試運行的頭幾天,廠房裏來了一個中央軍校的教官,他說自己要結婚了、讓發電廠給他的新房裝兩盞電燈。可是,這位軍官的住宅與浙大的校舍是反方向,給他裝電燈非得專門拉一條迴路不可,於是俞國順就沒有同意。這下子,教官火了,抄起軍棍“乓乓”幾下、把俞教授的腦袋敲了個洞。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教授被教官打了一頓,也隻能忍氣吞聲。俞國順躺在病床上長籲短嘆,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還說“看來雷海宗先生的理論是正確的,沒有真正的兵,就沒有真正的國民……”
俞國順提到的這位雷海宗,是西南聯大的歷史學教授,他寫過一本書——《中國的文化與中國的兵》,在當時的影響很大。
雷先生的觀點大概是:中國舊文化是“無兵的文化”,偏重文德、使人文弱。士大夫對兵戎之事不了解、不關心,致使流氓無賴充斥行伍、軍隊的素質低下,不能滿足文明社會的要求。雷先生認為,“無兵的文化”使得國家“沒有真正的兵,也就是沒有國民,也就是沒有政治生活”。所以他主張有知識的人應該去當兵,因為“文武兼備的人有比較坦白光明的人格,兼文武的社會也是坦白光明的社會”,他倡議知識分子應該修煉“武德”、修正畸形的“文德”,以此來振興民族的風氣。
雷海宗的這個理論多少有點尼采的味道,雖然要求社會變革、卻不反對軍事獨裁,所以得到了蔣總裁的贊成。當時,主管貴州黨務的張道藩(國民黨海外部長)拿著雷教授的書到浙大來搞宣傳,“青年軍”的政治部主任蔣經國也到學校來做演講,提出了“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鼓動年青學子們去當兵。
可是,在浙江大學鼓動了半天,卻沒有人報名參軍——這是一方麵是因為國民政府《兵役法》規定,在校讀書的學生可以免除兵役;另一方麵,浙大的校長和老師也反對學生從軍。
浙大的教授們覺得,雷海宗的理論近似於“法西斯蒂”、是“以軍國主義對抗軍國主義”,不會有什麽好結果。他們主張青年學生應該好好讀書,認為隻有掌握了先進的科學知識,才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最佳途徑……
蔡智誠原本也是準備聽從老師的教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可是,軍校教官的幾棍子,不僅敲破了俞副教授的腦袋、也把蔡智誠打糊塗了,他想:國軍教官的素質尚且如此,士兵的野蠻又該到了何等地步,讓這些流氓一樣的軍人保護國家,社會的文明還有什麽前途可言?
那天下午,蔡大學生帶著這個困惑回到家裏,沒想到卻又遇到了另一件煩心事——姐姐被亂兵打傷了。
44年夏天,國軍在豫湘桂戰役中一敗塗地,大潰退引發了難民潮。當時,在四川的人聽說湖南湖北敗了、認為重慶很危險,就想往貴州和雲南跑;在貴州的人看見日軍進了廣西、恐怕國軍抵擋不住,又想往雲南和四川跑;而雲南邊境也在打仗、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了,昆明的人也覺得危險、也想往外跑……於是乎,位於雲貴川三省要道的遵義縣就成了難民聚集的中心。
遵義設置了許多“難民救濟站”,五花八門。
一類是政府的民政機構,他們在衙門裏辦公,有賑災款、可以徵用民房、還能調動警察維持秩序。但他們要檢查求助者的身份證、難民證和疏散證,對證件不全的不予理睬。逃難的民眾大多沒有攜帶證明文件,因此隻有極少數人能夠從政府那裏得到幫助;另一類救濟場所是各省的“同鄉會”。他們在廟宇祠堂裏實施救濟,不查證件、卻要分辨口音,隻有自己的老鄉才能有飯吃、有地方住。
“美國援華協會”也在路邊搭建了“救濟棚”,設有治療室、廚房、浴室和廁所。他們不查證件也不辨口音,每天提供兩頓飯,但隻接待老人、婦女和兒童,對年青男子概不歡迎。
蔡智誠的姐姐蔡智慧在“救濟棚”裏當醫生,負責救治女性患者,她的工作區域是不許男人進入的。可就在那天上午,棚子裏突然闖進來幾個國軍士兵,翻箱倒櫃、吵著要什麽“盤尼西林”,蔡智慧一邊趕他們出去,一邊解釋說這裏隻是個救濟站、沒有那麽貴重的藥品。當兵的火了:“美國人的地方,怎麽會沒有西藥?”,還說“老子在前方打仗,你們把貴重東西都偷去賣了!”,罵了許多難聽的話,還把蔡醫師給打傷了。
蔡智誠趕到醫院的時候,看見姐姐的病床前聚著許多同事,好些人氣得直哭。“援華協會”的負責人馬力(mariotte)先生正衝著遵義縣長大吼大叫:“中國的軍隊太糟糕!中國的軍人太野蠻!”,那倒黴的縣長隻有連連點頭,保證一定“嚴懲肇事的歹徒”。
看到這個場景,蔡智誠的心裏十分難過。他覺得,馬力先生罵縣長,實際上也是罵了所有的中國人。
當天晚上,在留給父親的信中,蔡智誠這樣寫道:“國家淪落到如此地步、軍隊墮落到如此地步,處罰幾個犯罪的士兵有何成效?而今看來,雷海宗先生所言極是,知識者應投身行伍,努力改造舊軍閥之流氓習氣……需要以文明之思想兼勇敢之精神建立起新式高尚之軍隊,方能切實承擔保護國民之重責……”。
秀才遇到兵,有理說不清,教授被教官打了一頓,也隻能忍氣吞聲。俞國順躺在病床上長籲短嘆,說“百無一用是書生”,還說“看來雷海宗先生的理論是正確的,沒有真正的兵,就沒有真正的國民……”
俞國順提到的這位雷海宗,是西南聯大的歷史學教授,他寫過一本書——《中國的文化與中國的兵》,在當時的影響很大。
雷先生的觀點大概是:中國舊文化是“無兵的文化”,偏重文德、使人文弱。士大夫對兵戎之事不了解、不關心,致使流氓無賴充斥行伍、軍隊的素質低下,不能滿足文明社會的要求。雷先生認為,“無兵的文化”使得國家“沒有真正的兵,也就是沒有國民,也就是沒有政治生活”。所以他主張有知識的人應該去當兵,因為“文武兼備的人有比較坦白光明的人格,兼文武的社會也是坦白光明的社會”,他倡議知識分子應該修煉“武德”、修正畸形的“文德”,以此來振興民族的風氣。
雷海宗的這個理論多少有點尼采的味道,雖然要求社會變革、卻不反對軍事獨裁,所以得到了蔣總裁的贊成。當時,主管貴州黨務的張道藩(國民黨海外部長)拿著雷教授的書到浙大來搞宣傳,“青年軍”的政治部主任蔣經國也到學校來做演講,提出了“十萬青年十萬軍”的口號,鼓動年青學子們去當兵。
可是,在浙江大學鼓動了半天,卻沒有人報名參軍——這是一方麵是因為國民政府《兵役法》規定,在校讀書的學生可以免除兵役;另一方麵,浙大的校長和老師也反對學生從軍。
浙大的教授們覺得,雷海宗的理論近似於“法西斯蒂”、是“以軍國主義對抗軍國主義”,不會有什麽好結果。他們主張青年學生應該好好讀書,認為隻有掌握了先進的科學知識,才是實現中華民族振興的最佳途徑……
蔡智誠原本也是準備聽從老師的教導,好好學習、天天向上的。可是,軍校教官的幾棍子,不僅敲破了俞副教授的腦袋、也把蔡智誠打糊塗了,他想:國軍教官的素質尚且如此,士兵的野蠻又該到了何等地步,讓這些流氓一樣的軍人保護國家,社會的文明還有什麽前途可言?
那天下午,蔡大學生帶著這個困惑回到家裏,沒想到卻又遇到了另一件煩心事——姐姐被亂兵打傷了。
44年夏天,國軍在豫湘桂戰役中一敗塗地,大潰退引發了難民潮。當時,在四川的人聽說湖南湖北敗了、認為重慶很危險,就想往貴州和雲南跑;在貴州的人看見日軍進了廣西、恐怕國軍抵擋不住,又想往雲南和四川跑;而雲南邊境也在打仗、滇緬公路被日軍切斷了,昆明的人也覺得危險、也想往外跑……於是乎,位於雲貴川三省要道的遵義縣就成了難民聚集的中心。
遵義設置了許多“難民救濟站”,五花八門。
一類是政府的民政機構,他們在衙門裏辦公,有賑災款、可以徵用民房、還能調動警察維持秩序。但他們要檢查求助者的身份證、難民證和疏散證,對證件不全的不予理睬。逃難的民眾大多沒有攜帶證明文件,因此隻有極少數人能夠從政府那裏得到幫助;另一類救濟場所是各省的“同鄉會”。他們在廟宇祠堂裏實施救濟,不查證件、卻要分辨口音,隻有自己的老鄉才能有飯吃、有地方住。
“美國援華協會”也在路邊搭建了“救濟棚”,設有治療室、廚房、浴室和廁所。他們不查證件也不辨口音,每天提供兩頓飯,但隻接待老人、婦女和兒童,對年青男子概不歡迎。
蔡智誠的姐姐蔡智慧在“救濟棚”裏當醫生,負責救治女性患者,她的工作區域是不許男人進入的。可就在那天上午,棚子裏突然闖進來幾個國軍士兵,翻箱倒櫃、吵著要什麽“盤尼西林”,蔡智慧一邊趕他們出去,一邊解釋說這裏隻是個救濟站、沒有那麽貴重的藥品。當兵的火了:“美國人的地方,怎麽會沒有西藥?”,還說“老子在前方打仗,你們把貴重東西都偷去賣了!”,罵了許多難聽的話,還把蔡醫師給打傷了。
蔡智誠趕到醫院的時候,看見姐姐的病床前聚著許多同事,好些人氣得直哭。“援華協會”的負責人馬力(mariotte)先生正衝著遵義縣長大吼大叫:“中國的軍隊太糟糕!中國的軍人太野蠻!”,那倒黴的縣長隻有連連點頭,保證一定“嚴懲肇事的歹徒”。
看到這個場景,蔡智誠的心裏十分難過。他覺得,馬力先生罵縣長,實際上也是罵了所有的中國人。
當天晚上,在留給父親的信中,蔡智誠這樣寫道:“國家淪落到如此地步、軍隊墮落到如此地步,處罰幾個犯罪的士兵有何成效?而今看來,雷海宗先生所言極是,知識者應投身行伍,努力改造舊軍閥之流氓習氣……需要以文明之思想兼勇敢之精神建立起新式高尚之軍隊,方能切實承擔保護國民之重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