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初,原本在商丘養傷的張信卿、蔡智誠等人也奉命回到南京,準備參加“8、15”抗戰勝利三周年紀念活動。據說,蔣介石總統屆時也要到岔路口基地閱兵,還要給豫東戰役的立功人員授勳。也許是考慮到傷兵身上纏著的繃帶比較容易出鏡頭,司令部還特意讓蔡智誠他們在操場上列隊演練了一番,意思是想讓這幫“掛了花的功臣”為慶典場麵增添幾分悲壯的色彩。


    傘兵們考慮得很周到,可惜老天不幫忙。從48年7月開始,長江中下遊地區連降暴雨,水量達三十年不遇,至8月中旬,浙江、江蘇、江西和福建各地接連遭受重大水患,首都南京的周圍幾乎變成了澤國。在這種情況下,國民政府不得不削減了慶典儀式的規模,把原定的“總統授勳”改為給立功人員發放一筆慰勞金,蔡智誠也因此得到了五百塊錢金圓券,美滋滋地跑到上海養傷去了。


    (說明一下:“8、15”期間,何應欽、顧祝同、杜聿明、關麟征、餘漢謀等高官曾經視察過岔路口基地,蔣介石也在慶典結束後的10月份接見了張緒滋、井慶爽、趙位靖和劉農畯——這次“總裁麵訓”後來被有些文章描述得十分神秘,說成是老蔣準備讓傘兵做自己的“禦林軍”什麽的,其實並沒有那麽玄——國民黨普通部隊的師以上軍官、特種部隊的團以上軍官在任職命令正式生效之前都要經過老蔣的“麵試”,而在當時,井、趙、劉三位團長都屬於剛剛上任的“新官”,所以這次麵談隻不過是一場例行的任命儀式罷了)


    在上海,蔡智誠養傷的地方是“聯勤第二總醫院”(今第二軍醫大學附屬長海醫院),當時這裏是專為國民黨校級以上軍官提供醫療護理的高級場所,設備條件好、夥食也很不錯。蔡傷兵的床頭卡上的官銜是“空軍少校”,剛開始他還以為是聯勤司令部搞錯了,過了幾天才知道,他真的已經從上尉變成了校官。


    蔡少校的新職位是傘兵司令部參謀處第一科的副主任科員。參一科是負責人事、教育和考勤的部門,當時傘兵部隊正在進行補充和整訓,科裏的上上下下一頭忙著填寫陣亡通知書、一邊還要製作新的官兵花名冊,誰也抽不出空來,隻好委派正在上海療養的蔡副主任勉為其難,充當新任副參謀長張幹樵上校的聯絡官。


    張幹樵原本是“東北剿總”作戰處的科長,廣東人,黃埔十一期生,他在第五軍軍部當參謀的時候曾經和杜聿明一起爬過“野人山”,所以深得杜長官的信任。前不久,傘兵的羅國英副參謀長在豫東戰役中失蹤了,老杜就把張幹樵從東北調回來接替他,但張副參謀長抵達上海之後卻沒有去南京就任,而是徑直回廣東老家探親去了(等他從廣東回來之後,杜聿明又把他留在上海當幕僚)——人家是參謀副長、是參謀處的頂頭上司、又是杜老總的心腹,參一科當然不敢打他的考勤,隻得委派一個副主任級別的“聯絡官”在上海守著,隨時準備替他傳話。


    這聯絡官的差事其實很不錯,既沒有風險又十分好玩。蔡智誠每天在病床上躺到中午,打針換藥之後就跑出去閑逛,一直要折騰到半夜三更才回到醫院裏,真是自由自在。


    1948年的8、9月份,上海市的物價穩定、市場供應充足,可以說是抗戰以來日子最好過的時期。


    國民政府從8月19日開始實施貨幣改革,強製推行金圓券,禁止任何商品漲價、禁止任何人囤積物資。“太子欽差”蔣經國親自坐鎮上海,勘亂建設大隊、經濟警察大隊和“人民服務總隊”遍布大街小巷,發現破壞經濟秩序的行為立刻嚴懲不貸,就連榮德生的侄兒榮鴻元、杜月笙的兒子杜維藩以及商界巨頭詹沛霖這樣的“大老虎”都被抓了起來,其他的黑市奸商更是嚇得沒了蹤跡,剛剛發行的金圓券頓時就成了統治十裏洋場的硬通貨。


    這個時期的金圓券真的很值錢。按照行政院的條令,三百萬法幣兌換一元金圓券,二百元金圓券價值一兩黃金,兩元金圓券等於一塊銀洋。尤其不得了的是,使用金圓券購物的時候,任何商品的價格都必須保持在“8、19”(金圓券發行日)當天的水平上,這樣一來,一塊錢可以買回五六斤上好的大米,四元金圓券就相當於一個美金,並且所有的物價明細表都已經事先刊登在政府的布告上,如果有哪個商販膽敢缺斤少兩、討價還價,立馬可以通知警察把他抓起來,這可真是板上釘釘、童叟無欺。


    在這樣“美好”的日子裏,蔡智誠的衣兜裏正好揣著立功受獎的犒勞費。那時候,金圓券的鈔麵隻有五元的和一元的,五百塊硬紮紮的新式鈔票把小夥子的口袋塞得鼓鼓囊囊,也撐起了小夥子的享樂欲望,於是,他就財大氣粗地一頭撲入了夜上海的紙醉金迷之中。


    在這個時候,蔡智誠迷上了跳舞。當時,上海灘的各類舞廳星羅密布,一流的舞廳聘請菲律賓樂隊,一塊錢的舞票能跳三曲舞;二流的舞廳使用白俄樂隊,一塊錢可以跳五六曲;三流舞廳的樂隊是中國人擺弄的,花一塊錢跳個整晚上都沒問題。


    高檔舞廳的樂隊好、舞女漂亮,但紅舞女的架勢也不小,她們擅長的是“摸衣領、貼臉蛋、搔手心”,纖纖玉指搭上客人的肩頭,一摸襯衫領子就知道是窮鬼還是闊佬,那態度立馬就不一樣。蔡智誠懂得這裏麵的名堂,他早就從“聯勤總醫院”的門口淘來了全套的行頭,當時,虹口頭壩浪(今吳凇路)的潮州幫販子專門做電影演員的典當生意,他們的貨箱裏從各類新舊洋裝到真假“派克”鋼筆、“浪生”打火機,應有盡有,隻要花上個三四十塊錢,打扮成“小開”的模樣絕對沒有問題。

章節目錄

閱讀記錄

戰場上的蒲公英所有內容均來自互聯網,鉛筆小說網隻為原作者王外馬甲的小說進行宣傳。歡迎各位書友支持王外馬甲並收藏戰場上的蒲公英最新章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