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爭紀實] 《彭加木失蹤始末(出書版)》作者:葉永烈【完結】
編輯推薦:
本書在收集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對彭加木羅布泊失蹤事件的紀實性作品。
本書詳細敘述了彭家木失蹤,及其後搜尋工作的完整過程,同時回顧了科學家彭加木平凡而貢獻卓著的一生,作品表現的彭加木刻苦鑽研、堅持正義、獻身祖國的精神感人至深。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起發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麽》的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至今,《十萬個為什麽》總印數超過2.1億冊,而取名於《小靈通漫遊未來》的“小靈通”手機用戶也在1億左右,這三個“億”是葉永烈寶貴的精神財富。主要作品有《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反右派始末》《“四人幫”興亡》《陳伯達傳》《“中央文革”三支筆——王力、關鋒、戚本禹》《鄧小平改變中國》《受傷的美國》《陳雲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錢學森》《用事實說話》《出沒風波裏》。《歷史在這裏沉思》《真實的朝鮮》等。
總序
人們常用“日月如梭”、“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形容人生的短暫,但是在年輕的時候往往沒有這樣的感覺。昨日還被稱為“青年作家”、“文壇新秀”的我,忽然接到上海作家協會電話,說是要為我慶賀70歲生日,使我猛然間感到歲月飛逝,連我也進入“古稀”之列。
也就在這個時候,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長許久文先生一行專程從長沙飛來上海,跟我商談出版《葉永烈文集》事宜。我與湖南人民出版社原本並無太多交往,隻在1980年11月由該社出版過《碧島諜影》一書(後來被譯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後就沒有聯繫。他們要出版我的文集,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從他們的談話中,我得知他們是有備而來,他們“跟蹤”我多年,讀了我大量的作品,所以決定出版我的文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誠意,很使我感動。我當即表示非常歡迎。我希望能夠藉助出版文集,回顧自己的60年創作歷程(我在11歲時開始發表第一篇作品);同時也趁出版文集之際,對作品進行全麵的整理、修改、補充,以更好的質量、更新的麵貌奉獻給廣大讀者。
不過,我也如實、坦率相告,由於我的文集總字數多,卷帙浩繁,出版不易。
記得,在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5卷本《葉永烈自選集》之後,曾經有兩家出版社打算出版我的文集,都半途而廢:
先是人民日報出版社在1999年推出《葉永烈文集》,共50卷,1700萬字,我已經全部交稿,但是在出版了13卷之後,沒有出下去;
200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接了過去,把人民日報出版社尚未出完的《葉永烈文集》繼續出下去,出了15卷,最後仍是半途而廢,未能出下去。
在此後的10年之中,我又創作了許多新作。我雖然並不清楚作品的精確的總字數,但是超過2000萬字、60卷是無疑的。事不過三。我希望第三次出版《葉永烈文集》,不再虎頭蛇尾,能夠有始有終,出全出好。
我的作品數量眾多,無非是出於五個方麵的原因:
一是我“出道早”。我在19歲就寫出第一本書,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麽》的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十萬個為什麽》迄今的總印數達到2.1億冊。《小靈通漫遊未來》印了300多萬冊。經我授權、取名於《小靈通漫遊未來》的“小靈通”手機用戶也達到一億。所以有朋友笑稱,我在二十一、二歲的時候,就成為“三億”精神富翁。
二是我從事專業創作早。1979年1月及3月,由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關心我的創作情況,作了兩次批示,這樣我在1980年離開了工作繁重的導演崗位,調往上海市科協擔任掛名的常委,實際上是從事專業創作。1987年,我調往上海作家協會,成為專業作家,直至2000年退休。我退休之後,毫無退休之感,仍像擔任專業作家那樣埋頭於創作,所以我前後有30年時間從事專業創作。
三是我用電腦寫作早。我是中國作家中第一批“換筆”的作家之一,在1992年就開始用電腦寫作。電腦大大提高了寫作效率,減輕了寫作的勞動強度。其實,我在用筆寫作時,也大都是一次成稿,即便是給《人民文學》、《收穫》雜誌寫的小說,也是一稿完成。在用電腦寫作之後,如虎添翼,我的寫作速度就更快了。
四是我的“拚命三郎”脾氣。從事專業創作之後,30年來我過著“5+2”、“白+黑”的生活。所謂“5+2”,即除了每周5個工作日之外,周六、周日我也都在寫作。所謂“白+黑”,即白天加夜晚。我習慣於早上6:30起床,開始工作。在晚上,除了看電視新聞之外,我差不多都在寫作中度過。一年到頭,我除了出差、採訪、旅遊之外,“全天候”寫作。
五是家庭和睦,妻子支持。妻“承包”了全部家務,使我能夠全力以赴從事寫作,無後顧之憂。妻還是我的作品的第一讀者、第一評論者,也是一位仔仔細細的校對者。她常幫助我把一些資料、引文輸入電腦,或者把1992年之前手寫的作品輸入電腦。
編輯推薦:
本書在收集了豐富的第一手資料的基礎上,對彭加木羅布泊失蹤事件的紀實性作品。
本書詳細敘述了彭家木失蹤,及其後搜尋工作的完整過程,同時回顧了科學家彭加木平凡而貢獻卓著的一生,作品表現的彭加木刻苦鑽研、堅持正義、獻身祖國的精神感人至深。
作者簡介:
葉永烈,上海作家協會一級作家,教授。1940年生於浙江溫州。1963年畢業於北京大學。11歲起發表詩作,19歲寫出第一本書,20歲時成為《十萬個為什麽》的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至今,《十萬個為什麽》總印數超過2.1億冊,而取名於《小靈通漫遊未來》的“小靈通”手機用戶也在1億左右,這三個“億”是葉永烈寶貴的精神財富。主要作品有《紅色的起點》《歷史選擇了毛澤東》《毛澤東與蔣介石》《反右派始末》《“四人幫”興亡》《陳伯達傳》《“中央文革”三支筆——王力、關鋒、戚本禹》《鄧小平改變中國》《受傷的美國》《陳雲之路》《中共中央一支筆——胡喬木》《錢學森》《用事實說話》《出沒風波裏》。《歷史在這裏沉思》《真實的朝鮮》等。
總序
人們常用“日月如梭”、“白駒過隙”、“彈指一揮間”形容人生的短暫,但是在年輕的時候往往沒有這樣的感覺。昨日還被稱為“青年作家”、“文壇新秀”的我,忽然接到上海作家協會電話,說是要為我慶賀70歲生日,使我猛然間感到歲月飛逝,連我也進入“古稀”之列。
也就在這個時候,湖南人民出版社副社長許久文先生一行專程從長沙飛來上海,跟我商談出版《葉永烈文集》事宜。我與湖南人民出版社原本並無太多交往,隻在1980年11月由該社出版過《碧島諜影》一書(後來被譯成法文在巴黎出版),此後就沒有聯繫。他們要出版我的文集,有點出乎我的意料。從他們的談話中,我得知他們是有備而來,他們“跟蹤”我多年,讀了我大量的作品,所以決定出版我的文集。
湖南人民出版社的誠意,很使我感動。我當即表示非常歡迎。我希望能夠藉助出版文集,回顧自己的60年創作歷程(我在11歲時開始發表第一篇作品);同時也趁出版文集之際,對作品進行全麵的整理、修改、補充,以更好的質量、更新的麵貌奉獻給廣大讀者。
不過,我也如實、坦率相告,由於我的文集總字數多,卷帙浩繁,出版不易。
記得,在1993年作家出版社出版了5卷本《葉永烈自選集》之後,曾經有兩家出版社打算出版我的文集,都半途而廢:
先是人民日報出版社在1999年推出《葉永烈文集》,共50卷,1700萬字,我已經全部交稿,但是在出版了13卷之後,沒有出下去;
2000年,新疆人民出版社接了過去,把人民日報出版社尚未出完的《葉永烈文集》繼續出下去,出了15卷,最後仍是半途而廢,未能出下去。
在此後的10年之中,我又創作了許多新作。我雖然並不清楚作品的精確的總字數,但是超過2000萬字、60卷是無疑的。事不過三。我希望第三次出版《葉永烈文集》,不再虎頭蛇尾,能夠有始有終,出全出好。
我的作品數量眾多,無非是出於五個方麵的原因:
一是我“出道早”。我在19歲就寫出第一本書,20歲成為《十萬個為什麽》的主要作者,21歲寫出《小靈通漫遊未來》。《十萬個為什麽》迄今的總印數達到2.1億冊。《小靈通漫遊未來》印了300多萬冊。經我授權、取名於《小靈通漫遊未來》的“小靈通”手機用戶也達到一億。所以有朋友笑稱,我在二十一、二歲的時候,就成為“三億”精神富翁。
二是我從事專業創作早。1979年1月及3月,由於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方毅關心我的創作情況,作了兩次批示,這樣我在1980年離開了工作繁重的導演崗位,調往上海市科協擔任掛名的常委,實際上是從事專業創作。1987年,我調往上海作家協會,成為專業作家,直至2000年退休。我退休之後,毫無退休之感,仍像擔任專業作家那樣埋頭於創作,所以我前後有30年時間從事專業創作。
三是我用電腦寫作早。我是中國作家中第一批“換筆”的作家之一,在1992年就開始用電腦寫作。電腦大大提高了寫作效率,減輕了寫作的勞動強度。其實,我在用筆寫作時,也大都是一次成稿,即便是給《人民文學》、《收穫》雜誌寫的小說,也是一稿完成。在用電腦寫作之後,如虎添翼,我的寫作速度就更快了。
四是我的“拚命三郎”脾氣。從事專業創作之後,30年來我過著“5+2”、“白+黑”的生活。所謂“5+2”,即除了每周5個工作日之外,周六、周日我也都在寫作。所謂“白+黑”,即白天加夜晚。我習慣於早上6:30起床,開始工作。在晚上,除了看電視新聞之外,我差不多都在寫作中度過。一年到頭,我除了出差、採訪、旅遊之外,“全天候”寫作。
五是家庭和睦,妻子支持。妻“承包”了全部家務,使我能夠全力以赴從事寫作,無後顧之憂。妻還是我的作品的第一讀者、第一評論者,也是一位仔仔細細的校對者。她常幫助我把一些資料、引文輸入電腦,或者把1992年之前手寫的作品輸入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