機、筆記本之類;而彭加木與眾不同,背了一個包,手裏還拎著一個包。


    在這支隊伍中,要算彭加木與另一個同事年紀最大,年輕人都爭著替彭加木拿包,可是,仿佛包裏放著什麽寶貝似的,彭加木連碰都不給碰,一定要自己拿。


    考察隊員們在“雅丹”東轉西彎,步行四個小時,嗬,終於看到了古城樓蘭的城郭。這時,彭加木竟像小孩似的,跑到一個小土丘頂上,高舉著雙手,跳躍著,連聲高喊:“我們勝利囉!我們勝利囉!”


    大家一看這位年近花甲的教授,竟是如此天真,便喊他“老天真”。確實,彭加木容易激動,他直爽,達觀,總是“喜形於色”,卻不會“不動聲色”。


    樓蘭古城雖然名聲甚大,實際上地方並不大,隻有300平米見方,比現在一個普通的村莊還小。樓蘭的中心,是一座佛塔,周圍有19幢房子的遺址。


    考察隊員們分頭進行各自的工作,生物學家們在遺址中挖出古代的銅幣。經鑑定,是公元二世紀“貴霜王朝”的錢幣。所謂“貴霜王朝”,是當時由大月氏的主要部落貴霜所創建的王朝,在今巴基斯坦、阿富汗一帶。銅幣上已滿是綠色鏽斑,邊緣印著奇特的“法盧文學”,當中是一個手舞足蹈的人,牽著一隻駱駝似的走獸。


    彭加木一向對考古頗感興趣。他拿著照相機拍攝古蹟,以便製成幻燈片,向別人介紹樓蘭風貌。


    另外,他還採集了許多土壤、植物、昆蟲標本,以便帶回去研究。


    下午,大家肚子裏唱起了“空城計”,隻好拿出冷饅頭,啃了起來。正在此時,彭加木打開了他的背包,嗬,像變魔術似的,從包裏拿出花生糖、巧克力、蘋果罐頭、上海水果糖,分送給每位隊員。大家這才明白,彭加木的背包為什麽那樣重,卻又不願交給別人代勞,原來,這些東西都是彭加木在出發前買好的,準備在“關鍵時刻”拿出來送給大家。


    在回去的時候,大家的步子變慢了,因為勞累了一天,已很吃力。天很快就要黑了,涼風陣陣迎麵吹來,隊員們都感到有點冷。半途中,彭加木打開了他手提的那隻包,嗬,從裏麵拿出了大家意想不到的東西——酒!彭加木請每位隊員都喝上幾口,以抵禦風寒,果真,大家喝了酒,精神抖擻,步伐加快了。隊員們都很感謝彭加木準備的“禮物”,誇獎他為大家想得那麽周到。


    回到宿營地,天已經黑了。盡管彭加木疲乏不堪,但是,他又情不自禁地說出了他的口頭禪:“今天我真得意!”


    12月初,考察隊進入了羅布泊地區庫魯克山的興地峽穀。這裏,是我國屈指可數的“旱極地帶”,年降水量隻有幾毫米到幾十毫米。庫魯克山,意即“幹山”。考古工作者提出,據了解,有人在這裏看見過一種刻在山岩上的古代“岩畫”,希望能去考察。然而,岩畫究竟在哪裏,嚮導也隻知道大概的位置。


    為了尋找“岩畫”,彭加木和隊員們一起在峽穀中奔波。意想不到的事情發生了——在那麽幹旱的地方,居然也有小河,叫做“興地河”。時值冬令,水寒刺骨,彭加木急於找到“岩畫”,連鞋子都不脫,涉水過河。


    後來,大家終於找到了珍貴的“岩畫”,它高3米,寬10米,刻有象形文字、人物、駱駝。彭加木“得意”極了,拿出照相機,左一張、右一張,一口氣拍了幾十張照片。


    經過20多天的考察,隊員們勝利返回烏魯木齊。盡管這一次考察,沒有直接進入羅布泊,但是彭加木初步摸清了穿過“雅丹”的途徑。彭加木著手製訂了“新疆羅布泊窪地科學考察”的計劃,呈報上級機關。


    彭加木決心四進羅布泊地區!


    ◆縱穿羅布泊


    當彭加木回到上海時,他收到了一位陌生人寄來的珍貴禮物。


    這位陌生人是上海郊區的一位退休老工人,他從報紙上看到新華社發的消息:彭加木“同新疆科技人員一起在西漢年間被風沙淹沒的樓蘭古城遺址進行科學考察”。這位老工人對那一地區曾發生過莫大的興趣,收集過許多資料。他把那些發黃了的舊書寄給了彭加木。信中說,“也許對你的工作,有點參考價值。”


    彭加木收到這份珍貴禮物,心情久久不能平靜。他感到,人民群眾是非常關心祖國的科學事業的,是非常關心科學工作者的。他立即覆信老工人,表示深切的謝意,並表示一定要揭開“神秘之地”的秘密,開發這個“聚寶盆”。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彭加木失蹤始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永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永烈並收藏彭加木失蹤始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