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了一會,這小子又突發奇想,拉著中央社的記者提建議:“日本戰敗了,經濟肯定破產。你們可以把讀賣報知社(現在的《讀賣新聞》社)買過來,這樣立刻就能獲得一個亞洲最大的新聞社團……”,周圍的人聽了直笑,心想:“真是個傻老外。中國人自己的一攤子事情都沒有搞清楚,哪裏還有閑工夫去管日本的報紙”。
記者們閑扯的時候,觀禮嘉賓都已經入席了。在大廳西側就座的除了湯恩伯、鄭洞國、廖耀湘、牟廷芳、穀正綱、賀衷寒等中方高級官員,還有美軍的麥克魯中將、英軍的海斯中將以及法國和澳大利亞的什麽官員。樓上的觀禮台也擠滿了來賓,兩層樓加起來大約有三百人。
8點40分,崗村寧次等七名投降代表乘坐三輛黑色轎車來到大禮堂外,記者頓時激動起來,紛紛擠向大門口,舉起照相機“劈裏啪啦”地拍照。那幾個鬼子軍官倒也挺配合的,規規矩矩地站了幾分鍾,讓記者們爽了個夠,然後才沿著走廊進到休息室裏麵去了。
在門口拍夠了,記者們又跑回到會場裏。他們本來是有固定座位的,可這時候也沒人管了,你擠我、我擠你的搶占有利地形,滿大廳就看見他們在亂折騰。蔡智誠急得滿頭大汗,其他的衛士也來幫忙維持秩序,可根本就沒人聽他們的。這些記者都是關係通天的人物,別說區區一個蔡上士,就是換成蔡上校也沒人放在眼裏。
8點50分,樓上樓下的燈光全部打開,整個大廳一片通亮。
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一級上將從北麵入口走進會場,在他身後跟著的是海軍司令、海軍上將陳紹寬,江蘇省主席、陸軍二級上將顧祝同,空軍作戰指揮部參謀長、空軍上校張廷孟,陸總司令部參謀長、陸軍中將蕭毅肅,以及擔任現場翻譯的軍令部二廳科長王武上校(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
全場起立、鼓掌歡迎,記者們又是“劈裏啪啦”的一陣忙亂。蔡智誠這時候已經顧不上什麽“固定座位”,隻要沒有人衝進布幔屏障裏去就算阿彌陀佛了。
看這張照片。在中間寫字的是何應欽,左邊的白衣服是陳紹寬,再左邊的張廷孟的官太小、沒有進畫麵,右邊的是顧祝同(猛一看還以為是蔣總裁),最右邊的是蕭毅肅,站著的上校是王武翻譯。
在後麵拎步槍的是新6軍的儀仗兵。對比一下就知道,當官的和當兵的在營養狀況方麵存在著明顯差別。
8點55分,崗村寧次帶著七個部下從正門(南門)走進大廳。七名投降代表身穿夏季軍服,沒戴軍帽、沒帶武器,另外還有一個穿淺灰色西服的翻譯官。
在八個日本人的身後跟著八個新6軍的士兵,荷槍實彈,就象是押送俘虜一樣。
(順便說一句。有文章描述:崗村寧次在投降儀式上向何應欽呈交了軍刀,這個情節並不存在。
七個日本軍官的佩刀全都留在汽車裏,進入大廳的時候,手裏隻抓著自己的軍帽——不許投降代表帶刀進入會場是中國方麵的要求,原因是擔心有人在簽字大廳裏當場自殺、影響了受降儀式的瞻觀——直到第二天(9月10日),崗村寧次才派人向何應欽轉交了軍刀,另外,日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中將的軍刀交給陸總參謀長蕭毅肅中將,日軍參謀副長今井武夫少將的軍刀給了陸總副參謀長冷欣少將——這都是事先商量好了的)
崗村寧次等人進入會場後,首先列隊、向受降席鞠躬。經何應欽點頭示意之後,他們才走到投降席落坐,那個翻譯官(木村辰男)獨自站著。八位新6軍的士兵在他們背後排成一列、擔任看守。
1945年9月9日上午9點,受降簽字儀式開始。程序很簡單、也很簡短。
何應欽問:“貴方的證明材料帶來了沒有?”,王武翻譯接著說一通日語。
崗村寧次回答:“是,帶來了”,木村辰男翻譯再說一遍中文。
其實,何應欽的日語很流利,崗村寧次是個中國通,翻譯的話都是講給別人聽的。
然後,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中將捧著日本政府和大本營的授權投降文書,走到受降席前麵、準備呈交給何應欽審閱。
可是,就在這個動作上出了點問題。當時,何應欽的麵前擺著一個中央廣播電台的麥克風,小林淺三郎正好杵在跟前,如果他的腰彎得太深、就會碰倒那個玩意,所以隻能半欠著身體。日本人的手太短、受降席的桌子又太寬,搞來搞去夠不到何應欽,何總司令一著急就伸手去接文件,結果就出現了那個“倆人互相鞠躬”的場麵。
就是這副模樣,怪寒磣的——但這事也確實不能太責怪何應欽,人家也是頭一回受降,缺乏經驗,相信咱們中國下次再受降的時候就不會發生這種遺憾了。
接過證明文件,何應欽坐下、裝模做樣地看了看,然後就從公文包裏拿出兩份《投降書》、推到桌子麵前。小林淺三郎雙手接過《投降書》,鞠躬、轉身,回到崗村寧次那裏讓他簽字蓋章。
辦完手續,還是由小林淺三郎把文件呈交回來,這一次是由蕭毅肅參謀長接過《投降書》。他的麵前沒有礙事的麥克風,完全可以讓小林使勁彎腰。老蕭的模樣長得帥、動作也很瀟灑,隻可惜,記者們好象隻對總司令感興趣,不大樂意給參謀長拍照。
記者們閑扯的時候,觀禮嘉賓都已經入席了。在大廳西側就座的除了湯恩伯、鄭洞國、廖耀湘、牟廷芳、穀正綱、賀衷寒等中方高級官員,還有美軍的麥克魯中將、英軍的海斯中將以及法國和澳大利亞的什麽官員。樓上的觀禮台也擠滿了來賓,兩層樓加起來大約有三百人。
8點40分,崗村寧次等七名投降代表乘坐三輛黑色轎車來到大禮堂外,記者頓時激動起來,紛紛擠向大門口,舉起照相機“劈裏啪啦”地拍照。那幾個鬼子軍官倒也挺配合的,規規矩矩地站了幾分鍾,讓記者們爽了個夠,然後才沿著走廊進到休息室裏麵去了。
在門口拍夠了,記者們又跑回到會場裏。他們本來是有固定座位的,可這時候也沒人管了,你擠我、我擠你的搶占有利地形,滿大廳就看見他們在亂折騰。蔡智誠急得滿頭大汗,其他的衛士也來幫忙維持秩序,可根本就沒人聽他們的。這些記者都是關係通天的人物,別說區區一個蔡上士,就是換成蔡上校也沒人放在眼裏。
8點50分,樓上樓下的燈光全部打開,整個大廳一片通亮。
陸軍總司令何應欽一級上將從北麵入口走進會場,在他身後跟著的是海軍司令、海軍上將陳紹寬,江蘇省主席、陸軍二級上將顧祝同,空軍作戰指揮部參謀長、空軍上校張廷孟,陸總司令部參謀長、陸軍中將蕭毅肅,以及擔任現場翻譯的軍令部二廳科長王武上校(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
全場起立、鼓掌歡迎,記者們又是“劈裏啪啦”的一陣忙亂。蔡智誠這時候已經顧不上什麽“固定座位”,隻要沒有人衝進布幔屏障裏去就算阿彌陀佛了。
看這張照片。在中間寫字的是何應欽,左邊的白衣服是陳紹寬,再左邊的張廷孟的官太小、沒有進畫麵,右邊的是顧祝同(猛一看還以為是蔣總裁),最右邊的是蕭毅肅,站著的上校是王武翻譯。
在後麵拎步槍的是新6軍的儀仗兵。對比一下就知道,當官的和當兵的在營養狀況方麵存在著明顯差別。
8點55分,崗村寧次帶著七個部下從正門(南門)走進大廳。七名投降代表身穿夏季軍服,沒戴軍帽、沒帶武器,另外還有一個穿淺灰色西服的翻譯官。
在八個日本人的身後跟著八個新6軍的士兵,荷槍實彈,就象是押送俘虜一樣。
(順便說一句。有文章描述:崗村寧次在投降儀式上向何應欽呈交了軍刀,這個情節並不存在。
七個日本軍官的佩刀全都留在汽車裏,進入大廳的時候,手裏隻抓著自己的軍帽——不許投降代表帶刀進入會場是中國方麵的要求,原因是擔心有人在簽字大廳裏當場自殺、影響了受降儀式的瞻觀——直到第二天(9月10日),崗村寧次才派人向何應欽轉交了軍刀,另外,日軍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中將的軍刀交給陸總參謀長蕭毅肅中將,日軍參謀副長今井武夫少將的軍刀給了陸總副參謀長冷欣少將——這都是事先商量好了的)
崗村寧次等人進入會場後,首先列隊、向受降席鞠躬。經何應欽點頭示意之後,他們才走到投降席落坐,那個翻譯官(木村辰男)獨自站著。八位新6軍的士兵在他們背後排成一列、擔任看守。
1945年9月9日上午9點,受降簽字儀式開始。程序很簡單、也很簡短。
何應欽問:“貴方的證明材料帶來了沒有?”,王武翻譯接著說一通日語。
崗村寧次回答:“是,帶來了”,木村辰男翻譯再說一遍中文。
其實,何應欽的日語很流利,崗村寧次是個中國通,翻譯的話都是講給別人聽的。
然後,日軍中國派遣軍總參謀長小林淺三郎中將捧著日本政府和大本營的授權投降文書,走到受降席前麵、準備呈交給何應欽審閱。
可是,就在這個動作上出了點問題。當時,何應欽的麵前擺著一個中央廣播電台的麥克風,小林淺三郎正好杵在跟前,如果他的腰彎得太深、就會碰倒那個玩意,所以隻能半欠著身體。日本人的手太短、受降席的桌子又太寬,搞來搞去夠不到何應欽,何總司令一著急就伸手去接文件,結果就出現了那個“倆人互相鞠躬”的場麵。
就是這副模樣,怪寒磣的——但這事也確實不能太責怪何應欽,人家也是頭一回受降,缺乏經驗,相信咱們中國下次再受降的時候就不會發生這種遺憾了。
接過證明文件,何應欽坐下、裝模做樣地看了看,然後就從公文包裏拿出兩份《投降書》、推到桌子麵前。小林淺三郎雙手接過《投降書》,鞠躬、轉身,回到崗村寧次那裏讓他簽字蓋章。
辦完手續,還是由小林淺三郎把文件呈交回來,這一次是由蕭毅肅參謀長接過《投降書》。他的麵前沒有礙事的麥克風,完全可以讓小林使勁彎腰。老蕭的模樣長得帥、動作也很瀟灑,隻可惜,記者們好象隻對總司令感興趣,不大樂意給參謀長拍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