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當年曾有機會和擔任中央台歷史主講的孫恭恂教授探討過這個問題,對孔明頗有微詞.孫教授一席談後,大有如夢方醒感覺,特回憶如下,以饗諸君.
平心而論,魏延的突襲成功率很高.魏延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將領,熟悉漢中情況,但是很會作戰卻沒有政治眼光,諸葛亮不用此計,並非在惜那五千人馬,也不是他不敢弄險,而是因為,從全盤政治考慮出發,這個計劃與蜀漢的全盤戰略存在著衝突.
北伐目的是什麽? 打的魏軍落花流水,驅除曹魏,一統中原,這就是魏延想的.事實上蜀漢和魏國的國力相差七倍,單靠現有的軍事力量,就展開蜀魏的決戰對蜀國真的有利嗎? 答案顯然不樂觀.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並非與魏國決戰,而在於斬斷魏國右臂,控製河西走廊,改蜀漢南北攻勢為東西攻勢,依靠雍涼積蓄力量,這是比較現實的作戰方針.事實上,如果不是街亭失利,此消彼長,吳蜀聯合軍與魏國的力量對比就會出現變化.
這是諸葛亮從全局上對隆中對的修正,他清醒的認識到荊州不可以復得,益州不足以製天下,控製民風剽悍的西涼,自西向東居高臨下,則為蜀漢取得北周滅齊的君臨態勢.如果攻占雍涼,後來北伐困擾孔明的兵員,糧運,甚至人才問題均可迎刃而解,而且背後還沒有一個可能隨時背盟的東吳.
消化了涼州以後,蜀,吳就可以象兩個不同方向的絞索,慢慢的把魏國絞死.諸葛亮是並不打算畢其功於一役.
所謂穩妥之道,指的就是這個.
而魏延是軍事將領,他是不需要考慮國力,經濟,外交發展方略等等的,他考慮問題,是從戰術角度考慮,就象巴頓永遠抱怨上司捆住了他的手腳. -- 因為他根本不用考慮坦克的油料從哪裏來,彈藥又從哪裏送上去.如果按照魏延的辦法進軍子午穀,或許能取得長安,但戰略上會給蜀國帶來三大弊病.
?
2006-01-17 08:41:08
大 中 小
一.長安易攻難守,蜀軍守衛長安,其補給線要經秦嶺跨隴西學習大熊貓爬山越嶺,顯然太長了,處處都是街亭.在長安地區如果兵少,守不住,如果增兵,就很象馬超之敗的翻版.放棄長安,則 -- 何必去攻它呢?
二.蜀軍戰略重心東移,長安以西的魏軍力量尚雄厚,如果東進,蜀軍麵臨兩麵夾攻.對比一下,諸葛亮從比較西麵的祁山出擊,目標是隴西.占據隴西以後,西麵殘存的魏軍力量薄弱,自顧不暇,大可傳檄而定,東麵守住街亭山地魏軍就難以西侵,可以很好的消化涼州了.
三.諸葛亮並不想一開始就引起魏國的絕對重視,理想的局麵是攻占隴西後魏國才如夢方醒,再調動人馬,就來不及阻止諸葛亮經營隴右了.實戰基本也是如此發展的 -- 當然,趙雲的疑兵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如果一開始就先聲奪人,直取長安,無非驚醒這個"沉睡的巨人".換句話說,諸葛亮要打的是一場局部戰爭,而魏延想像的是一場全麵戰爭.
無疑,長安會讓蜀軍品嚐一下"雞肋"的美味.
戰術要服從戰略的需要,所以,要負責全盤戰略的諸葛亮來做決斷,魏延的計劃,隻好放棄了.諸葛亮,恐怕也一樣的覺得可惜.
那麽,為什麽魏延不服呢?因為諸葛亮的理由不能服眾,很多朋友也這樣認為,因為孔明的看法似乎沒有什麽有力的論據.
誰叫你是魏延,不是龐統呢? 談這個戰略魏延的級別還不夠,就象火攻曹操,隻能周瑜魯肅明白一樣,要是一開始丁奉徐盛就都通知到,隻怕曹操也該採取相應防範了.對於一般武將,諸葛亮的戰略隻能是象公開的一樣 -- 挺進中原,消滅曹魏,否則,士氣何在?對信仰漢室的北方遺民影響又怎樣呢? 諸葛亮是不能夠告訴大家,我們隻要打下隴西就要停下來休息啦.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他無法明言拒絕魏延的理由,隻好東拉西扯,把魏延打發了事,卻不料留下了這樣一個千古爭論.
魏延在這件事上,如同一柄雙刃劍,即表現出了其出色的軍事素養,也暴露了其欠缺全盤戰略頭腦的弱點.
那麽,從歷史上看,薑維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戰略方針,攻擊的路線越來越偏東。這是什麽原因呢?某以為,其原因在於"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到九伐中原,蜀漢的用兵已經主要為了以攻為守,牽製延緩魏國的戰略進攻,因此打擊點越有戰略價值,越可以調動魏軍.
同時,它麵臨的課題也改變了,那就是蜀漢的地理使它對中原的影響越來越小,漸漸淪落到類似台灣鄭氏的地步,很難維持其正統地位.這也是它人才,經濟萎縮的重要原因.擴大和維持其影響,已經成為重要問題.因此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如果能夠突然襲擊洛陽,薑維大概也會考慮,雖然其結果大概不會好.至於經營隴西的長期戰略,當時的蜀漢已經無力實施了.
[完]
?
2006-01-17 08:42:28
大 中 小
同樣是麵對亂世,三國的時代和清末民初的歷史格局似乎有著驚人的相似...
袁紹,代表了亂世來臨時世家貴族的秋蟲之聲,可以說漢末的種種矛盾,都是指向這個階級,這種壓力也是他們的向心力,如果仔細看看三國演義,張邈,袁術... 幾乎所有失意貴族最後都投了袁紹或者死在了投靠的路上 -- 依靠傳統勢力的他們並非沒有能力和實力.可以比之曾國藩,李鴻章。可惜,歷史不肯站在他們一邊。
曹操,代表歡呼亂世來臨的新生力量,正要借這股旋風作大鵬鳥扶搖而上,如果沒有亂世,他們就難以進入中央階層.當然,一旦進去,他們就要對原來的"當權派 "大清洗.他們蓄謀已久,精力充沛,和世家貴族相比,曹操在暗,對方在明,對對手的研究自然更為透徹.可以比之袁項城世凱. 對於傳統道德的反動也是他們的一個特點。
平心而論,魏延的突襲成功率很高.魏延是一個出色的軍事將領,熟悉漢中情況,但是很會作戰卻沒有政治眼光,諸葛亮不用此計,並非在惜那五千人馬,也不是他不敢弄險,而是因為,從全盤政治考慮出發,這個計劃與蜀漢的全盤戰略存在著衝突.
北伐目的是什麽? 打的魏軍落花流水,驅除曹魏,一統中原,這就是魏延想的.事實上蜀漢和魏國的國力相差七倍,單靠現有的軍事力量,就展開蜀魏的決戰對蜀國真的有利嗎? 答案顯然不樂觀.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並非與魏國決戰,而在於斬斷魏國右臂,控製河西走廊,改蜀漢南北攻勢為東西攻勢,依靠雍涼積蓄力量,這是比較現實的作戰方針.事實上,如果不是街亭失利,此消彼長,吳蜀聯合軍與魏國的力量對比就會出現變化.
這是諸葛亮從全局上對隆中對的修正,他清醒的認識到荊州不可以復得,益州不足以製天下,控製民風剽悍的西涼,自西向東居高臨下,則為蜀漢取得北周滅齊的君臨態勢.如果攻占雍涼,後來北伐困擾孔明的兵員,糧運,甚至人才問題均可迎刃而解,而且背後還沒有一個可能隨時背盟的東吳.
消化了涼州以後,蜀,吳就可以象兩個不同方向的絞索,慢慢的把魏國絞死.諸葛亮是並不打算畢其功於一役.
所謂穩妥之道,指的就是這個.
而魏延是軍事將領,他是不需要考慮國力,經濟,外交發展方略等等的,他考慮問題,是從戰術角度考慮,就象巴頓永遠抱怨上司捆住了他的手腳. -- 因為他根本不用考慮坦克的油料從哪裏來,彈藥又從哪裏送上去.如果按照魏延的辦法進軍子午穀,或許能取得長安,但戰略上會給蜀國帶來三大弊病.
?
2006-01-17 08:41:08
大 中 小
一.長安易攻難守,蜀軍守衛長安,其補給線要經秦嶺跨隴西學習大熊貓爬山越嶺,顯然太長了,處處都是街亭.在長安地區如果兵少,守不住,如果增兵,就很象馬超之敗的翻版.放棄長安,則 -- 何必去攻它呢?
二.蜀軍戰略重心東移,長安以西的魏軍力量尚雄厚,如果東進,蜀軍麵臨兩麵夾攻.對比一下,諸葛亮從比較西麵的祁山出擊,目標是隴西.占據隴西以後,西麵殘存的魏軍力量薄弱,自顧不暇,大可傳檄而定,東麵守住街亭山地魏軍就難以西侵,可以很好的消化涼州了.
三.諸葛亮並不想一開始就引起魏國的絕對重視,理想的局麵是攻占隴西後魏國才如夢方醒,再調動人馬,就來不及阻止諸葛亮經營隴右了.實戰基本也是如此發展的 -- 當然,趙雲的疑兵起到了極大的作用.如果一開始就先聲奪人,直取長安,無非驚醒這個"沉睡的巨人".換句話說,諸葛亮要打的是一場局部戰爭,而魏延想像的是一場全麵戰爭.
無疑,長安會讓蜀軍品嚐一下"雞肋"的美味.
戰術要服從戰略的需要,所以,要負責全盤戰略的諸葛亮來做決斷,魏延的計劃,隻好放棄了.諸葛亮,恐怕也一樣的覺得可惜.
那麽,為什麽魏延不服呢?因為諸葛亮的理由不能服眾,很多朋友也這樣認為,因為孔明的看法似乎沒有什麽有力的論據.
誰叫你是魏延,不是龐統呢? 談這個戰略魏延的級別還不夠,就象火攻曹操,隻能周瑜魯肅明白一樣,要是一開始丁奉徐盛就都通知到,隻怕曹操也該採取相應防範了.對於一般武將,諸葛亮的戰略隻能是象公開的一樣 -- 挺進中原,消滅曹魏,否則,士氣何在?對信仰漢室的北方遺民影響又怎樣呢? 諸葛亮是不能夠告訴大家,我們隻要打下隴西就要停下來休息啦.取法乎上,僅得其中,就是這個意思.所以,他無法明言拒絕魏延的理由,隻好東拉西扯,把魏延打發了事,卻不料留下了這樣一個千古爭論.
魏延在這件事上,如同一柄雙刃劍,即表現出了其出色的軍事素養,也暴露了其欠缺全盤戰略頭腦的弱點.
那麽,從歷史上看,薑維並沒有繼承諸葛亮的戰略方針,攻擊的路線越來越偏東。這是什麽原因呢?某以為,其原因在於"此一時也,彼一時也",到九伐中原,蜀漢的用兵已經主要為了以攻為守,牽製延緩魏國的戰略進攻,因此打擊點越有戰略價值,越可以調動魏軍.
同時,它麵臨的課題也改變了,那就是蜀漢的地理使它對中原的影響越來越小,漸漸淪落到類似台灣鄭氏的地步,很難維持其正統地位.這也是它人才,經濟萎縮的重要原因.擴大和維持其影響,已經成為重要問題.因此頭疼醫頭,腳疼醫腳,如果能夠突然襲擊洛陽,薑維大概也會考慮,雖然其結果大概不會好.至於經營隴西的長期戰略,當時的蜀漢已經無力實施了.
[完]
?
2006-01-17 08:42:28
大 中 小
同樣是麵對亂世,三國的時代和清末民初的歷史格局似乎有著驚人的相似...
袁紹,代表了亂世來臨時世家貴族的秋蟲之聲,可以說漢末的種種矛盾,都是指向這個階級,這種壓力也是他們的向心力,如果仔細看看三國演義,張邈,袁術... 幾乎所有失意貴族最後都投了袁紹或者死在了投靠的路上 -- 依靠傳統勢力的他們並非沒有能力和實力.可以比之曾國藩,李鴻章。可惜,歷史不肯站在他們一邊。
曹操,代表歡呼亂世來臨的新生力量,正要借這股旋風作大鵬鳥扶搖而上,如果沒有亂世,他們就難以進入中央階層.當然,一旦進去,他們就要對原來的"當權派 "大清洗.他們蓄謀已久,精力充沛,和世家貴族相比,曹操在暗,對方在明,對對手的研究自然更為透徹.可以比之袁項城世凱. 對於傳統道德的反動也是他們的一個特點。