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門洞開,憲兵被呼嘯的洪水裹挾而去。
次日開封宣告淪陷。
4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末,日機連續轟炸河南省會鄭州,這是日本人兵臨城下的前奏。
鄭州城內一片混亂,敗兵和難民的隊伍像洪水一樣湧進城來,到處盛傳日本人已經過了開封,不日即將攻城。政府機關和學校奉命緊急疏散,第一戰區長官部也開始向洛陽撤退,老百姓眼看戰火將臨,隻好像嚴冬將至的候鳥一樣紛紛離鄉背井舉家南遷。
鄭州城陷入山雨欲來的恐慌之中。
此時駐守京水鎮的新八師師長蔣在珍接到一個絕密任務,內容是一旦城市不保即放火焚城,把鄭州夷為焦土。該任務代號為“g”,這是國民政府計劃實施“焦土抗戰”的開端。
這是個嚴重的歷史關頭,中國大本營認為隻有採取包括焚城在內的最極端的自殺性手段打擊敵人,才有可能阻止或延緩日本人進攻。為大本營提供歷史依據的戰例是公元1812年的法俄戰爭,當時拿破崙兵臨莫斯科城下,庫圖佐夫元帥下令焚城,一時間滾滾濃煙遮天蔽日,大火七日七夜未熄。拿破崙遠道而來,法軍在俄羅斯嚴寒的冬天裏無法立足,最終隻好扔下數以萬計的士兵屍體狼狽撤退。從某種意義上說,拿破崙並非敗於戰爭本身,而是被俄國人玉石俱焚的決心和冰天雪地的嚴寒氣候打敗的。據說蔣介石對南京失守時沒能痛下決心把首都變成焦土而懊悔不已,他多次表示必要時不應優柔寡斷,即使效仿1812年的俄軍也在所不惜。
此後1938年11月,日軍進攻湖南嶽陽,長沙警備司令酆悌將軍誤以為日軍已至,下令縱火焚城。熊熊大火連燒四天四夜,燒毀房屋五萬餘間,死傷民眾兩萬餘人,這就是抗戰時期轟動一時的“長沙大火事件”。事發後蔣介石下令嚴懲,將酆悌等多名高級將領逮捕槍斃,湖南省主席張治中革職。歷史證明這不過是一個瞞天過海的障眼法,小小的長沙警備司令哪有膽量自作主張下令焚城,他們都是某個最高命令的執行者和替罪羊。隻不過這些愚蠢傢夥驚惶失措弄巧成拙,不僅賠上自家性命,而且害得成千上萬老百姓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白白毀了半座歷史古城。
焦土抗戰遂被終止。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接受任務的蔣在珍深感責任重大,他親自在鄭州城裏到處觀察地形,選擇和確定放火目標,最後決定從木頭房屋較為集中的老城區下手。新八師連夜召開軍官會議,組織若幹小組,秘密準備火種、汽油等物,一旦日軍攻破城市就在上風口實施縱火計劃。其餘各部隊則在城內開槍將那些不肯離去的居民轟走,製造混亂進行掩護。
“g”任務被嚴格保密,違者軍法從事。
5
1938年6月初,北方戰場的日本華北派遣軍主力大舉進攻,三個機械化師團又兩個混成旅團約十二萬人直趨中原腹地。
日軍兵分三路:南路第十師團經太康、扶溝攻擊許昌,包抄中國軍隊退路;中路第十六師團及混成第三旅團、混成第十三旅團經杞縣、尉氏出擊新鄭,其前鋒一部切斷京漢鐵路;北路則由起死回生的土肥原第十四師團擔當主力,一路長驅直入地攻陷蘭封、開封,然後繼續進攻鄭州。此時已隨指揮部前移的寺內壽一總司令躊躇滿誌信心百倍,他毫不懷疑那個令大和民族魂牽夢縈的戰略目標已經越來越近,那就是攻占鄭州,然後沿京漢鐵路揮師南下武漢,一舉消滅蔣介石國民政府。
與鄭州告急幾乎同時,武漢驟然拉響撤退警報。國民政府發布緊急命令,武漢地區所有政府機關、工廠銀行、學校團體以及商家市民立即往湖南、廣西、四川以及西北等地實施疏散轉移。
抗戰形勢岌岌可危。
第十九章生死存亡
1
民國十四年(1925年),我爺爺張鬆樵在娶了我的紡紗女工的奶奶並順利延續鄧氏香火之後,再次遵從母命北上尋根。他此行肩負的重大使命就是代表俺們湖北老鄧家幾代人的神聖心願,重返中原故地認祖歸宗。
這是湖北出生的張鬆樵唯一一次踏上故鄉老家的土地。
老家的淳樸族人對於這個來自南方的“旋字輩”表示了謹慎的歡迎,族長大爺連夜在鄧氏宗祠召集族人開會,經過通宵馬拉鬆似的討論後,終於宣布同意湖北“鄧彭氏”後人重歸鄧氏宗祠。族人為遠道而來的鄧氏後人舉行古老的入祠儀式,祭拜祖宗天地,將中斷近百年的“鄧彭氏”支係重新續入鄧氏族譜,由此宣告俺們湖北老鄧家回歸列祖列宗的心願終於得以實現。
但是父親說,我爺爺對那次遙遠的中原之旅鮮有提及,直到許多年後他才從母親那裏偶然得知,原來我爺爺至此才弄清他的祖母“河南鄧彭氏”何以獨自領著一個“鄧姓男孩”千裏迢迢逃荒來到湖北的事實真相。這是一個有關黃河大水、宗族製度和男尊女卑的悲慘故事,簡單地說就是黃災之年,“鄧彭氏”丈夫不幸病逝,複雜而久遠的家族紛爭令這對無助的孤兒寡母被迫離家出走。
我爺爺在河南老家總共停留了幾十個小時,他代表我們家族捐款重修鄧氏宗祠,然後匆匆返回武漢。當我奶奶看見她的神情疲憊的丈夫出現在家門口時,吃驚地發現他身後還跟著一個腦袋上拖著辮子的河南鄉下人,這個像出土文物一樣的鄉下人就是我爺爺的親堂叔,也就是我父親的大爺。原來這位河南大爺的父親同我的太曾祖母“鄧彭氏”的丈夫是親兄弟,他們是我中原祖先那一根血脈之藤上結下的兩隻手足相連的果實,如今大爺身份是俺們河南老家的族長,掌握著村子裏族人的議事大權,算得上一個舉足輕重的頭麵人物。
次日開封宣告淪陷。
4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末,日機連續轟炸河南省會鄭州,這是日本人兵臨城下的前奏。
鄭州城內一片混亂,敗兵和難民的隊伍像洪水一樣湧進城來,到處盛傳日本人已經過了開封,不日即將攻城。政府機關和學校奉命緊急疏散,第一戰區長官部也開始向洛陽撤退,老百姓眼看戰火將臨,隻好像嚴冬將至的候鳥一樣紛紛離鄉背井舉家南遷。
鄭州城陷入山雨欲來的恐慌之中。
此時駐守京水鎮的新八師師長蔣在珍接到一個絕密任務,內容是一旦城市不保即放火焚城,把鄭州夷為焦土。該任務代號為“g”,這是國民政府計劃實施“焦土抗戰”的開端。
這是個嚴重的歷史關頭,中國大本營認為隻有採取包括焚城在內的最極端的自殺性手段打擊敵人,才有可能阻止或延緩日本人進攻。為大本營提供歷史依據的戰例是公元1812年的法俄戰爭,當時拿破崙兵臨莫斯科城下,庫圖佐夫元帥下令焚城,一時間滾滾濃煙遮天蔽日,大火七日七夜未熄。拿破崙遠道而來,法軍在俄羅斯嚴寒的冬天裏無法立足,最終隻好扔下數以萬計的士兵屍體狼狽撤退。從某種意義上說,拿破崙並非敗於戰爭本身,而是被俄國人玉石俱焚的決心和冰天雪地的嚴寒氣候打敗的。據說蔣介石對南京失守時沒能痛下決心把首都變成焦土而懊悔不已,他多次表示必要時不應優柔寡斷,即使效仿1812年的俄軍也在所不惜。
此後1938年11月,日軍進攻湖南嶽陽,長沙警備司令酆悌將軍誤以為日軍已至,下令縱火焚城。熊熊大火連燒四天四夜,燒毀房屋五萬餘間,死傷民眾兩萬餘人,這就是抗戰時期轟動一時的“長沙大火事件”。事發後蔣介石下令嚴懲,將酆悌等多名高級將領逮捕槍斃,湖南省主席張治中革職。歷史證明這不過是一個瞞天過海的障眼法,小小的長沙警備司令哪有膽量自作主張下令焚城,他們都是某個最高命令的執行者和替罪羊。隻不過這些愚蠢傢夥驚惶失措弄巧成拙,不僅賠上自家性命,而且害得成千上萬老百姓無家可歸流離失所,白白毀了半座歷史古城。
焦土抗戰遂被終止。
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接受任務的蔣在珍深感責任重大,他親自在鄭州城裏到處觀察地形,選擇和確定放火目標,最後決定從木頭房屋較為集中的老城區下手。新八師連夜召開軍官會議,組織若幹小組,秘密準備火種、汽油等物,一旦日軍攻破城市就在上風口實施縱火計劃。其餘各部隊則在城內開槍將那些不肯離去的居民轟走,製造混亂進行掩護。
“g”任務被嚴格保密,違者軍法從事。
5
1938年6月初,北方戰場的日本華北派遣軍主力大舉進攻,三個機械化師團又兩個混成旅團約十二萬人直趨中原腹地。
日軍兵分三路:南路第十師團經太康、扶溝攻擊許昌,包抄中國軍隊退路;中路第十六師團及混成第三旅團、混成第十三旅團經杞縣、尉氏出擊新鄭,其前鋒一部切斷京漢鐵路;北路則由起死回生的土肥原第十四師團擔當主力,一路長驅直入地攻陷蘭封、開封,然後繼續進攻鄭州。此時已隨指揮部前移的寺內壽一總司令躊躇滿誌信心百倍,他毫不懷疑那個令大和民族魂牽夢縈的戰略目標已經越來越近,那就是攻占鄭州,然後沿京漢鐵路揮師南下武漢,一舉消滅蔣介石國民政府。
與鄭州告急幾乎同時,武漢驟然拉響撤退警報。國民政府發布緊急命令,武漢地區所有政府機關、工廠銀行、學校團體以及商家市民立即往湖南、廣西、四川以及西北等地實施疏散轉移。
抗戰形勢岌岌可危。
第十九章生死存亡
1
民國十四年(1925年),我爺爺張鬆樵在娶了我的紡紗女工的奶奶並順利延續鄧氏香火之後,再次遵從母命北上尋根。他此行肩負的重大使命就是代表俺們湖北老鄧家幾代人的神聖心願,重返中原故地認祖歸宗。
這是湖北出生的張鬆樵唯一一次踏上故鄉老家的土地。
老家的淳樸族人對於這個來自南方的“旋字輩”表示了謹慎的歡迎,族長大爺連夜在鄧氏宗祠召集族人開會,經過通宵馬拉鬆似的討論後,終於宣布同意湖北“鄧彭氏”後人重歸鄧氏宗祠。族人為遠道而來的鄧氏後人舉行古老的入祠儀式,祭拜祖宗天地,將中斷近百年的“鄧彭氏”支係重新續入鄧氏族譜,由此宣告俺們湖北老鄧家回歸列祖列宗的心願終於得以實現。
但是父親說,我爺爺對那次遙遠的中原之旅鮮有提及,直到許多年後他才從母親那裏偶然得知,原來我爺爺至此才弄清他的祖母“河南鄧彭氏”何以獨自領著一個“鄧姓男孩”千裏迢迢逃荒來到湖北的事實真相。這是一個有關黃河大水、宗族製度和男尊女卑的悲慘故事,簡單地說就是黃災之年,“鄧彭氏”丈夫不幸病逝,複雜而久遠的家族紛爭令這對無助的孤兒寡母被迫離家出走。
我爺爺在河南老家總共停留了幾十個小時,他代表我們家族捐款重修鄧氏宗祠,然後匆匆返回武漢。當我奶奶看見她的神情疲憊的丈夫出現在家門口時,吃驚地發現他身後還跟著一個腦袋上拖著辮子的河南鄉下人,這個像出土文物一樣的鄉下人就是我爺爺的親堂叔,也就是我父親的大爺。原來這位河南大爺的父親同我的太曾祖母“鄧彭氏”的丈夫是親兄弟,他們是我中原祖先那一根血脈之藤上結下的兩隻手足相連的果實,如今大爺身份是俺們河南老家的族長,掌握著村子裏族人的議事大權,算得上一個舉足輕重的頭麵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