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記者向該市電話局查詢,據答:“本市電話冊上沒有周光磊其人。”
另據查,1979年春的歸國人員名單上,也沒有周光磊其人。中國科學院要院外事局和上海分院核查,結果都不曾接待過周光磊其人。
周培源說:“我從不認識周光磊。”
彭加木夫人夏叔芳對新華社記者發表了談話:“我們從來就不認識周光磊這個人,彭加木也從來沒有談起過這個人。周光磊既然自稱30年前就同老彭交往甚深,還稱呼我什麽‘淑芳嫂’,把我的名字都寫錯了(把‘叔’錯成‘淑’),這怎麽可能是老彭‘交往甚密’的老友?至於‘周函’中提及的‘去春返國曾(同彭加木)晤麵’,這也是胡謅。我們沒有接待過這個人。”
關於夏叔芳名字的來歷,據1980年7月6日我在新疆馬蘭採訪夏叔芳之兄夏鎮澳教授時,他告訴我,夏家兄弟姐妹頗多,兄弟以夏鎮歐、夏鎮美、夏鎮澳、夏鎮英、夏鎮遠命名,而姐姐則以伯仲叔季命名,即夏伯芳、夏仲芳、夏叔芳、夏季芳。夏叔芳在姐妹之中排行第三。正因為這樣,把她的名字寫成“夏淑芳”,表明對她完全不了解。
新華社記者的調查,以鐵的事實戳穿了那個所謂“周光磊”編造的謊言。
1980年11月6日,中國駐美大使館官員對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發表談話,斷然駁斥香港《中報》刊載的離奇謠言。這位官員說:中國大使館不知道有“周光磊”其人,更談不上有“周光磊”。
1980年11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登新華社消息,正式闢謠。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也廣播了新華社闢謠的消息。彭加木究竟怎樣失蹤的?彭加木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長江”發出緊急電報
1980年6月16日夜10點10分,新疆羅布泊附近中國人民解放軍馬蘭基地的電台,突然收到代號為“長江”的一份求援電報:
我們今天20點到達庫魯庫多克地區西大約十公裏地方。我們缺油和水。請緊急支援油和水各500公斤。在18日運送到這裏。請示作戰處辦理,請轉告烏魯木齊。另,捕獲一頭野駱駝。
長江
電報很快就被送到馬蘭基地駐軍作戰處處長周夫有手中。
周夫有,中等個子,50來歲,辦事一向幹脆利落。然而,這一次他看到電報,眉宇間卻皺起了深深的皺紋。他明白,“長江”就是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科學考察隊的代號,據周夫有告訴筆者,他在這個地區工作20多年了,隻消一聽地名,不用查地圖,就知道它在什麽位置。這一地區的有些地名,還是周夫有和同事一起取的呢。比如,20多年前,他們來到這裏,第一次見到黃羊,便把那個地方取名“黃羊溝”;有一個地方位於孔雀河畔,他們對“孔雀開屏”中取義,命名為“開屏”……
盡管周夫有對羅布泊地區如此熟悉,可是,他還是第一次聽說“庫魯庫多克”這一地名。周夫有打開五十萬分之一的地圖,細細尋找著,依舊查不到“庫魯庫多克”,而隻有“庫木庫都克”。
周夫有除把這一求援急電轉告上級領導及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之外,立即請報務員復電考察隊:“報告宿營點坐標”。
很快地,上級領導通知周夫有,同意用飛機調運急救物資。
然而,考察隊究竟在哪裏?直到翌日9點30分,“長江”復電了:
我們無法前進,請飛機前來支援。標誌:一桿紅旗。地點:東經91°50′,北緯40°17′。
周夫有趕緊查看地圖,原來,正是在庫木庫都克附近。這表明,他們在電報中把庫木庫都克誤為“庫魯庫多克”。
經過請示、聯繫之後,周夫有於當天11點30分,復電“長江”:
飛機18日到達庫木庫都克。你們不要動,待命。
從烏魯木齊到庫木庫都克,空中距離近千公裏,庫木庫都克附近是一片沙漠,一般飛機無法著陸,隻有直升機才能擔負起救援工作。不過,直升機的飛行速度不快,又不能6航,需要在途中加油。
當天下午,一架直升機從烏魯木齊飛到了羅布泊附近駐軍基地馬蘭。
加足汽油之後,周夫有坐上直升機,飛到一個前沿陣地“720”。飛機到達那裏,已經是晚上10點20分了。
前沿陣地“720”的戰士們一聽說考察隊求援,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戰鬥。本來,那裏的水都是用汽油鐵桶裝的,戰士們怕水有汽油味,不好喝,便到處尋找塑料桶。炊事1趕緊騰出裝醬油的塑料桶,用它裝足了清水,運上了飛機。至於汽油,按照規定是不能用飛機運輸的。因為汽油易燃,萬一在途中燃燒,會造成嚴重事故。“720”基地用電報告知科學考察隊,隻能用飛機運水。
17日晚9時30分,“720”基地駐軍的電台收到“長江”的緊急電報:
你們的電報沒有提到空運汽油。這裏缺汽油500公斤。18日淩晨2:00聯絡,有重要情況報告。
有什麽重要情況呢?為什麽在這份緊急電報中,對“重要情況”不透露一個字,一定要等到淩晨二時才報告呢?
周夫有趕到“720”基地之後,心裏非常焦急,猜測不到究竟發生了什麽重大問題。
另據查,1979年春的歸國人員名單上,也沒有周光磊其人。中國科學院要院外事局和上海分院核查,結果都不曾接待過周光磊其人。
周培源說:“我從不認識周光磊。”
彭加木夫人夏叔芳對新華社記者發表了談話:“我們從來就不認識周光磊這個人,彭加木也從來沒有談起過這個人。周光磊既然自稱30年前就同老彭交往甚深,還稱呼我什麽‘淑芳嫂’,把我的名字都寫錯了(把‘叔’錯成‘淑’),這怎麽可能是老彭‘交往甚密’的老友?至於‘周函’中提及的‘去春返國曾(同彭加木)晤麵’,這也是胡謅。我們沒有接待過這個人。”
關於夏叔芳名字的來歷,據1980年7月6日我在新疆馬蘭採訪夏叔芳之兄夏鎮澳教授時,他告訴我,夏家兄弟姐妹頗多,兄弟以夏鎮歐、夏鎮美、夏鎮澳、夏鎮英、夏鎮遠命名,而姐姐則以伯仲叔季命名,即夏伯芳、夏仲芳、夏叔芳、夏季芳。夏叔芳在姐妹之中排行第三。正因為這樣,把她的名字寫成“夏淑芳”,表明對她完全不了解。
新華社記者的調查,以鐵的事實戳穿了那個所謂“周光磊”編造的謊言。
1980年11月6日,中國駐美大使館官員對新華社駐華盛頓記者發表談話,斷然駁斥香港《中報》刊載的離奇謠言。這位官員說:中國大使館不知道有“周光磊”其人,更談不上有“周光磊”。
1980年11月18日,《人民日報》刊登新華社消息,正式闢謠。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也廣播了新華社闢謠的消息。彭加木究竟怎樣失蹤的?彭加木是一個什麽樣的人?
◆“長江”發出緊急電報
1980年6月16日夜10點10分,新疆羅布泊附近中國人民解放軍馬蘭基地的電台,突然收到代號為“長江”的一份求援電報:
我們今天20點到達庫魯庫多克地區西大約十公裏地方。我們缺油和水。請緊急支援油和水各500公斤。在18日運送到這裏。請示作戰處辦理,請轉告烏魯木齊。另,捕獲一頭野駱駝。
長江
電報很快就被送到馬蘭基地駐軍作戰處處長周夫有手中。
周夫有,中等個子,50來歲,辦事一向幹脆利落。然而,這一次他看到電報,眉宇間卻皺起了深深的皺紋。他明白,“長江”就是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科學考察隊的代號,據周夫有告訴筆者,他在這個地區工作20多年了,隻消一聽地名,不用查地圖,就知道它在什麽位置。這一地區的有些地名,還是周夫有和同事一起取的呢。比如,20多年前,他們來到這裏,第一次見到黃羊,便把那個地方取名“黃羊溝”;有一個地方位於孔雀河畔,他們對“孔雀開屏”中取義,命名為“開屏”……
盡管周夫有對羅布泊地區如此熟悉,可是,他還是第一次聽說“庫魯庫多克”這一地名。周夫有打開五十萬分之一的地圖,細細尋找著,依舊查不到“庫魯庫多克”,而隻有“庫木庫都克”。
周夫有除把這一求援急電轉告上級領導及中國科學院新疆分院之外,立即請報務員復電考察隊:“報告宿營點坐標”。
很快地,上級領導通知周夫有,同意用飛機調運急救物資。
然而,考察隊究竟在哪裏?直到翌日9點30分,“長江”復電了:
我們無法前進,請飛機前來支援。標誌:一桿紅旗。地點:東經91°50′,北緯40°17′。
周夫有趕緊查看地圖,原來,正是在庫木庫都克附近。這表明,他們在電報中把庫木庫都克誤為“庫魯庫多克”。
經過請示、聯繫之後,周夫有於當天11點30分,復電“長江”:
飛機18日到達庫木庫都克。你們不要動,待命。
從烏魯木齊到庫木庫都克,空中距離近千公裏,庫木庫都克附近是一片沙漠,一般飛機無法著陸,隻有直升機才能擔負起救援工作。不過,直升機的飛行速度不快,又不能6航,需要在途中加油。
當天下午,一架直升機從烏魯木齊飛到了羅布泊附近駐軍基地馬蘭。
加足汽油之後,周夫有坐上直升機,飛到一個前沿陣地“720”。飛機到達那裏,已經是晚上10點20分了。
前沿陣地“720”的戰士們一聽說考察隊求援,立即投入了緊張的戰鬥。本來,那裏的水都是用汽油鐵桶裝的,戰士們怕水有汽油味,不好喝,便到處尋找塑料桶。炊事1趕緊騰出裝醬油的塑料桶,用它裝足了清水,運上了飛機。至於汽油,按照規定是不能用飛機運輸的。因為汽油易燃,萬一在途中燃燒,會造成嚴重事故。“720”基地用電報告知科學考察隊,隻能用飛機運水。
17日晚9時30分,“720”基地駐軍的電台收到“長江”的緊急電報:
你們的電報沒有提到空運汽油。這裏缺汽油500公斤。18日淩晨2:00聯絡,有重要情況報告。
有什麽重要情況呢?為什麽在這份緊急電報中,對“重要情況”不透露一個字,一定要等到淩晨二時才報告呢?
周夫有趕到“720”基地之後,心裏非常焦急,猜測不到究竟發生了什麽重大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