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守陣地的除了255團,還有14軍軍部直屬隊和第10師的殘餘人員,總共大約一千五百人左右。以楊圍子村的麵積而言,這樣的兵力並不算少,可問題是部隊嚴重缺乏彈藥,炮彈和手榴彈完全告罄,各種槍彈也所剩無幾,步槍兵的子彈平均下來還不到二十發,以這樣的軍需狀況,別說是堅持三兩天,就是再守兩個小時都有點靠不住。


    仗打到這個時候,戰場的補充完全依賴空中運輸,整個第12兵團都缺少彈藥。雙堆集的空投點設在18軍的地盤上,後方送來的糧食和彈藥全都掌握在“土木係”的手裏,分配物資的時候就顯得親疏有別——彈藥和糧食首先滿足18軍,其次再分給由18軍派生出來的第10軍,而14軍和85軍都屬於“旁門另派”,隻好看人家的臉色求一點施捨。先前,14軍軍務處的蔣漢廷處長到雙堆集去討要彈藥,剛走到半路就被18軍用衝鋒鎗頂了回來,東西沒拿到還挨了一頓臭罵,蔣上校氣得直跳腳,差點沒把隊伍拉出去搞火拚。


    其實,空投場地就在楊圍子的西南角,距離14軍並不遠,但18軍卻把那片區域設成了自己的禁區,根本不許其他部隊靠近。這樣一來,各部隊與18軍之間的矛盾越來越大,當解放軍準備封鎖空投場的時候,14軍也就放任不管——自從攻克沈莊之後,解放軍就不停地挖戰壕,那工事從楊圍子的西北逐漸延伸到了西南。本來,如果14軍的彈藥充足一點、或者他們多少能夠發揚一點協作精神,隻要主動出擊一兩次,共軍的戰壕也就不至於挖得那麽順利。可這幫傢夥卻隻顧著跟18軍賭氣,愣是眼睜睜地看著中野4縱把坑道從沈莊一直挖到了空投場上,結果是“我的退路被隔斷了,你們也別想再得到糧食和彈藥!”


    戰事險惡、軍情危急,包圍圈裏的國民黨部隊之間不僅在地理上被分割阻斷,在心理上也存在著嚴重的隔閡。派係的紛爭加劇了內耗,絕境中的官兵的士氣愈加顯得低糜。


    12月10日下午,雙堆集方向的國軍部隊向空投場附近的華野4縱發起反擊,雙方在楊圍子西邊不到一公裏的地方劈裏啪啦地打了兩個鍾頭,可14軍卻始終袖手旁觀,就好象這近在咫尺的戰鬥完全不關他們什麽事似的。


    14軍不願意去配合“土木係”。不過,在蔡智誠看來,同屬於“土木係”的18軍和第10軍之間的配合也並不默契。本來,裝甲部隊在進行塹壕爭奪戰的時候,應該由步兵在前麵搜索攻擊、戰車在後麵實施火力壓製才對,可第10軍的步兵們卻遠遠地躲在坦克的背後,距離突前的先鋒足有二三百米。而18軍的那些戰車也沒有擺出攻擊時應該採取的楔形陣勢,他們排成縱型的偵察隊列,彼此的間隔拉得很開,這樣就隻有一輛坦克突在最前麵,根本無法沖開塹壕的防禦。


    而共軍方麵卻是鐵了心的要守住陣地。坦克剛接近戰壕,華野4縱的戰士們就抱著麥秸垛子沖了出來,那些m3a3是使用汽油的,最怕火,打頭的坦克幾乎立刻就被“巨大的火把”包圍了,其他的鋼鐵怪獸也被攆得到處亂跑,而跟在後麵的步兵這時遠還在百米開外,既沖不上來也退不下去,完全暴露在阻擊陣地的火力打擊之下……如此折騰了兩三個回合,第10軍的一個營就報銷了。


    反擊部隊無功而返,在楊圍子“觀戰”的官兵們也顯得無可奈何。蔡智誠問李劍民:“照這樣下去,你打算怎麽辦?”


    “怎麽辦?守在這裏,拚光打盡”,李劍民的回答十分簡單。


    “固守原地,拚光打盡”是十二兵團的政策。在雙堆集包圍圈裏,除了18軍之外,其他部隊的位置都是固定死的,誰也不許擅自移動。85師254團1營長金澤(遵義人,黃埔16期生)就是因為一不留神跑到了第10軍114師的地盤上,結果被軍法處抓去槍斃了,黃維司令還將他作為“典型案例”通報給全兵團,搞得85師的其他人再也不敢隨便亂動——用李劍民團長的話說就是“前頭沒出路,後頭沒退路,隻有坐著等死”。


    事實上,雖然沒有出路和退路,但活路還是有的。在那段時間裏,解放軍每到天黑之後都要釋放一批俘虜,他們總是讓俘虜帶回來許多勸降信,這些信函有的是指名交給某位長官的、有的則沒有寫抬頭,但信件的落款卻都是中野的政治部主任張際春。國民黨的軍官隻要有了這封信,能拉隊伍“反水”就算作是起義,實在不行的話,自己繳槍也算是投誠。


    楊圍子裏的255團還剩下千把號人馬,團長李劍民多少還有點“起義”的資格,但他並沒有打算這麽做。在私底下,李團長倒是給蔡智誠預備了一封“保命信”,並且叮囑說:“我們是強盜大學畢業的,拚死了就算,你是正規文化人,打完仗還有自己的前途,不必把性命浪費在戰場上”——那意思是讓蔡大學生趁著夜色跑到共產黨那邊去投誠。


    這讓蔡智誠非常猶豫。從常識上判斷,他知道楊圍子絕對是守不住的,能夠在共軍發起總攻之前及時投誠當然是一條求生的良策,但是,經過多年的軍旅生涯、特別是在傘兵部隊裏接受的“黨化教育”又使得他難以做出臨陣脫逃的舉動,思想鬥爭了很長時間,他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聽天由命。


    夜幕降臨了,對麵的共軍停止了炮擊,楊圍子陣地上頓時安寧了許多,在坑道裏蜷伏了一天的國民黨兵們紛紛走出藏身的工事——現在是“放風”的時間。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場上的蒲公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外馬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外馬甲並收藏戰場上的蒲公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