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圍子的南部有一塊麵積不大的窪地,這裏丟棄著一些沒有彈藥的大炮和沒有汽油的卡車,炮車的輪胎和車廂上的木板早就被士兵們拆去當燃料了,隻留下幾堆光禿禿的鐵架子還在雪地裏趴著。按照蔡智誠的估計,如果攻守雙方在內線爭奪村落,這裏是唯一有可能不會發生激烈槍戰的地方,因此,他在那些廢鐵之間給彭晉賢弄了個隱蔽部,並再三叮囑他不要隨便跑出來。
“蔡長官,你千萬不要把我丟下不管啊……”,彭老頭可憐兮兮地哀求道。
“不會的,到了突圍的時候,我一定先來喊你”,蔡智誠一麵隨口敷衍著,一麵朝255團走去。
走到軍醫院的附近,看見幾個士兵正把85師代理師長吳宗遠抬了過來,吳師長在沈莊戰鬥中負了重傷,他原本是被安排在第三批突圍的,現在“偷渡”不成、隻好又被送回到醫院。
救護站裏的男醫生和女護士紛紛跑上前去迎接師長大人。但就在這個時候,村子外麵響起了一連串沉悶的“雷聲”。
那“雷聲”最初是從楊圍子的東邊傳來的。剛開始的時候,蔡智誠還以為是共軍在爆破什麽工事,但很快,北邊和西邊也發出了同樣的聲音,天空中隨即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炸藥包,那些被油氈包裹著的象磨盤一樣的東西從四麵八方躍入蒼穹,帶著火焰和濃煙,飛舞著、翻滾著、呼嘯著,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恐怖的軌跡,然後又密密麻麻地墜落下來,劈頭蓋腦地砸向了已經被炮火摧毀成廢墟的國民黨陣地……
炸藥包炮!!!
幾乎完全是出於本能,蔡智誠立刻縱身躍入了附近的一個彈坑。而與此同時,劇烈的爆炸就發生了。
衝擊波肆虐著大地,先前被重迫擊炮掘出的巨大彈坑在一連串的爆炸之下仿佛變成了賭桌上不停搖晃的小小骰盅。坑裏的一切都被攪得天翻地覆。地麵變形了,地表的土層被炸藥的強力推動著、如同波浪一樣的上下起伏,坑壁相繼崩塌,大大小小的石塊在地震的擠壓之下居然能從泥土裏彈射出來,迸得老高,砸得人頭破血流……蔡智誠的眉骨裂了、牙齒掉了,但他這時卻並沒有感覺到疼痛,他在彈坑裏不知被掀翻了多少回,但每次摔倒之後卻又立刻掙紮著爬了起來——“遇到炸藥包炮,一定要蹲著,千萬不能臥倒”。何玉林的警告一直迴響在腦海,蔡智誠拚命地提醒自己:不能臥倒,不要摔倒,不能讓衝擊波震壞了內髒,更不要被泥土活埋了。
耳朵已經聽不見了,整個人就象是潛入了深水之中,耳膜裏隻剩下“嗚嗚——咕咕”的雜音。視線也變得模糊,四周圍混沌一片,天地間充斥著一團棕紅,分不清哪些是瀰漫的塵土、哪些是爆炸的烈焰。呼吸十分困難,空氣似乎全都被燒光了、被擠走了,努力地張開嘴,隨著每一次喘氣吸進體內的卻盡是嗆人的硝煙。那些炙熱的tnt煙霧在喉管之中、在肺葉之間灼燙著,火辣辣的,就好象要在人的胸膛裏再一次爆炸一樣。蔡智誠覺得自己仿佛是被困在了一隻棕色的瓶子裏,瓶子外麵是血紅色的煉獄,而煉獄的風暴正一遍又一遍地敲擊著瓶壁,要把他的生命從這脆弱的藏身之所裏拖拽出來,拋入莫名的深淵中去……
不知道過了多久,震盪的大地終於平靜了。
蔡智誠揉揉眼睛、抹去臉上的血跡和泥土。他的四肢俱全、五官完好,但兩隻手掌卻腫脹得很厲害,帽子飛了、鞋子掉了,衣服敞開著,褲管隻剩下了半截,原先挎在肩上的公文包也不知丟到了什麽地方。他艱難地爬出彈坑,剛一邁步就覺得雙腿發軟,頭暈噁心,渾身一個勁的發抖,於是隻好跪倒在地,大口大口地嘔吐起來。
楊圍子村被炸平了。寨牆完全坍塌,碉堡支離破碎,各種建築蕩然無存,陣地上的鹿呰被衝擊波掀到了遠遠的角落裏。軍醫院不見了,那些充當救治所的壕溝被泥土掩埋著,隻在個別地方露出了傷員的腳,幾個醫官木然地守在“病床”的旁邊,他們的任何舉動都已經無濟於事。戰壕內滿是屍體,一摞一摞地疊成一堆,有的蜷臥在土中,有的從廢墟裏探出了半截身子,這些人的外表都沒有血跡,顯然全是被衝擊波震死的。地麵上一片狼籍,積雪被融化了,凍土被炸得蓬鬆,一條冬眠中的蛇居然也被震出了地麵,十分怪異地躺在殘磚碎石之間。原先的彈坑被填平了,新的爆炸痕跡又重新布滿了周圍,有的黝黑、有的焦黃,那些被犁翻的泥土之中混雜著斷裂的木片和殘破的軍服,甚至還夾帶著沒有爆炸的炸藥包。
1948年12月11日下午4點40分,圍攻楊圍子的中野部隊各自組織了30架以上的“飛雷發射筒”。如果以每筒打三輪、每個“飛雷”裝藥二十公斤計算(這是當時的標準做法),六個主攻團在二十分鍾之內至少向麵積不過一萬平米的楊圍子內線陣地拋射了上萬公斤的炸藥——這也就是國民黨兵所稱的“沒良心炮”。
顯然,“沒良心”的稱謂是帶有抱怨情緒的,但按照蔡智誠的說法,他們反感的倒不是“飛雷炮”的驚人效果,而是不滿於這種武器的戰場使用方式。
發明“飛雷”的當然是個很聰明的人,但這種“大炮”的設計思路其實是和近代武器的發展原則相違背的。因為第一,炸藥包炮的射程很小、精度很差、使用壽命很短、操作的安全性也很不可靠,無法成為固定有效的打擊手段;第二,這種武器的爆破方式非常原始,彈藥消耗量極大,作戰效能並不合理;第三,實施“飛雷”攻擊的時候,大量的炸藥包都堆積在發射陣地上,一旦遇到敵方的炮火逆襲就沒有生存的可能,戰場風險太大。因此,如果反過來看,使用“飛雷炮”就需要具備相當多的前提條件,首先,本方的軍需物資必須十分充沛,可以不考慮彈藥的消耗量。而且本方的兵力和時間也必須十分充足,可以把軍事工事推進到距敵一百米以內,並建立起安全的發射場;其次,敵方的陣地必須被圍困在一個狹小的區域之內,目標固定而且集中,並且敵方必須不僅無法使用炮兵進行反擊、同時也必須沒有能力進行步兵逆襲……可想而知,一旦戰局出現了這樣的態勢,戰場雙方的勝負其實早已經確定了,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卻還要繼續採用高密度的毀滅性打擊手段,那的確是夠“狠心”的。
“蔡長官,你千萬不要把我丟下不管啊……”,彭老頭可憐兮兮地哀求道。
“不會的,到了突圍的時候,我一定先來喊你”,蔡智誠一麵隨口敷衍著,一麵朝255團走去。
走到軍醫院的附近,看見幾個士兵正把85師代理師長吳宗遠抬了過來,吳師長在沈莊戰鬥中負了重傷,他原本是被安排在第三批突圍的,現在“偷渡”不成、隻好又被送回到醫院。
救護站裏的男醫生和女護士紛紛跑上前去迎接師長大人。但就在這個時候,村子外麵響起了一連串沉悶的“雷聲”。
那“雷聲”最初是從楊圍子的東邊傳來的。剛開始的時候,蔡智誠還以為是共軍在爆破什麽工事,但很快,北邊和西邊也發出了同樣的聲音,天空中隨即就出現了許許多多的炸藥包,那些被油氈包裹著的象磨盤一樣的東西從四麵八方躍入蒼穹,帶著火焰和濃煙,飛舞著、翻滾著、呼嘯著,在空中劃出一道道恐怖的軌跡,然後又密密麻麻地墜落下來,劈頭蓋腦地砸向了已經被炮火摧毀成廢墟的國民黨陣地……
炸藥包炮!!!
幾乎完全是出於本能,蔡智誠立刻縱身躍入了附近的一個彈坑。而與此同時,劇烈的爆炸就發生了。
衝擊波肆虐著大地,先前被重迫擊炮掘出的巨大彈坑在一連串的爆炸之下仿佛變成了賭桌上不停搖晃的小小骰盅。坑裏的一切都被攪得天翻地覆。地麵變形了,地表的土層被炸藥的強力推動著、如同波浪一樣的上下起伏,坑壁相繼崩塌,大大小小的石塊在地震的擠壓之下居然能從泥土裏彈射出來,迸得老高,砸得人頭破血流……蔡智誠的眉骨裂了、牙齒掉了,但他這時卻並沒有感覺到疼痛,他在彈坑裏不知被掀翻了多少回,但每次摔倒之後卻又立刻掙紮著爬了起來——“遇到炸藥包炮,一定要蹲著,千萬不能臥倒”。何玉林的警告一直迴響在腦海,蔡智誠拚命地提醒自己:不能臥倒,不要摔倒,不能讓衝擊波震壞了內髒,更不要被泥土活埋了。
耳朵已經聽不見了,整個人就象是潛入了深水之中,耳膜裏隻剩下“嗚嗚——咕咕”的雜音。視線也變得模糊,四周圍混沌一片,天地間充斥著一團棕紅,分不清哪些是瀰漫的塵土、哪些是爆炸的烈焰。呼吸十分困難,空氣似乎全都被燒光了、被擠走了,努力地張開嘴,隨著每一次喘氣吸進體內的卻盡是嗆人的硝煙。那些炙熱的tnt煙霧在喉管之中、在肺葉之間灼燙著,火辣辣的,就好象要在人的胸膛裏再一次爆炸一樣。蔡智誠覺得自己仿佛是被困在了一隻棕色的瓶子裏,瓶子外麵是血紅色的煉獄,而煉獄的風暴正一遍又一遍地敲擊著瓶壁,要把他的生命從這脆弱的藏身之所裏拖拽出來,拋入莫名的深淵中去……
不知道過了多久,震盪的大地終於平靜了。
蔡智誠揉揉眼睛、抹去臉上的血跡和泥土。他的四肢俱全、五官完好,但兩隻手掌卻腫脹得很厲害,帽子飛了、鞋子掉了,衣服敞開著,褲管隻剩下了半截,原先挎在肩上的公文包也不知丟到了什麽地方。他艱難地爬出彈坑,剛一邁步就覺得雙腿發軟,頭暈噁心,渾身一個勁的發抖,於是隻好跪倒在地,大口大口地嘔吐起來。
楊圍子村被炸平了。寨牆完全坍塌,碉堡支離破碎,各種建築蕩然無存,陣地上的鹿呰被衝擊波掀到了遠遠的角落裏。軍醫院不見了,那些充當救治所的壕溝被泥土掩埋著,隻在個別地方露出了傷員的腳,幾個醫官木然地守在“病床”的旁邊,他們的任何舉動都已經無濟於事。戰壕內滿是屍體,一摞一摞地疊成一堆,有的蜷臥在土中,有的從廢墟裏探出了半截身子,這些人的外表都沒有血跡,顯然全是被衝擊波震死的。地麵上一片狼籍,積雪被融化了,凍土被炸得蓬鬆,一條冬眠中的蛇居然也被震出了地麵,十分怪異地躺在殘磚碎石之間。原先的彈坑被填平了,新的爆炸痕跡又重新布滿了周圍,有的黝黑、有的焦黃,那些被犁翻的泥土之中混雜著斷裂的木片和殘破的軍服,甚至還夾帶著沒有爆炸的炸藥包。
1948年12月11日下午4點40分,圍攻楊圍子的中野部隊各自組織了30架以上的“飛雷發射筒”。如果以每筒打三輪、每個“飛雷”裝藥二十公斤計算(這是當時的標準做法),六個主攻團在二十分鍾之內至少向麵積不過一萬平米的楊圍子內線陣地拋射了上萬公斤的炸藥——這也就是國民黨兵所稱的“沒良心炮”。
顯然,“沒良心”的稱謂是帶有抱怨情緒的,但按照蔡智誠的說法,他們反感的倒不是“飛雷炮”的驚人效果,而是不滿於這種武器的戰場使用方式。
發明“飛雷”的當然是個很聰明的人,但這種“大炮”的設計思路其實是和近代武器的發展原則相違背的。因為第一,炸藥包炮的射程很小、精度很差、使用壽命很短、操作的安全性也很不可靠,無法成為固定有效的打擊手段;第二,這種武器的爆破方式非常原始,彈藥消耗量極大,作戰效能並不合理;第三,實施“飛雷”攻擊的時候,大量的炸藥包都堆積在發射陣地上,一旦遇到敵方的炮火逆襲就沒有生存的可能,戰場風險太大。因此,如果反過來看,使用“飛雷炮”就需要具備相當多的前提條件,首先,本方的軍需物資必須十分充沛,可以不考慮彈藥的消耗量。而且本方的兵力和時間也必須十分充足,可以把軍事工事推進到距敵一百米以內,並建立起安全的發射場;其次,敵方的陣地必須被圍困在一個狹小的區域之內,目標固定而且集中,並且敵方必須不僅無法使用炮兵進行反擊、同時也必須沒有能力進行步兵逆襲……可想而知,一旦戰局出現了這樣的態勢,戰場雙方的勝負其實早已經確定了,而在這樣的情況下卻還要繼續採用高密度的毀滅性打擊手段,那的確是夠“狠心”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