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住在廣州。加木到我家裏,曾經放幻燈給我看。我看到了新疆的樓蘭、羅布泊,這些景象在南方是一點也沒有看到的。


    加木這次在科學考察中失蹤了。其實,做什麽工作,都會有犧牲。為科學事業而犧牲,重如泰山。過去,為了解放祖國,多少人犧牲了。現在要實現四化,也要有犧牲。彭加木是為了祖國的科學事業犧牲了。我們要學習和繼承他的精神。他鼓舞著我們繼續前進,前赴後繼。中國科學院還要搞冰山考察,同樣是有很大的危險。


    後來的人,要認真進行總結。要繼續攀登科學高峰。不能因為彭加木犧牲了,就被嚇住了。年青一代應該完成彭加木未竟之業。


    加木在工作的時候,常常是做完了才吃飯,這與居裏夫人很相似。他說,在新疆,買了一個火油爐,飯冷了,就自己熱一下吃。


    加木這次是對困難估計不足。他自己宣布過考察紀律,不能一個人外出。這次,他是為了節省經費,相信可以找到水井,為了不影響別人休息,他一個人出去找水井了。


    他的失蹤,被劫持的可能性很小,被野獸傷害的可能性也很小,估計是身體不適,倒下去了。


    彭加木失蹤之後,中共新疆維吾爾自治區黨委給中共中央辦公廳發了特急電報。華國鋒主席非常關心,作了兩次批示。由於中央領導同誌的關心,最近兩次大規模的搜索,調動部隊,調動飛機,都是經過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批準的。


    雖然我已經年逾花甲,如果可能,我仍希望出一點力,參加搜索。加木和我是親兄弟,他的想法,他的心理活動,我都清楚。我到了現場,我會知道他會往哪裏走,可以為搜索提供線索。


    我從小與他在一起。雖然後來相聚的時間不多,但是兄弟間總有許多相同之點。來到同樣的環境,會產生同樣的想法。我的身體狀況跟加木差不多。加木能夠去的地方,我也一定能夠去。我住在烏魯木齊,心中不安。我總想到羅布泊,到搜索的現場去。


    第二天一早,彭浙又找我長時間地談話。我勸他先休息一會,他卻說:“在這最悲痛的時刻,回憶童年的歡樂,會減輕我的痛苦!”


    他應我的要求,詳盡地講述彭家的歷史。他說,“現在,加木走了,也就算我知道的彭家的歷史多一點。”倘若沒有他的幫助,我幾乎無法寫好本書的《童年》一章。


    26年之後的2006年,當庫木庫都克發現幹屍的消息傳出之後,八十多歲的彭浙的夫人李麗明在廣州接受記者採訪時說,彭加木失蹤後,社會上很多傳言,尤其是其中的叛逃之說,給家人帶來很大壓力。李麗明說,“現在若找到的真是加木的屍體,謠言不攻自破了,我們心上的疙瘩也解開了”。


    ◆做科學的“鋪路石子”


    回到烏魯木齊之後,是那麽的忙碌。1980年7月21日,我應《新疆日報》之約,在烏魯木齊崑崙賓館還連夜趕寫了一篇《做科學的“鋪路石子”》,宣傳彭加木精神。這篇文章後來全文發表於1980年8月5日《新疆日報》:


    在新疆科普創作協會召開的一次座談會上,我聽到一位科技工作者談到這樣的例子:他在寫完一篇關於液氨的論文之後,為《新疆日報》寫了一篇關於液氨的科普短文。這兩篇文章都發表了。那篇論文,隻有幾位專家讀了,沒有多大反應。出乎意料,那篇科普短文卻贏得許多讀者。特別是廣大農村讀者從中懂得了液氨與氨水的區別,液氨的原理、優點和使用方法,對農業生產起了一定的促進作用。


    這件事生動說明了科普工作的作用。有人常以為科普文章“不登大雅之堂”,是“小玩藝兒”,堂堂教授、工程師不屑於寫這類“低三下四”的東西,甚至還有人把科技工作者業餘從事科普創作是“不務正業”。其實,向廣大人民群眾普及科學知識,提高全民族的科學文化水平,是堂堂正業,是很值得提倡的工作。任何科學技術,隻有通過普及,為廣大人民群眾所掌握,才能充分發揮它的作用。


    許多著名科學家,都十分重視科普工作。科學巨匠愛因斯坦曾到世界各國作了近百次的科普演講,通俗解說相對論,還寫了許多普及相對論的書籍。華羅庚教授來新疆時,曾多次作過關於優選法的通俗講演。彭加木同誌製作了一套普及植物病毒知識的幻燈,一邊在新疆各地考察,一邊沿途給群眾放映幻燈,親自解說,進行科普工作。此外,像錢學森、竺可楨、李四光、茅以升、林巧稚、蘇步青、朱洗等,都不愧為“堂堂科學家”,曾親筆寫下許多科普作品。凡是深知科學的人,同時也都深知科學普及工作的重要性。


    特別應該提到的是,向廣大青少年普及科學知識,更是一項具有戰略意義的重大任務。青少年們今天是科學的客人,明天是科學的主人;今天是科學的後備軍,明天是科學的主力軍;今天上課堂,明天上戰場。隻有培養千千萬萬的科學的登山隊員,才能把勝利的旗幟插上科學之巔。


    最近,北京大學中文係王力教授的文集出版了,他給文集取了一個頗為奇怪的名字——《龍蟲並雕齋文集》。這是因為人們常把科學論文譽為“雕龍工作”,把普及短文貶為“雕蟲小技”,而王力教授則力主“龍蟲並雕”,他既寫洋洋幾十萬言的學術專著,也寫千把字的普及文章。王力教授雖然談的是文學理論的研究與普及問題,其實,也適用於自然科學。科技工作者(包括教育工作者)應當像王力教授那樣,來個“龍蟲並雕”,既“雕龍”——從事科研,又“雕蟲”——從事科普。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彭加木失蹤始末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葉永烈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葉永烈並收藏彭加木失蹤始末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