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第一章(4)
更新時間:2005-7-23 10:28:00
字數:1110
4.薩爾馬特人及西西伯利亞
這兩個民族在種族上是有聯繫的,他們都是遊牧民。然而,新來者明顯地不同於他們的前輩。上文已經提到過,斯基泰人是馬上弓箭手,他們戴薩迦帽,穿寬鬆的外套:他們是懂一點希臘文化的野蠻人,他們發展了一種動物藝術,這種藝術通過其風格仍然保留了對更有可塑性的自然主義形式的記憶。薩爾馬特人實質上是持長矛者,他們頭戴圓錐形帽,身披鎧甲。他們的藝術基本上仍是動物風格,對程式化和幾何圖形裝飾表現了比斯基泰藝術更加獨特的愛好,他們喜歡採用在金屬品中鑲嵌彩色瓷的表麵裝飾。簡言之,他們的藝術顯示了一種極明顯的“東方”反應,即在希臘-羅馬的造型藝術的基礎上的、以程式化的花紋裝飾。這是在歐洲第一次出現的中世紀前的藝術,薩爾馬特人後來把這種藝術傳給哥特人,再後又由哥特人傳給民族大遷徙中的日耳曼各部落。
斯基泰藝術向薩爾馬特藝術的過渡發生在公元前3世紀初,這一點可以從埃卡特林羅斯拉夫附近的亞歷山大堡的大量發掘物推斷出來。在公元前3至2世紀,薩爾馬特藝術已經在南俄羅斯確立,這一點已經從庫班的布諾瓦、莫吉拉、阿赫坦尼諾夫卡、阿納帕、斯塔夫羅波爾、卡西斯科耶和庫爾德澤普斯等地出土的寶石首飾上反映出來。也可以從亞速海附近伊裏紮威托夫斯卡亞的、屬於薩爾馬特時期的地層上反映出來,也反映在著名的邁科普鑲釉的銀質帶上,帶上刻有“格立芬”正在撕齧著一匹馬的圖案。據說邁科普銀帶是公元前2世紀薩爾馬特藝術的代表作。在以後一個時期的薩爾馬特飾片上,同樣的風格仍然存在,在頓河河口附近的塔甘羅格和費杜羅沃,以及庫班河口附近的錫韋爾斯卡亞都發現了同樣風格的藝術品(屬公元前2-1世紀),屬公元後1世紀的文物發現於亞速海附近的新切爾卡斯克,庫班的烏斯季拉賓斯卡亞、祖波夫農場和阿爾馬維爾。
這一批文物,特別是邁科普銀帶上的飾片,與西西伯利亞的金、銀飾片,即與今天收藏的彼得大帝的部分珍品有聯繫,它們是以格立芬與馬群之間、虎與馬之間、格立芬與氂牛之間、鷹與虎之間,以及諸如此類的搏鬥場麵來裝飾的,是以非常程式化的枝狀方式來處理的。波羅夫卡把所有這些西伯利亞飾片確定在顯然是太早的時期(公元前3至2世紀);麥哈特確定在公元前1世紀;羅斯托茲夫較為可靠地認為屬於公元後1世紀。
有一種看法更傾向於把西西伯利亞的金、銀飾片歸屬於同薩爾馬特人有姻親關係的各族,因為據近年來蘇聯的發現,在米努辛斯克附近的俄格拉克提村——也就是說,還要向東些,在西伯利亞的中部——發現了這一時期的人類頭蓋骨,它似乎不像是突厥-蒙古種人。另一方麵,他們很有可能是屬於居住在與斯基泰人、薩爾馬特人和塞種人有往來的地區的印歐種各族。
第一篇 第一章(5)
更新時間:2005-7-23 10:29:00
字數:1651
5.阿爾泰地區的前突厥文化
也正是在公元前500-300年間,第一批西伯利亞青銅匕首和小刀生產出來,還生產了一種“杯狀大鍋”,它後來從米努辛斯克向匈奴時期的鄂爾多斯和大入侵時期的匈牙利兩個方向傳播。米努辛斯克和塔格爾斯科耶生產的小刀,刀身薄而形狀稍彎曲,刀柄柄端上有一精緻的鹿頭,這種小刀在整個蒙古地區,乃至在匈奴時代的鄂爾多斯都普遍地見得到。
大約在公元前330至200年期間,在米努辛斯克,鐵器時代獲勝,生產了一種部分是鐵、部分是青銅製作的尖形斧,還有一群公共的大墓地。除此而外,在米努辛斯克還發掘出一些青銅裝飾片,據麥哈特,它們無疑是公元前2至1世紀的產物。青銅飾片上表現著頭對頭挑戰的公牛,或者是處於戰鬥中的馬;飾片上動物的耳、蹄、尾、肌肉,以及它們身上的毛都畫得象“空心三葉草”式的。這一畫法顯然與南俄羅斯和西伯利亞的薩爾馬特藝術有關係,許多考古學家認為這種畫法經米努辛斯克傳給鄂爾多斯地區的匈奴人,影響了他們的藝術。
米努辛斯克位於薩彥嶺北坡。再往西南,在大阿爾泰山北麵、鄂畢河和卡通河兩河源附近的帕茲雷克,格裏亞茲諾夫使團於1929年發現了公元前100年,或者稍早一些的埋葬地,葬地中有“戴著像馴鹿一樣麵具”的馬的屍體(順便說一下,這似乎可以證明該地居民已經用馬取代了馴鹿)。在這些馬麵具上,以及在一些用皮、木、金製的馬具上都有以程式化的動物圖案的裝飾:飛奔著的野山羊和牡鹿,正在撕齧著一隻野山羊的帶翼的“格立芬”、猛撲向鹿和野山羊的黑豹,朝地上的鹿子俯衝的鷹,互相對鬥的雞。所有這些題材仍與斯基泰的、甚至是與希臘-斯基泰的動物藝術的現實主義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而沒有它後來的複雜的裝飾。這種工整、嚴謹的風格產生了極好的裝飾效果。
在帕茲雷克,還發現了明顯是源於希臘-羅馬人的、有鬍鬚的怪狀麵具,這些麵具無疑是受到在辛梅裏安人時期博斯普魯斯境內的希臘王國的影響。大約處於同一時期(即公元前2-1世紀)的類似的希臘-羅馬麵具,在米努辛斯克文化群中也有發現:在特裏波利耶、巴捷尼、別亞、卡裏和茲納緬卡等地。除帕茲雷克外,阿爾泰文化群還包括:希柏、克拉科爾和奧羅丁的棺槨,它們大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並與薩爾馬特人有姻親關係。希柏文化群的文物展示了同樣的動物藝術,採用離現實主義還不太遠的、拘謹的風格。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6-48年間的一件在希柏發現的中國漆器有利於確定該文化中心的年代。
更新時間:2005-7-23 10:28:00
字數:1110
4.薩爾馬特人及西西伯利亞
這兩個民族在種族上是有聯繫的,他們都是遊牧民。然而,新來者明顯地不同於他們的前輩。上文已經提到過,斯基泰人是馬上弓箭手,他們戴薩迦帽,穿寬鬆的外套:他們是懂一點希臘文化的野蠻人,他們發展了一種動物藝術,這種藝術通過其風格仍然保留了對更有可塑性的自然主義形式的記憶。薩爾馬特人實質上是持長矛者,他們頭戴圓錐形帽,身披鎧甲。他們的藝術基本上仍是動物風格,對程式化和幾何圖形裝飾表現了比斯基泰藝術更加獨特的愛好,他們喜歡採用在金屬品中鑲嵌彩色瓷的表麵裝飾。簡言之,他們的藝術顯示了一種極明顯的“東方”反應,即在希臘-羅馬的造型藝術的基礎上的、以程式化的花紋裝飾。這是在歐洲第一次出現的中世紀前的藝術,薩爾馬特人後來把這種藝術傳給哥特人,再後又由哥特人傳給民族大遷徙中的日耳曼各部落。
斯基泰藝術向薩爾馬特藝術的過渡發生在公元前3世紀初,這一點可以從埃卡特林羅斯拉夫附近的亞歷山大堡的大量發掘物推斷出來。在公元前3至2世紀,薩爾馬特藝術已經在南俄羅斯確立,這一點已經從庫班的布諾瓦、莫吉拉、阿赫坦尼諾夫卡、阿納帕、斯塔夫羅波爾、卡西斯科耶和庫爾德澤普斯等地出土的寶石首飾上反映出來。也可以從亞速海附近伊裏紮威托夫斯卡亞的、屬於薩爾馬特時期的地層上反映出來,也反映在著名的邁科普鑲釉的銀質帶上,帶上刻有“格立芬”正在撕齧著一匹馬的圖案。據說邁科普銀帶是公元前2世紀薩爾馬特藝術的代表作。在以後一個時期的薩爾馬特飾片上,同樣的風格仍然存在,在頓河河口附近的塔甘羅格和費杜羅沃,以及庫班河口附近的錫韋爾斯卡亞都發現了同樣風格的藝術品(屬公元前2-1世紀),屬公元後1世紀的文物發現於亞速海附近的新切爾卡斯克,庫班的烏斯季拉賓斯卡亞、祖波夫農場和阿爾馬維爾。
這一批文物,特別是邁科普銀帶上的飾片,與西西伯利亞的金、銀飾片,即與今天收藏的彼得大帝的部分珍品有聯繫,它們是以格立芬與馬群之間、虎與馬之間、格立芬與氂牛之間、鷹與虎之間,以及諸如此類的搏鬥場麵來裝飾的,是以非常程式化的枝狀方式來處理的。波羅夫卡把所有這些西伯利亞飾片確定在顯然是太早的時期(公元前3至2世紀);麥哈特確定在公元前1世紀;羅斯托茲夫較為可靠地認為屬於公元後1世紀。
有一種看法更傾向於把西西伯利亞的金、銀飾片歸屬於同薩爾馬特人有姻親關係的各族,因為據近年來蘇聯的發現,在米努辛斯克附近的俄格拉克提村——也就是說,還要向東些,在西伯利亞的中部——發現了這一時期的人類頭蓋骨,它似乎不像是突厥-蒙古種人。另一方麵,他們很有可能是屬於居住在與斯基泰人、薩爾馬特人和塞種人有往來的地區的印歐種各族。
第一篇 第一章(5)
更新時間:2005-7-23 10:29:00
字數:1651
5.阿爾泰地區的前突厥文化
也正是在公元前500-300年間,第一批西伯利亞青銅匕首和小刀生產出來,還生產了一種“杯狀大鍋”,它後來從米努辛斯克向匈奴時期的鄂爾多斯和大入侵時期的匈牙利兩個方向傳播。米努辛斯克和塔格爾斯科耶生產的小刀,刀身薄而形狀稍彎曲,刀柄柄端上有一精緻的鹿頭,這種小刀在整個蒙古地區,乃至在匈奴時代的鄂爾多斯都普遍地見得到。
大約在公元前330至200年期間,在米努辛斯克,鐵器時代獲勝,生產了一種部分是鐵、部分是青銅製作的尖形斧,還有一群公共的大墓地。除此而外,在米努辛斯克還發掘出一些青銅裝飾片,據麥哈特,它們無疑是公元前2至1世紀的產物。青銅飾片上表現著頭對頭挑戰的公牛,或者是處於戰鬥中的馬;飾片上動物的耳、蹄、尾、肌肉,以及它們身上的毛都畫得象“空心三葉草”式的。這一畫法顯然與南俄羅斯和西伯利亞的薩爾馬特藝術有關係,許多考古學家認為這種畫法經米努辛斯克傳給鄂爾多斯地區的匈奴人,影響了他們的藝術。
米努辛斯克位於薩彥嶺北坡。再往西南,在大阿爾泰山北麵、鄂畢河和卡通河兩河源附近的帕茲雷克,格裏亞茲諾夫使團於1929年發現了公元前100年,或者稍早一些的埋葬地,葬地中有“戴著像馴鹿一樣麵具”的馬的屍體(順便說一下,這似乎可以證明該地居民已經用馬取代了馴鹿)。在這些馬麵具上,以及在一些用皮、木、金製的馬具上都有以程式化的動物圖案的裝飾:飛奔著的野山羊和牡鹿,正在撕齧著一隻野山羊的帶翼的“格立芬”、猛撲向鹿和野山羊的黑豹,朝地上的鹿子俯衝的鷹,互相對鬥的雞。所有這些題材仍與斯基泰的、甚至是與希臘-斯基泰的動物藝術的現實主義有相當密切的關係,而沒有它後來的複雜的裝飾。這種工整、嚴謹的風格產生了極好的裝飾效果。
在帕茲雷克,還發現了明顯是源於希臘-羅馬人的、有鬍鬚的怪狀麵具,這些麵具無疑是受到在辛梅裏安人時期博斯普魯斯境內的希臘王國的影響。大約處於同一時期(即公元前2-1世紀)的類似的希臘-羅馬麵具,在米努辛斯克文化群中也有發現:在特裏波利耶、巴捷尼、別亞、卡裏和茲納緬卡等地。除帕茲雷克外,阿爾泰文化群還包括:希柏、克拉科爾和奧羅丁的棺槨,它們大都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紀,並與薩爾馬特人有姻親關係。希柏文化群的文物展示了同樣的動物藝術,採用離現實主義還不太遠的、拘謹的風格。可以追溯到公元前86-48年間的一件在希柏發現的中國漆器有利於確定該文化中心的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