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此事件並非我刻意杜撰的戲劇性情節,其出處來自《薩囊徹辰書》,不過更換了主角而已,由原來的博兒術變成了者勒蔑。等於在《秘史》與《薩囊徹辰書》之間尋求了一個平衡。
(2)《元史.木華黎傳》:“丙戊夏,召封功臣戶口為食邑,曰十投下,孛魯(木華黎之嗣子)居其首”;《畏達爾(即忽亦來)傳》:“與十功臣同為諸侯者,封戶皆異其籍”;《博羅歡傳》:“時諸侯王及十功臣各有斷事官”。所謂十功臣,就是成吉思汗此時所說的十位令他安心的人物。
(3)意思為:屬於青天的蒙古人。海涅士先生注其對音為mangqol(mangghol);伯希和先生則寫作“monggghol”,後者的寫法是經過巴思巴(phags-pa)碑文所證明。眾所周知,蒙古人曾經以蒙兀室韋之名出現在歷史之上。因此有mong-ko、mong-wou和mong-ko-li等寫法。從十二世紀起,中國史書將其混淆為韃靼,並影響到歐洲,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稱謂。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人更是對此深惡痛絕。據1254年訪問過蒙古的法國方濟閣教會傳教士威廉.魯不魯乞(魯不魯克)在他所著的《東遊記》中說:“他們(按指蒙古部人)也不願被稱作韃靼人,因為韃靼人是另一種種族……。”這裏所說的另一種種族所指的是塔塔兒人。蒙古人當然不喜歡別人將他們與自己的世仇當作一個種族。
(4)這段話來自《薩囊徹辰書》。在眾多蒙古史學家之中,這段話是非常受到推崇的。《蒙古源流.卷三》:“汝等疲於奔走,從我服勤,總攝有眾,艱苦倍嚐,乃得休息。爾如摩羅爾寶貝之畢塔眾,聽我指使,共著勳勞,俾我建中建極,其庫克(青)蒙古勒乎?因號為庫克蒙古勒雲。”這是另一種版本。
第四十九章 通天巫
更新時間:2005-7-23 10:20:00
字數:9454
在紀元1206年殘存的日子裏,成吉思汗都將自己置身於一種滿負荷的忙碌狀態之中。
全新的蒙古帝國囊括了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之間所有的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這些被艱苦環境淬鍊得異常堅韌強悍的民族在其鐵腕之下,形成了接受其統一號令的國家政體。他們很快就會沿著當所曾經存在於這塊土地上的匈奴、柔然、突厥、回鶻帝國的腳步,向著南方那些定居民族——中原、河中以及伊朗的帝國發起具有毀滅性的衝擊,使他們再度品償他們的前任——北宋帝國、薩珊帝國以及大塞爾柱克帝國曾經飽償過的這些勇猛而強悍的牧民們的苦頭。但是,在揮軍南下,征服各文明國家之前,草原的主宰,牧民的皇帝成吉思汗還有三件事情困擾著他。
問題之一,就是生存在西伯利亞泰加森林中的北方狩獵人。站在人種學的層麵上看去,他們與蒙古人源出同宗,隻是因為生活環境和條件的差異而逐漸演變為水火不相容的兩支種族。至於無以言喻的仇恨與蔑視究竟起源於何時,顯然已經無據可考了。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確定,這一點正象同為草原民族的蒙古與契丹與屬於通古斯森林民族的金國女真人之間永遠無法化解的憎恨一般如出一轍。他們不居氈帳,不事放牧,所謂的家不過是一些樹皮為頂,樹枝做壁的半地下窩棚而已,簡陋至極。狩獵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唯一途徑。即使是在冬季大雪封山的時候,他們依舊可以依靠簡單的雪橇和雪鞋,在林海雪原之中奔行如飛,宛如陸地行舟。
這些森林中民族,成吉思汗在大忽裏勒台上曾經將其封贈與豁兒赤,不過還需要加以出兵征服。但是成吉思汗對此並不擔心,以他目前的實力而言,根本不必親自上陣。他準備來年開春之後派長子朮赤去討伐,同時還打算讓孛勒兀勒做為副將輔佐初次單獨出兵的朮赤,以便利用他的外交才幹來盡量減少廝殺,積蓄下更多的力量,準備對金作戰。
對於這個至今還背負著懸而未決的客人身份的長子,成吉思汗心中那種期許與疏離雜揉的矛盾始終不曾改變。這也就構成了第二個困擾。
朮赤已經二十三歲了,其性格完全是自己少年時代的翻版:沉默寡言,驃悍粗魯。有時成吉思汗甚至對他產生出一種嫉妒的心情,一旦這種心情被自己發現,鐵木真便會同時生發出一種老之將至的感覺。是啊,隻有老人才會嫉妒年青人的活力與衝勁。但成吉思汗馬上又否定了這種自嘲,無論是在馬上還是床上,他都還有著足以施展的活力,他還要以這種活力去向金國復仇。
想到朮赤又難免聯想到孛兒帖。四十多歲的她,年青時代那一種溢彩流光,風情萬種之姿已經不復存在,現在也隻能說是一個頗具風度與威嚴的中年婦人而已。對於她能寬容得對待自己後來迎娶得這些女子,鐵木真是很感激的。有孛兒帖在,自己出征的時候就不必擔心家裏會鬧出什麽事來。這一種信任和感激不知於何時已經代替了二人之間曾經有過的夫妻情愛了。安詳與平和成為了他們之間相處的通常感情。除了在涉及朮赤的問題上,妻子會堅決地不讓一步之外,真的再沒有什麽人或事足以令他們的關係產生任何波瀾了。
“朮赤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功名。”
成吉思汗決然地想著。他從內心深處明白,自己終究不會將這身後的王位傳給這個“客人”。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刻,成吉思汗又再度體會到了父親也速該當年的心境,如果不是那突入奇來的暗害,自己如今也不知道會變成什麽樣子。也許正和孛兒帖在興安嶺某個山角下的小帳幕中過著不好不壞的普通日子吧?反正不會坐上今天這個地位,如果是那樣,朮赤的人生也又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了。這一切的因果對於成吉思汗來說太過於玄奧了,他無法想得更清楚,隻能將這一切歸於長生天的刻意安排。
(1)此事件並非我刻意杜撰的戲劇性情節,其出處來自《薩囊徹辰書》,不過更換了主角而已,由原來的博兒術變成了者勒蔑。等於在《秘史》與《薩囊徹辰書》之間尋求了一個平衡。
(2)《元史.木華黎傳》:“丙戊夏,召封功臣戶口為食邑,曰十投下,孛魯(木華黎之嗣子)居其首”;《畏達爾(即忽亦來)傳》:“與十功臣同為諸侯者,封戶皆異其籍”;《博羅歡傳》:“時諸侯王及十功臣各有斷事官”。所謂十功臣,就是成吉思汗此時所說的十位令他安心的人物。
(3)意思為:屬於青天的蒙古人。海涅士先生注其對音為mangqol(mangghol);伯希和先生則寫作“monggghol”,後者的寫法是經過巴思巴(phags-pa)碑文所證明。眾所周知,蒙古人曾經以蒙兀室韋之名出現在歷史之上。因此有mong-ko、mong-wou和mong-ko-li等寫法。從十二世紀起,中國史書將其混淆為韃靼,並影響到歐洲,這是一種非常錯誤的稱謂。成吉思汗時代的蒙古人更是對此深惡痛絕。據1254年訪問過蒙古的法國方濟閣教會傳教士威廉.魯不魯乞(魯不魯克)在他所著的《東遊記》中說:“他們(按指蒙古部人)也不願被稱作韃靼人,因為韃靼人是另一種種族……。”這裏所說的另一種種族所指的是塔塔兒人。蒙古人當然不喜歡別人將他們與自己的世仇當作一個種族。
(4)這段話來自《薩囊徹辰書》。在眾多蒙古史學家之中,這段話是非常受到推崇的。《蒙古源流.卷三》:“汝等疲於奔走,從我服勤,總攝有眾,艱苦倍嚐,乃得休息。爾如摩羅爾寶貝之畢塔眾,聽我指使,共著勳勞,俾我建中建極,其庫克(青)蒙古勒乎?因號為庫克蒙古勒雲。”這是另一種版本。
第四十九章 通天巫
更新時間:2005-7-23 10:20:00
字數:9454
在紀元1206年殘存的日子裏,成吉思汗都將自己置身於一種滿負荷的忙碌狀態之中。
全新的蒙古帝國囊括了東起大興安嶺,西至阿爾泰山之間所有的逐水草而居的遊牧民族,這些被艱苦環境淬鍊得異常堅韌強悍的民族在其鐵腕之下,形成了接受其統一號令的國家政體。他們很快就會沿著當所曾經存在於這塊土地上的匈奴、柔然、突厥、回鶻帝國的腳步,向著南方那些定居民族——中原、河中以及伊朗的帝國發起具有毀滅性的衝擊,使他們再度品償他們的前任——北宋帝國、薩珊帝國以及大塞爾柱克帝國曾經飽償過的這些勇猛而強悍的牧民們的苦頭。但是,在揮軍南下,征服各文明國家之前,草原的主宰,牧民的皇帝成吉思汗還有三件事情困擾著他。
問題之一,就是生存在西伯利亞泰加森林中的北方狩獵人。站在人種學的層麵上看去,他們與蒙古人源出同宗,隻是因為生活環境和條件的差異而逐漸演變為水火不相容的兩支種族。至於無以言喻的仇恨與蔑視究竟起源於何時,顯然已經無據可考了。但是,我們至少可以確定,這一點正象同為草原民族的蒙古與契丹與屬於通古斯森林民族的金國女真人之間永遠無法化解的憎恨一般如出一轍。他們不居氈帳,不事放牧,所謂的家不過是一些樹皮為頂,樹枝做壁的半地下窩棚而已,簡陋至極。狩獵是他們賴以生存的唯一途徑。即使是在冬季大雪封山的時候,他們依舊可以依靠簡單的雪橇和雪鞋,在林海雪原之中奔行如飛,宛如陸地行舟。
這些森林中民族,成吉思汗在大忽裏勒台上曾經將其封贈與豁兒赤,不過還需要加以出兵征服。但是成吉思汗對此並不擔心,以他目前的實力而言,根本不必親自上陣。他準備來年開春之後派長子朮赤去討伐,同時還打算讓孛勒兀勒做為副將輔佐初次單獨出兵的朮赤,以便利用他的外交才幹來盡量減少廝殺,積蓄下更多的力量,準備對金作戰。
對於這個至今還背負著懸而未決的客人身份的長子,成吉思汗心中那種期許與疏離雜揉的矛盾始終不曾改變。這也就構成了第二個困擾。
朮赤已經二十三歲了,其性格完全是自己少年時代的翻版:沉默寡言,驃悍粗魯。有時成吉思汗甚至對他產生出一種嫉妒的心情,一旦這種心情被自己發現,鐵木真便會同時生發出一種老之將至的感覺。是啊,隻有老人才會嫉妒年青人的活力與衝勁。但成吉思汗馬上又否定了這種自嘲,無論是在馬上還是床上,他都還有著足以施展的活力,他還要以這種活力去向金國復仇。
想到朮赤又難免聯想到孛兒帖。四十多歲的她,年青時代那一種溢彩流光,風情萬種之姿已經不復存在,現在也隻能說是一個頗具風度與威嚴的中年婦人而已。對於她能寬容得對待自己後來迎娶得這些女子,鐵木真是很感激的。有孛兒帖在,自己出征的時候就不必擔心家裏會鬧出什麽事來。這一種信任和感激不知於何時已經代替了二人之間曾經有過的夫妻情愛了。安詳與平和成為了他們之間相處的通常感情。除了在涉及朮赤的問題上,妻子會堅決地不讓一步之外,真的再沒有什麽人或事足以令他們的關係產生任何波瀾了。
“朮赤必須建立屬於自己的功名。”
成吉思汗決然地想著。他從內心深處明白,自己終究不會將這身後的王位傳給這個“客人”。然而也就是在這一刻,成吉思汗又再度體會到了父親也速該當年的心境,如果不是那突入奇來的暗害,自己如今也不知道會變成什麽樣子。也許正和孛兒帖在興安嶺某個山角下的小帳幕中過著不好不壞的普通日子吧?反正不會坐上今天這個地位,如果是那樣,朮赤的人生也又會是另外一個樣子了。這一切的因果對於成吉思汗來說太過於玄奧了,他無法想得更清楚,隻能將這一切歸於長生天的刻意安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