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去腦中這些家事,成吉思汗開始思考第三個問題。這是一個內部問題,較之森林民族與朮赤、孛兒帖的事情更為迫切與棘手。問題的根源來自於晃豁壇一族的蒙力克以及他的七個兒子,特別是他的大兒子通天巫闊闊出。
蒙力克比成吉思汗要年長上十餘歲,如今已是花甲老人。在大忽裏勒台上,出於對他的父親察剌合老人的恩義的回報,成吉思汗將他封為首席長老,更將他的兒子通天巫扶上了珊蠻巫師第一人的位置。而自己也因此順利得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尊號以及受命於上天的名份。可以說,雙方在整個大典中的合作是相當默契與成功的。
對於蒙力克,成吉思汗本身並沒有太多好感,這個人和他父親不同,當自己全家陷入眾叛親離的處境時,他非但沒有象察剌合老人那樣勇敢得站出來反對背叛並以身殉死,反而辜負了也速該臨終前的囑託,成為丟棄自己全家出走者的一員,在成吉思汗成功後,他又厚顏無恥得帶著七個兒子來歸順。但是成吉思汗看在忠誠的察剌合老人在天之靈的麵上,恪守自己當年在老人屍骨前發下的誓詞,將一切恩情都回報於他們的身上,使他們獲得了空前的榮華富貴和權勢地位。而且,對於這一家的許多非分行為也多予優容,其中也包括蒙力克與母親月倫之間的私情。
這種關係大約起始於成吉思汗遠征乃蠻之後。其實當初父親也速該臨終的囑託中也存在將自己的妻子交給蒙力克的意味。對於生活環境極端惡劣的草原民族而言,當做為家中核心的成年男人去世後,將無法獨立生存的孤兒寡母交付於另一男人,這本身也是一種順應自然法則的行為,不但無可厚非,反而更能體現出一種對家人的關愛,相對於文明民族的一些專門滿足男人自私心態的陳規陋習而言,更為寬容、質樸。如果當時蒙力克就進入鐵木真的家庭並承擔起這負重擔的話,那麽也許到今天,成吉思汗會將他當做真正的父親那樣去尊崇、愛戴。可惜他沒有這樣做,那麽他如今再去與母親發生那樣的關係,無疑是對成吉思汗本人的一種侮辱。成吉思汗之所以至今隱忍不發,完全是念在母親在此前的艱難歲月中為了撫養包括自己在內的五個孤兒而飽償辛苦和寡居多年的孤苦心境。但是,每當他看到蒙力克如同一個盜賊般偷偷摸摸地與母親來往的時候,心中就會盛怒勃發,幾至不可遏製之地步。
“母親,你為何非要選中這個男人呢?難道你還沒有看清他生就一副背信棄義的假麵嗎?你能和登圖子般的豁兒赤相安無事,卻不能免疫這個蒙力克?”
正是懷著這樣忿忿不平的念頭,自乃蠻回軍後,成吉思汗就不再前往母親處問安探望了。因為他生怕自己哪天無法按耐心中的憤怒而當場將蒙力克斬殺,那樣對於母親就顯得過於殘忍了。
蒙力克卻全然沒有看清成吉思汗投鼠忌器的心態,對這種暫時性的不穩定平衡反而產生了某種錯覺,認為自己一家似乎真的可以在新帝國中占據某種超人的地位,使得自他本人以下的七個兒子也逐漸囂張跋扈起來,尤其是他的四兒子——通天巫闊闊出。
在後世史家眼中看來,蒙古帝國是一個純粹的“馬上帝國”。然而,當迷信盛行的年代裏,那些被人們視為掌握了天機的珊蠻巫師們誠然也是這個帝國的精神支柱。在成吉思汗的創業歷程中,他們也確實起到了鋪路搭橋的作用。如豁兒赤的預言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種天命觀念始終貫穿著東西方各個定居與遊牧部落的血脈之中,刻寫下深深的痕跡。在藏傳佛教傳入之前,這種原始宗教的力量始終為牧民們所尊崇敬仰,深植於他們的生活領域的各個層麵之中。
如今,在蒙古帝國境內,最具權威的珊蠻巫師無疑就是闊闊出。由於他在大忽勒裏台上所起的作用,使得全體牧民認同了成吉思汗授命於長生天的無上地位,也為他自己贏得了高於其他同行的威望。但是,他本人卻根本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才具,不僅欠缺成吉思汗那樣冷靜的頭腦,更沒有對這種威望是建立於何種基礎上的正確認識,而最為可悲的是,他對於成吉思汗性情和手腕完全昧於無知,錯誤地將他的忍讓當作軟弱可欺,可笑地認為他今日的地位都是自己所賜予的。
於是,在種種幻覺的刺激下,他的頭腦開始發熱,野心與妄想如狼毒草般在他的心中迅猛滋長,他的麵目也愈來愈顯得可憎了。他到處裝神弄鬼,自稱可以騎著青灰色的馬登上天庭同牧民們的最高神進行交談,還自誇其德得宣稱自己可以與成吉思汗平起平坐得商談國家大計。在他的心目中,成吉思汗今日的地位完全是拜他所賜,自己的地位至少是與可汗平起平坐,分庭抗理的。
由於父親蒙力克與月倫之間的曖昧關係以及兄弟通天巫的這種自我膨脹,其餘晃豁壇六子也產生了飄剽然的倨傲與狂悖之心,連帶著整個晃豁壇一族都表現出一股不穩定的跡象。對於這些情況,成吉思汗並非一無所知,甚至可以說是洞若觀火。博兒術、木華黎、者勒蔑以及軍師月忽難都不隻一次得對他進言,提醒他要關注這種邪惡的胎動,防患於未燃。但是成吉思汗都隻是默默地點頭,並未做出任何明確的回答與決定。他似乎在等待著什麽。
很快,一樁又一樁來自蒙力克家族的公開挑釁逐次承報至成吉思汗的麵前,每天都有許多人來哭訴自己的牧場或者牛羊遭到晃豁壇一族的無理侵奪,這其中包括成吉思汗的異母弟弟別勒古台。身為大斷事官的失乞忽都忽前去調查亦遭其圍攻,被打得鼻青臉腫,貿狽而歸。當這位“六弟”向成吉思汗哭訴之時,成吉思汗也隻是溫和得對其撫慰一番後,卻依舊不動聲色。他還在等。
蒙力克比成吉思汗要年長上十餘歲,如今已是花甲老人。在大忽裏勒台上,出於對他的父親察剌合老人的恩義的回報,成吉思汗將他封為首席長老,更將他的兒子通天巫扶上了珊蠻巫師第一人的位置。而自己也因此順利得得到了成吉思汗的尊號以及受命於上天的名份。可以說,雙方在整個大典中的合作是相當默契與成功的。
對於蒙力克,成吉思汗本身並沒有太多好感,這個人和他父親不同,當自己全家陷入眾叛親離的處境時,他非但沒有象察剌合老人那樣勇敢得站出來反對背叛並以身殉死,反而辜負了也速該臨終前的囑託,成為丟棄自己全家出走者的一員,在成吉思汗成功後,他又厚顏無恥得帶著七個兒子來歸順。但是成吉思汗看在忠誠的察剌合老人在天之靈的麵上,恪守自己當年在老人屍骨前發下的誓詞,將一切恩情都回報於他們的身上,使他們獲得了空前的榮華富貴和權勢地位。而且,對於這一家的許多非分行為也多予優容,其中也包括蒙力克與母親月倫之間的私情。
這種關係大約起始於成吉思汗遠征乃蠻之後。其實當初父親也速該臨終的囑託中也存在將自己的妻子交給蒙力克的意味。對於生活環境極端惡劣的草原民族而言,當做為家中核心的成年男人去世後,將無法獨立生存的孤兒寡母交付於另一男人,這本身也是一種順應自然法則的行為,不但無可厚非,反而更能體現出一種對家人的關愛,相對於文明民族的一些專門滿足男人自私心態的陳規陋習而言,更為寬容、質樸。如果當時蒙力克就進入鐵木真的家庭並承擔起這負重擔的話,那麽也許到今天,成吉思汗會將他當做真正的父親那樣去尊崇、愛戴。可惜他沒有這樣做,那麽他如今再去與母親發生那樣的關係,無疑是對成吉思汗本人的一種侮辱。成吉思汗之所以至今隱忍不發,完全是念在母親在此前的艱難歲月中為了撫養包括自己在內的五個孤兒而飽償辛苦和寡居多年的孤苦心境。但是,每當他看到蒙力克如同一個盜賊般偷偷摸摸地與母親來往的時候,心中就會盛怒勃發,幾至不可遏製之地步。
“母親,你為何非要選中這個男人呢?難道你還沒有看清他生就一副背信棄義的假麵嗎?你能和登圖子般的豁兒赤相安無事,卻不能免疫這個蒙力克?”
正是懷著這樣忿忿不平的念頭,自乃蠻回軍後,成吉思汗就不再前往母親處問安探望了。因為他生怕自己哪天無法按耐心中的憤怒而當場將蒙力克斬殺,那樣對於母親就顯得過於殘忍了。
蒙力克卻全然沒有看清成吉思汗投鼠忌器的心態,對這種暫時性的不穩定平衡反而產生了某種錯覺,認為自己一家似乎真的可以在新帝國中占據某種超人的地位,使得自他本人以下的七個兒子也逐漸囂張跋扈起來,尤其是他的四兒子——通天巫闊闊出。
在後世史家眼中看來,蒙古帝國是一個純粹的“馬上帝國”。然而,當迷信盛行的年代裏,那些被人們視為掌握了天機的珊蠻巫師們誠然也是這個帝國的精神支柱。在成吉思汗的創業歷程中,他們也確實起到了鋪路搭橋的作用。如豁兒赤的預言就是一個典型例子。這種天命觀念始終貫穿著東西方各個定居與遊牧部落的血脈之中,刻寫下深深的痕跡。在藏傳佛教傳入之前,這種原始宗教的力量始終為牧民們所尊崇敬仰,深植於他們的生活領域的各個層麵之中。
如今,在蒙古帝國境內,最具權威的珊蠻巫師無疑就是闊闊出。由於他在大忽勒裏台上所起的作用,使得全體牧民認同了成吉思汗授命於長生天的無上地位,也為他自己贏得了高於其他同行的威望。但是,他本人卻根本沒有與之相匹配的才具,不僅欠缺成吉思汗那樣冷靜的頭腦,更沒有對這種威望是建立於何種基礎上的正確認識,而最為可悲的是,他對於成吉思汗性情和手腕完全昧於無知,錯誤地將他的忍讓當作軟弱可欺,可笑地認為他今日的地位都是自己所賜予的。
於是,在種種幻覺的刺激下,他的頭腦開始發熱,野心與妄想如狼毒草般在他的心中迅猛滋長,他的麵目也愈來愈顯得可憎了。他到處裝神弄鬼,自稱可以騎著青灰色的馬登上天庭同牧民們的最高神進行交談,還自誇其德得宣稱自己可以與成吉思汗平起平坐得商談國家大計。在他的心目中,成吉思汗今日的地位完全是拜他所賜,自己的地位至少是與可汗平起平坐,分庭抗理的。
由於父親蒙力克與月倫之間的曖昧關係以及兄弟通天巫的這種自我膨脹,其餘晃豁壇六子也產生了飄剽然的倨傲與狂悖之心,連帶著整個晃豁壇一族都表現出一股不穩定的跡象。對於這些情況,成吉思汗並非一無所知,甚至可以說是洞若觀火。博兒術、木華黎、者勒蔑以及軍師月忽難都不隻一次得對他進言,提醒他要關注這種邪惡的胎動,防患於未燃。但是成吉思汗都隻是默默地點頭,並未做出任何明確的回答與決定。他似乎在等待著什麽。
很快,一樁又一樁來自蒙力克家族的公開挑釁逐次承報至成吉思汗的麵前,每天都有許多人來哭訴自己的牧場或者牛羊遭到晃豁壇一族的無理侵奪,這其中包括成吉思汗的異母弟弟別勒古台。身為大斷事官的失乞忽都忽前去調查亦遭其圍攻,被打得鼻青臉腫,貿狽而歸。當這位“六弟”向成吉思汗哭訴之時,成吉思汗也隻是溫和得對其撫慰一番後,卻依舊不動聲色。他還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