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擦黑的時候,傘兵的車隊終於從墩村方向開了過來,領頭的吉普車上坐著二大隊的副大隊長薑鍵。蔡智誠迎上前去報告:“特務隊三分隊奉命攔截潰兵,但沒有發現目標”
薑鍵中校回答說:“本來就沒有潰兵,整個連都打光了,這幫共軍還真夠硬氣”
(註:防守墩村的是魯南軍區三分區十九團三營七連,該連除二十人被俘外全部陣亡,三營營長王嚴文是參加過長征的老戰士,他於第二天,也就是47年6月8日犧牲)
卡車開到了麥田跟前,那位小“赤腳大仙”卻還在一個勁地東張西望、不肯上車:“老總,我們連長呢?”
“別找了,打死了” 蔡智誠告訴他。
“王八蛋!把我們連長害死了,你們這群王八蛋”,光腳的小俘虜放聲大哭、不顧一切地咒罵起來。
攻占墩村之後,快速縱隊兵分兩路,主力進攻楊莊,二三大隊和特務隊繼續向東推進、於當天夜間控製了沂河西岸的南北新汪村(註:《山東革命史》上說,新汪村駐紮著國民黨軍兩個團,其實是傘兵的兩個大隊、共十一個加強連)
至此,魯南區黨政軍機關和五萬多民眾就被國民黨軍圍住了。
事情是這樣的。
47年5月,麵對國民黨的前所未有的大舉圍剿,魯南區黨委、魯南行政公署和魯南軍區決定分路突圍。第一批機關人員輾轉到達了渤海區,第二批(也是主要人員)原準備轉移到微山湖西岸的金鄉、魚台一帶,結果半路上被整八十三師給堵了回來。
整八十三師是由第一百軍改編而成的,也屬於國軍精銳,在5月中旬的孟良崮戰役中,八十三師消極怠工、坐視七十四師被殲滅,結果師長李天霞被蔣委員長請去喝茶了。也許是因為受了這個刺激,代理指揮的周誌道副師長在“清剿”行動中極為賣力,一路窮追不捨。
魯南機關西行不成,隻好退回抱犢崮根據地,而整八十三師也隨即跟了過來。這時候,周圍的運河縣(今台兒莊以北)、邳縣、棗莊、嶧縣、費縣、臨西、鄒縣、騰縣、平邑、泗水、臨城、雙山……的縣區鄉村幹部、民兵骨幹、軍隊家屬和群眾積極分子得知總部轉移的消息,也全都往根據地跑,逃難民眾就象滾雪球一樣越聚越多,總數超過了七萬人。
行署和軍區事先完全沒有料到會發生這種情況,但迫於形勢,區黨委書記傅秋濤(開國上將)和軍區司令員張光中隻好帶著大家一起走。於是,這支編製混亂、拖家帶口、規模龐雜、熙熙攘攘的軍民隊伍就在四麵圍堵之下吵吵嚷嚷地東奔西走,既不能保證行動秘密、也無法加快行軍速度。
擔任掩護的部隊隻有六個團,除特務團和三分區十九團戰鬥力稍強以外,其他團都是剛由民兵改編的遊擊武裝(此時,軍區直屬特務團的團長就是鐵道遊擊隊的大隊長“劉洪”劉金山),部隊武器差、經驗不足,前突後擋的保護著七萬人突圍,實在是力不從心。
6月7日,逃難大軍通過磨山鎮的時候還剩下五萬人左右。當天夜裏,從北邊追趕而來的整八十三師占領了沂河邊的東蔡村,南邊的快速縱隊控製了楊莊至新汪一線,而整三十三軍(馮治安部)則據守在沂河東岸,從而把共產黨的幹部群眾包圍在耿墩、湧泉等十幾個村子裏——既無險可守、也無路可逃,形勢危在旦夕。
按計劃,國民黨軍將於第二天淩晨發起三麵合擊,如果真這樣做了,傅秋濤、張光中等人恐怕是凶多吉少。
可就在這時,老天開眼。6月8日清早,魯南地區突然迎來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
蔡智誠從沒有見過那麽大的雨。暴雨從拂曉時開始下,剛開始還能分辨得出刷刷的雨聲,到後來就變成了一片鋪天蓋地的水霧,滿耳朵盡是“轟隆隆”的嘈雜,四周的一切都被籠罩在銀亮的迷茫之中,兩三米以外就看不清人了。
士兵們都躲在屋裏不願意出去,各級軍官也都紛紛要求取消行動。下這麽大的雨,不僅瞧不見目標、就連路也走不穩當,還能打個什麽仗?
下午四五點鍾,雨小了一些,可部隊還是沒法出動。蒼山縣南部一帶盡是黏土,大雨之後道路又爛又滑,汽車根本就無法行駛,傘兵的彈藥都是由卡車運輸的,如果改成徒步作戰就必須重新調整裝備基數,折騰下來起碼需要兩個小時,到時候天已經黑了。
於是,整整一天,蔡智誠他們都沒有出門。
國軍各部之所以輕易地推遲原定的合圍計劃,一方麵是因為不願意吃苦,另一方麵也是以為共軍反正已經無處可逃,晚一兩天動手似乎無關緊要。他們沒有料到,6月8日,魯南數萬名黨政軍群眾冒雨渡過了暴漲的沂河,並於9日突破了河東岸的國民黨軍的封鎖,完成了山東解放史上艱苦卓絕的“6.9大突圍”。
9號上午,天氣放晴,傘兵們離開新汪村,沿著沂河徒步向北搜索前進。
部隊剛出發,蔡智誠就發現河岸邊有許多從上遊衝下來的屍體和物件,於是估計到包圍圈裏的共軍已經冒險渡河了。不過,這時候,大家並不擔心共軍渡河,因為河東岸駐守著整三十三軍的兩個師,幾道防線密封得跟鐵桶似的,突圍的人群即便是過了河也沒處跑——可沒想到,幾萬軍民過了沂河以後、居然立刻就象泥牛入水似的失去了蹤跡——直到後來,當蔡智誠知道了三十三軍副軍長何基灃和參謀長張克俠的真實身份以後,才對當時的一切恍然大悟。
薑鍵中校回答說:“本來就沒有潰兵,整個連都打光了,這幫共軍還真夠硬氣”
(註:防守墩村的是魯南軍區三分區十九團三營七連,該連除二十人被俘外全部陣亡,三營營長王嚴文是參加過長征的老戰士,他於第二天,也就是47年6月8日犧牲)
卡車開到了麥田跟前,那位小“赤腳大仙”卻還在一個勁地東張西望、不肯上車:“老總,我們連長呢?”
“別找了,打死了” 蔡智誠告訴他。
“王八蛋!把我們連長害死了,你們這群王八蛋”,光腳的小俘虜放聲大哭、不顧一切地咒罵起來。
攻占墩村之後,快速縱隊兵分兩路,主力進攻楊莊,二三大隊和特務隊繼續向東推進、於當天夜間控製了沂河西岸的南北新汪村(註:《山東革命史》上說,新汪村駐紮著國民黨軍兩個團,其實是傘兵的兩個大隊、共十一個加強連)
至此,魯南區黨政軍機關和五萬多民眾就被國民黨軍圍住了。
事情是這樣的。
47年5月,麵對國民黨的前所未有的大舉圍剿,魯南區黨委、魯南行政公署和魯南軍區決定分路突圍。第一批機關人員輾轉到達了渤海區,第二批(也是主要人員)原準備轉移到微山湖西岸的金鄉、魚台一帶,結果半路上被整八十三師給堵了回來。
整八十三師是由第一百軍改編而成的,也屬於國軍精銳,在5月中旬的孟良崮戰役中,八十三師消極怠工、坐視七十四師被殲滅,結果師長李天霞被蔣委員長請去喝茶了。也許是因為受了這個刺激,代理指揮的周誌道副師長在“清剿”行動中極為賣力,一路窮追不捨。
魯南機關西行不成,隻好退回抱犢崮根據地,而整八十三師也隨即跟了過來。這時候,周圍的運河縣(今台兒莊以北)、邳縣、棗莊、嶧縣、費縣、臨西、鄒縣、騰縣、平邑、泗水、臨城、雙山……的縣區鄉村幹部、民兵骨幹、軍隊家屬和群眾積極分子得知總部轉移的消息,也全都往根據地跑,逃難民眾就象滾雪球一樣越聚越多,總數超過了七萬人。
行署和軍區事先完全沒有料到會發生這種情況,但迫於形勢,區黨委書記傅秋濤(開國上將)和軍區司令員張光中隻好帶著大家一起走。於是,這支編製混亂、拖家帶口、規模龐雜、熙熙攘攘的軍民隊伍就在四麵圍堵之下吵吵嚷嚷地東奔西走,既不能保證行動秘密、也無法加快行軍速度。
擔任掩護的部隊隻有六個團,除特務團和三分區十九團戰鬥力稍強以外,其他團都是剛由民兵改編的遊擊武裝(此時,軍區直屬特務團的團長就是鐵道遊擊隊的大隊長“劉洪”劉金山),部隊武器差、經驗不足,前突後擋的保護著七萬人突圍,實在是力不從心。
6月7日,逃難大軍通過磨山鎮的時候還剩下五萬人左右。當天夜裏,從北邊追趕而來的整八十三師占領了沂河邊的東蔡村,南邊的快速縱隊控製了楊莊至新汪一線,而整三十三軍(馮治安部)則據守在沂河東岸,從而把共產黨的幹部群眾包圍在耿墩、湧泉等十幾個村子裏——既無險可守、也無路可逃,形勢危在旦夕。
按計劃,國民黨軍將於第二天淩晨發起三麵合擊,如果真這樣做了,傅秋濤、張光中等人恐怕是凶多吉少。
可就在這時,老天開眼。6月8日清早,魯南地區突然迎來了一場歷史上罕見的特大暴雨。
蔡智誠從沒有見過那麽大的雨。暴雨從拂曉時開始下,剛開始還能分辨得出刷刷的雨聲,到後來就變成了一片鋪天蓋地的水霧,滿耳朵盡是“轟隆隆”的嘈雜,四周的一切都被籠罩在銀亮的迷茫之中,兩三米以外就看不清人了。
士兵們都躲在屋裏不願意出去,各級軍官也都紛紛要求取消行動。下這麽大的雨,不僅瞧不見目標、就連路也走不穩當,還能打個什麽仗?
下午四五點鍾,雨小了一些,可部隊還是沒法出動。蒼山縣南部一帶盡是黏土,大雨之後道路又爛又滑,汽車根本就無法行駛,傘兵的彈藥都是由卡車運輸的,如果改成徒步作戰就必須重新調整裝備基數,折騰下來起碼需要兩個小時,到時候天已經黑了。
於是,整整一天,蔡智誠他們都沒有出門。
國軍各部之所以輕易地推遲原定的合圍計劃,一方麵是因為不願意吃苦,另一方麵也是以為共軍反正已經無處可逃,晚一兩天動手似乎無關緊要。他們沒有料到,6月8日,魯南數萬名黨政軍群眾冒雨渡過了暴漲的沂河,並於9日突破了河東岸的國民黨軍的封鎖,完成了山東解放史上艱苦卓絕的“6.9大突圍”。
9號上午,天氣放晴,傘兵們離開新汪村,沿著沂河徒步向北搜索前進。
部隊剛出發,蔡智誠就發現河岸邊有許多從上遊衝下來的屍體和物件,於是估計到包圍圈裏的共軍已經冒險渡河了。不過,這時候,大家並不擔心共軍渡河,因為河東岸駐守著整三十三軍的兩個師,幾道防線密封得跟鐵桶似的,突圍的人群即便是過了河也沒處跑——可沒想到,幾萬軍民過了沂河以後、居然立刻就象泥牛入水似的失去了蹤跡——直到後來,當蔡智誠知道了三十三軍副軍長何基灃和參謀長張克俠的真實身份以後,才對當時的一切恍然大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