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常委氣喘籲籲地趕來開會,他們一進門看見不是蔣總裁而是汪副總裁召集的會議,有人神情明顯怠慢許多。在國民黨內,“擁蔣派”陣營遠比“擁汪派”強大,如果他們反對,即使汪精衛簽署的文件也沒有用,等於一紙空文。還有一些靠邊站的國民黨元老,他們反對蔣介石並不等於擁護汪精衛,在抗戰問題上,許多人還是認可軍事抵抗的。
會議開始,汪精衛精神抖擻,將演說家的雄辯口才發揮得淋漓盡致。他闡述的觀點是必須停止或者延緩戰爭步伐,大力推動和談進程,這是抗戰的唯一出路。因為覺醒的中國遲早會變得強大起來,但是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時間,怎樣獲得寶貴的和平發展時間呢?那就是除了談判別無選擇。等到中國強大起來,日本人自然會把侵略的土地乖乖地退還中國。
汪精衛認為,所謂長期抗戰不是三五十年而是一兩百年或者更長時間。中國國力貧弱,但是五千年文化傳統卻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無論元代的蒙古人還是清朝的滿族人,他們的鐵騎不是都被無所不在的中國文化所包容、同化和消滅了嗎?所以國人不要過於畏懼日本入侵,如果中日兩國融合,究竟誰改造誰難道不是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嗎?
中政會經過爭吵終於達成一個決議,就是要求江對岸的軍委會必須對前線戰局作出說明,重申重大軍事行動須經中政會批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藉口對抗黨中央,否則將嚴肅追究其政治責任。汪精衛還對緊隨左右的中宣部長周佛海指示說:以黨治國,以黨權製軍權,這是要害,你們要加緊宣傳>>權力之爭向來都是中國政治的核心,是原則問題,我們決不能讓步。我還要直接對廣大黨員演講,向他們指出不要被蔣介石牽著鼻子走,抗戰不能隻有槍桿子,更要有一個健全的大腦,否則就會抗戰誤國!
1938年春夏之交,汪精衛及其追隨者利用手中大權不遺餘力地製造輿論,公開鼓吹“和平救國論”和“抗戰誤國論”,在民族救亡大潮中掀起一股頗具欺騙性的黑色逆流。
4
2005年,抗戰老人孫紹樸如約同我在成都一家茶館見麵。
這是個陰霾滿天的春日,濕漉漉的空氣令人壓抑,但是出現在我麵前的孫老卻精神矍鑠。孫老同多數四川人一樣個子不高,一張飽經風霜的臉黢黑精瘦,目光炯炯有神,令人不敢相信他已是個八十八歲的高齡老人。
孫老介紹自己是四川資中人,抗戰爆發那年剛好滿二十歲,在成都市中心著名的春熙路百貨莊做學徒。國民政府來川招兵,民眾在春熙路拉起橫幅熱烈響應,文藝隊員在台上演戲唱歌,大學生演講鼓動,看得台下的人群熱血沸騰,孫紹樸一衝動就報名當了兵。
老人說,當場報名的青年有三十多人,都是春熙路上的店員學徒,包括“德龍布匹莊”的夥計卿仕恆,儼然結成一個抗戰救國的“春熙幫”。卿仕恆是他的鄉黨,平時跟他要好,報名下來兩人都心情激動徹夜難眠。孫老說,他們參加的是“出川抗日義勇軍”,不是地方部隊,而是大名鼎鼎的中央軍胡宗南第一軍。成都民眾開大會為新兵壯行,女學生登台獻花,新兵披紅掛彩,那份榮耀就跟中狀元差不多。報館記者前來採訪,又是拍照又是請他們發表感言,新兵個個熱血沸騰,說了許多豪言壯語,都登在那時的報紙上。
出發那天是十二月中旬,前線剛好傳來首都南京淪陷的噩耗,萬眾悲痛,給新兵出征蒙上一層悲壯色彩。新兵從成都步行到重慶登船,又經水路來到大城市漢口,受訓的地名叫陽羅鎮。孫老文化不高,但是記憶力驚人,他自豪地告訴我,中央軍裝備在當時國內首屈一指:每班有一挺輕機槍,連有重機槍,團有迫擊炮。他扳著指頭回憶說:士兵每人一支中正式步槍,二百發子彈,兩枚木柄手榴彈,一把十字鎬,一把工兵鏟。還有洋瓷碗,一條毯子,但是沒有水壺。冬天一套棉衣,夏季兩套單衣,沒有鞋,自家打草鞋穿。當兵一月六元錢軍餉,比在百貨莊當夥計還多呢,那時候一元錢可買三十二斤大米。如此等等。
我問有沒有鋼盔?孫老搖頭說:日本兵有鋼盔,中國兵沒有。我說您知道德式師嗎?他說不知道。我說雨衣呢?他答沒有。我問下雨怎麽辦?他說澆著唄,那時候打仗天天死人,哪裏還顧得上下雨?
教官訓練極嚴格,比如瞄準必須屏住呼吸,射擊三點一線,立、臥、跪姿一練就是多半天。衝鋒得貓著腰,刺殺要快、準、狠,過障礙、跳木馬、匍匐前進樣樣都不能馬虎。尤其令孫老自豪的是,他扔手榴彈是全連冠軍,能扔五六十米,頂得上一門迫擊炮。
轉眼到了陽春五月,上級下達緊急命令,新兵結束受訓,從漢口火車站登車開赴豫東增援。孫老記得很清楚,上戰場這一天艷陽高照,馬路兩旁的紅木棉和大樹杜鵑開得熱烈燦爛,漢口民眾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地歡送子弟兵出征,令他們再次激動自豪和熱血沸騰了一回。新兵營清一色四川兵,共有五百多人,編為三個連。“春熙幫”編在第一連第一排,排長祝伯均少尉,四川資陽人,黃埔軍校畢業,是他們軍旅生涯中的第一位正式長官。
隨著車輪軋軋轉動,繁華的城市和美好的和平生活被留在身後,北方戰場和槍炮聲越來越近,戰爭這頭食人妖魔就要向新兵顯露出猙獰麵目來。
會議開始,汪精衛精神抖擻,將演說家的雄辯口才發揮得淋漓盡致。他闡述的觀點是必須停止或者延緩戰爭步伐,大力推動和談進程,這是抗戰的唯一出路。因為覺醒的中國遲早會變得強大起來,但是達到這個目的需要時間,怎樣獲得寶貴的和平發展時間呢?那就是除了談判別無選擇。等到中國強大起來,日本人自然會把侵略的土地乖乖地退還中國。
汪精衛認為,所謂長期抗戰不是三五十年而是一兩百年或者更長時間。中國國力貧弱,但是五千年文化傳統卻博大精深源遠流長,無論元代的蒙古人還是清朝的滿族人,他們的鐵騎不是都被無所不在的中國文化所包容、同化和消滅了嗎?所以國人不要過於畏懼日本入侵,如果中日兩國融合,究竟誰改造誰難道不是一個很明顯的事實嗎?
中政會經過爭吵終於達成一個決議,就是要求江對岸的軍委會必須對前線戰局作出說明,重申重大軍事行動須經中政會批準,任何人不得以任何藉口對抗黨中央,否則將嚴肅追究其政治責任。汪精衛還對緊隨左右的中宣部長周佛海指示說:以黨治國,以黨權製軍權,這是要害,你們要加緊宣傳>>權力之爭向來都是中國政治的核心,是原則問題,我們決不能讓步。我還要直接對廣大黨員演講,向他們指出不要被蔣介石牽著鼻子走,抗戰不能隻有槍桿子,更要有一個健全的大腦,否則就會抗戰誤國!
1938年春夏之交,汪精衛及其追隨者利用手中大權不遺餘力地製造輿論,公開鼓吹“和平救國論”和“抗戰誤國論”,在民族救亡大潮中掀起一股頗具欺騙性的黑色逆流。
4
2005年,抗戰老人孫紹樸如約同我在成都一家茶館見麵。
這是個陰霾滿天的春日,濕漉漉的空氣令人壓抑,但是出現在我麵前的孫老卻精神矍鑠。孫老同多數四川人一樣個子不高,一張飽經風霜的臉黢黑精瘦,目光炯炯有神,令人不敢相信他已是個八十八歲的高齡老人。
孫老介紹自己是四川資中人,抗戰爆發那年剛好滿二十歲,在成都市中心著名的春熙路百貨莊做學徒。國民政府來川招兵,民眾在春熙路拉起橫幅熱烈響應,文藝隊員在台上演戲唱歌,大學生演講鼓動,看得台下的人群熱血沸騰,孫紹樸一衝動就報名當了兵。
老人說,當場報名的青年有三十多人,都是春熙路上的店員學徒,包括“德龍布匹莊”的夥計卿仕恆,儼然結成一個抗戰救國的“春熙幫”。卿仕恆是他的鄉黨,平時跟他要好,報名下來兩人都心情激動徹夜難眠。孫老說,他們參加的是“出川抗日義勇軍”,不是地方部隊,而是大名鼎鼎的中央軍胡宗南第一軍。成都民眾開大會為新兵壯行,女學生登台獻花,新兵披紅掛彩,那份榮耀就跟中狀元差不多。報館記者前來採訪,又是拍照又是請他們發表感言,新兵個個熱血沸騰,說了許多豪言壯語,都登在那時的報紙上。
出發那天是十二月中旬,前線剛好傳來首都南京淪陷的噩耗,萬眾悲痛,給新兵出征蒙上一層悲壯色彩。新兵從成都步行到重慶登船,又經水路來到大城市漢口,受訓的地名叫陽羅鎮。孫老文化不高,但是記憶力驚人,他自豪地告訴我,中央軍裝備在當時國內首屈一指:每班有一挺輕機槍,連有重機槍,團有迫擊炮。他扳著指頭回憶說:士兵每人一支中正式步槍,二百發子彈,兩枚木柄手榴彈,一把十字鎬,一把工兵鏟。還有洋瓷碗,一條毯子,但是沒有水壺。冬天一套棉衣,夏季兩套單衣,沒有鞋,自家打草鞋穿。當兵一月六元錢軍餉,比在百貨莊當夥計還多呢,那時候一元錢可買三十二斤大米。如此等等。
我問有沒有鋼盔?孫老搖頭說:日本兵有鋼盔,中國兵沒有。我說您知道德式師嗎?他說不知道。我說雨衣呢?他答沒有。我問下雨怎麽辦?他說澆著唄,那時候打仗天天死人,哪裏還顧得上下雨?
教官訓練極嚴格,比如瞄準必須屏住呼吸,射擊三點一線,立、臥、跪姿一練就是多半天。衝鋒得貓著腰,刺殺要快、準、狠,過障礙、跳木馬、匍匐前進樣樣都不能馬虎。尤其令孫老自豪的是,他扔手榴彈是全連冠軍,能扔五六十米,頂得上一門迫擊炮。
轉眼到了陽春五月,上級下達緊急命令,新兵結束受訓,從漢口火車站登車開赴豫東增援。孫老記得很清楚,上戰場這一天艷陽高照,馬路兩旁的紅木棉和大樹杜鵑開得熱烈燦爛,漢口民眾敲鑼打鼓載歌載舞地歡送子弟兵出征,令他們再次激動自豪和熱血沸騰了一回。新兵營清一色四川兵,共有五百多人,編為三個連。“春熙幫”編在第一連第一排,排長祝伯均少尉,四川資陽人,黃埔軍校畢業,是他們軍旅生涯中的第一位正式長官。
隨著車輪軋軋轉動,繁華的城市和美好的和平生活被留在身後,北方戰場和槍炮聲越來越近,戰爭這頭食人妖魔就要向新兵顯露出猙獰麵目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