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成吉思汗的鼓勵下,阿海繼續說道:
“可是,西方究竟有多少民族呢?這些民族又有著怎樣的性情和作戰方式,包括兩位將軍在內的我們都不了解。如果再次遭遇象阿蘭人與欽察人這樣的同盟,他們還可能再次採用離間計去分化瓦解他們嗎?隻怕同樣的計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那麽他們將麵臨怎樣的強敵,這又是一個未知之數。中原的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殆。所以,臣下以為他們已經走地太遠了,不應再向西進發,而是立即回師來與大汗匯合。”
在耶律阿海說話的時候,成吉思汗一直認真傾聽著。他沉吟片刻後,微微頷首道:
“阿海啊,你說得很有道理。他們孤軍深入,確實走得太遠啦。會遭到眾多神秘民族的瘋狂圍攻而難以脫身的。去吧,你做為我的信使,帶領一支部隊去接應他們,並將我的口信轉達給他們:回來吧,我讓他們回來!”
“喏!”耶律阿海用認真的口吻回答著,然後轉身就要離去。
“慢!”成吉思汗叫住了他,“順便帶上我贈送給他們的禮物,大真珠和銀罌,做為對其忠誠和英勇的獎勵!”
阿海走後的第三天,成吉思汗忽然再次召見了長春真人。這次,他隻留耶律楚材在身邊,繼續請真人講解道家的理論。而此前發生於此地的爭執與不快,仿佛已經被全然忘記了一般。對於真人,成吉思汗依然保持著適當的尊重與誠摯,並專門為真人準備了潤喉用的西瓜和果汁。而長春真人也似乎沒有將那天的事情放在心上,平靜地論述起來。
這次,他又更換了新的演講內容,談起了莊子及其作品《南華經》。莊子名周,字子休,是戰國時代人,其生存年代大約與歐洲的亞裏施多德相當。他的文字與老子的《道德經》又有所不同,擺脫了單純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饒有趣味而又深具哲理的故事來闡述其觀點。用幽默的筆觸將抽象的理論化做生動鮮活的實際例子,以充滿哲學思辨性的語言將其觀點表述無遺。或許是因為講述內容的改變,亦或真人自身調整了態度,因而今次談話的氣氛之前兩次明顯輕鬆了起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搏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哎呀!多麽巨大的神鳥啊!莊子能見到它,真是幸運呢!”
成吉思汗在驚嘆之餘,不禁回憶起那個從兒時起就已耳熟能詳的蒼狼與白鹿的故事。無論是矯健的狼、美麗的鹿,還是這“翼若垂天之雲”的巨大神鳥,都毫無疑問地來自極北之地,那片被終年不融的冰雪所統治的寂靜之海,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所有神密事物的母巢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6)”
在念誦完畢後,長春真人略加解釋後,就開始發表自己的感悟了:
“較之‘朝菌’與‘蟪蛄’,我們生為人者,還有什麽值得抱怨的呢?這個世界上,畢竟是‘小年’者多,‘大年’者少啊。若能以‘小年’而至‘大知’,其一生又復何憾呢?但是,人生畢竟是短暫的,窮畢生之力亦未必能可達‘大知’的境界,縱然賢如莊子者,亦不免作如是之浩嘆,‘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不過,莊子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可悲的事情,因為他將人生的世代傳承更替比喻為‘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7)。”
這些充滿魔幻色彩的故事和真人口中富於哲學意味的評述,無疑給成吉思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令他感興趣的還是莊子所講的那些故事。例如他與那位名叫惠子的朋友之間那些妙趣橫生的機智問答:
“莊子與惠子同遊於水岸之邊,莊子指著水中的魚說道:‘你看那水中的遊魚,多麽歡樂!’惠子反問:‘你又不是魚,怎知魚在樂?’‘你又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魚之樂?’莊子反問。”(8)
又如“混沌之死”: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嚐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9)
成吉思汗認為這兩個故事都是在說明一個道理:凡事要懂得理解別人,不能單憑自己的想法去做。每個彼此之間要互相理解。
“陛下誠然天人,故可一語中的。故天假陛下之手整飭塵世之非道,討伐暴戾之兇徒。有朝一日功德圓滿,即可升天歸於本尊神位。”(10)
“但願這一日再晚些來才好!”成吉思汗的眉峰微微聳動著說道,“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到!世仇大敵還未徹底肅清,龐大的帝國也未完全穩固,還有……”
“可是,西方究竟有多少民族呢?這些民族又有著怎樣的性情和作戰方式,包括兩位將軍在內的我們都不了解。如果再次遭遇象阿蘭人與欽察人這樣的同盟,他們還可能再次採用離間計去分化瓦解他們嗎?隻怕同樣的計策是無法重複使用的。那麽他們將麵臨怎樣的強敵,這又是一個未知之數。中原的兵法說,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知己,不知彼,每戰必殆。所以,臣下以為他們已經走地太遠了,不應再向西進發,而是立即回師來與大汗匯合。”
在耶律阿海說話的時候,成吉思汗一直認真傾聽著。他沉吟片刻後,微微頷首道:
“阿海啊,你說得很有道理。他們孤軍深入,確實走得太遠啦。會遭到眾多神秘民族的瘋狂圍攻而難以脫身的。去吧,你做為我的信使,帶領一支部隊去接應他們,並將我的口信轉達給他們:回來吧,我讓他們回來!”
“喏!”耶律阿海用認真的口吻回答著,然後轉身就要離去。
“慢!”成吉思汗叫住了他,“順便帶上我贈送給他們的禮物,大真珠和銀罌,做為對其忠誠和英勇的獎勵!”
阿海走後的第三天,成吉思汗忽然再次召見了長春真人。這次,他隻留耶律楚材在身邊,繼續請真人講解道家的理論。而此前發生於此地的爭執與不快,仿佛已經被全然忘記了一般。對於真人,成吉思汗依然保持著適當的尊重與誠摯,並專門為真人準備了潤喉用的西瓜和果汁。而長春真人也似乎沒有將那天的事情放在心上,平靜地論述起來。
這次,他又更換了新的演講內容,談起了莊子及其作品《南華經》。莊子名周,字子休,是戰國時代人,其生存年代大約與歐洲的亞裏施多德相當。他的文字與老子的《道德經》又有所不同,擺脫了單純的理論說教,而是通過一個又一個饒有趣味而又深具哲理的故事來闡述其觀點。用幽默的筆觸將抽象的理論化做生動鮮活的實際例子,以充滿哲學思辨性的語言將其觀點表述無遺。或許是因為講述內容的改變,亦或真人自身調整了態度,因而今次談話的氣氛之前兩次明顯輕鬆了起來。
“北冥有魚,其名為鯤。鯤之大,不知其幾千裏也。化而為鳥,其名為鵬。鵬之背,不知其幾千裏也。怒而飛,其翼若垂天之雲。是鳥也,海運則將徙於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鵬之徙於南冥也,水擊三千裏,搏扶搖而上者九萬裏,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馬也,塵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蒼蒼,其正色邪?其遠而無所至極邪?其視下也,亦若是則已矣。”
“哎呀!多麽巨大的神鳥啊!莊子能見到它,真是幸運呢!”
成吉思汗在驚嘆之餘,不禁回憶起那個從兒時起就已耳熟能詳的蒼狼與白鹿的故事。無論是矯健的狼、美麗的鹿,還是這“翼若垂天之雲”的巨大神鳥,都毫無疑問地來自極北之地,那片被終年不融的冰雪所統治的寂靜之海,應該是這個世界上所有神密事物的母巢吧!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以五百歲為春,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6)”
在念誦完畢後,長春真人略加解釋後,就開始發表自己的感悟了:
“較之‘朝菌’與‘蟪蛄’,我們生為人者,還有什麽值得抱怨的呢?這個世界上,畢竟是‘小年’者多,‘大年’者少啊。若能以‘小年’而至‘大知’,其一生又復何憾呢?但是,人生畢竟是短暫的,窮畢生之力亦未必能可達‘大知’的境界,縱然賢如莊子者,亦不免作如是之浩嘆,‘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不過,莊子並不認為這是一種可悲的事情,因為他將人生的世代傳承更替比喻為‘窮於為薪,火傳也,不知其盡也’(7)。”
這些充滿魔幻色彩的故事和真人口中富於哲學意味的評述,無疑給成吉思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但是,最令他感興趣的還是莊子所講的那些故事。例如他與那位名叫惠子的朋友之間那些妙趣橫生的機智問答:
“莊子與惠子同遊於水岸之邊,莊子指著水中的魚說道:‘你看那水中的遊魚,多麽歡樂!’惠子反問:‘你又不是魚,怎知魚在樂?’‘你又不是我,怎知我不知魚之樂?’莊子反問。”(8)
又如“混沌之死”:
“南海之帝為倏,北海之帝為忽,中央之帝為渾沌。儵與忽時相與遇於渾沌之地,渾沌待之甚善。儵與忽謀報渾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竅以視聽食息此獨無有,嚐試鑿之。‘日鑿一竅,七日而渾沌死。”(9)
成吉思汗認為這兩個故事都是在說明一個道理:凡事要懂得理解別人,不能單憑自己的想法去做。每個彼此之間要互相理解。
“陛下誠然天人,故可一語中的。故天假陛下之手整飭塵世之非道,討伐暴戾之兇徒。有朝一日功德圓滿,即可升天歸於本尊神位。”(10)
“但願這一日再晚些來才好!”成吉思汗的眉峰微微聳動著說道,“我還有很多事情沒有做到!世仇大敵還未徹底肅清,龐大的帝國也未完全穩固,還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