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克蘭封成為整個豫東戰役的根本轉折點。
前線捷報傳來當天,蔣氏夫婦立即離開鄭州乘機返回武漢。委員長毫不懷疑,這一仗日本人輸定了,他看見一片勝利曙光正在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7
2003年深秋,我在河南朋友陪同下來到豫東羅王寨火車站。
這是隴海鐵路幹線上一座陳舊和毫無生氣的四等小站,塵封已久的候車室門上掛了一把大鐵鎖,窗台上落滿灰土。據該火車站僅剩的兩名留守員工說,因為高速公路興起搶了鐵路的飯碗,小站已經廢棄好幾年了。
我向他們打聽有關半個多世紀以前那場中日大戰的情況,不料他們均對我搖頭,表示一無所知。我看見歷史的河流在這裏停頓下來,兩條鏽跡斑斑的鋼軌一直通向煙霧縹緲的歲月深處。羅王寨與火車站緊鄰,準確說這座廢棄的火車站算得上村落的組成部分,然而過去那場戰爭的痕跡在這個日漸興旺起來的村莊裏同樣消失得十分徹底。我看見村裏蓋起許多新瓦房,也有公路和水泥橋樑,詢問幾位曬太陽的老年人,得知這裏曾經因為戰火、洪水和災荒發生數次變遷,原先的村民早已四處逃荒不知去向,當然過去的事情包括繳獲土肥原禦賜軍刀、飛機轟炸和偵察兵深入虎穴等等也就沒有人說得清楚了。我不禁有些惆悵,放眼四顧,村莊樹木蕭瑟,田疇也很荒涼,抓起地上一把泥土,那不能被稱之為沃土,而是一把無法捏攏成團的黃沙,說明這裏曾經也是黃河故道。遠處有一輛拖拉機正在隆隆作業,一縷黑煙緩緩騰起,在寒風中顯示出一種寂寞而頑強的生機來。
我們馬不停蹄,風塵僕僕趕到幾十公裏外的蘭考縣城。
全國解放後蘭封與考城兩縣合併,統稱蘭考,今天的蘭考縣城就坐落在蘭封戰場舊址上。朋友告訴我,蘭考從前是著名黃泛區,黃水漶漶,風沙漫漫,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如今這裏雖然麵貌大變今非昔比,卻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可見得歷史留給中原人民的包袱有多麽沉重。
我眼前的蘭考是座黃土飛揚的豫東小城,以它的建設水準和規模而論恐怕不及我的家鄉成都平原上一座普通鄉鎮,但是蘭考名氣很大,原因是這裏曾經產生一位聞名全國的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焦書記心中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自己。我向英雄默哀致敬,我相信不論古今中外,哪怕再過一萬年,英雄主義都是一種崇高美德,都將受到敬重和讚美。但是我此行目的不是學習焦裕祿,而是調查抗戰初期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蘭封之戰。
在蘭考火車站,我看見這裏正在擴建候車大樓和站台。我不厭其煩地向當地人詢問抗戰歷史,有資料說僅火車站中國官兵就傷亡數千人,整個蘭封之戰中國軍隊傷亡達數萬人之多,真是屍體如山血流成河啊。但是我的調查遭遇尷尬,因為不僅鐵路員工對過去發生的事情一臉茫然,就連當地住戶竟也無人知曉。
時光如梭,人去物非。當年日本人設置炮兵陣地的蘭封古城牆早已被夷為平地,城牆舊址上建起機關宿舍,而日本人逃跑的北城門如今變成了焦裕祿展覽館和紀念廣場。在縣城中學,這裏曾是日酋土肥原的指揮部,中國軍隊一度逼近學校圍牆,距離消滅這個惡貫滿盈的日本強盜僅有咫尺之遙。但是當地人對這些舊事不感興趣,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搖著頭說:那是我爺爺一輩的事情,他老人家去世都三十多年了,誰還關心那個呢?
在黃河沿岸的三義寨和曲興集,這是蘭封戰役的決戰之地,曾經爆發中國抗戰史上前所未有的坦克大決戰和中日炮戰。一個當地小販剔著牙對我介紹說:都二十一世紀了,蘭考是國家級貧困縣,人人都在脫貧致富,先生你來點旅遊品吧?
一個白髮老者說:這事兒我倒是聽村裏老人說過,不過打仗那年我才幾歲,記不真切。
我終於登上那座蜿蜒曲折的黃河大堤,此時夕陽西下,落日濺起萬道金光,一派黃水躍然眼前。我看見黃河吼聲如雷,挾光帶電浩蕩東去,一個白髮老者在川上高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豫東戰役距今已有大半個世紀,數十萬抗戰官兵為了民族存亡前仆後繼赴湯蹈火,要不是他們英勇戰鬥死而後已,很難想像我們美好的祖國是否早已經淪為那個東洋島國的殖民地。如今戰敗了的日本人頑固地把戰犯牌位供奉在靖國神社裏供其後人參拜,留下一段被大大歪曲的侵略史,而作為犧牲數千萬人生命才贏得勝利的戰勝國,我們卻難以有力回擊日本右翼的挑釁,因為我們沒有來得及為抗戰英烈中的大多數授勳,沒有記住他們的名字,甚至錯誤地把他們打入階級鬥爭的另冊。歲月的大手像輕風一樣將他們的生命痕跡抹去,留給後人一段無法言說的歷史空白。
蒼天在上,先烈英靈在上,身為抗戰軍人的後代,我發誓,今生今世當鋪生命為紙,汲血管噴湧之炎黃濃血為墨,終生修補這片本不該塌陷的歷史天空。我將以這種決不屈服的昂揚姿態,亦步亦趨踽踽而行,直至生命盡頭>>
第十一章“活捉土肥原!”
1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十九日,兩架塗有中國機徽的美製“馬丁式”轟炸機悄悄降落在浙江沿海的寧波機場,經補充加油後於當晚再次起飛。此時北方的豫東戰役進行得如火如荼,徐州方向和長江下遊的日本軍隊也蠢蠢欲動,這兩架行蹤神秘的中國轟炸機顯然負有特殊任務,無人知道機上載有何物,以及它們的飛行目的地。地麵人員看見飛機升空後沒有向西返回漢口,而是徑直往北方的公海方向飛去,機翼下麵的閃爍燈光很快就消失在夜空中不見了。
前線捷報傳來當天,蔣氏夫婦立即離開鄭州乘機返回武漢。委員長毫不懷疑,這一仗日本人輸定了,他看見一片勝利曙光正在從地平線上冉冉升起。
7
2003年深秋,我在河南朋友陪同下來到豫東羅王寨火車站。
這是隴海鐵路幹線上一座陳舊和毫無生氣的四等小站,塵封已久的候車室門上掛了一把大鐵鎖,窗台上落滿灰土。據該火車站僅剩的兩名留守員工說,因為高速公路興起搶了鐵路的飯碗,小站已經廢棄好幾年了。
我向他們打聽有關半個多世紀以前那場中日大戰的情況,不料他們均對我搖頭,表示一無所知。我看見歷史的河流在這裏停頓下來,兩條鏽跡斑斑的鋼軌一直通向煙霧縹緲的歲月深處。羅王寨與火車站緊鄰,準確說這座廢棄的火車站算得上村落的組成部分,然而過去那場戰爭的痕跡在這個日漸興旺起來的村莊裏同樣消失得十分徹底。我看見村裏蓋起許多新瓦房,也有公路和水泥橋樑,詢問幾位曬太陽的老年人,得知這裏曾經因為戰火、洪水和災荒發生數次變遷,原先的村民早已四處逃荒不知去向,當然過去的事情包括繳獲土肥原禦賜軍刀、飛機轟炸和偵察兵深入虎穴等等也就沒有人說得清楚了。我不禁有些惆悵,放眼四顧,村莊樹木蕭瑟,田疇也很荒涼,抓起地上一把泥土,那不能被稱之為沃土,而是一把無法捏攏成團的黃沙,說明這裏曾經也是黃河故道。遠處有一輛拖拉機正在隆隆作業,一縷黑煙緩緩騰起,在寒風中顯示出一種寂寞而頑強的生機來。
我們馬不停蹄,風塵僕僕趕到幾十公裏外的蘭考縣城。
全國解放後蘭封與考城兩縣合併,統稱蘭考,今天的蘭考縣城就坐落在蘭封戰場舊址上。朋友告訴我,蘭考從前是著名黃泛區,黃水漶漶,風沙漫漫,天災人禍民不聊生,如今這裏雖然麵貌大變今非昔比,卻還是國家級貧困縣,可見得歷史留給中原人民的包袱有多麽沉重。
我眼前的蘭考是座黃土飛揚的豫東小城,以它的建設水準和規模而論恐怕不及我的家鄉成都平原上一座普通鄉鎮,但是蘭考名氣很大,原因是這裏曾經產生一位聞名全國的縣委書記榜樣焦裕祿。焦書記心中裝著人民,唯獨沒有自己。我向英雄默哀致敬,我相信不論古今中外,哪怕再過一萬年,英雄主義都是一種崇高美德,都將受到敬重和讚美。但是我此行目的不是學習焦裕祿,而是調查抗戰初期那場驚天地泣鬼神的蘭封之戰。
在蘭考火車站,我看見這裏正在擴建候車大樓和站台。我不厭其煩地向當地人詢問抗戰歷史,有資料說僅火車站中國官兵就傷亡數千人,整個蘭封之戰中國軍隊傷亡達數萬人之多,真是屍體如山血流成河啊。但是我的調查遭遇尷尬,因為不僅鐵路員工對過去發生的事情一臉茫然,就連當地住戶竟也無人知曉。
時光如梭,人去物非。當年日本人設置炮兵陣地的蘭封古城牆早已被夷為平地,城牆舊址上建起機關宿舍,而日本人逃跑的北城門如今變成了焦裕祿展覽館和紀念廣場。在縣城中學,這裏曾是日酋土肥原的指揮部,中國軍隊一度逼近學校圍牆,距離消滅這個惡貫滿盈的日本強盜僅有咫尺之遙。但是當地人對這些舊事不感興趣,一個戴眼鏡的中年人搖著頭說:那是我爺爺一輩的事情,他老人家去世都三十多年了,誰還關心那個呢?
在黃河沿岸的三義寨和曲興集,這是蘭封戰役的決戰之地,曾經爆發中國抗戰史上前所未有的坦克大決戰和中日炮戰。一個當地小販剔著牙對我介紹說:都二十一世紀了,蘭考是國家級貧困縣,人人都在脫貧致富,先生你來點旅遊品吧?
一個白髮老者說:這事兒我倒是聽村裏老人說過,不過打仗那年我才幾歲,記不真切。
我終於登上那座蜿蜒曲折的黃河大堤,此時夕陽西下,落日濺起萬道金光,一派黃水躍然眼前。我看見黃河吼聲如雷,挾光帶電浩蕩東去,一個白髮老者在川上高吟:逝者如斯夫,不舍晝夜。
豫東戰役距今已有大半個世紀,數十萬抗戰官兵為了民族存亡前仆後繼赴湯蹈火,要不是他們英勇戰鬥死而後已,很難想像我們美好的祖國是否早已經淪為那個東洋島國的殖民地。如今戰敗了的日本人頑固地把戰犯牌位供奉在靖國神社裏供其後人參拜,留下一段被大大歪曲的侵略史,而作為犧牲數千萬人生命才贏得勝利的戰勝國,我們卻難以有力回擊日本右翼的挑釁,因為我們沒有來得及為抗戰英烈中的大多數授勳,沒有記住他們的名字,甚至錯誤地把他們打入階級鬥爭的另冊。歲月的大手像輕風一樣將他們的生命痕跡抹去,留給後人一段無法言說的歷史空白。
蒼天在上,先烈英靈在上,身為抗戰軍人的後代,我發誓,今生今世當鋪生命為紙,汲血管噴湧之炎黃濃血為墨,終生修補這片本不該塌陷的歷史天空。我將以這種決不屈服的昂揚姿態,亦步亦趨踽踽而行,直至生命盡頭>>
第十一章“活捉土肥原!”
1
民國二十七年(1938年)五月十九日,兩架塗有中國機徽的美製“馬丁式”轟炸機悄悄降落在浙江沿海的寧波機場,經補充加油後於當晚再次起飛。此時北方的豫東戰役進行得如火如荼,徐州方向和長江下遊的日本軍隊也蠢蠢欲動,這兩架行蹤神秘的中國轟炸機顯然負有特殊任務,無人知道機上載有何物,以及它們的飛行目的地。地麵人員看見飛機升空後沒有向西返回漢口,而是徑直往北方的公海方向飛去,機翼下麵的閃爍燈光很快就消失在夜空中不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